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极为重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有教师、学生、家庭和学校等。目前,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打着反对“灌输教育”的称号,提倡自主学习和活动课程等形式,现实中青少年的学习认知与能力有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有待提高,从而在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谈谈缓解现状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假重视”现象
新时代新发展新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国家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上级文件下发甚多,着重强调各校要注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试举一例,当接到教育部的指示每个学校都要让学生学习“两会”的视频,思想政治老师安排学生一起观看视频,整个活动一个半小时同学们坐在下面听,同学们认为不用上课挺好的,看完以后不思考就抛掷脑后,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看完视频他也完成任务了,但是真正做起来的,青少年们坐在下面听,整个讲座下来他们学到了什么?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假重视”在青少年和教师心里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态度。
(二)新课改与教学方式的磨合期
新课改下力图改变传统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极力反对“灌输教育”,認为“灌输教育”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准备很多素材和活动,教学氛围很活跃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有学到多少知识呢?在将近十年里的学习中他们接受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的形式,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经调查发现青少年掌握的知识很少。在新背景下教师盲目的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论教学内容、课型、教学对象是否适合统一开展活动性课程。当前教育中新课改下很多教学方式一味的追求新形式,而忽略了相对性的“灌输教育”的作用。而且在课改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任务加重,不仅有四本必修课还有三本选择性必修课,对知识点能否学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
二、优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路径
(一)相对性的“灌输教育”
处于受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一方面他们自己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若老师不在课堂上讲理论知识点,电子产品和网络的诱惑,抖音、快手和微博等娱乐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少之又少,但是现实的不是一两个的成绩好,从国家角度,我们需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教育对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言,由此可见相对性的“灌输教育”是必然需要的。一方面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单一的靠活动性课程或学生自主学习形式,课堂的实效性很低。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关卡,试卷上的分数起着一定的作用。大多数人都赞成开展活动性课程,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但经调查发现他们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不能单一的否定相对性的“灌输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在张桂梅老师创办的女子学校所采用的就是灌输式教育,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可能有些“精英思维”的人,会反对灌输式教育,但是就山区里的人而言只有这样“灌输教育”才能改变命运。“灌输教育”不能全盘否定,地区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我们要发挥“灌输教育”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消极作用。在提倡教育方式多样化背景下,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灌输教育”等多方面相结合,不能单方面的否定哪一方的作用。
(二)教师的“教”与青少年的“学”
首先,教师的“教”。每个青少年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关于学习的思考。愿不愿意和会不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要帮助青少年即愿意学也会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教师要以理论重点、现实热点、学生疑点为三个立足点转化教学体系,好的一堂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设计上明确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上增强理论性,减少表演性;在教学反思上聚焦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活动性课程等和“灌输教育”相结合。
最后,青少年的“学”。学会听课,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带着疑问去听学,尽量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同步,做好课堂笔记,明确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思考理解,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出来下课可以问同学和老师。科学利用好思想政治教材的作用,在整个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要有所规划,懂的合理的安排才能更好的提高实效性。
(三)加强环境的协同效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我国普通中学的育人环境,可以归纳为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青少年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青少年离校不离教,并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精神讲话,教育学校健全家访制度,适时将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教育资源抱团合作才能强大和共赢,从而更好的发挥对青少年的育人作用,共同的将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岳圆星,郭洪水.德育一体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6):61-63.
[2]刘俊.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张蕊. 灌输教育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有效运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4]李亚楠. 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模式的创新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葛香茹(1998.06-),女,汉,徽省亳州,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假重视”现象
新时代新发展新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国家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上级文件下发甚多,着重强调各校要注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试举一例,当接到教育部的指示每个学校都要让学生学习“两会”的视频,思想政治老师安排学生一起观看视频,整个活动一个半小时同学们坐在下面听,同学们认为不用上课挺好的,看完以后不思考就抛掷脑后,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看完视频他也完成任务了,但是真正做起来的,青少年们坐在下面听,整个讲座下来他们学到了什么?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假重视”在青少年和教师心里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态度。
(二)新课改与教学方式的磨合期
新课改下力图改变传统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极力反对“灌输教育”,認为“灌输教育”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下教师准备很多素材和活动,教学氛围很活跃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有学到多少知识呢?在将近十年里的学习中他们接受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的形式,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经调查发现青少年掌握的知识很少。在新背景下教师盲目的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论教学内容、课型、教学对象是否适合统一开展活动性课程。当前教育中新课改下很多教学方式一味的追求新形式,而忽略了相对性的“灌输教育”的作用。而且在课改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任务加重,不仅有四本必修课还有三本选择性必修课,对知识点能否学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
二、优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路径
(一)相对性的“灌输教育”
处于受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一方面他们自己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若老师不在课堂上讲理论知识点,电子产品和网络的诱惑,抖音、快手和微博等娱乐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少之又少,但是现实的不是一两个的成绩好,从国家角度,我们需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教育对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言,由此可见相对性的“灌输教育”是必然需要的。一方面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单一的靠活动性课程或学生自主学习形式,课堂的实效性很低。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关卡,试卷上的分数起着一定的作用。大多数人都赞成开展活动性课程,它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但经调查发现他们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不能单一的否定相对性的“灌输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例如:在张桂梅老师创办的女子学校所采用的就是灌输式教育,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可能有些“精英思维”的人,会反对灌输式教育,但是就山区里的人而言只有这样“灌输教育”才能改变命运。“灌输教育”不能全盘否定,地区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我们要发挥“灌输教育”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消极作用。在提倡教育方式多样化背景下,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灌输教育”等多方面相结合,不能单方面的否定哪一方的作用。
(二)教师的“教”与青少年的“学”
首先,教师的“教”。每个青少年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关于学习的思考。愿不愿意和会不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要帮助青少年即愿意学也会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教师要以理论重点、现实热点、学生疑点为三个立足点转化教学体系,好的一堂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设计上明确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上增强理论性,减少表演性;在教学反思上聚焦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活动性课程等和“灌输教育”相结合。
最后,青少年的“学”。学会听课,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带着疑问去听学,尽量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同步,做好课堂笔记,明确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思考理解,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出来下课可以问同学和老师。科学利用好思想政治教材的作用,在整个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要有所规划,懂的合理的安排才能更好的提高实效性。
(三)加强环境的协同效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我国普通中学的育人环境,可以归纳为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青少年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青少年离校不离教,并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精神讲话,教育学校健全家访制度,适时将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教育资源抱团合作才能强大和共赢,从而更好的发挥对青少年的育人作用,共同的将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岳圆星,郭洪水.德育一体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6):61-63.
[2]刘俊.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张蕊. 灌输教育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有效运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4]李亚楠. 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模式的创新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葛香茹(1998.06-),女,汉,徽省亳州,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