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与中国辞书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u0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辞书《辞源》在出版百年之际,又推出了第三版。如果说老版《辞源》在内容、注释、编排等方面为中国现代辞书的编纂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的话,那么新版《辞源》的出版发行,则代表了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的辞书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到近现代的《辞海》《辞源》,都是历代学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特殊的图书,辞书在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有着其他典籍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
  许慎和《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讲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渊源的古文字学专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编纂的,这位许老先生是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生于公元58年,死于147年,活了整整九十岁,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高寿者。从史料上看,许慎是一个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十七岁时就被选拔为汝南郡功曹,协助太守(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管理全郡事务,几年后又被举为孝廉,进京任职。当时的首都是洛阳,到洛阳后的许慎眼界大开,接触到了许多原来没有见过的经书典籍,又师从经学大师贾逵钻研古文经,学业更加精湛,很快便以“性淳笃,博学经籍”之名名动京师,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字叔重)”。
  东汉时期的学术界分为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两派争论十分激烈。今文经学派认为经书是圣人之言,字字句句背后都有微言大義;而古文经学派认为应重视语言文字学,要根据字的意思来解释经书。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才有五经,要理解五经就离不开文字。当时已有很多学人不了解文字的最初起源,如何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文字呢?许慎决定写一部介绍文字来历的辞书,对常用汉字的源流进行一番梳理,他将这部书定名为《说文解字》。
  为了编撰这部《说文解字》,许慎费尽了心思,从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经过二十多年的推敲、修改和增删,直到准确无误后才让儿子将其献给朝廷。《说文解字》全书共收汉字9353个,另有异体字1163个,许慎创立了540个部首,将这9353个汉字分别归入540个部首。这种按部首排列汉字的字典编纂法,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对后世中国字典的编撰影响深远。虽然以现代眼光看,其中还有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但许慎发明的这种方法却一直沿用至今。
  《说文解字》是以小篆和隶书编撰而成的,以小篆做字头,隶书做注解。我们都知道,小篆盛行于秦代,东汉时期早已使用隶书,许慎为什么要用小篆编著辞书呢?
  据研究者考证,不外乎以下这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小篆字体是当时唯一一种被规范过的文字。秦灭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了便于交流沟通而实施“书同文”的政策,第一次把汉字字形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二是因为小篆字体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三是许慎编撰《说文解字》的初衷是为了解读儒家思想,而当时的儒家经典多是用古文字大篆和小篆编成的——鉴于这些原因,许慎用古文字编著《说文解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康熙字典》背后的故事
  《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典”命名的辞书,也是唯一一部能与《说文解字》相提并论的字典。
  1710年,此时的康熙皇帝早已平定天下,傲视四方,但全国的读书人却还用着先朝的字典,心高气傲的康熙大帝心里当然不是个滋味,于是便命张玉书和陈廷敬等人以明《字汇》和《正字通》为蓝本编纂一部大字典。字典的编纂工作本来以张玉书为主,陈廷敬辅助,但不久张玉书病逝,陈廷敬于是继任总修官。
  陈廷敬是山西晋城人,如今赫赫有名的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就是他的宅邸。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原名陈敬,因同科进士中有同名者,所以顺治皇帝便给他加了一个“廷”字,从此改名陈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康熙帝师、吏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是康熙年间的名臣。为了尽快完成《康熙字典》的编撰任务,陈廷敬付出了很大心血,不仅亲自审阅文稿、编订目录、考校典籍,还不忘招纳天下贤士共同参与,据说他的儿子陈仕履就是在“出榜招贤”的时候被聘为《康熙字典》编修的,父子共同为国家编纂字典,也算是中国辞书史上的一段佳话。
  《康熙字典》历时六年而成,全书共收录汉字47035个,是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以古代诗文溯其字源,又以各代用法佐证文字的变迁,自成书以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但毋庸讳言,《康熙字典》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几十年后,江西一名名为王锡侯的儒生利用十七年的时间编撰了一部《字贯》,将《康熙字典》作了一番全面的修订。但这部《字贯》却因没有避讳康熙、乾隆的名字而遭到朝廷封杀,王锡侯被满门抄斩,就连看过《字贯》的人也遭牵连,纯粹的学术研究最后演变成一场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其中的曲曲折折令人深思。
  关于《康熙字典》的名字顺便再说两句,根据康熙皇帝的意思,这部辞书编纂之初即定名为《字典》,这在《清史稿》及御制《康熙字典序》中都有记载。后来的“康熙”二字很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逐步加上的褒扬性、区别性文字,直到道光七年重刻后,《康熙字典》的名字才被正式固定下来。
  《辞源》和《辞海》
  《辞源》和《辞海》可能是每一位读书人心中的最爱,而这两部辞书也代表了中国近现代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新思想新思潮的涌入和社会的变迁,原有辞书已不能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刚刚进入商务印书馆不久的陆尔奎向董事长张元济提出,中国人只有一部《康熙字典》是不行的,要适应时代变化,编撰一部能够“钻研旧学,博采新知”的新式辞书。张元济对此非常支持,专门成立了字典部,聘请陆尔奎主持。
  陆尔奎原本以为事情很简单,没想到最后“罗书十余万卷,历八年而始竣事”。1915年12月,历时八年之久的《辞源》正式出版,共录单字1万余个,词目近10万条。《辞源》出版后,商务印书馆在报上专门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道出了其中的曲折艰辛:“新旧名辞,中外典故,无不详备。编辑者数十人,历时七八载。四百万字,三千余页,得此一书,胜他万卷。”


  《辞源》第一次提出“辞书”这个概念,对此陆尔奎解释说:“凡读书而有疑问,其所指者,字也。其所问者,皆辞也。……故有字书不可无辞书,有单辞不可无复辞。”与《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传统辞书不同,《辞源》首创了兼有字典和词典双重功能的现代辞书模式,不仅录有传统的各类文化知识条目,还收入了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科学等词语,在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年代里,《辞源》成为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标志性成果。
  但令人遗憾的是,《辞源》出版不久,陆尔奎却因积劳成疾而双目失明,后来在女儿家病逝——对于这位辞书大家的名字,每一位有良知的读书人都应该记住。
  《辞源》出版后,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也酝酿编纂一部集字、语、词兼百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并取“海纳百川”之意,将书名定为《辞海》。客观地说,中华书局此举带有与商务竞争的意味,民国年间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两家出版社,也是竞争的对手,双方各树一帜,互不相让。商务出《辞源》,中华书局便要出《辞海》,兼之当时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一些新生事物,亟需一部新的辞典补充,这样就促成了《辞海》的诞生。
  《辞海》的面世历程也非常曲折,由于种种原因,自1915年秋天项目启动后,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什么进展,直到1928年陆费逵邀请了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舒新城加入,事情才有了转机。在舒新城主持下,《辞海》于1936年出版发行。
  1949年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辞源》和《辞海》的内容已显陈旧。1958年前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相继对两书进行了修订整理,修订后的《辞源》删去了老版本中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技术方面的语词,加强充实了语文性科目,使其成为一部专业的古籍阅读工具书和古典文史参考书;而《辞海》则被定为综合性辞书,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个科学技术名词等等不一而足。
  至此,《辞源》和《辞海》各负其责,成为两部性质不同的工具书。

其他文献
倘若说起南中国的“开荒”史,肯定绕不过秦始皇的赫赫战功——“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始皇33年)攻略岭南后,便设置了三郡:桂林、南海、象郡。其中桂林郡郡治是在今天广西的贵港附近,辖区大慨为今日广西北从兴安一线,南到右江、扶绥一带,西至
期刊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汉武帝命李广利为将军,率兵远征大宛。惨败告终。前102年(太初三年),李广利再奉命率大军远征大宛。大军除在轮台遇到抵御外,很顺利地到达大宛。前101年,李广利凱旋班师,回到京城长安,向武帝献上宝马。  武帝因宛马雄壮,比乌孙马为良,乃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独名宛马为天马,并作天马歌云: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
期刊
始祖丘处机  丘处机是龙门派的创始人,但是他为国人所知却并不是因其历史身份,而是因为金庸老爷子。在《射雕英雄传》开篇,丘处机就曾闪亮登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绦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  在武侠小说中丘处机是全真派的高手,武艺高强,有丰富的江湖阅历和人生经验。性格特征为勇敢坚强,疾恶如仇,性情火爆,正义感强。重视民族大义和
期刊
怎样才能培育一颗禅心,做到以禅清心?我的体会是,要培育五种心灵境界。它们是:慈悲心、平常心、清净心、自由心、自然心。  有人说佛家不讲境界,其实佛家不是不讲境界,而是讲无边的境界。有了一颗禅心,你就可以心空万物,境界无边。  观色即空,观空即色  明朝末年,张献忠滥杀无辜。每攻下一个城市,就把城内居民杀个精光。一次,他的部下李定国攻下一个县城,又要按惯例屠城。这时城里的破山和尚挺身而出,来见李定国
期刊
两汉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其中最激烈的阶段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众所周知,汉武帝麾下的卫青、霍去病两大名将多次反击匈奴,奠定了汉朝对匈奴的战略优势。但纵观汉武一朝,真正的漂亮仗大都在卫霍双星统兵之时,此前与此后的战果就乏善可陈。而且,当年赵国名将李牧、秦朝名将蒙恬一战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后世唐朝名将李靖、李勣一举灭亡东突厥帝国,汉武帝君臣多次征战才得到类似的成效。  表面上看,汉匈大战的含金量逊
期刊
中国人崇尚诗意的生活,而中国历史也正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诗篇。构成这绵延千年的诗篇的,是历朝历代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的精彩文笔。有的写了一出[玄武门之变]的武戏,有的则是[金屋藏娇]的文戏,有的是喜剧,有的是悲剧,更有不齿者写下卖国求荣[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强之欢心]的闹剧。其中写得最出色的最精彩的,一篇叫做[强汉],一篇名曰[盛唐]。  汉、唐两个朝代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观察这
期刊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刘彻《悼李夫人赋》  后妃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制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社会阶层和文化阶层,一直处在国家核心权利的漩涡之中,与国家政
期刊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不是无因之果,就如刘彻与卫子夫的相遇便是一场早就预谋的计划。那时卫子夫还是平阳公主家养的女奴,因为姿容清丽,歌声婉转,早早就被平阳公主着手训练歌舞的才艺,以备取悦于自己的弟弟汉武帝刘彻。  风烟俱静的春日,刘彻领着浩浩荡荡的一众人在霸上举行祓禊。待仪式结束,望着眼前碧水与长天共蔚蓝的景物,他并不想马上回宫,于是顺道拜访了平阳公主。  那是建元二年,早已成亲少年天子刘彻还没有子嗣,作
期刊
权利巅峰的汉武帝开始变得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社會经济几近崩溃,形势急剧恶化。有史学家诊断武帝所患为“老皇帝病”。何为“老皇帝”?望文生义,皇帝做久,是为“老”也。普通人天天被夸奖都难免有些飘飘然,更何况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九五之尊,时间久了自然变得腐朽不堪。三代圣人是活在传说里被人们敬仰的,秦朝又是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所以估计这病也就是自汉武帝开始的,症状一般有:选美女,修宫室,杀大臣,征
期刊
外戚,在历史书中是一个贬义词,外戚专政,就意味着是皇帝无能,凭女取贵、专权乱政,直至败家亡国。外戚者,皇帝的妻子或者妃子的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  外戚政治始于战国后期,不过当时还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直到西汉时期,最高统治者才有意识地利用外戚来加强皇权,控制百官。当然这支力量如果利用得好,对皇帝基业也有举足轻重的卫护作用。但是利用的不好,轻则扰乱朝纲,重则倾覆王朝。  外戚政治始于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