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生活的再现。“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石,只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重在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说真话,记真事,表真情,使他们乐于表达,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只有不断地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积累素材,习作才会变成“有源之水”;只有让孩子写眼中的世界,写身边的生活,抒真情实感,孩子们才会“乐而往之”。也就是说,习作教学必须首先解决“内容”的问题,即“源”的问题。有“米”才能下炊,有“源”才能流淌。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将习作的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愿写、乐写、能写显得至关重要。
一、 关注生活、易于表达——闲似“无心插柳”
孩子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习作的素材,而是缺少观察和发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帮助他们练就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只要我们稍做留意,稍花心思,就能让他们觉得生活是一个“大宝库”,身边到处都有习作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去接触这个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1.关注自然
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湖泊,都是应当引导学生积累的素材。会感受自然,就能让孩子拥有一颗敏感、柔软的慧心。初春,我们看小草发芽、杨柳吐叶;初夏,我们赏菜花遍野、麦浪起伏;深秋,我们仰望翩飞的落叶,看果实累累;隆冬,我们触摸雾的神奇,期盼雪的降临;起风的日子,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风的淘气,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起聆听雨的变奏曲;日出的灿烂,日落的辉煌,鸟儿的飞翔,竹枝的摇曳……都成为了我们的观察对象。
2.关注意外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比如教室里飞进来的一只大黄蜂,一次晚自习的停电,一场突降的大雨……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生活资源,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只要教师及时、恰当地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孩子们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写。
3.关注小事
孩子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恰是这些小小生活之事,最能让孩子“滔滔不绝”。比如和同学吵架啦,做操时不认真被惩罚啦,晚寝时捣乱啦……都可作为小练笔的材料,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总能写得更真实、更具体。
二、 再现生活、乐于表达——动则“有心栽花”
除了带着孩子们用心地感受外部世界,丰富生活积累,我们还需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生活,引导孩子去感受、去思考,并让孩子们在乐意的生活“小插曲”中想写、乐写。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上课时有意地迟到几分钟,自习时故意不去,让孩子们记下自己的不安、骚动、猜测等种种心情和神情。也可以用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还可以采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来帮助学生捕捉写作的场景。
2.将生活“搬入课堂”,让课堂变成一种真实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都爱上了吹泡泡,一下课,教室里只见五彩的泡泡满天飞。我便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吹起了泡泡,一边玩,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让大家想象如果自己是一个泡泡最想飞到哪里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习作。后来,孩子们爱玩什么,我就把他们的所爱“搬”到课堂里来“玩”,在这种“亦课亦玩”的课堂生活中,学生们兴味盎然地参与其中,再也不觉“下笔难言”。
三、 联系生活、拓展教材——兴至“移花接木”
习作教学应该时刻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相关联。科学而充分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这一凭借进行生活拓展或小练笔练习写作是个不错的方法。我在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描写山水特点的句子后,让学生仿照这一句式写教室后的竹林、教室外的蒲葵和榕树;上完《生命 生命》后,我们一起写下对生命的珍惜;学完《扁鹊治病》,我让学生写下最想对扁鹊和蔡桓公说的话……像这样有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或拓展,学生有感而发,有“样”可依,很容易接受,完成起来也不难。
寻生活之“源”,让习作内容生活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广袤而丰富的生活将为孩子们的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榆树林子镇小学122400 )
一、 关注生活、易于表达——闲似“无心插柳”
孩子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习作的素材,而是缺少观察和发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帮助他们练就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只要我们稍做留意,稍花心思,就能让他们觉得生活是一个“大宝库”,身边到处都有习作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去接触这个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1.关注自然
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湖泊,都是应当引导学生积累的素材。会感受自然,就能让孩子拥有一颗敏感、柔软的慧心。初春,我们看小草发芽、杨柳吐叶;初夏,我们赏菜花遍野、麦浪起伏;深秋,我们仰望翩飞的落叶,看果实累累;隆冬,我们触摸雾的神奇,期盼雪的降临;起风的日子,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风的淘气,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起聆听雨的变奏曲;日出的灿烂,日落的辉煌,鸟儿的飞翔,竹枝的摇曳……都成为了我们的观察对象。
2.关注意外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比如教室里飞进来的一只大黄蜂,一次晚自习的停电,一场突降的大雨……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生活资源,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只要教师及时、恰当地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孩子们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写。
3.关注小事
孩子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恰是这些小小生活之事,最能让孩子“滔滔不绝”。比如和同学吵架啦,做操时不认真被惩罚啦,晚寝时捣乱啦……都可作为小练笔的材料,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总能写得更真实、更具体。
二、 再现生活、乐于表达——动则“有心栽花”
除了带着孩子们用心地感受外部世界,丰富生活积累,我们还需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生活,引导孩子去感受、去思考,并让孩子们在乐意的生活“小插曲”中想写、乐写。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上课时有意地迟到几分钟,自习时故意不去,让孩子们记下自己的不安、骚动、猜测等种种心情和神情。也可以用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还可以采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来帮助学生捕捉写作的场景。
2.将生活“搬入课堂”,让课堂变成一种真实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都爱上了吹泡泡,一下课,教室里只见五彩的泡泡满天飞。我便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吹起了泡泡,一边玩,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让大家想象如果自己是一个泡泡最想飞到哪里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轻松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习作。后来,孩子们爱玩什么,我就把他们的所爱“搬”到课堂里来“玩”,在这种“亦课亦玩”的课堂生活中,学生们兴味盎然地参与其中,再也不觉“下笔难言”。
三、 联系生活、拓展教材——兴至“移花接木”
习作教学应该时刻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相关联。科学而充分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这一凭借进行生活拓展或小练笔练习写作是个不错的方法。我在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描写山水特点的句子后,让学生仿照这一句式写教室后的竹林、教室外的蒲葵和榕树;上完《生命 生命》后,我们一起写下对生命的珍惜;学完《扁鹊治病》,我让学生写下最想对扁鹊和蔡桓公说的话……像这样有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或拓展,学生有感而发,有“样”可依,很容易接受,完成起来也不难。
寻生活之“源”,让习作内容生活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广袤而丰富的生活将为孩子们的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榆树林子镇小学12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