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运河号子在台儿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同时对运河号子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运河号子在台儿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运河号子;枣庄地区;保护;发展
我国南北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的积水潭,南至杭州拱宸桥,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同时跨越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所在的区域,促进了运河周边不同有地域特点和的民族特色文化的融合。运河船工号子在山东由北向南依次流经德州,聊城,济宁,枣庄等城市,沿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运河号子也因此应运而生。
1运河号子简介
运河船工号子是中国早期民歌的音乐雏形之一,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地处鲁苏交界处,西连微山湖,南临陇海线,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运河船工号子在枣庄地区的特点与鲁南地区人们勤劳,豪爽的性格息息相关。运河号子是船工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作为领唱者的号子头是劳动的指挥者,在行船过程中,随着水情的变化,所有劳动工序的衔接、劳动强度的张弛,都靠号子头唱腔的变化来指挥。运河号子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也包含着劳动人民勇于战胜自我、坚毅不拔与团结协作的文化精神,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和不朽的文化遗产。
运河号子有打篷号、冲号、打锚号、拉纤号、拿篙号等11种唱号,台儿庄地区的运河号子种类也非常丰富,不同的唱号节拍节奏也不尽相同,运河号子的节奏是其音乐元素中的关键因素,它控制着整个行船的速度、劳动频率及强度,一般来说,劳动的强度大,则其节奏较紧,速度快。劳动的强度不那么大时,其节奏也会相对放松,速度也会比较从容。
因受到劳动的限制,运河号子的音乐形式并没有频繁的变换音乐材料,只是音乐材料有规则的重复使用。而这种一人唱,众人和的歌唱形式,并用交替呼应的方法进行结合。最有利于在集体性的协作劳动中,统一步伐,协调动作。
由于运河号子的民间性与草根性,从传统经典的号子来看它的艺术外壳下其实是沉实厚重的生活基料,是饱含重大价值的人文、科学的史料,尤其唱词可以研究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水文地理以及流域民风民俗。
2运河号子的现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大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衰退,帆船被拖轮替代,由运河所繁衍的民间音乐也难逃逐渐没落的命运并面临的流失的危险。运河边的号子声也慢慢随之销声匿迹。如何保护和发展运河号子这种珍贵的民间艺术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根据实地考察,本文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作为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运河号子所面临的实际境况不容乐观。
首先是濒临失传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运河社会功能的不断退化,运河段的木船几乎已经不再使用,机械化的劳动不在需要号子声来振奋精神,缓解情绪。号子声逐渐远去,号工也所剩无几。
其次,政府部门对于运河船工号子的发掘,保护与整理意识尚有欠缺,运河文化的相关研究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因为无法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使人们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大量濒临失传的运河号子的曲谱需要去调查,研究,复原。
近年来,由于政府缺乏扶持,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多种多样文化形式和潮流的冲击下,枣庄运河号子的唱号人少之又少。由于许多传统动作、语言缺乏资料,运河号子几乎已成“绝唱”。同时,老艺人相继过世,新人没有培养出来,会唱运河船工号子尚在的老艺人也所剩无几。运河号子的发展也面临的后继无人的窘境。
3措施和方法
针对运河号子的现状,笔者对于运河号子在枣庄地区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思考。运河号子在枣庄地区有其独特的音乐发展模式,为使运河号子更好的流传和发展下去,笔者认为应该着重的加强运河号子在枣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1)发挥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积极作用,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对运河号子进行宣传,随着台儿庄古城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产业为运河船工号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台儿庄古城运河环绕,可以利用景点效应,在古城内进行运河号子再现表演,表现原始的运河船工号子原貌,不仅对原始的运河船工号子进行了还原与再现,同时也可以作为古城的旅游推广宣传特色,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识这个民间音乐。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来保护运河号子,促进其保护和发展。并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利用运河号子作为观赏对象,吸引文化消费者进行游览,鉴赏等行为活动,旅游与文化可以强强联手,达到双赢。
(2)当地文化部门积极地进行运河文化整理發掘工作。确立系统、科学、规范地进行运河号子的发掘保护工作。要想更好的传承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有史有据,当地的群众艺术管等文化管理部门更要发挥其重要的带头作用,认真搜集和整理流失各地区的运河号子,可以将运河船工号子的民间传统曲目搜集,整理,保护,建档,使运河船工号子有了宝贵的曲谱资料。同时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一步开展对运河号子的传播和展示。
(3)大力进行地方民间音乐宣传,打造优质的音乐品牌。在保留其具有优秀特色的同时,运河号子可以再在内容,编导、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改造和革新,吸收现代的表演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船工号子成为更加通俗易懂,并形成自己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品牌,让运河号子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们认识这种传统民间音乐,并为运河号子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4)积极培养运河号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确保文化记忆和技艺的传承以及延续。例如可以对运河号子的传承人进行调查认定和命名,在发挥传承人在运河号子这种传统民间音乐保护的带头作用下,对他们进行表彰,命名表彰运河号子的文化杰出传承人,并培养一批精良的运河号子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队伍,投身运河号子的保护、指导、传承工作。
4结语
运河号子是劳动人民坚毅、勇敢、齐心合力品质的体现,也是运河文化和枣庄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重视运河船工号子在台儿庄地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能够为中国的民间音乐积累更多的宝贵财富,同时对运河号子这个优秀的民间音乐更好的流传下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在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运河号子将会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北京通州运河号子的山东音乐渊源[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83-88.
[2] 马正林.中国运河的变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8(1):67-81.
[3] 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 贺学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J].民间文化论坛,2005(6):71-75.
作者简介:苏畅(1992—),女,山东枣庄人,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运河号子;枣庄地区;保护;发展
我国南北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的积水潭,南至杭州拱宸桥,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同时跨越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等所在的区域,促进了运河周边不同有地域特点和的民族特色文化的融合。运河船工号子在山东由北向南依次流经德州,聊城,济宁,枣庄等城市,沿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运河号子也因此应运而生。
1运河号子简介
运河船工号子是中国早期民歌的音乐雏形之一,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地处鲁苏交界处,西连微山湖,南临陇海线,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运河船工号子在枣庄地区的特点与鲁南地区人们勤劳,豪爽的性格息息相关。运河号子是船工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作为领唱者的号子头是劳动的指挥者,在行船过程中,随着水情的变化,所有劳动工序的衔接、劳动强度的张弛,都靠号子头唱腔的变化来指挥。运河号子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也包含着劳动人民勇于战胜自我、坚毅不拔与团结协作的文化精神,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和不朽的文化遗产。
运河号子有打篷号、冲号、打锚号、拉纤号、拿篙号等11种唱号,台儿庄地区的运河号子种类也非常丰富,不同的唱号节拍节奏也不尽相同,运河号子的节奏是其音乐元素中的关键因素,它控制着整个行船的速度、劳动频率及强度,一般来说,劳动的强度大,则其节奏较紧,速度快。劳动的强度不那么大时,其节奏也会相对放松,速度也会比较从容。
因受到劳动的限制,运河号子的音乐形式并没有频繁的变换音乐材料,只是音乐材料有规则的重复使用。而这种一人唱,众人和的歌唱形式,并用交替呼应的方法进行结合。最有利于在集体性的协作劳动中,统一步伐,协调动作。
由于运河号子的民间性与草根性,从传统经典的号子来看它的艺术外壳下其实是沉实厚重的生活基料,是饱含重大价值的人文、科学的史料,尤其唱词可以研究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水文地理以及流域民风民俗。
2运河号子的现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大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衰退,帆船被拖轮替代,由运河所繁衍的民间音乐也难逃逐渐没落的命运并面临的流失的危险。运河边的号子声也慢慢随之销声匿迹。如何保护和发展运河号子这种珍贵的民间艺术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根据实地考察,本文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作为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运河号子所面临的实际境况不容乐观。
首先是濒临失传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运河社会功能的不断退化,运河段的木船几乎已经不再使用,机械化的劳动不在需要号子声来振奋精神,缓解情绪。号子声逐渐远去,号工也所剩无几。
其次,政府部门对于运河船工号子的发掘,保护与整理意识尚有欠缺,运河文化的相关研究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因为无法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使人们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大量濒临失传的运河号子的曲谱需要去调查,研究,复原。
近年来,由于政府缺乏扶持,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多种多样文化形式和潮流的冲击下,枣庄运河号子的唱号人少之又少。由于许多传统动作、语言缺乏资料,运河号子几乎已成“绝唱”。同时,老艺人相继过世,新人没有培养出来,会唱运河船工号子尚在的老艺人也所剩无几。运河号子的发展也面临的后继无人的窘境。
3措施和方法
针对运河号子的现状,笔者对于运河号子在枣庄地区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思考。运河号子在枣庄地区有其独特的音乐发展模式,为使运河号子更好的流传和发展下去,笔者认为应该着重的加强运河号子在枣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1)发挥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积极作用,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对运河号子进行宣传,随着台儿庄古城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产业为运河船工号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台儿庄古城运河环绕,可以利用景点效应,在古城内进行运河号子再现表演,表现原始的运河船工号子原貌,不仅对原始的运河船工号子进行了还原与再现,同时也可以作为古城的旅游推广宣传特色,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识这个民间音乐。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来保护运河号子,促进其保护和发展。并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利用运河号子作为观赏对象,吸引文化消费者进行游览,鉴赏等行为活动,旅游与文化可以强强联手,达到双赢。
(2)当地文化部门积极地进行运河文化整理發掘工作。确立系统、科学、规范地进行运河号子的发掘保护工作。要想更好的传承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有史有据,当地的群众艺术管等文化管理部门更要发挥其重要的带头作用,认真搜集和整理流失各地区的运河号子,可以将运河船工号子的民间传统曲目搜集,整理,保护,建档,使运河船工号子有了宝贵的曲谱资料。同时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一步开展对运河号子的传播和展示。
(3)大力进行地方民间音乐宣传,打造优质的音乐品牌。在保留其具有优秀特色的同时,运河号子可以再在内容,编导、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艺术创新、改造和革新,吸收现代的表演理念和表现手法,使船工号子成为更加通俗易懂,并形成自己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品牌,让运河号子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们认识这种传统民间音乐,并为运河号子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4)积极培养运河号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确保文化记忆和技艺的传承以及延续。例如可以对运河号子的传承人进行调查认定和命名,在发挥传承人在运河号子这种传统民间音乐保护的带头作用下,对他们进行表彰,命名表彰运河号子的文化杰出传承人,并培养一批精良的运河号子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队伍,投身运河号子的保护、指导、传承工作。
4结语
运河号子是劳动人民坚毅、勇敢、齐心合力品质的体现,也是运河文化和枣庄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重视运河船工号子在台儿庄地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能够为中国的民间音乐积累更多的宝贵财富,同时对运河号子这个优秀的民间音乐更好的流传下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在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运河号子将会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北京通州运河号子的山东音乐渊源[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83-88.
[2] 马正林.中国运河的变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8(1):67-81.
[3] 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 贺学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J].民间文化论坛,2005(6):71-75.
作者简介:苏畅(1992—),女,山东枣庄人,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