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再现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写作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再现。写作需要有灵感,一种来自上天对生活的启迪。对于诗人来说,這种灵感的出现弥足珍贵,不可重复的。当下的生活机械,重复,所谓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儿。然而,你的童年回忆却是独一无二的。
  童年时,我曾在外祖母家生活过几年。长白山脉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山顶有一座火山堰塞湖,森林无边无际,山脚下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满族村民。我的外祖父是村子里少有的见过世面的人。他早年加入东北军,身上有着当地村民罕有的艺术细胞,他能唱几句京东大鼓,莲花落子,也对评书如醉如痴,知晓东周西周野史,秦汉演义。外祖母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外祖父当年驻防在她的村子附近,两人一见钟情,月下私奔,终成眷属。外祖母一生勤劳俭朴,为人大气,从不为物质的匮乏而对外祖父发牢骚。他们的为人处事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我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童年生活回忆是没被世俗生活污染过的完整的白纸一张,上有上天变幻的天象,下有大地涌现的风雷。而童年目光所看见的世界略显变形的宏伟,奇俊,因而所储存的记忆也有被再加工之嫌。一句话,回忆的变形源自于生活的变形,源自于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童年的回忆是我们今后漫长一生的根基,决定我们生活的走向与艺术天赋的维度抉择。少年记忆中的山林满是高大茁壮的树木,湖泊也是烟波浩渺,水深浪大。后来,我去过中国许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再回头去长白山林区访旧时,惊讶童年的诸多印记都是不确定的。山不再雄伟,林木稀疏不再高大,当地的原住民都一拨拔老去,四散离开,再也找不回童年记忆中的盛世年华了。
  真实的东西易被忘记,而回忆则永远在脑海中浮现,像一块幕布后面遮掩着的一张脸儿,时隐时现,但你永远不能窥见他的全貌。我发现,你若是上天恩待有加的人,上天定会给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先前的一切生活磨难,只是为把你推向舞台的中央,然后你会发现,有更多更大的角儿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但,你是唯一的,是不可被替代轮换的角色。你的童年记忆是唯一的,虽然你苟活在众人的汪洋大海中,甚至吐不出一个完整的二氧化碳气泡儿。所以,写作就是要把这失去的美好再找回来,经过艺术加工再呈现给世界。这是你亏欠这个世界的债,你要偿还。
  回忆的美好就是回忆的真实不可再现,所谓时间这类抽象的名词儿不再生硬无趣儿。它是我们铺设记忆管道的基石。我思故我在。天上流云翻飞,地上人来人往,没有我的一片立足之地。而童年回忆的花园里却四季常青,住着永不走失的纯真的我。只是,我再也不能往事重现,昔日的光华已渐行渐远。
  写作是我们联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唯一通道。你可能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但我更需要穿过回忆的隧道,哪怕被记忆里的碎片刺得满身是血,也要找回逝去时光里的甜与苦,冰与火。然后面对现实,微微一笑,说:生活的本相就是这样的,但我爱你。
其他文献
雨  清晨,在古镇遇雨,雨也是古典的,下得细,也下得浓。  雨是另一种存在,很慢的雨落在身上,像谁给我披的一件纱衣,然后默默跟着我;很快的雨是一个洒脱的人和我同行,一路上和我聊,从天上聊到地上,聊到漫长的一生。  谢谢古镇赐我深情的雨,人生能有几次在古镇,寥寥几句,我也不能辜负。收起伞,我走进更深的雨,也理解为什么青石板走不出一场旧雨。  当老旧的风吹我,我恍惚,竟不知身处何方,只有我们在人世里来
期刊
苏启平,湖南浏阳人,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散文诗分会副会长。有作品在《星星》《散文诗》《诗潮》等多种报刊发表。参加第19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获第2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第12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等。有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等选集,著有散文诗集《回不去的故乡》等四部。采药的人  把脚印串起来,就是一条小径。  向左、向右,往上、往下,四通八达的
期刊
青石巷  栅栏外,在山木石瓦的结构里,立竿见影就能辨认方向。在种子进入泥土之前,雨滴一边打碎自己,一边沿着记忆生长。它生而有芽的声音借助破壤之力,或匍匐或站立。  踏上青石巷,一只蜗牛背着一生唯一的房子退到石板的夹缝里,路过潮湿的下午,我看见所有带壳的生命里,都住着光。  从黎明到黄昏,素衣女子在九月的颂词里,写下古榕的形体,维持根须的形状。因为逆风,诗人以历史的名义,走在时间的背面。争论一条河流
期刊
古戏台  姚江与戏台两两相望,有一种无尽的韵味。  戏台,像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从明朝嘉靖一直吟唱至今。  姚江,像一位闲适自如的隐士,悠然走过古老的集镇。  江水是过客,古戏台是黄姚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  采撷一缕月光,装扮成喜好打听的花旦,在戲台周围来回穿梭。  台柱四脚的大水缸,装载了古镇多少鲜为人知的往事。  走出戏剧,在黄姚卸下所有的彩妆。真实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存在。  凸出的戏台,像挺
期刊
雨 韵  古镇用一场细密的秋雨迎接我们。阡陌小城,平添出一首词的韵脚。  在安乐街。  白发的老太穿花布的衣裳,粤语音顺着嘴角的皱纹落下来,抛洒一地的词语。  一粒粒金石之音,又被身旁竹椅上佝偻的大爷拾起,串接成年轻的诗句。  雨更大了,把我们赶进街旁的小店。  制酱菜的女子,深谙时光的奥秘。瓦缸内,黑色豆豉和泛黑的木板墙相互应和。  酱香的音律,萦绕在木制的房梁。  ——门前屋檐下,校服少女的画
期刊
在山峦下醒来,在流水边醒来。从一个梦,涌进另一个梦里。  千年古树伸出千千手,穿过时光的云烟,把缥缈的历史轻轻递过来。石板光滑,曾经匆匆走过逃亡的革命先烈,人群中有一个人回过头来,我在寻找她灵敏而清澈的眼神。在古桥头边,我愿意做一个为她引路的人,我愿意把刚刚摘下的清甜的香梨塞到她的手里。她的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赶,还有许多黑暗等着她去冲破。我想在她写手抄报时,做她旁边专心研磨的人。夜深了,一盏煤油灯
期刊
霜刃斑斑。大别山舔舐着龟裂的唇。  十一月已有十一分的冷静与抉择。黄安七里坪,枫与乌桕纷纷列队举旗,响应。  1931年,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并帜。红四方面军在史册中站出。  新县首府路27号,红四方面军总部。  松,秉将帅之气,开始在沙盘上,推演兵法,逼退霜气。  参谋部的青灯把一张消瘦的面庞直射出一座山的刚毅。  倾听,思考,决策。  春风在战线上,杀出一记记缺口。频频报捷。  围点打援,松针是
期刊
黄姚梦  梦中那两个姓氏,终于聚在一起。谁会记起被遗落的地点,历经千年风霜,变成莲花的模样。我从车站走来,从你身边经过,褪去都市繁华。灰蒙蒙的天像一袭轻纱,包裹着层层叠叠的矮房子。那些哀愁连成一片,或源于诗,或将被诗消融。诗人们想象自己是一团雪,攥紧手中的笔,淌成小桥流水。一些小径,不知不觉走散。  是否有人抚摸过这里每一片砖瓦,在没有人的黄昏,或熙熙攘攘的街市。落日像长不大的孩子,烟雨娘子牵着小
期刊
借道南宁。和上次一样,停留一天。我是通过铁路认识这个城市的。  站在邕江宽阔的江面上,一条废弃铁路的起端。踮起脚并小心墙上缠卷的铁丝,我努力看向钢桥对岸,仿佛能因此真正实践一场冒险。薄雾中,忽然有敦厚的头灯射来,蓦然打破了沉寂,动车从我侧上方的桥上呼啸而过。  它也许会蹿入远处的隧道,在嶙峋的山間扑打起光。我仿佛听到隐秘的龙吟透过山体,如同安神的笛声拂过。另一边,火车经过布央被茶树覆盖的山坡,侗族
期刊
小 哥  “小哥,小哥。”我用最亲切的声音唤你。  小哥,小哥,多漂亮的小伙!  新时代的白马王子,不是骑在马上而是驾着摩托,风驰电掣,满城里穿梭。  速度。速度也是美。  是一种时代的风流。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你把一盘盘美味佳肴,送到人家的餐桌。老人和孩子,喜笑颜开,垂涎欲滴。  你把一袋袋新鲜的水果,送到人家的门口,草莓,葡萄,或果。杨贵妃当年爱吃的岭南荔枝,一伸手便衔在了唇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