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阐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困惑,并以教学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来破解难题和困惑。
【关键词】工学结合 物理 教学方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物理作为职业院校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公共理论课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和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因此,如何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值得每一位职业院校物理教师用心思索并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特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包含以下基本含义: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积极推进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观,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确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较强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建设者,以满足学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具有实践的属性。“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
4.“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人才培养方式或途径上实现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本要求是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目标是解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因此,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为导向建立院系和企业结合机制,使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本质所在,是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根本,体现了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根本目的。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职业院校物理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一是物理课程面临取消或课时不足的现状;二是高职院校招生批次的滞后,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且总体素质普遍较低,学生接受知识慢,缺乏学习兴趣,给教学增添了新的难度;三是专业的多样化导致物理教学内容差别增大;四是物理教师缺少与专业相关联的知识储备及实践活动;五是实验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在这些压力下,物理教学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和困惑: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物理课程改革,如何真正体现“必需、够用”这一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恒定标准和指导原则;二是如何实现物理教育的价值,既发挥物理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上的作用,又满足学生直接就业、后继充电、工作过程中学习的需要;三是在物理师资队伍建设上,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使不同教师对不同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物理教学、对专业实践要求能正确解读与落实;四是在教学内容上,如何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物理知识,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如何通过优化选择有效发挥实验探究和概念思维形成的作用,解决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等。
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学在结合专业特点,为后续工作、学习奠定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质、求实态度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破解物理教学面临的难题和困惑,优化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针对“工学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实施。
1.突出专业特点与授课内容的优化选择
物理作为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中开设,由于对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大不相同的,教师就必须根据专业特点优化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在“线路板设计”的教学中,对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我们采用了实物观摩、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等教学方法;而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则仅用多媒体演示配合讲授就够了。而在“动态网站设计”的教学中,上述两个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完全相反。这种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方法进行的教学,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学习实践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与应用性、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动态性,更好地突出了专业特点。
对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授课内容,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逻辑性强、推理缜密的内容,就要采用“问题引导——观察探索——分析精讲——综合归纳”的方法,如发电机、水泵维修等;对于物理知识或公式有相似性分析的内容,可以采用“分析——猜想——类比——深化”的方法,如在讲静电力学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学生已知的“重力势能”来类比“电势能”、在讲库仑定律时,可以把“万有引力定律”拿来对比讲,进而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对于和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采用了“演示——讨论——引导——实践”的方法,如湿度及测量等;对于探究性内容,可以采用“质疑——讨论——探索——总结——应用”的方法,如透镜成像等;对于直观性强或侧重于了解的内容,则采用“观摩——讨论——阐述——自学”的方法,如虹吸现象、毛细现象等。 2.实验探究与知识教学结合的建模优化组合
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上有收获,又要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就必须将实验探究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分析,放手让学生探究,使他们既用视觉、听觉,又能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知识和技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示波器的使用”一节,可以在分组安排实验时,重点强调:①示波器的组成结构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与配合的;②示波器的连接与调整由学生自己完成;③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的变化情况;④不接外信号,进入非X-Y方式,调整扫描信号的位置和清晰度;⑤熟读示波器的使用说明,掌握示波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输出接到示波器的Y轴输入上,接通电源开关,把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各旋钮调到正常使用位置,使在荧光屏上显示便于观测的稳定波形;⑥把Y轴偏转因数和扫描时间偏转因数旋钮都放在“校准”位置,把校准信号输出端接到Y轴输入插座;⑦把信号发生器的正弦电压接到Y轴输入端,用示波器测量正弦电压的幅值和周期,并和信号发生器上显示的频率值比较;⑧选择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正弦波进行测量;⑨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体现更多的主动性。同时,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展现抽象事物辅助教学
实验教学和演示是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物理规律也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物理的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如“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微小变形”是难以用具体语言描述清楚的,也难以让学生信服,通过演示实验的效果又总不太理想,而利用三维动画就能轻松解决此类问题。在讲解过程,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flash动画,给学生展示:在装满水的玻璃瓶上,塞上带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当用外力挤压玻璃瓶时,细玻璃管中的水上升,既直观又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达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吸取新鲜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之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电磁波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从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小组内交换,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班内交换意见,共享成果,然后进行不同的交流会或辩论会,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学习效果显著。
4.讨论法、探索法结合进行习题教学,课外活动拓展专业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一道题就是一个实际问题。学习物理就是要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想、细想,广泛地想。如:“直线运动”这一章,学习匀变速运动之后,在做练习的时候,经常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看看是否殊途同归,如果不能,哪里想错了,绝不能否定学生复杂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想出复杂而正确的解法,说明他的思路相当清晰。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扩充知识范围,开阔视野,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讲座、作品展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实验室可在课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小组或自己独立到实验室作巩固实验或创新实验,这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弹性学习的时间,既可以强化和扩展了学生已有技能,又可以探索创新。
结 语
总之,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一个必须针对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生个体等进行精心设计、细心揣摩的过程,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创造和完善条件来进行。物理教师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对各种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学习,多方面了解学生、全方位吃透教材,总结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米力萍.高职院校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27).
[2]陈文璇,王诗唐.物理教学最优化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3]吴雄彪,花有情,张雁平.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0(1):41-43.
【关键词】工学结合 物理 教学方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物理作为职业院校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公共理论课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和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同。因此,如何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值得每一位职业院校物理教师用心思索并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特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包含以下基本含义: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积极推进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观,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确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较强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建设者,以满足学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具有实践的属性。“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
4.“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人才培养方式或途径上实现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本要求是以行动为导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目标是解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因此,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为导向建立院系和企业结合机制,使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本质所在,是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根本,体现了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根本目的。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职业院校物理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一是物理课程面临取消或课时不足的现状;二是高职院校招生批次的滞后,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且总体素质普遍较低,学生接受知识慢,缺乏学习兴趣,给教学增添了新的难度;三是专业的多样化导致物理教学内容差别增大;四是物理教师缺少与专业相关联的知识储备及实践活动;五是实验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在这些压力下,物理教学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和困惑: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物理课程改革,如何真正体现“必需、够用”这一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恒定标准和指导原则;二是如何实现物理教育的价值,既发挥物理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上的作用,又满足学生直接就业、后继充电、工作过程中学习的需要;三是在物理师资队伍建设上,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使不同教师对不同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物理教学、对专业实践要求能正确解读与落实;四是在教学内容上,如何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物理知识,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如何通过优化选择有效发挥实验探究和概念思维形成的作用,解决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等。
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学在结合专业特点,为后续工作、学习奠定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质、求实态度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破解物理教学面临的难题和困惑,优化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针对“工学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实施。
1.突出专业特点与授课内容的优化选择
物理作为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中开设,由于对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内容的重点、难点是大不相同的,教师就必须根据专业特点优化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在“线路板设计”的教学中,对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我们采用了实物观摩、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等教学方法;而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则仅用多媒体演示配合讲授就够了。而在“动态网站设计”的教学中,上述两个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完全相反。这种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方法进行的教学,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学习实践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与应用性、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动态性,更好地突出了专业特点。
对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授课内容,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逻辑性强、推理缜密的内容,就要采用“问题引导——观察探索——分析精讲——综合归纳”的方法,如发电机、水泵维修等;对于物理知识或公式有相似性分析的内容,可以采用“分析——猜想——类比——深化”的方法,如在讲静电力学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学生已知的“重力势能”来类比“电势能”、在讲库仑定律时,可以把“万有引力定律”拿来对比讲,进而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对于和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采用了“演示——讨论——引导——实践”的方法,如湿度及测量等;对于探究性内容,可以采用“质疑——讨论——探索——总结——应用”的方法,如透镜成像等;对于直观性强或侧重于了解的内容,则采用“观摩——讨论——阐述——自学”的方法,如虹吸现象、毛细现象等。 2.实验探究与知识教学结合的建模优化组合
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上有收获,又要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就必须将实验探究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分析,放手让学生探究,使他们既用视觉、听觉,又能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知识和技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示波器的使用”一节,可以在分组安排实验时,重点强调:①示波器的组成结构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与配合的;②示波器的连接与调整由学生自己完成;③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的变化情况;④不接外信号,进入非X-Y方式,调整扫描信号的位置和清晰度;⑤熟读示波器的使用说明,掌握示波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输出接到示波器的Y轴输入上,接通电源开关,把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各旋钮调到正常使用位置,使在荧光屏上显示便于观测的稳定波形;⑥把Y轴偏转因数和扫描时间偏转因数旋钮都放在“校准”位置,把校准信号输出端接到Y轴输入插座;⑦把信号发生器的正弦电压接到Y轴输入端,用示波器测量正弦电压的幅值和周期,并和信号发生器上显示的频率值比较;⑧选择不同幅值和频率的正弦波进行测量;⑨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体现更多的主动性。同时,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结合展现抽象事物辅助教学
实验教学和演示是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物理规律也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物理的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如“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微小变形”是难以用具体语言描述清楚的,也难以让学生信服,通过演示实验的效果又总不太理想,而利用三维动画就能轻松解决此类问题。在讲解过程,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flash动画,给学生展示:在装满水的玻璃瓶上,塞上带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当用外力挤压玻璃瓶时,细玻璃管中的水上升,既直观又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达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吸取新鲜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之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电磁波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从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小组内交换,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班内交换意见,共享成果,然后进行不同的交流会或辩论会,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学习效果显著。
4.讨论法、探索法结合进行习题教学,课外活动拓展专业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一道题就是一个实际问题。学习物理就是要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想、细想,广泛地想。如:“直线运动”这一章,学习匀变速运动之后,在做练习的时候,经常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看看是否殊途同归,如果不能,哪里想错了,绝不能否定学生复杂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想出复杂而正确的解法,说明他的思路相当清晰。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扩充知识范围,开阔视野,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讲座、作品展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实验室可在课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小组或自己独立到实验室作巩固实验或创新实验,这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弹性学习的时间,既可以强化和扩展了学生已有技能,又可以探索创新。
结 语
总之,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一个必须针对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生个体等进行精心设计、细心揣摩的过程,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创造和完善条件来进行。物理教师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对各种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学习,多方面了解学生、全方位吃透教材,总结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米力萍.高职院校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27).
[2]陈文璇,王诗唐.物理教学最优化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3]吴雄彪,花有情,张雁平.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