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学写字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学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常常告诉他:“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献之却当做耳边风。
  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字和父亲写的没什么两样了。正巧这时王羲之走进书房,献之连忙拉住他的手问道:“爸爸,您看我写的字和您写的还有没有不同?”王羲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说:“拿去给你母亲看看。”
  献之拿了这张写满“大”字的纸兴冲冲地跑进房里,一把拉住母亲嚷嚷说:“妈妈您快来看!这些字像不像帮爸爸写的?”母亲接过纸来仔细看了一下,高兴地说:“我儿的书法确实大有长进了,有些地方写得真有点像你父亲了。”献之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忙问道:“母亲您快快说,哪些像父亲写的?”母亲指着一个“太”字下面的一点说:“喏!就是这一点写得像,而且简直就像你父亲亲手写的一样!”
  王献之像是当头给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涨得通红。他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了回来,转身回书房去了。从这以后,他听从父亲的教导,记住了这个“太”字的教训,勤学苦练,写完了十八缸水,后来真的成了一位大书法家。
  (选自《晚安故事36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小灯泡亮起来
  “太”字共有四笔,为什么母亲能一眼看出那一点写得更好?
  牵手阅读
  学习任何技艺都必须踏踏实实,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收获真本领。看了这篇文章,你心中有了一个“太”字了吗?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政治课教学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化。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心理科学的认知与行为活动的科学基础上。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心理化 教学途径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五要素说”结构论,认为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