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清华大学为例,以清华校园建设“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特色鲜明、景观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和谐”4个目标要求为切入点,提出与各项要求相适应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校园内已建景观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解读、分析,总结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方法,希望能为其他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清华大学;景观文化;设计原则;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Campus Landscape Cultural Construction—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Kun
(Garden Depart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Abstract By 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offered corresponding design principles to meet the four requirements of campus construction in Tsinghua University, which are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distinctive Tsinghua features, beautifu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methods for campus landscape cultural construction by categorizing, interpreting and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uilt landscape in Tsinghua Universit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landscap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singhua University;Landscape cultural;Design principles;Methods
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不仅具有供师生观赏、休憩等实际功能,还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1]。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优美的校园环境享誉全球,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师生校友,其中校园景观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清华大学绵延悠长文化历史的见证者。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在校园建设中非常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与鼓舞,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该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以清华校园建设目标要求为切入点,提出相关设计原则,通过分析校园内已建景观文化内涵,总结出与各项要求相适应的景观文化建设方法,希望为其他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文化底蕴深厚”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1.1 整体性原则 在大学校园里,那些具有悠久历史风貌的景观是最为师生校友铭刻的校园印记,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挖掘校园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构建人文气质浓厚的校园环境,使师生校友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共同性在景观文化建设中表现为整体性原则。
清华校园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体现“深厚”这一特点,绝不是文化符号在某一处或者某几处景观上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依据整体性原则,结合场地环境,深入挖掘和表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进行景观布置。不能过分追求豪华的材料和表面化的装饰,要通过端庄朴实的环境形象地反映校园悠远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校园各处景观在文化内涵上保持良好的联系,构成整体一致的大学文化环境[2]。
1.2 方法
1.2.1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经常被文人墨客赋予人性化的品格。“山水明德,花木移性”,大学校园里的植物应选择与校园氛围相契合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园林植物,符合师生宁静致远、清新雅致的精神需求。在景观设计中,选用一些有文化寓意的植物,搭配园林建筑、山石、景观雕塑、小品、园路铺装等其他景观元素,结合古代诗词歌赋,既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意境美,又可以表达一定的校园文化内涵。例如,松柏寓意坚强不屈,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清华校园内苍松翠柏林立,整体烘托了校训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新清华学堂前的厚重百年景观同样是用苍劲的油松配以景石来体现清华悠久的文化内涵(图1);工字厅内院中的油松、圆柏已属于北京市规定的古树名木系列,它们随清华一路走来,无言地见证着校园的历史變迁,更蕴涵了清华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近春园景区水池中的荷花每逢夏季亭亭玉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此景写下了广为传颂的《荷塘月色》一文,景区“荷塘月色”之名由此得来,这个典故也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学韵味。
1.2.2 古典园林建筑+楹联题刻。古典园林建筑配以楹联题刻是校园文化较为直观、易于解读的表达手法之一。清华大学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精美语言随处可见,这些文字通常借助题景、匾额、楹联及题刻等形式表现出来,有力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例如,清华校园内水木清华景区有着几百年历史,在景区南侧正廊朱柱上悬有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外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图2)。这是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这些园林景致显示了清华校园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1.2.3 景石。景石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造型各异的姿态和天然的纹理极其耐人品味。在景石上以题刻或者碑记的形式纪录下校风校训、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文字,使得“寸山多致,片石生情”,是校园文化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例如,值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于工字厅南侧绿地布置了3块墨黑景石,上面镌刻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几个大字,传达了清华校训坚韧包容、低调内敛的精神内涵。
1.2.4
雕塑。校园中的雕塑不仅是学校艺术品位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表达。优秀的校园雕塑不仅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校园环境的品质。例如,位于水木清华景区的闻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两座雕像,分别取材黑色大理石和汉白玉,一个忧国忧民、庄严肃穆,一个文雅浪漫、洒脱不羁,两种不同的性情和境遇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立此雕塑来纪念前人,激励后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
1.2.5
景观小品。园林小品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也是校园文化表达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清华校园内有一种绿地围栏是将校徽上的“大钟”图形抽象简化,加工成一种景观符号安装其上,这种“大钟logo”栏杆遍布学校重点地区的绿地边缘,不仅是清华文化内涵的传承表达,也是一种对师生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符号印记(图3)。
1.2.6
铺装设计。铺装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场地环境相适宜的铺装设计同样能发挥传递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例如,在四教五教外环境景观改造项目中,铺装图案设计选择中国古典图形“回字纹”,铺装材料选择了色彩低调、肌理厚重的石材,这样的设计赋予了场地文化属性,增强了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2 “校园特色鲜明”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2.1 特色性原则
大学校园是学习领会、科研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领地,其文化气质是独特的,这正是大学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关键差异所在。一个大学校园景观文化的来源和依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必须有一个文化主题引领。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探索学校的文化背景、治学理念和历史内涵,形成一个特色突出、底蕴深厚的文化主题,使每所大学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气质[3]。
2.2 方法
2.2.1
校园设施。校园设施作为校园景观中功能比较独特的部分,在景观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设计中通常融入代表清华印记的景观元素,体现清华的校园特色。例如,校园内垃圾桶和道路标识的设计采用了清华的特色——紫色作为主要色调之一,这种在全校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设施上添加明显清华印记的元素的做法,有力地强化了清华校园的景观文化特色(图4、5)。
2.2.2
植物景观。每所大学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在植物种植设计上,应注重运用不同的树木花卉,进行合理而精致的植物配置,体现大学特有的办学理念及育人环境。理工科类大学可增加对植物人工修剪的痕迹,体现出理性和秩序,营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景观。例如,主楼前绿地可以说是学校最重要的绿地之一,在校园景观规划中设计了与此氛围相适应的绿地布局模式,纵深列植的银杏、国槐,有序阵列的色块,平整的大片草坪,进一步强调了理工科严谨、秩序的思维模式(图6)。
有些植物是学校重大历史活动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例如,理科楼前的樱花林便是“中日友谊林”,是特色纪念文化内涵的表现。再如,专类牡丹园的建设不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同时寄托了洛阳校友对母校深深的情谊。
2.2.3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在校园环境里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有效增强场所区域的风格特色,在校园景观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近春园景区的园林建筑亭、榭,使该区域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特色更加鲜明,景观文化表达更为贴切(图7)。
2.2.4
园林小品。园林小品在景观文化特色体现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校园内道路两侧的座椅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户外休息设施,设计上采用同一种材料样式,座椅下方镶嵌铜牌,印刻捐赠校友的名字。这种形式不仅是清华景观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校友与母校情节的表达,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校园文化体现方法。
3 “景观环境优美”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3.1 艺术性原则
校园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让师生有美的感受,渴望去感知和解读景观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在校师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因此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应当以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轮廓、尺度、肌理及线条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更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气质的景观形象,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景观中得以展现,得以涵养[4]。
3.2 方法
3.2.1
雕塑。雕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达方法。大学校园的文化气质与城市空间不同,雕塑的选择自然不同,其文化性和艺术性要求较高,所以校园内的雕塑在主题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场地气质、校园的历史和师生的艺术品味等因素。例如,紫荆雕塑园展立的雕塑都是美院师生的作品,材料、风格、主题各有不同,但都较好地呈現了雕塑的艺术特色,为校园环境增添了几抹艺术的色彩(图8)。
3.2.2
园林建筑。校园内的园林建筑应注重校园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灵活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等手法,构成一个丰富而有魅力的形体体系,结合地势,塑造出一个优美、生态、高雅的育人环境。例如,近春园景区的园林建筑——亭、廊、榭、桥(图9),这些园林建筑在形式、体量、尺度和色彩上与周围山水环境相得益彰,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完美体现,更是清华校园景观环境优美最重要的展示区域之一。西面临水的临漪榭建筑造型美观,空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水的对面隔水相望,临漪榭尤为吸引行人的目光,成为“引人入岛”的标志性景观。水上建造的几座小桥,整体风格与全园景观保持了协调一致,同时又各有特色,其中北面的白色拱桥,其优美的造型在水中形成倒影,配以岸边随风舞动的垂柳,令空间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情趣。 3.2.3
植物景观。大学景观文化的营造有时是一种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意境,而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意境可以构建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北院景区大面积的疏林草坪表现出起伏的地形美,开拓视野,草坪上植以几棵独景树,引导视线,增加景深和层次,营造出整体景观大尺度的美感。坐在弧形花架内放眼望去,体验到心旷神怡的身心感受,对当代大学生塑造一种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品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图10)。
4 “生态和谐文明”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4.1 生态性原则
生态设计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校园内各个景观文化是相互联系、有机共生的。校园景观文化有其萌芽、成长、调整至壮大的生态演进过程,承认景观文化的生态性原则是把握校园文化脉络的切入点。大学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必须遵从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秉承“尊重环境、爱护环境”的原则,通过自然景观的营造、生态材料的应用等方法构建生态绿色校园[5]。
4.2 方法
4.2.1
植物景观。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化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一个优美、和谐、舒适、风格多样的绿化空间,反映学校特色,突出校园特有的文化品质。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非常注重生态绿色校园的营建,植物结构上注重乔灌草结合及丰富植物多样性,为校园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让师生感受到植物的自然气息,这也是一种生态自然文化内涵的体现。例如,图书馆周边绿化、至善路两侧绿化、化工电大楼绿化等很多绿地都是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模式(图11)。同时,校园建设也很重视垂直绿化,例如,老图书馆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外立面攀爬了地锦,这种垂直绿化的形式既生态性地保护了建筑,又以其富有韵味的绿荫反映出图书馆悠久的历史。又如,校河两侧种植的地锦沿着河岸垂直落下,柔化了校河驳岸,赋予了校河生命特征,体现了校园生态绿色的建设理念[6]。
4.2.2
铺装材料。硬质铺装在校园面积中占有的比例不容忽视,所以铺装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生态铺装材料透水透气性相对较好,有利于生态绿色校园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校园的生态文化内涵。清华校园内的很多铺装都选择了嵌草铺装或者透水铺装,而且随着校园改造工程的逐步建设,这种生态铺装材料的应用会逐渐增多。例如,校河一期改造项目中,两种铺装材料的选择分别是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舒砖,其中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的铺装是与体育部“阳光长跑”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生态铺装材料的选择不仅丰富了校河自然生态的内涵,而且契合了师生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图12)。
4.2.3
水体。水是景观设计中最具灵动性的元素,水元素的应用赋予了场地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例如,近春园景区水面的形状蜿蜒曲折,收放有序,各种造型奇特的置石被参差不齐地摆放在岸边,且高低错落有致,前后进出有度,配以千屈菜、芦苇等几种水生植物,为人工驳岸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图13)。在景区内闲庭信步,欣赏湖光山色,一派生态和谐的景象。
5 結语
景观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为景观的精神灵魂,只有
蕴涵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校园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书育人事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工作者协作努力,通过建设、改造和提升,把景观艺术和大学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展现校园景观的艺术美丽和文化内涵,为广大师生营造“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特色鲜明、景观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11-17.
[2] 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2):74-77.
[3] 周玲玲.高校校园环境景观特色创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4] 袁浩东.重塑大学校园景观的独特气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4):96-98.
[5] 徐庚阳.大学新校园景观的人文性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4):65-69.
[6] 李慧,段艳红.校园绿化设计原则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8-10.
关键词 清华大学;景观文化;设计原则;方法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Campus Landscape Cultural Construction—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Kun
(Garden Depart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Abstract By 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offered corresponding design principles to meet the four requirements of campus construction in Tsinghua University, which are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distinctive Tsinghua features, beautifu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methods for campus landscape cultural construction by categorizing, interpreting and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uilt landscape in Tsinghua Universit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landscap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singhua University;Landscape cultural;Design principles;Methods
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不仅具有供师生观赏、休憩等实际功能,还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1]。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优美的校园环境享誉全球,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师生校友,其中校园景观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清华大学绵延悠长文化历史的见证者。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在校园建设中非常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与鼓舞,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该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以清华校园建设目标要求为切入点,提出相关设计原则,通过分析校园内已建景观文化内涵,总结出与各项要求相适应的景观文化建设方法,希望为其他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文化底蕴深厚”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1.1 整体性原则 在大学校园里,那些具有悠久历史风貌的景观是最为师生校友铭刻的校园印记,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挖掘校园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构建人文气质浓厚的校园环境,使师生校友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共同性在景观文化建设中表现为整体性原则。
清华校园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体现“深厚”这一特点,绝不是文化符号在某一处或者某几处景观上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依据整体性原则,结合场地环境,深入挖掘和表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进行景观布置。不能过分追求豪华的材料和表面化的装饰,要通过端庄朴实的环境形象地反映校园悠远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校园各处景观在文化内涵上保持良好的联系,构成整体一致的大学文化环境[2]。
1.2 方法
1.2.1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经常被文人墨客赋予人性化的品格。“山水明德,花木移性”,大学校园里的植物应选择与校园氛围相契合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园林植物,符合师生宁静致远、清新雅致的精神需求。在景观设计中,选用一些有文化寓意的植物,搭配园林建筑、山石、景观雕塑、小品、园路铺装等其他景观元素,结合古代诗词歌赋,既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意境美,又可以表达一定的校园文化内涵。例如,松柏寓意坚强不屈,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清华校园内苍松翠柏林立,整体烘托了校训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新清华学堂前的厚重百年景观同样是用苍劲的油松配以景石来体现清华悠久的文化内涵(图1);工字厅内院中的油松、圆柏已属于北京市规定的古树名木系列,它们随清华一路走来,无言地见证着校园的历史變迁,更蕴涵了清华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近春园景区水池中的荷花每逢夏季亭亭玉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此景写下了广为传颂的《荷塘月色》一文,景区“荷塘月色”之名由此得来,这个典故也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学韵味。
1.2.2 古典园林建筑+楹联题刻。古典园林建筑配以楹联题刻是校园文化较为直观、易于解读的表达手法之一。清华大学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精美语言随处可见,这些文字通常借助题景、匾额、楹联及题刻等形式表现出来,有力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例如,清华校园内水木清华景区有着几百年历史,在景区南侧正廊朱柱上悬有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外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图2)。这是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这些园林景致显示了清华校园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1.2.3 景石。景石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造型各异的姿态和天然的纹理极其耐人品味。在景石上以题刻或者碑记的形式纪录下校风校训、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文字,使得“寸山多致,片石生情”,是校园文化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例如,值清华百年校庆之际,于工字厅南侧绿地布置了3块墨黑景石,上面镌刻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几个大字,传达了清华校训坚韧包容、低调内敛的精神内涵。
1.2.4
雕塑。校园中的雕塑不仅是学校艺术品位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表达。优秀的校园雕塑不仅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其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校园环境的品质。例如,位于水木清华景区的闻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两座雕像,分别取材黑色大理石和汉白玉,一个忧国忧民、庄严肃穆,一个文雅浪漫、洒脱不羁,两种不同的性情和境遇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立此雕塑来纪念前人,激励后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
1.2.5
景观小品。园林小品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也是校园文化表达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清华校园内有一种绿地围栏是将校徽上的“大钟”图形抽象简化,加工成一种景观符号安装其上,这种“大钟logo”栏杆遍布学校重点地区的绿地边缘,不仅是清华文化内涵的传承表达,也是一种对师生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符号印记(图3)。
1.2.6
铺装设计。铺装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场地环境相适宜的铺装设计同样能发挥传递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例如,在四教五教外环境景观改造项目中,铺装图案设计选择中国古典图形“回字纹”,铺装材料选择了色彩低调、肌理厚重的石材,这样的设计赋予了场地文化属性,增强了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
2 “校园特色鲜明”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2.1 特色性原则
大学校园是学习领会、科研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领地,其文化气质是独特的,这正是大学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关键差异所在。一个大学校园景观文化的来源和依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必须有一个文化主题引领。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探索学校的文化背景、治学理念和历史内涵,形成一个特色突出、底蕴深厚的文化主题,使每所大学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气质[3]。
2.2 方法
2.2.1
校园设施。校园设施作为校园景观中功能比较独特的部分,在景观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设计中通常融入代表清华印记的景观元素,体现清华的校园特色。例如,校园内垃圾桶和道路标识的设计采用了清华的特色——紫色作为主要色调之一,这种在全校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设施上添加明显清华印记的元素的做法,有力地强化了清华校园的景观文化特色(图4、5)。
2.2.2
植物景观。每所大学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在植物种植设计上,应注重运用不同的树木花卉,进行合理而精致的植物配置,体现大学特有的办学理念及育人环境。理工科类大学可增加对植物人工修剪的痕迹,体现出理性和秩序,营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景观。例如,主楼前绿地可以说是学校最重要的绿地之一,在校园景观规划中设计了与此氛围相适应的绿地布局模式,纵深列植的银杏、国槐,有序阵列的色块,平整的大片草坪,进一步强调了理工科严谨、秩序的思维模式(图6)。
有些植物是学校重大历史活动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例如,理科楼前的樱花林便是“中日友谊林”,是特色纪念文化内涵的表现。再如,专类牡丹园的建设不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同时寄托了洛阳校友对母校深深的情谊。
2.2.3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在校园环境里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有效增强场所区域的风格特色,在校园景观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近春园景区的园林建筑亭、榭,使该区域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特色更加鲜明,景观文化表达更为贴切(图7)。
2.2.4
园林小品。园林小品在景观文化特色体现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校园内道路两侧的座椅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户外休息设施,设计上采用同一种材料样式,座椅下方镶嵌铜牌,印刻捐赠校友的名字。这种形式不仅是清华景观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校友与母校情节的表达,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校园文化体现方法。
3 “景观环境优美”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3.1 艺术性原则
校园景观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让师生有美的感受,渴望去感知和解读景观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在校师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因此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应当以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轮廓、尺度、肌理及线条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更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气质的景观形象,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景观中得以展现,得以涵养[4]。
3.2 方法
3.2.1
雕塑。雕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达方法。大学校园的文化气质与城市空间不同,雕塑的选择自然不同,其文化性和艺术性要求较高,所以校园内的雕塑在主题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场地气质、校园的历史和师生的艺术品味等因素。例如,紫荆雕塑园展立的雕塑都是美院师生的作品,材料、风格、主题各有不同,但都较好地呈現了雕塑的艺术特色,为校园环境增添了几抹艺术的色彩(图8)。
3.2.2
园林建筑。校园内的园林建筑应注重校园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灵活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等手法,构成一个丰富而有魅力的形体体系,结合地势,塑造出一个优美、生态、高雅的育人环境。例如,近春园景区的园林建筑——亭、廊、榭、桥(图9),这些园林建筑在形式、体量、尺度和色彩上与周围山水环境相得益彰,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完美体现,更是清华校园景观环境优美最重要的展示区域之一。西面临水的临漪榭建筑造型美观,空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水的对面隔水相望,临漪榭尤为吸引行人的目光,成为“引人入岛”的标志性景观。水上建造的几座小桥,整体风格与全园景观保持了协调一致,同时又各有特色,其中北面的白色拱桥,其优美的造型在水中形成倒影,配以岸边随风舞动的垂柳,令空间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情趣。 3.2.3
植物景观。大学景观文化的营造有时是一种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意境,而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意境可以构建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北院景区大面积的疏林草坪表现出起伏的地形美,开拓视野,草坪上植以几棵独景树,引导视线,增加景深和层次,营造出整体景观大尺度的美感。坐在弧形花架内放眼望去,体验到心旷神怡的身心感受,对当代大学生塑造一种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品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图10)。
4 “生态和谐文明”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4.1 生态性原则
生态设计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校园内各个景观文化是相互联系、有机共生的。校园景观文化有其萌芽、成长、调整至壮大的生态演进过程,承认景观文化的生态性原则是把握校园文化脉络的切入点。大学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必须遵从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秉承“尊重环境、爱护环境”的原则,通过自然景观的营造、生态材料的应用等方法构建生态绿色校园[5]。
4.2 方法
4.2.1
植物景观。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化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一个优美、和谐、舒适、风格多样的绿化空间,反映学校特色,突出校园特有的文化品质。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非常注重生态绿色校园的营建,植物结构上注重乔灌草结合及丰富植物多样性,为校园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让师生感受到植物的自然气息,这也是一种生态自然文化内涵的体现。例如,图书馆周边绿化、至善路两侧绿化、化工电大楼绿化等很多绿地都是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模式(图11)。同时,校园建设也很重视垂直绿化,例如,老图书馆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外立面攀爬了地锦,这种垂直绿化的形式既生态性地保护了建筑,又以其富有韵味的绿荫反映出图书馆悠久的历史。又如,校河两侧种植的地锦沿着河岸垂直落下,柔化了校河驳岸,赋予了校河生命特征,体现了校园生态绿色的建设理念[6]。
4.2.2
铺装材料。硬质铺装在校园面积中占有的比例不容忽视,所以铺装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生态铺装材料透水透气性相对较好,有利于生态绿色校园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校园的生态文化内涵。清华校园内的很多铺装都选择了嵌草铺装或者透水铺装,而且随着校园改造工程的逐步建设,这种生态铺装材料的应用会逐渐增多。例如,校河一期改造项目中,两种铺装材料的选择分别是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舒砖,其中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的铺装是与体育部“阳光长跑”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生态铺装材料的选择不仅丰富了校河自然生态的内涵,而且契合了师生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图12)。
4.2.3
水体。水是景观设计中最具灵动性的元素,水元素的应用赋予了场地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例如,近春园景区水面的形状蜿蜒曲折,收放有序,各种造型奇特的置石被参差不齐地摆放在岸边,且高低错落有致,前后进出有度,配以千屈菜、芦苇等几种水生植物,为人工驳岸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图13)。在景区内闲庭信步,欣赏湖光山色,一派生态和谐的景象。
5 結语
景观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为景观的精神灵魂,只有
蕴涵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校园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书育人事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工作者协作努力,通过建设、改造和提升,把景观艺术和大学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展现校园景观的艺术美丽和文化内涵,为广大师生营造“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特色鲜明、景观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11-17.
[2] 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2):74-77.
[3] 周玲玲.高校校园环境景观特色创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4] 袁浩东.重塑大学校园景观的独特气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4):96-98.
[5] 徐庚阳.大学新校园景观的人文性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4):65-69.
[6] 李慧,段艳红.校园绿化设计原则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