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博物馆,只看一件作品,是多么奢侈的事。”
在巴黎求学期间,台湾艺术家蒋勋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官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专程只看这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剛才画里的色彩光影。因为曾在巴黎做过导游,这使蒋勋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幸福。
到巴黎旅游,卢浮宫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站。
1970年代,台湾的欧洲游才刚刚开始,为了吸引顾客,常常要找一位“艳星”作号召。旅行社看重蒋勋学的是艺术史专业,这会使他在讲解卢浮宫作品时发挥所长。
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这是谁的老婆!”意思是谁的老婆可以穿得这么赤裸恬不知耻,蒋勋无从回答。从此,他就一直在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从事美学研究多年后,这本书诞生了。
这是一本通俗的卢浮宫藏品导览手册。蒋勋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一路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
告诉你应该在什么地方多做停留。
在巴黎呆久了,蒋勋积累了很多观展经验,如果朋友只有一天空闲,他会带他重点去看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埃及的胜利女神像。如果多一天,可以扩大出去多看一些作品。如果三天,行程就更为周密丰富了。许多朋友知道他有一条穿越卢浮宫的“私密路线”。现在,蒋勋把这条“私密”路线贡献了出来。
蒋勋不希望大家在卢浮宫变成一个一直在“跑”的人,最后跑到蒙娜丽莎面前拍张照,说“我看到了”。“这很可惜!因为不能静下心来感受。”蒋勋说。
“就像迷信名牌一样,你迷信了很久,一旦拿到手,除了那个牌子,你不一定知道它的质感有多好。”蒋勋建议朋友充分“相信自己视网膜上可以看到2000种色彩”。在他眼里,蒙娜丽莎的面部边缘不是一条线,而是被达芬奇很细腻地营造了一片“光”。“有一天你真的看到了那片光,你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说不出话。”
看得出,蒋勋写这本书的用意是带领大家进入到艺术中最感性的部分。
在卢浮宫看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蒋勋真的看到热泪盈眶,“过去看图片,作品是平面的,到了现场,看到人的肌肉如何拉开,绷紧,感觉一块石头真的被艺术家唤出了生命。”他说。这确实是米开朗基罗的思路,在雕刻大卫前,他围着石头琢磨了好久,大卫已经在里面了,只须把他释放出来就好。
“在卢浮宫,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活的灵魂,需要你去呼唤,它才跟你对话。如果一直在看旁边的牌子,是看不到的。”
蒋勋设想一个阅读中文的游客,带着一本书,慢慢在卢浮宫里徜徉抚掌,不慌不忙,不会错过值得驻足的每一件作品。
“每一个进到卢浮宫的人,都不要以为是最后一次,因为很可能会再来,可以去慢慢扩大。”蒋勋说。有了这本书,大家就不会成为到了景点和名画前疯狂拍照,然后忘掉原作,带回一堆“电子版”的“闪玩客”。
这本书回答了当年断臂维纳斯前那个老太太的问题,同时向所有不了解艺术、无法体味美的普通大众作了一次深层导游。
“跟一件艺术品素面相见。这样你才能得到一种真正在原作前的感受。”蒋勋说。他期待这本书成为“一张进入美的护照”。
在巴黎求学期间,台湾艺术家蒋勋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官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专程只看这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剛才画里的色彩光影。因为曾在巴黎做过导游,这使蒋勋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幸福。
到巴黎旅游,卢浮宫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站。
1970年代,台湾的欧洲游才刚刚开始,为了吸引顾客,常常要找一位“艳星”作号召。旅行社看重蒋勋学的是艺术史专业,这会使他在讲解卢浮宫作品时发挥所长。
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这是谁的老婆!”意思是谁的老婆可以穿得这么赤裸恬不知耻,蒋勋无从回答。从此,他就一直在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从事美学研究多年后,这本书诞生了。
这是一本通俗的卢浮宫藏品导览手册。蒋勋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一路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
告诉你应该在什么地方多做停留。
在巴黎呆久了,蒋勋积累了很多观展经验,如果朋友只有一天空闲,他会带他重点去看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米罗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埃及的胜利女神像。如果多一天,可以扩大出去多看一些作品。如果三天,行程就更为周密丰富了。许多朋友知道他有一条穿越卢浮宫的“私密路线”。现在,蒋勋把这条“私密”路线贡献了出来。
蒋勋不希望大家在卢浮宫变成一个一直在“跑”的人,最后跑到蒙娜丽莎面前拍张照,说“我看到了”。“这很可惜!因为不能静下心来感受。”蒋勋说。
“就像迷信名牌一样,你迷信了很久,一旦拿到手,除了那个牌子,你不一定知道它的质感有多好。”蒋勋建议朋友充分“相信自己视网膜上可以看到2000种色彩”。在他眼里,蒙娜丽莎的面部边缘不是一条线,而是被达芬奇很细腻地营造了一片“光”。“有一天你真的看到了那片光,你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说不出话。”
看得出,蒋勋写这本书的用意是带领大家进入到艺术中最感性的部分。
在卢浮宫看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蒋勋真的看到热泪盈眶,“过去看图片,作品是平面的,到了现场,看到人的肌肉如何拉开,绷紧,感觉一块石头真的被艺术家唤出了生命。”他说。这确实是米开朗基罗的思路,在雕刻大卫前,他围着石头琢磨了好久,大卫已经在里面了,只须把他释放出来就好。
“在卢浮宫,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活的灵魂,需要你去呼唤,它才跟你对话。如果一直在看旁边的牌子,是看不到的。”
蒋勋设想一个阅读中文的游客,带着一本书,慢慢在卢浮宫里徜徉抚掌,不慌不忙,不会错过值得驻足的每一件作品。
“每一个进到卢浮宫的人,都不要以为是最后一次,因为很可能会再来,可以去慢慢扩大。”蒋勋说。有了这本书,大家就不会成为到了景点和名画前疯狂拍照,然后忘掉原作,带回一堆“电子版”的“闪玩客”。
这本书回答了当年断臂维纳斯前那个老太太的问题,同时向所有不了解艺术、无法体味美的普通大众作了一次深层导游。
“跟一件艺术品素面相见。这样你才能得到一种真正在原作前的感受。”蒋勋说。他期待这本书成为“一张进入美的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