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纳入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由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发展方向。而课程改革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更是不容忽视。本文以《CAD/CAM技术》课程为例,论述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真实的工程任务为载体、以产品带动教学模式下实施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改革;课程设计与实施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事件,它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不断成熟。2006年之后,随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逐步具体化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行动方式。
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课题,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提高课程的有效性,首当其冲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应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坚持“应用”标准,培养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CAD/CAM技术》课程为例,介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
一、课程介绍
《CAD/CAM技术》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软件课,结合企业的需求,在这门课程中选择教授UG软件,它能够实现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零件的装配、自动生成工程图、数控加工程序。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在课程的设计上,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实施工作任务课程化,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原则。
(二)改革方向的确定
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就软件讲软件,只讲软件的操作方法,而没有将软件真正的應用到工程实践中,使其发挥作用。根据UG软件自身的特点,它是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辅助设计的工具软件,因此,将该软件作为工具,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以产品带动教学,才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课程的实施
下面,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为例,来介绍课程实施的过程。
2015年,某企业有四台半自动的点焊机,这四台点焊机工作效率低,而且,其焊接精度难以保证,于是,厂方与学校校办企业齐齐哈尔齐三机床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希望能设计出两台自动点焊机,由数控系统来控制。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合作,就有了一项真实的工程任务。教师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个项目申请拿到《CAD/CAM技术》课程中来,由学生来完成这个设计。
1.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中除了保留原有的教学内容外,还将自动点焊机在设计中需要用到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这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形成了新的《CAD/CAM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自然也由原来的单纯掌握UG软件的操作方法,转变为,能够利用UG软件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
2.任务分解,成立学生项目团队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将数控点焊机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 共将数控点焊机的设计分解成五大部分,将这五大部分分别作为五个项目,又将这五个项目分解出九个子项目,并根据项目将学生分成了九个项目团队。
3.项目实施与评价
学生项目团队在明确了自己的设计任务之后,学生课下就开始在齐三机床有限公司、图书馆、微机房之间来回变换工作地点,研究客户的技术要求,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相关的计算、选型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不断向教师和技术人员请教,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UG软件做出设计模型,检验所设计的各零件之间在装配后是否有干涉,配合尺寸的给定是否合理,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以团队为单位的汇报进度情况、讨论、总结、反思。经过学生不断的努力,完成了数控点焊机的设计,实现了UG软件的结构造型设计,并生成相应的工程图。学生将这些工程图和造型图交付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实体公司的总工程师审核后,再与企业沟通,其间,企业对设计要求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学生项目团队也不断的根据设计要求的改变而修改设计,形成了最终的设计成果,即:数控点焊机从零件到部件、再从部件到产品的所有造型图和工程图。在这些设计全部完成后,由机械专科专业的学生实施了生产加工,并交付用户进行验收。
三、教学成果
通过在真实工程任务下所实施的这一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用户而言,收获了效率和质量,现有的两台点焊机取代了原有的四台点焊机,效率成倍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加工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对学生而言,通过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应用,融会贯通,温顾而知新,提高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岗位创业创造了条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为企业编制了产品说明书,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对教师而言,对学生的指导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蜕变的过程,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任何的改革都会面临诸多问题,面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难题,要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出发,层层改革,层层落实,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关少化.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价值与理论期待[J].高教发展研究,2015(5)
[2]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3]张兴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J].山东高等教育,2014(4).
作者简介:
杨翠丽(1973年4月),女,籍贯山东,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教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陈沛(1994年7月),男,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改革;课程设计与实施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事件,它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不断成熟。2006年之后,随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逐步具体化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行动方式。
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课题,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提高课程的有效性,首当其冲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应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坚持“应用”标准,培养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CAD/CAM技术》课程为例,介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
一、课程介绍
《CAD/CAM技术》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软件课,结合企业的需求,在这门课程中选择教授UG软件,它能够实现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零件的装配、自动生成工程图、数控加工程序。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在课程的设计上,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实施工作任务课程化,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原则。
(二)改革方向的确定
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就软件讲软件,只讲软件的操作方法,而没有将软件真正的應用到工程实践中,使其发挥作用。根据UG软件自身的特点,它是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辅助设计的工具软件,因此,将该软件作为工具,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以产品带动教学,才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课程的实施
下面,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为例,来介绍课程实施的过程。
2015年,某企业有四台半自动的点焊机,这四台点焊机工作效率低,而且,其焊接精度难以保证,于是,厂方与学校校办企业齐齐哈尔齐三机床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希望能设计出两台自动点焊机,由数控系统来控制。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合作,就有了一项真实的工程任务。教师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个项目申请拿到《CAD/CAM技术》课程中来,由学生来完成这个设计。
1.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中除了保留原有的教学内容外,还将自动点焊机在设计中需要用到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这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形成了新的《CAD/CAM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自然也由原来的单纯掌握UG软件的操作方法,转变为,能够利用UG软件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
2.任务分解,成立学生项目团队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将数控点焊机的设计任务进行分解, 共将数控点焊机的设计分解成五大部分,将这五大部分分别作为五个项目,又将这五个项目分解出九个子项目,并根据项目将学生分成了九个项目团队。
3.项目实施与评价
学生项目团队在明确了自己的设计任务之后,学生课下就开始在齐三机床有限公司、图书馆、微机房之间来回变换工作地点,研究客户的技术要求,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相关的计算、选型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不断向教师和技术人员请教,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UG软件做出设计模型,检验所设计的各零件之间在装配后是否有干涉,配合尺寸的给定是否合理,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以团队为单位的汇报进度情况、讨论、总结、反思。经过学生不断的努力,完成了数控点焊机的设计,实现了UG软件的结构造型设计,并生成相应的工程图。学生将这些工程图和造型图交付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实体公司的总工程师审核后,再与企业沟通,其间,企业对设计要求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学生项目团队也不断的根据设计要求的改变而修改设计,形成了最终的设计成果,即:数控点焊机从零件到部件、再从部件到产品的所有造型图和工程图。在这些设计全部完成后,由机械专科专业的学生实施了生产加工,并交付用户进行验收。
三、教学成果
通过在真实工程任务下所实施的这一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用户而言,收获了效率和质量,现有的两台点焊机取代了原有的四台点焊机,效率成倍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加工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对学生而言,通过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应用,融会贯通,温顾而知新,提高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岗位创业创造了条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为企业编制了产品说明书,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对教师而言,对学生的指导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蜕变的过程,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任何的改革都会面临诸多问题,面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难题,要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出发,层层改革,层层落实,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关少化.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价值与理论期待[J].高教发展研究,2015(5)
[2]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3]张兴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J].山东高等教育,2014(4).
作者简介:
杨翠丽(1973年4月),女,籍贯山东,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教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陈沛(1994年7月),男,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