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兴趣,调动参与;创设情景,有效训练;抓好突破口,开发创造潜能。
  关键词:口语表达 兴趣 情景 潜能 基础
  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104-02
  
  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怎样从小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呢?
  
  一、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主动性,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是:
  示范引路。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典型示范尤为重要。据国外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果能随时随地向学生做口语表达示范,那么她的学生三个月内便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有如练字先临帖、绘画先学素描一样。有了样子,就有了模仿的对象。对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心理学上称为“学习原动力”,它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激起试一试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教师要巧手示范引路。也可以让班上一些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来示范,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如音响、录像资料、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主动参与,自由表达。
  热情激励。“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人的深层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他们需要老师多一点关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训练中,老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勿指责;要耐心听他们发言,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思路;要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适时画龙点睛评上几句,不要轻易挑剔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们重新换个词再说。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老师细心呵护,给孩子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提供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可塑性强,要多给他们创造交际的舞台,让它们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会交际,提高口语能力。如放映科幻电影,让他们描述精彩情节;看动画片,让他们表演精彩内容;听广播节目,让他们发表对感兴趣的话题的观点。还可以模仿电视、广播等语言形式,举办“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让学生们当小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品位。
  
  二、创设情景,有效训练
  
  小学生说话过程主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内部语言,要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需要老师设置出能让学生可感知的情境。以能激活思维,锻炼学生的灵敏反应力、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综合心理素质。
  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诱导学生参与。课本剧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能力。这种方法打消了语言的固有束缚,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能自由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例如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学生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朗读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角色,组织语言,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内心独白。由于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再配以头饰、肢体语言,学生很快理清了课文思路,而且明白了大家为什么不能借给小壁虎尾巴,甚至说:“小壁虎别难过,我们再帮你想办法。”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心,使课文主旨加以升华。
  配以情调吻合的音乐,引发学生“说”。一位教育学家说,音乐最能训练婴儿的感知能力。那么音乐也最能撩拨学生的心弦。在袅袅的乐声中,学生感受着美,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新的语言形象。在上《找春天》一课时,教师精选了优美的钢琴曲,先让学生闭眼静听,听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说:“春天太美了,我好像看见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之后的朗读中,学生一直饱含激情,跃跃欲试。教师趁机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果让你写写“春天”,你会怎样来写呢?由于是二年级,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是予以肯定,又是群体参与的开放式的说话训练,尊重了他们的个体发挥,学生大胆叙述,形成了一个儿童篇的“春天”。如有的学生说:“柳枝摇着小辫子,那是春天在舞蹈吧?”多么形象。
  运用随心所欲的勾画,启发学生“说”。小学生虽不具备对画进行精雕细刻的能力,但她们爱画,他们的画在他们的描述下可以是任何东西,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依画创“说”。这种融动手、动脑、动口为一体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建立认知结构。在上说话练习《皮球掉进河里了》一课时,根据书中提供的三幅图画,学生展开想象,怎样才能将皮球捞上来?然后在文中的空白处填画,学生依画创“说”,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借用别人的优美词句,直白的语言由此而变得形象,一堂说话课也由此而生动有趣。
  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领悟。教师入情入景的朗读,同时配以手势、表情的生动表演,能唤起学生与课文内容传达的感情同悲同喜,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在强烈的美的感受中,因读入境、由境生情、缘情创语,产生表达美的欲望。在上《动手做做看》一课时,要让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一是要讲解课文,同时要以生动的朗读来配合理解。首先读出各种人物的语气,其次把握好感情基调,朗读的声调也随之不断变化,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节节相应,处处同步,从而唤起学生把握住课文的情感蕴积,说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轻易相信别人,不管他是什么权威,而要自己动手做做看这样一个道理。“说”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自己想说。
  
  三、抓好突破口,开发创造潜能
  
  一个思维混乱的人,口语表达不可能清晰、流畅。思维内容贫乏,语言难以扩展。思维对语言活动有着组织和控制作用,因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就必须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突破口,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即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浅尝辄止;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即对一个问题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善于捕捉对方细小信息,迅速做出恰当的科学的判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就是从别人的发言中,从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中,探究出不同的观点,要标新立异,反弹琵琶;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就是不论老师与同学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见解,都要独立思考,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辨别正误。思维品质的这五个因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如上《狐假虎威》一课,老师抓住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设疑,引发讨论,训练思维,进行口语交际:“狐狸和老虎到底是谁在前谁在后?根据是什么?”就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可以说:“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因为我看见书上的插图是这样的。”也可以说:“课文里是说狐狸带着老虎,不是老虎带着狐狸,所以说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还可以说:“这一句话写的是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也可以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更可以说:“后面课文里讲到百兽先看见狐狸,后看见老虎,所以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四个学生都认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但根据各有不同。有的回答,虽没有从文字中找到根据,但思维灵活,看到插图,做出判断。有的善于从语序的前后照应中挖掘出言外之意,表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当然也是灵活、独创、敏捷的表现。还有的从后面课文中找到根据,因为“百兽先看见狐狸”,所以狐狸在前。这样进行训练即有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适中智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它用现实主义于法和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长而不冗,繁而不乱,构图起伏有序,有如一气呵成,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摊铺、市招文字、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绝对称得上妙笔神工。不过这幅作品欣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