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粘降阻特性的辣椒移栽仿生栽植器研究

来源 :农机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移栽机械在黏重土壤条件下栽植辣椒作业时,栽植器表面粘土严重影响移栽机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基于凸包形非光滑表面减粘降阻机理,研发了一种适于黏重土壤条件的仿生栽植器.首先,通过EDEM软件完成栽植器打穴仿真分析,发现仿生栽植器在整个打穴过程中所受应力低于普通栽植器所受的应力,有一定的降阻作用;然后,将仿生栽植器与普通栽植器分别在含水率为18.34%、22.31%、29.55%,栽植频率为30、50、70株?min-1条件下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较普通栽植器而言,仿生栽植器减粘效果较好,减粘率最高达到57.71%,最低达21.89%,说明仿生栽植器基本可用于黏重土壤条件辣椒移栽作业.研究结果可为黏重土壤条件下仿生触土部件的减粘降阻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实现甘蔗稳定有序供种,对现有预切种式甘蔗横向种植机供种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对蔗种在供种过程中的运动进行分析,探究了供种的运动机理.运用Adams对蔗种的供种过程进行仿真虚拟试验分析,验证了改进后供种装置的可行性.通过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蔗种数量、落种高度、偏移距离和开口角度4个因素对供种效果的影响,其偏移距离和开口角度影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偏移距离和开口角度对正序率及合格率具有显著影响,最优参数组合为A1B3,即偏移距离为90mm、开口角度为180°.
针对勺链式取种方式在蒜箱与取种勺接触部分容易出现空穴而导致漏取的问题,采用两级取种的设计思路,优化了取蒜勺的取种环境,并通过对两级取种装置的结构设计与理论研究,确定了两级取种装置的结构参数.以取种勺的勺宽、弧度半径和挡板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多因素取种试验,得到试验因素对影响两级取种装置取种性能的主次因素排列为勺宽、弧度半径、挡板高度.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参数优化功能,以低漏播指数、低重播指数、高合格指数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求得较优的
水动比例施肥器作为精确施肥的代表性装置,在国内尚停留在理论研究及产品研制方面.由于国内产品性能的不稳定,国内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所占据.为了对比国内外水动比例施肥器在吸肥性能上的差异,通过试验综合对比了国内外3款水动比例施肥器的吸肥性能.结果表明:施肥器吸肥量受进口流量和压差的影响,相同压差下,国外施肥器进口流量更大,压力损耗更低,但过大的流量会对施肥器吸肥量产生不良影响;国内施肥器的施肥精度要低于国外施肥器;在大的吸肥量下,施肥器的工作效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水动比例施肥器的进一步研制提供依据.
为解决现有撒肥机颗粒肥料抛撒均匀性差且无法实现变量撒肥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圆盘离心式液控变量撒肥机.首先,介绍了该离心式撒肥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进行圆盘转速、搅龙转速、行走速度对撒肥均匀性单因素离散元仿真分析,并进行室外试验.结果表明:颗粒肥料抛撒均匀性最佳组合为:圆盘转速1600r/min、搅龙转速400r/min、行走速度1m/s时,横向撒肥变异系数最小为20.75%.仿真结果与实际试验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可为变量撒肥机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丘陵山区稻油联合收获机的发展是实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作物的农艺性状与物料特性是机器结构与参数的设计基础,也是影响联合收获机脱粒和清选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对丘陵山区早稻品种和平原地区迟熟中粳稻品种的水稻特性进行了试验和对比分析,并对丘陵山区油菜农艺性状和物料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农艺角度为丘陵山区的稻油联合收获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结合试验结果对稻油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方向进行了分析.
我国是一个蔬菜种植大国,蔬菜规模化种植多采用工厂化育苗,达到成苗要求后的蔬菜钵苗需用移栽机进行大田栽植.为了提高移栽机的工作效率和蔬菜移栽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针对移栽后空穴盘的自动回收设计出了一种全自动移栽机收盘装置.装置由输送装置、托举装置及回收框架等部分组成,穴盘下落后由输送带传送到回收框,托举装置将其叠摞,止落板对穴盘进行承接,实现回收.根据作业过程,选取输送带速度、止落板长度和穴盘被顶起高度做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穴盘下落倒扣时,较优的组合参数为输送带速度90mm/s、止落板长度
为改变山东部分地区早春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在滕州市选取105cm垄距大垄双行、85cm垄距一垄一行、65 cm垄距一垄一行3种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在播种试验中选取班次生产率、漏播指数、重播指数、种薯间距合格指数等指标,在生长期选取株高、侧枝数等指标,在收获试验中选取班次生产率、明薯率、漏挖率、伤薯率、破皮率、产量、100~300g(M号)马铃薯所占的比例等指标,综合评价3种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机具作业适应性及马铃薯长势及效益.试验结果表明:65 cm垄距一垄一行机械化生产模式,马铃薯产量为39
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采摘果实的准确率,提升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将VR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了采摘机器人的设计上,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机器人PID控制器优化算法,并通过对采摘虚拟环境的创建和机器人的虚拟建模,验证机器人的作业性能.以黄瓜真实生长环境为研究对象,创建了采摘机器人的作业环境,并对采摘机器人的采摘准确率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明显地提高采摘机器人的采摘准确率.
为了实现采摘机器人通过手势动作进行远程控制的目标,采用MYO手环采集人体手势动作信号,将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A/D转换等预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PC机;PC机提取右移、左移和采摘等动作的特征值,送入RNN网络中进行训练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以指令的方式发送给采摘机器人,控制采摘机械手进行相应操作.实验结果表明:采摘机器人SEMG手势识别算法识别率较高,结果非常理想,验证了采摘机器人通过手势进行远程控制的可行性.
以水肥一体机控制系统中各功能参数为研究对象,对水肥一体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采用Web数据挖掘技术,对水肥一体机及作物生长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水肥一体机工作过程知识数据库.将常规水肥一体机的传感系统数据与Web数据库中的知识参数进行比对,形成水肥一体机控制指令,操纵水肥一体机进行混肥、施肥及灌溉.根据水肥一体机反馈传感数据进一步形成相关操纵控制指令,经验证,基于Web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的知识数据库可与水肥一体机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并提高了水肥一体机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