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之殇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院,本是供奉菩萨、诵经修行、顶礼膜拜的纳吉之所,但智化寺几乎从一诞生就命运多舛、饱受磨难,以至于我看到的仿佛是一位过早苍老乃至孱弱的老人,令人敬仰也令人悲伤。


山门镶嵌“敕赐智化寺”匾额

  我是骑着小黄车,几经打听才找到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院的。智化寺那太过低矮的山门,让我差点擦肩而过。不过,接下来的是惊讶、震撼,以及莫名的感伤与悲凉……
  眼前这座黑琉璃瓦、单檐歇山顶的拱券门,既不宏伟也不华丽,但其拱券之上镶嵌着一块刻有“敕赐智化寺”的汉白玉石匾额。这个“敕”字可不简单,“敕赐”就是皇帝御赐的意思。不过一个太监的家庙,竟得皇帝御赐,不可思议吧?从这块匾额开始,更多的不可思议接踵而来。
  首先,进入寺院山门,竟然要下台阶。庙宇不都在高台之上、气度恢宏吗?这里原来也是,只是历年修路使院外路面不断抬高,山门的台阶先是没有了,后是倒挂了。如此的低姿态尽管无奈,但所透着的隐忍与谦卑,不正是佛家本色吗?
  其实,低调的智化寺,格调可是不低。在那份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智化寺就赫然在列。同批的全国共180处,北京有18处,天坛、故宫、天安门不用说,就是雍和宫、国子监也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门面和名片呀,智化寺能同批入列,可见历史底蕴之深、文化价值之高。在这里担任解说的陈老师说:“这可是老北京的宝贝,说来话长呢。”这话一长,就穿越回600年前。
  当时,皇宫里有个来自京西蔚州卜北堡的太监叫王振。为人狡黠、伺察人意的王太监颇得皇帝欢心,至宣宗时任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尊师感恩的英宗即位后,王老师深得重用,掌司礼监。见英宗皇帝仍称王振为“先生”,公卿大臣遂呼他“翁父”,一时间王先生位重权高,众官争相攀附。要知道,司礼监总管宫中宦官事务,替皇帝掌管一切章奏和文件,代传皇帝谕旨等。由于此职事关机要,历来都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最关键的是,司礼监“提督东厂等特务机构”,这可关乎众官前程甚至性命。所以,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后,王先生敢于结党营私,擅作威福,诛杀异己,并大兴土木,在京城营造豪华家庙,这就是现在的智化寺。
  所谓“智化”,是指以佛的智慧来度化众生。应该说,智化之名颇有智慧,既弘法度又富文化,高贵、内敛且不乏神性。即使一座家庙,一人之下的王先生也让智化寺七堂齐全,甚至“有房屋数百间,占地两公顷,包括中路五进院落,及东西跨院”。


现保存中路建筑,呈坐北朝南、左右对称的廊院式布局

  目前的智化寺,只保留着中路建筑,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的廊院式布局。从南往北,一进院即山门之内,居中的智化门原為天王殿,另有钟楼和鼓楼左右对置;二进院以智化殿为主,大智殿和藏殿分座东西;三进院是座庑殿顶重楼,下层为如来殿,上层为万佛阁;四进院里有大悲堂,也称普贤殿。大悲堂后面本有五进院的,主体建筑为万法堂,现已无存,原址做了民居。
  智化寺各殿都是木结构框架为主要体系的“大木作”,梁架清晰、柱网规整、纵横有序、结构严谨。从形制到格局,从结构到装饰,从建材到工艺,从技术到美术,智化寺都堪称完美,既是我国明代木质结构的精品建筑和典型代表,又是一部体系完整、种类齐全的木结构建筑教学模型。
  仿佛微向内收、略带侧脚的立柱,撑起来一个宠大的积木。无数的梁、椽、桁、枋、板、栱、斗等构件,通过榫卯直接插接起来,成为一个恢宏而精美、古朴而典雅的殿堂。陈老师正在讲解:“智化寺斗栱是明代官式建筑做法的典型实例,钟鼓楼、智化殿、大悲堂等角科坐斗中普遍使用双联坐斗,但万佛阁内檐斗栱是秤杆结构,更为典型。”看着那些形态美观、做工精致的斗栱,我不禁说:“斗栱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呀。”陈老师强调一句:“你重点看那墙角的鸳鸯交手栱。”果然,这更是一组奇妙而韵美的斗栱组合,堪称匠心独具。
  但最能体现高格调、最为华美而巧夺天工的,我以为是智化寺的藻井。
  陈老师讲,“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最高级的做法,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加上藻文饰样,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鲜明特点,又是整个建筑的精华和亮点所在,多用在宫殿的宝座、寺庙中主佛坛上方的部位。藏殿的这座藻井,形制是上圆下方。下部四周为彩绘佛像斜板,其上浮雕卷云纹和莲瓣,表面用青、绿、红、黄四色彩绘配以金线相间排列;上部圆形,放置五层斗栱,顶部圆板绘坛城图案,十分精美。”然而,比藏殿这具藻井体量更大、等级更高的智化殿藻井和万佛阁藻井,竟流失了……这不得不再说大太监王振,他和他的家庙都好运不长。
  话说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已春风得意几年、习惯揽权干政的王大太监鼓动皇帝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于是,兵部左侍郎于谦发起北京保卫战,并倡群臣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被视为奸臣误国的王大太监虽死,但仍遭诛族。听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古蔚州西北的燕云古道,以及那个名卜北堡的小村庄,土黄色的画面里先是旌旗浩荡、尘土飞扬,后渐变血红,人头落地、尸横遍野,几多惨绝,几多悲怆。一年之后,英宗放回,被尊为太上皇,实则被软禁。8年后,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的英宗仍感念王振,为其树碑立传。《英宗谕祭王振碑》上刻身着蟒袍的王振画像,甚至高调重整的智化寺最初几任住持均由朝廷僧官担任,足见皇帝高度重视。   即使英宗高度重视,但王振与智化寺也并非人人待见。清乾隆七年(1742年),曾参与《明史》校阅,熟知王振专权害国的山东道监察御史沈廷芳进京述职,见到智化寺香火旺盛很是愤怒,遂上奏皇帝,请求仆毁王振塑像、拉倒石碑。这个奏折,乾隆帝还真准了。于是,智化寺真被砸了,所有石碑被推倒,凡带有“王振”的字都凿掉,以彰显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


独处墙角的鸳鸯交手栱

  从此,智化寺由盛而衰,至光绪年间,寺内建筑已破败不堪。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又毁坏垣墙,封闭佛殿,寺遭破坏。 民国年间,智化寺日益破败,靠出租房屋来维持寺中生计。甚至,出卖了万佛阁和智化殿的藻井。
  这两具藻井均系斗八式,4米见方,四角以枝条区划成八角形,再置方格二重,相互套合成内八角。每格之边缘,饰卷云、莲瓣、栱科,空当内置吉祥“八宝”装饰图案。环雕游龙,中央团龙蟠绕垂首俯视。其制作工艺精巧、结构复杂、画面灵动、美轮美奂,是明代建筑木雕的极品。这两具比故宫南熏殿的藻井还要大、还要美的藻井,却于20世纪30年代被当时的住持普远卖给了美国人,令人可叹又可气。
  目前,智化殿藻井及天花收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而万佛阁藻井及天花则收藏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说:“万佛阁之藻井,金龙盘绕,结构恢奇,颇类大内规制,非梵刹所应有。”明史专家阎崇年观后则说:“当时就感到内心一震,这个藻井简直太华美了。”他还说:“见过国内许多藻井,而智化寺藻井的确是我国建筑艺术的一绝,造件之繁复、层数之多堪称我国‘藻井之最’。”可是,两位专家的感叹都是在美国参观了那两具藻井之后。也就是说,自从那个月黑风高之夜,美国人从那个纪姓的文物贩子家中运走这两具藻井,中国人要想见识这两个自己国家的宝贝就很难了,必须远赴大洋彼岸,还要花钱。好在,我们还有藏殿的藻井。
  其实,除了藻井,藏殿还另有宝物,就是那具八角形转轮藏。这可是北京地区唯一仅存的明代转轮藏,比雍和宫和颐和园的清代所制转轮藏要早得多。


薜馆长讲解藏殿里的八角形转轮藏

  这具自身不能转动的转轮藏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汉白玉须弥座,中间为木质藏经橱,顶部为一尊毗卢遮那佛像。整个转轮藏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富于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比如,其须弥座从下到上有8层雕刻精美的纹饰;藏经橱有八面,每面9排5列45个抽屉,其表面都刻有佛龛,龛内浮雕一尊释迦像,各抽屉上角用“千字文”排序用以检索;每面周边,都饰以精美、繁复的六拏具;毗卢遮那佛像转轮藏端坐于多重莲花宝座上,几乎隐藏于藻井之内,若不留心,或会错过。这,也是缘分。
  即使佛缘不足,也不可不饱耳福。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独具魅力的天籁梵乐。其实,這该是心之大福。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的京音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这是智化寺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另一杰出贡献。
  相传,京音乐来自宫廷,传承于智化寺。500多年来,京音乐由艺僧按代传承,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僧人还俗离开寺院。后来,智化寺迎来转机,尤其是1992年北京市文博交流馆成立,对智化寺的保护及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把早就离寺的艺僧召回寺院;另一方面,从河北固安屈家营召来一些自幼学习工尺谱、有一定乐器基础的小乐师。于是,这些由老艺僧“口传心授”的小乐师们成了智化寺京音乐的第27代传承人。正是他们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与心悟身修,唱、奏、传、讲、抄五功过硬,笙、管、笛、锣、鼓五乐精通,才使我们可以聆听到这行云流水、空灵神秘的京音乐。在智化殿内,每日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将带领您穿越时空赏古乐!
  不过,饱览了智化寺木建筑的精美与厚重,感受了智化寺京音乐的佛性与神性后,我仍然有所遗憾。我看到,有些精美的彩绘在剥落着,转轮藏那汉白玉底座在风化着,一墙之隔的院外民居违章建筑矗立着,东西跨院还被不合理占用着。我知道,价值连城的两大藻井流失了,万法堂早已灭失,三世佛像及十八罗汉被移走,山门外的石狮不见了。我还知道,为了保护这个明代木建筑群落,文博馆的同志们作出了巨大牺牲,但还依然努力着。甚至,当年从智化寺中路迁出栖居院外的居民也是可敬可爱的。


巧夺天工的藏殿藻井

  一位杨姓大妈说:“我从小就住在那院里,还在钟楼鼓楼上藏过猫猫呢。我最见不得谁糟蹋这寺,谁靠着寺院墙边乱放易燃的东西我都说,不听我就对他不客气。可是,当初把我们迁出来说是临时的,可一住就是60年。快跟领导说说,别让我在这儿窝憋着了。”
  她说的,是智化寺西北角的那若干排平房,密密麻麻,前后间距极小。这是为安置从智化寺古建筑内腾退的居民,1957年统一建设的临时建筑。60余年过去,当年的临时建筑已成为长期建筑。如此大片的临时建筑拥挤在现寺院墙外,一旦发生火情,必然直接威胁智化寺的安全,其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这寺里可有北京最为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呀,还被有关专家认定为“研究明代乃至元代官式建筑的活标本”。“这要是出事,可是大事呀!”近年来,属地街道对搭靠智化寺围墙的违法建设进行过集中拆除,文博馆也对古寺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甚至不惜把那精美的翘檐以铁皮包裹,但并未彻底解决这座古建筑群的安全问题。


《英宗谕祭王振碑》刻有王振画像

  我知道,长远而彻底的途径是腾退这些居民,但其实施需要现实的基本条件。望着北边气派的银河soho和东边高耸的大吊车,还有一墙之隔的各种自建房与“鸽子窝”,我只能说一是时间二是钱呀……


智化寺门前的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

  知道再多也没用,还是说点希望吧!我希望,尽快还智化寺本来的格局和空间;我希望,那杨姓大妈和她的邻里们早一天住上新楼房;我希望,流失到美国的藻井能回家,起码复制吧;我希望,万法堂能复建,并与大悲堂一起开放;我希望,如来殿里的拨金工艺有传人;我希望,智化寺绝缘119,永远能安康;即使这样,我也希望有一天,智化寺里能进香……


转轮藏上的六拏具(局部)

  (编辑·韩旭)
  [email protected]


紧贴智化寺的居民平房


精美的明代壁畫《地藏菩萨与冥府十王》(局部)
其他文献
本文全面论述了哈萨克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也谈到了哈萨克方言的划分及方言与部落、民俗的关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
Mongolia-extensive inside-continental country,with an area of more than 1,500,000 km2. Thereare some mountain areas – Hangai and Hantai inthe North, and Mongol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周祖谟先生是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卓越的文献学家,其研究领域涉及文字、音韵、训诂、方言、语音等诸多方面,其最大的成绩便是语言文字学成就,本文试做一简论.
期刊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精华,在展示民族语言与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