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概念逐步深入,基于微课资源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地位也日益突出,核心“微课”以其独特的教学呈现模式,深受学习者欢迎。本文结合微课设计的方法和特点,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程序设计教学的应用作系统研究,探索出微课资源在程序设计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一、微课与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的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当下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信息化要求而设置的,主要具有基础性、实践性、整合性、趣味性的特点,主要选取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素养开展教学。此外,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程序设计思想和教学内容,知识难度增加,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觉得“不好玩”,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也让笔者对教学前景产生了疑问。
在国内,由胡铁生老师引进的微课概念在教育界得到了普遍认可。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尤其符合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何克抗、梁乐明等通过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课设计同样应遵循混合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在开展小学生程序设计教学时,微课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任意阶段,学习者可以随时运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真正实现课内课外混合学习,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网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微课资源与教学环境的设计
我校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所涉及的程序设计部分主要以学习Scratch为主。笔者根据现有微课研究现状,结合当下程序设计的教学热点,尝试将微课程内容融入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归纳解构,重新设计。
1. 订立微课资源设计的基本要求
目前,微课开发设计已经有了明确标准,如2012年全国微课大赛制定的评价标准是:①选题设计——简明和合理;②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③作品规范——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④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程序设计教学,笔者认为,以上标准未能细致化。综合上述标准要求,笔者确定下表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微课资源基本要求(如表1)。
2. 明确微课资源设计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流程包括:目标细化分析,明确算法内容,过程环节设计,内容呈现形式,配套资源设计,动画元素引用,视频录制。
(1)目标细化分析
微课资源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重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聚焦较难或最重要的几个首要教学目标进行突破,次要目标可通过练习评测由学习者自行习得。
(2)明确算法内容
程序设计离不开算法设计,在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养成“先有算法,后编语句”的算法思想,因此在明晰目标后,设计出图形模块或者流程图等的表现形式,明确算法过程,并以此作为核心部分,让学生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联通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鼓励学习者优化算法。
(3)过程环节设计
微课资源过程环节设计及微课资源呈现的脚本设计,包括了“微导入、微算法、微讲解、微应用、微作业”五个环节。“微导入”即微课激趣引入环节,通常以学生熟悉的情境或简单的生活问题吸引学习者聚焦到微课学习上。“微算法”即明确问题解决步骤,关联生活实际,抽象成为流程图或图形模块形式,进一步引导学习者设计程序解决问题。“微讲解”即结合算法结构,呈现程序设计工具内语句使用方法。“微应用”即程序设计工具内相同教学内容的多种程序变式,开阔学生视野,建立程序优化思想。“微作业”即讲解学习之后布置给学生的思考问题或巩固的操作性作业。
(4)内容呈现形式
在进行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时,要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针对性强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缺陷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满意度。在落实脚本设计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呈现方式,从多感官角度传授教学知识,同时明确微课使用目的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课堂讲解过程的重现。学习者期望看到有新意的微课,因此,根据不同的算法内容,需要制定不同的微课形式。
(5)动画元素引用
适度的动画引用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的动画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微课所展示的知识,但制作动画的成本较高,长远来说,对微课设计应用是不现实的。但我们鼓励将复杂、需要大量文字表述的知识内容用动画的方式呈现。
(6)配套资源设计
有效的练习、作业、项目实践等的学习辅助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加深知识理解链接,建立深度学习社群。微课视频配套资源应该与视频资源配套形成教学环境,以胡铁生老师的“非常6+1”为基础,微课的配套资源应包括:课程清单,学习任务单,相关练习,疑难解答论坛群组,过关练习测试,相关知识延伸。但目前大多数微课资源平台都对配套资源不够重视,这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多加注意。
(7)视频录制
在进行视频录制时,屏幕录制附以教师演示或动画演示成为主流形式。但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也需要不同的录制形式,但在本文探讨的应用模式中,主要应用“屏幕录制+教师讲演”的形式。视频制作时注意以下几点:a. 同時录制屏幕录像和同期声;b. 偶尔出现教师镜头,以增加真实感;c. 关键操作点和难点内容增加提示信息;d. 控制录制时长;e. 整合反馈练习和活动探究。
本文针对微课应用于程序设计教学中全部实施过程,提出了微课应用模式,并结合相关标准和自身教学实际开展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本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模式通过微课渗透于课前自学与评价、课内协作研讨、课后巩固拓展等几个教学环节,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建构与内化,让学生形成自身知识网络,印证了微课资源应用于程序设计教学的优势。
但由于本文实证研究是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的其中一课内容开展的,实验时间不足、实验样本丰富度不足是其短板。本文提出的微课应用模式尚未有具象化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需要在日后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该微课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学习绩效方面的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过程,并进行实践论证。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一、微课与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的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当下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信息化要求而设置的,主要具有基础性、实践性、整合性、趣味性的特点,主要选取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素养开展教学。此外,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程序设计思想和教学内容,知识难度增加,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觉得“不好玩”,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也让笔者对教学前景产生了疑问。
在国内,由胡铁生老师引进的微课概念在教育界得到了普遍认可。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尤其符合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何克抗、梁乐明等通过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课设计同样应遵循混合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在开展小学生程序设计教学时,微课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任意阶段,学习者可以随时运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真正实现课内课外混合学习,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网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微课资源与教学环境的设计
我校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所涉及的程序设计部分主要以学习Scratch为主。笔者根据现有微课研究现状,结合当下程序设计的教学热点,尝试将微课程内容融入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归纳解构,重新设计。
1. 订立微课资源设计的基本要求
目前,微课开发设计已经有了明确标准,如2012年全国微课大赛制定的评价标准是:①选题设计——简明和合理;②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③作品规范——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④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程序设计教学,笔者认为,以上标准未能细致化。综合上述标准要求,笔者确定下表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微课资源基本要求(如表1)。
2. 明确微课资源设计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流程包括:目标细化分析,明确算法内容,过程环节设计,内容呈现形式,配套资源设计,动画元素引用,视频录制。
(1)目标细化分析
微课资源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重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聚焦较难或最重要的几个首要教学目标进行突破,次要目标可通过练习评测由学习者自行习得。
(2)明确算法内容
程序设计离不开算法设计,在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养成“先有算法,后编语句”的算法思想,因此在明晰目标后,设计出图形模块或者流程图等的表现形式,明确算法过程,并以此作为核心部分,让学生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联通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鼓励学习者优化算法。
(3)过程环节设计
微课资源过程环节设计及微课资源呈现的脚本设计,包括了“微导入、微算法、微讲解、微应用、微作业”五个环节。“微导入”即微课激趣引入环节,通常以学生熟悉的情境或简单的生活问题吸引学习者聚焦到微课学习上。“微算法”即明确问题解决步骤,关联生活实际,抽象成为流程图或图形模块形式,进一步引导学习者设计程序解决问题。“微讲解”即结合算法结构,呈现程序设计工具内语句使用方法。“微应用”即程序设计工具内相同教学内容的多种程序变式,开阔学生视野,建立程序优化思想。“微作业”即讲解学习之后布置给学生的思考问题或巩固的操作性作业。
(4)内容呈现形式
在进行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时,要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针对性强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缺陷实现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满意度。在落实脚本设计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呈现方式,从多感官角度传授教学知识,同时明确微课使用目的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课堂讲解过程的重现。学习者期望看到有新意的微课,因此,根据不同的算法内容,需要制定不同的微课形式。
(5)动画元素引用
适度的动画引用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的动画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微课所展示的知识,但制作动画的成本较高,长远来说,对微课设计应用是不现实的。但我们鼓励将复杂、需要大量文字表述的知识内容用动画的方式呈现。
(6)配套资源设计
有效的练习、作业、项目实践等的学习辅助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加深知识理解链接,建立深度学习社群。微课视频配套资源应该与视频资源配套形成教学环境,以胡铁生老师的“非常6+1”为基础,微课的配套资源应包括:课程清单,学习任务单,相关练习,疑难解答论坛群组,过关练习测试,相关知识延伸。但目前大多数微课资源平台都对配套资源不够重视,这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多加注意。
(7)视频录制
在进行视频录制时,屏幕录制附以教师演示或动画演示成为主流形式。但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也需要不同的录制形式,但在本文探讨的应用模式中,主要应用“屏幕录制+教师讲演”的形式。视频制作时注意以下几点:a. 同時录制屏幕录像和同期声;b. 偶尔出现教师镜头,以增加真实感;c. 关键操作点和难点内容增加提示信息;d. 控制录制时长;e. 整合反馈练习和活动探究。
本文针对微课应用于程序设计教学中全部实施过程,提出了微课应用模式,并结合相关标准和自身教学实际开展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本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模式通过微课渗透于课前自学与评价、课内协作研讨、课后巩固拓展等几个教学环节,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建构与内化,让学生形成自身知识网络,印证了微课资源应用于程序设计教学的优势。
但由于本文实证研究是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的其中一课内容开展的,实验时间不足、实验样本丰富度不足是其短板。本文提出的微课应用模式尚未有具象化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需要在日后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该微课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学习绩效方面的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过程,并进行实践论证。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