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距离我们时间久远,语法结构特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借助多媒体技术,搭建出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穿过它,学生能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
一、再现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白居易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受排挤被放逐后东游齐鲁时追求自由的心情。这一类诗歌教学,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比较详细地展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描绘诗词美景,领略诗词的形象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利用多媒体将诗词做成画或动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培育。请看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飞细雨不须归。”诗中那翱翔自如的白鹭、红艳欲滴的桃花、碧绿流动的春天、往来翕动的游鱼、斜风细雨中忘我垂钓的鱼翁,构成一幅红白相间、青绿相映、动静相和、物我相融的秀丽、惬意的图画。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意盎然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落日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雪景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牧歌图……更是神来之笔,诗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教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多媒体放先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园自然风光展示的画面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方宅、林园、远村、茅屋、鸡鸣、狗吠,这些声画无疑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山水的魅力。
三、对比分析讲解,欣赏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的形象是通过诗歌的语言来表现的。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必须分析诗歌的语言,古诗中的语言精粹、含蓄,要让学生细细体味。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诗为心声,教学中教师抓住诗中重点加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学生从中领悟诗人的情感、诗歌的精粹。
如:《暮江吟》这首诗古诗中,诗人把“露”、“月”形象地比作珍珠和弯弓,比喻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珍珠与“露”、弯弓与“月”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夜晚的露珠如颗颗珍珠般闪着光亮,珍珠是名贵的,而夜晚的露珠是那样晶莹剔透,同珍珠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弓是细细的、弯弯的,那夜空中的月牙儿不正如一把弯弓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铺”字巧妙地把落日余晖斜洒江面而形成“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妙景观展现出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动画,学生一边欣赏多彩的画面,一边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
四、指导诵读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可见对古诗词教学,加强朗诵及朗诵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指导学生按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在适当地方用“//”划出诗词的节拍,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再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范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其景越来越清晰,其情越来越浓郁,其境越来越优美,无时无刻不在撩拨、叩击着学生的心扉,诱发着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着学生的创造力。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在头脑中被酝酿,被定格,一股将无形诗变成有形画的欲望被点燃。同时,古诗文的语言凝练,风格多样,或委婉含蓄,或豪放激昂,或沉郁顿挫,或浪漫绚丽,在不断的诵读中才可以真正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味字字珠玑,解悟句句箴言,体会种种情感。
总之,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拉近了现代与古代文明的距离,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作者单位: 415900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
一、再现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白居易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受排挤被放逐后东游齐鲁时追求自由的心情。这一类诗歌教学,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比较详细地展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描绘诗词美景,领略诗词的形象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利用多媒体将诗词做成画或动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培育。请看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飞细雨不须归。”诗中那翱翔自如的白鹭、红艳欲滴的桃花、碧绿流动的春天、往来翕动的游鱼、斜风细雨中忘我垂钓的鱼翁,构成一幅红白相间、青绿相映、动静相和、物我相融的秀丽、惬意的图画。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意盎然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落日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雪景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牧歌图……更是神来之笔,诗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教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多媒体放先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园自然风光展示的画面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方宅、林园、远村、茅屋、鸡鸣、狗吠,这些声画无疑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山水的魅力。
三、对比分析讲解,欣赏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的形象是通过诗歌的语言来表现的。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必须分析诗歌的语言,古诗中的语言精粹、含蓄,要让学生细细体味。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诗为心声,教学中教师抓住诗中重点加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学生从中领悟诗人的情感、诗歌的精粹。
如:《暮江吟》这首诗古诗中,诗人把“露”、“月”形象地比作珍珠和弯弓,比喻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珍珠与“露”、弯弓与“月”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夜晚的露珠如颗颗珍珠般闪着光亮,珍珠是名贵的,而夜晚的露珠是那样晶莹剔透,同珍珠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弓是细细的、弯弯的,那夜空中的月牙儿不正如一把弯弓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铺”字巧妙地把落日余晖斜洒江面而形成“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妙景观展现出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动画,学生一边欣赏多彩的画面,一边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
四、指导诵读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可见对古诗词教学,加强朗诵及朗诵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指导学生按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在适当地方用“//”划出诗词的节拍,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再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范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其景越来越清晰,其情越来越浓郁,其境越来越优美,无时无刻不在撩拨、叩击着学生的心扉,诱发着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着学生的创造力。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在头脑中被酝酿,被定格,一股将无形诗变成有形画的欲望被点燃。同时,古诗文的语言凝练,风格多样,或委婉含蓄,或豪放激昂,或沉郁顿挫,或浪漫绚丽,在不断的诵读中才可以真正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味字字珠玑,解悟句句箴言,体会种种情感。
总之,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拉近了现代与古代文明的距离,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作者单位: 415900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