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隧道 闪烁千年异彩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距离我们时间久远,语法结构特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借助多媒体技术,搭建出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穿过它,学生能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
  
  一、再现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白居易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受排挤被放逐后东游齐鲁时追求自由的心情。这一类诗歌教学,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比较详细地展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二、描绘诗词美景,领略诗词的形象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利用多媒体将诗词做成画或动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培育。请看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飞细雨不须归。”诗中那翱翔自如的白鹭、红艳欲滴的桃花、碧绿流动的春天、往来翕动的游鱼、斜风细雨中忘我垂钓的鱼翁,构成一幅红白相间、青绿相映、动静相和、物我相融的秀丽、惬意的图画。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意盎然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落日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雪景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牧歌图……更是神来之笔,诗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教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多媒体放先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园自然风光展示的画面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方宅、林园、远村、茅屋、鸡鸣、狗吠,这些声画无疑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山水的魅力。
  
  三、对比分析讲解,欣赏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的形象是通过诗歌的语言来表现的。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必须分析诗歌的语言,古诗中的语言精粹、含蓄,要让学生细细体味。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诗为心声,教学中教师抓住诗中重点加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学生从中领悟诗人的情感、诗歌的精粹。
  如:《暮江吟》这首诗古诗中,诗人把“露”、“月”形象地比作珍珠和弯弓,比喻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珍珠与“露”、弯弓与“月”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夜晚的露珠如颗颗珍珠般闪着光亮,珍珠是名贵的,而夜晚的露珠是那样晶莹剔透,同珍珠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弓是细细的、弯弯的,那夜空中的月牙儿不正如一把弯弓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铺”字巧妙地把落日余晖斜洒江面而形成“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妙景观展现出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动画,学生一边欣赏多彩的画面,一边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
  
  四、指导诵读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可见对古诗词教学,加强朗诵及朗诵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指导学生按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在适当地方用“//”划出诗词的节拍,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再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范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其景越来越清晰,其情越来越浓郁,其境越来越优美,无时无刻不在撩拨、叩击着学生的心扉,诱发着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着学生的创造力。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在头脑中被酝酿,被定格,一股将无形诗变成有形画的欲望被点燃。同时,古诗文的语言凝练,风格多样,或委婉含蓄,或豪放激昂,或沉郁顿挫,或浪漫绚丽,在不断的诵读中才可以真正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味字字珠玑,解悟句句箴言,体会种种情感。
  总之,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拉近了现代与古代文明的距离,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作者单位: 415900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和领导工作的教师,在实现学校的教育任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的体会是:    一、增强责任心,当好班主任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学校工作的好坏与班主任有直接关系,  因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肩负着雕塑学生心灵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修养
期刊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虽然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可以试用,但只要抓好“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辅导。”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1、课前预习  即课前阅读教材。学生自我阅读教材的能力越强,学生自我获取新知面就越广,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明确预习教材的目的,掌握预习教材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好的相关问题,去通过读教材,逐个理解,解决不了的带进课堂去听讲,去解决
期刊
我于1998年毕业于四川省叙永师范学校,同年分到中学任教,现已工作九个年头,担任了九年班主任。这九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把任班主任的点滴经验归结为:勤、爱、严、学四个字。    一、所谓“勤”,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求自己做到腿勤、口勤、耳勤、眼勤、心勤    我把它称为“五勤戏”。由于我工作时间短,与其他教师相比,经验不足,要想把工作做好,只有靠勤来补拙。  第
期刊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以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全方位、多层面地迅速普及,远程教育体系的建设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逐步启动。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哪些优点    1.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信息快捷,最新知识得到快速的传播,知识得到共享,拓宽了人们的知识视野,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表达、写作、交际等能力,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味地对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纠缠不休,只会把一篇文章弄得支离破碎。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朗读背诵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学中正确运用这一方法,会收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要品味语文之美,在于领悟,在于参与和运用,学生的发展与创新必须以源为本,失去了根本的创新只是“空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普及运用,特别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来浅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几个转变.    一、思想观念要转变    大家知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很好的转变教学者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的功效来,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只能是“挂羊头卖狗肉”,既欺骗了领导、搪塞了学生,又欺骗了自己。这种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由此看来,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思想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渐推广,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广泛地步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其效果显著,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目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还面临着许
期刊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了一位特级教师教育学生的动人事迹。故事是这样的:一段时间以来,这位教师的自行车轮胎老是被别人放气,使她天天不能按时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经过周密的布线调查,“作案人”终于被“抓”住了,竟然是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  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而将这个小学一年级新生送上“道德法庭”。她坚信孩子“作案”行动背后另有原因。一场亲切的对话之后,教师了解到:孩子来自一个破碎
期刊
“赏识”,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优秀的学生需要赏识,“后进生”更需要赏识。  一句亲切的话语,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有一家资产与规模不小的企业老板,在小学时代是人们眼中一个不折不扣的“后进生”。所到之处,全是“不尽祸事滚滚来”;成绩单上,常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此时的他是个同学恨、教师怨、家长愁的顽童。小学临近毕业时,在一次数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泯灭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改的要求,点燃创新的火花,我力求在语文开放式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一、在立异中求新    如:学习了《新型玻璃》一课,在学生比较了几种新型玻璃的不同特点、不同用途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还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