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从区县个案研究的角度,就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怎样建设新农村展开论述,以期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重庆;新农村;建设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推进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庆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抓好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快小康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对有关建设问题理解不深或者执行力不足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区县个案研究的角度,阐述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二、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自2006年全国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重庆市为落实好新农村建设已经实施了两轮“千百工程”,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但城乡收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居民依然存在子女上大学困难和无法享受完善的医疗保障等问题。重庆市荣昌县的经济发展在全市排名中等,新农村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基于此典型区县的个案研究,阐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问题一: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随着荣昌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五年间荣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4329元增长到2012年9592元。虽然农民收入不断在增加,但农业增收面临着自身潜力不大,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因此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打工上。
问题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难。经过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遍低。据荣昌县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推算,2012年底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近50岁,比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高14岁;从文化程度上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2多,比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中同类文化程度比重高30个百分点。大量文化较高的中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成了务农主角,农业生产老年化现象十分突出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依然靠“肩挑背磨”的的今天,无疑会阻碍科技的普及、良种的推广、土壤的改良、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短期内农业现代化难以全面实现。
问题三:新村建设规模普遍太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新村建设全面开花、星星点火,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按这样的规划建设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对于多数农民来讲,盖了新房至少要居住几十年时间,新农村建设遍地开花的状况也影响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的可能。比如荣隆镇高田村,新农村规划只有20户,规模很小,但两个新农村之间的距离却很远。
问题四: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很多新农村的新房盖好了,但路灯亮化、道路硬化、通电联网、给排水、垃圾池等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不到满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共活动中心也未按规划执行。比如荣隆镇高田村龙井沟新村和双河白玉社区在规划中拟建的公共活动中心至今没有完善建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这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民的个体是追求短期收益的人。现今农村还处于小农经济,机械化水平低,农业规模小,因此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调整目前“粮、猪、菜”三足鼎立的传统生产格局,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走循环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2.在切实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提高人均资源配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争取大幅减少农民数量,提高资源配比,增加农民收入。
(二) 坚持规划先导,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新农村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政府要用统筹的观念规划新农村,以系统的理念设计新农村,主要搞好三个层面的规划:其一,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下,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同时制定好分阶段实施方案。
1.农村发展布局规划。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从生产到生活,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都全面合理布局,体现科学和有序发展。
2.村镇规划。要抓紧绘就村镇建设蓝图,重点做好荣昌县南边镇、城区及成渝沿线及北边镇“三大片区”的均衡发展。深化村庄布点规划,着力搞好中心村、示范村和特色村的规划编制,完成全市村庄整治规划,并搞好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使规划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坚持长远规划,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布局变化趋势,注重各类实施之间的衔接配套,持续改善农村基础实施。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各地政府要按照“村村通公路,户户通便道”的要求,加快农村公路硬化油化,结合农村路网建设,使每个新村都有一条硬质路面的主街道和完整的环村道路,主街道都要实现路灯亮化。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乡镇客运站和农村客运招呼站。
2.推广光纤网络的普及。随着农村用电量的增加及时升级变压器功率,积极配套公共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保证满足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
3.完善农村排水系统。使新房下水道、化粪池以及新村内部的排水沟渠形成系统,畅通无阻,无积水。
(四)加强新村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新农村的长治久安离不开良好的民主管理,针对农村偷盗事件频发,我们应该出台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此等恶劣行径;针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应该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切实保证政策法规得到认真执行。
为保证居民的房产权和及时领到国家建房补贴,市委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要让民众了解政策动向并支持该政策。要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人民监督管理机制,舆论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当好执行者
农村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新农村政策措施的执行者,必须要增强党的凝聚力,基层干部要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作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落实惠农政策提供强有力保证。
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水平高低,必须把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在基层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党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勤政廉政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增强党的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四、总结
目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 2012 年已达到8.3万亿美元,超过5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6000千美元。2012年重庆市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人均GDP达到39803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是工业对农业反哺,城市对农村反哺,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时机。我们应该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要求,通过切合实际的组织、协调和宣传工作,引导亿万农民投身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事业上来,培育他们立足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充分发挥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变成一项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良性发展的群众活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钊.关于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2
[2]马晓河,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姜长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50)
[3]陈敬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基于乡镇的个案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6
[4]蔡志佩.关于奉化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研与建议[J[经济丛刊,2006.04
[5]史尚志.农民增收难点亟待解决[N].荣昌统计,2013.05
[6]重庆市统计年鉴2012年
关键词:重庆;新农村;建设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推进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庆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抓好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快小康建设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对有关建设问题理解不深或者执行力不足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区县个案研究的角度,阐述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二、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自2006年全国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重庆市为落实好新农村建设已经实施了两轮“千百工程”,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但城乡收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居民依然存在子女上大学困难和无法享受完善的医疗保障等问题。重庆市荣昌县的经济发展在全市排名中等,新农村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基于此典型区县的个案研究,阐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问题一: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随着荣昌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五年间荣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4329元增长到2012年9592元。虽然农民收入不断在增加,但农业增收面临着自身潜力不大,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因此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打工上。
问题二: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难。经过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遍低。据荣昌县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推算,2012年底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近50岁,比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高14岁;从文化程度上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2多,比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中同类文化程度比重高30个百分点。大量文化较高的中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成了务农主角,农业生产老年化现象十分突出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依然靠“肩挑背磨”的的今天,无疑会阻碍科技的普及、良种的推广、土壤的改良、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短期内农业现代化难以全面实现。
问题三:新村建设规模普遍太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新村建设全面开花、星星点火,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按这样的规划建设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对于多数农民来讲,盖了新房至少要居住几十年时间,新农村建设遍地开花的状况也影响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的可能。比如荣隆镇高田村,新农村规划只有20户,规模很小,但两个新农村之间的距离却很远。
问题四: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捉襟见肘,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很多新农村的新房盖好了,但路灯亮化、道路硬化、通电联网、给排水、垃圾池等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不到满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共活动中心也未按规划执行。比如荣隆镇高田村龙井沟新村和双河白玉社区在规划中拟建的公共活动中心至今没有完善建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这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民的个体是追求短期收益的人。现今农村还处于小农经济,机械化水平低,农业规模小,因此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调整目前“粮、猪、菜”三足鼎立的传统生产格局,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走循环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2.在切实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提高人均资源配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争取大幅减少农民数量,提高资源配比,增加农民收入。
(二) 坚持规划先导,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新农村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政府要用统筹的观念规划新农村,以系统的理念设计新农村,主要搞好三个层面的规划:其一,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下,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同时制定好分阶段实施方案。
1.农村发展布局规划。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从生产到生活,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都全面合理布局,体现科学和有序发展。
2.村镇规划。要抓紧绘就村镇建设蓝图,重点做好荣昌县南边镇、城区及成渝沿线及北边镇“三大片区”的均衡发展。深化村庄布点规划,着力搞好中心村、示范村和特色村的规划编制,完成全市村庄整治规划,并搞好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使规划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坚持长远规划,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今后农村人口布局变化趋势,注重各类实施之间的衔接配套,持续改善农村基础实施。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各地政府要按照“村村通公路,户户通便道”的要求,加快农村公路硬化油化,结合农村路网建设,使每个新村都有一条硬质路面的主街道和完整的环村道路,主街道都要实现路灯亮化。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乡镇客运站和农村客运招呼站。
2.推广光纤网络的普及。随着农村用电量的增加及时升级变压器功率,积极配套公共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保证满足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
3.完善农村排水系统。使新房下水道、化粪池以及新村内部的排水沟渠形成系统,畅通无阻,无积水。
(四)加强新村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新农村的长治久安离不开良好的民主管理,针对农村偷盗事件频发,我们应该出台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此等恶劣行径;针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应该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切实保证政策法规得到认真执行。
为保证居民的房产权和及时领到国家建房补贴,市委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要让民众了解政策动向并支持该政策。要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人民监督管理机制,舆论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当好执行者
农村基层干部要成为贯彻新农村政策措施的执行者,必须要增强党的凝聚力,基层干部要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涵和重大意义,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进作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落实惠农政策提供强有力保证。
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水平高低,必须把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在基层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党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勤政廉政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增强党的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四、总结
目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 2012 年已达到8.3万亿美元,超过5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6000千美元。2012年重庆市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人均GDP达到39803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是工业对农业反哺,城市对农村反哺,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时机。我们应该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要求,通过切合实际的组织、协调和宣传工作,引导亿万农民投身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事业上来,培育他们立足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充分发挥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变成一项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良性发展的群众活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钊.关于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2
[2]马晓河,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姜长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50)
[3]陈敬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基于乡镇的个案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6
[4]蔡志佩.关于奉化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研与建议[J[经济丛刊,2006.04
[5]史尚志.农民增收难点亟待解决[N].荣昌统计,2013.05
[6]重庆市统计年鉴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