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4381858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单纯的物质生产对人的物化和压迫,劳动的异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伤痛:劳动需要拯救。尽管世界各大宗教早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措施,但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消极的。在这一点上,唯有中国禅宗通过农禅实践找出了一条积极、有效的解决之道。这就在于农禅把生产劳动直接当成了获得精神自由的途径。农禅实践的一方面是于事见理,即通过劳动包含的全部自然、经验的内容,领会超验的理体,这就是一种精神超越;另一方面是由境入心,即透过劳动中呈现的全部外在、物质的现象,领会内在、绝对的精神本体,这就是一种精神反思。农禅实践作为这种超越和反思的辩证统一,就是现实的精神自由。在这里,正因为人通过劳动拯救了他自己,所以也使劳动本身得到了拯救。不过由于禅宗思想逐渐融入华夏自然思维传统,农禅也形成了一切现成法门,最终使其原有的超越与反思向度都消磨殆尽。农禅思想对于解决劳动异化问题的尝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极珍贵的启示。
其他文献
唐代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繁荣的盛世,孕育出合南、北文学之两长而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在走向盛唐的过程中,经历了初唐近百年的时间,这是唐诗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准
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近的研究已经不满足于对引起经济增长直接原因的讨论,而是分析在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国要素积累和创新的速度。
德川幕府奖励办学,客观上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条件,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人才。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近代化进程,教育改革是诸项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确立
自奥斯曼帝国建立以来,它就与欧洲国家形成了安全与利益上的联系,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并以之为准绳。但是在派遣常驻使节方面,它却表现出疑虑或敌视。尽管短期特使或第三国
黄兴对国内政敌袁世凯的战略决定了他的对日策略。坚决反袁时 ,即利用日本与袁世凯的矛盾 ,积极争取日本对其反袁运动的支持和援助。不急于反袁或不反袁时 ,则不积极争取日本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小说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力作。小说主要以人物的记忆为核心来呈现个体身份认同和寻求社会归属等重大人生问题,并在种族主义、暴力和性等多视角上揭示出
艾伦·卡尔松彻底反思了传统的建筑观念,即将建筑视为艺术作品的观念,提出了新的建筑审美欣赏方法——"建筑美学的生态学方法"。这一方法批判了传统的将建筑理解为单个、精致
从1954至1965年,中柬关系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一个亮点,周恩来在中柬友好关系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与柬埔寨代表团首次接触,在万隆会议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战略也有所改变。我们利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运
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汇编非常繁盛,蔚为奇观。在其背后,当时出版业发达、小说阅读群体扩大等外在的推力固不可否认,但深层的内驱力更为重要:明中叶以降,士风转向,由"得君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