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药物制剂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就地方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来看,结合通化市地方经济命脉药企的基本生产来开展《药物制剂》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对缩短工作前实习期,提升学生就业宽度,给药厂及地方经济带来稳固的动力并能很好的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药物制剂;教学改革;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3-01
通化市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个被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授予此称号的城市。《药物制剂》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也是药学专业学生由学校走向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岗位的桥梁课程。但诸多条件的约束,制约了我院发展和学生就业。通过对《药物制剂》课程现状的调研,确定结合通化市地方经济命脉药企的基本生产来开展《药物制剂》教学改革,如果本课题能顺利实施,预计可以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通化地区医药生产环节的用人需求调查
本着地方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来看,侧重点要落到本地区医药产业生产环节用人上,这样才能更快捷的服务地方经济。就这一目的对通化市多家药厂的生产车间进行了走访调查(修正,万通,东宝,振国,金马,益盛等),他们对应届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多数是现行版GMP法规及其指南、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指南,起草产品工艺验证和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制剂车间生产流程,中药浸提过程等,培训过程基本用时3个月。工作中90%的内容需要重新学习,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联系不大,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课本上多是基本理论的概括,学生在工作中需要从头学起,降低了工作效率,这也是导致就业率下滑,就业局限性升高的重要因素。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1.现状分析
根据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科专业培养方案,其学时,实验安排,课程體系和本科生一致,章节多,要讲解的知识点多,学时明显比较紧张,只能从中挑选出比较重点的章节加以讲解,没有针对性,单纯完成课程学时,不考虑学习效果,像一些重要的章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和无菌制剂等安排学时不足。并且很多章节关联性差,容易出现知识断层,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再者专科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相对本科生弱,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2.课程内容改革
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必需以就业为向导,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市场需求,课程的开设和内容贴近岗位需求。就专科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的特点“半吊子工人”的培养是对学生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对通化地区药厂进行调查,各药业主要以中成药为主,涉及到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贴剂,注射剂等为主,对应教材主要的章节有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和无菌制剂和中药的浸提理论,所以理论课的讲授以这几个方向为主,具体的剂型按照轻重进行区分,将一些纯理论的章节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微粒分散体系,粉体学基础等进行删减,四大章节学时增加,其中具体剂型的制备,检测,注意事项细化,细化方向以具体制剂的实例为主。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融合,具体剂型的细化实例讲解以实验的方式进行。侧重学生的职业技能点的数量、熟练程度和认知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理论讲解的同时附加一些剂型图片,生产过程图片,由于药厂机械化程度高,相关机械淘汰快等诸多因素,导致有些知识点学生需要去凭空想象,联系实际出现漏洞,不能紧跟实际情况,而实验室的相关设备过于陈旧,更满足不了教材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因想的“不周到”,出现课本上的内容理解不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实验课开设的实验大多内容陈旧,没有创新性,学生做实验时要么依赖书本要么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性。一门课学下来,学生收获甚微,不能真正地掌握这门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将必要的知识转化成能满足一线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目标很明确,满足通化地区一线生产员工的要求。首先提高药物制剂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点化的章节具体制剂零活应用实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对照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个案例每一个实例的代表性、实效性,紧跟医药生产前沿新闻,做到与时俱进,保证这些的基础就是平时多收集和药品,医药企业有关的新闻,文献等,进行归纳分类。其次就是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融合
-进行具体实例的拆分和制备操作,实行反式情景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通常以老师为中心进行讲授操作,反式情景化教学将教师定位成成品药物需求检验者,学生定位成药品制做供给方,一系列的流程按照药品生产买卖行为,老师先提出自己想要的制剂和目的,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药物自己组合实验小组,并根据试验内容选取实验设备,试剂和药品原料(老师配合完成)。实验小组人员要根据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清洁程度的设计和要求(生产前检查),进行制剂的配置,质量控制,成品的传递,成品药物质量检测,药品包装,填写批量生产记录等完整的药品生产过程。让同学以一线生产员工的角色完成实验安排,这样学生才会在过程中发现哪些因素和操作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并学会怎样避免这些影响因素,这样定会缩短工作前实习期,学到的知识理论才不会僵硬教条化[1]。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后一系列的理论和操作都是根据现行GMP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围绕现行GMP来进行,将立论学习的知识点溶入到现场考核中,在实验室中完成,学生自己组建团队随机抽取考题,进行生产技能考核,模拟按照生产岗位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产品质量给出技能分数,占总成绩50%。最后把考试题放在GMP仿真软件中进行,这样避免了实验室条件不足的情况,又考核了学生的真实技能,占总成绩50%。这样的改革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时解决遇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对协作的精神和依法制药的意识,对推动地方医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专科药物制剂专业一线生产人员培养过程中,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需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了短暂一学年的改革,虽然很多地方有待提高和改进,但学生的反响都很好,学会了组织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对于已经出去实习的学生,企业老师也给与了充分的认可,和以往实习生相比,经过改革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快速进入工作生产角色,不管是工作思维还是工作技能都能达到职业化的要求,短期内就能达到正式员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时乔,李春花,王红芳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剂学实验空中的应用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7
[2]廖婵娟.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36
基金项目:通化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作者简介:车环宇,通化市人,研究生,讲师
关键词:药物制剂;教学改革;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3-01
通化市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个被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授予此称号的城市。《药物制剂》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也是药学专业学生由学校走向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岗位的桥梁课程。但诸多条件的约束,制约了我院发展和学生就业。通过对《药物制剂》课程现状的调研,确定结合通化市地方经济命脉药企的基本生产来开展《药物制剂》教学改革,如果本课题能顺利实施,预计可以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通化地区医药生产环节的用人需求调查
本着地方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来看,侧重点要落到本地区医药产业生产环节用人上,这样才能更快捷的服务地方经济。就这一目的对通化市多家药厂的生产车间进行了走访调查(修正,万通,东宝,振国,金马,益盛等),他们对应届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多数是现行版GMP法规及其指南、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指南,起草产品工艺验证和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制剂车间生产流程,中药浸提过程等,培训过程基本用时3个月。工作中90%的内容需要重新学习,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联系不大,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课本上多是基本理论的概括,学生在工作中需要从头学起,降低了工作效率,这也是导致就业率下滑,就业局限性升高的重要因素。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1.现状分析
根据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科专业培养方案,其学时,实验安排,课程體系和本科生一致,章节多,要讲解的知识点多,学时明显比较紧张,只能从中挑选出比较重点的章节加以讲解,没有针对性,单纯完成课程学时,不考虑学习效果,像一些重要的章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和无菌制剂等安排学时不足。并且很多章节关联性差,容易出现知识断层,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再者专科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相对本科生弱,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2.课程内容改革
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必需以就业为向导,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市场需求,课程的开设和内容贴近岗位需求。就专科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的特点“半吊子工人”的培养是对学生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对通化地区药厂进行调查,各药业主要以中成药为主,涉及到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贴剂,注射剂等为主,对应教材主要的章节有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灭菌和无菌制剂和中药的浸提理论,所以理论课的讲授以这几个方向为主,具体的剂型按照轻重进行区分,将一些纯理论的章节如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微粒分散体系,粉体学基础等进行删减,四大章节学时增加,其中具体剂型的制备,检测,注意事项细化,细化方向以具体制剂的实例为主。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融合,具体剂型的细化实例讲解以实验的方式进行。侧重学生的职业技能点的数量、熟练程度和认知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理论讲解的同时附加一些剂型图片,生产过程图片,由于药厂机械化程度高,相关机械淘汰快等诸多因素,导致有些知识点学生需要去凭空想象,联系实际出现漏洞,不能紧跟实际情况,而实验室的相关设备过于陈旧,更满足不了教材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因想的“不周到”,出现课本上的内容理解不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实验课开设的实验大多内容陈旧,没有创新性,学生做实验时要么依赖书本要么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性。一门课学下来,学生收获甚微,不能真正地掌握这门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将必要的知识转化成能满足一线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目标很明确,满足通化地区一线生产员工的要求。首先提高药物制剂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点化的章节具体制剂零活应用实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对照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个案例每一个实例的代表性、实效性,紧跟医药生产前沿新闻,做到与时俱进,保证这些的基础就是平时多收集和药品,医药企业有关的新闻,文献等,进行归纳分类。其次就是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融合
-进行具体实例的拆分和制备操作,实行反式情景化教学。传统的教学通常以老师为中心进行讲授操作,反式情景化教学将教师定位成成品药物需求检验者,学生定位成药品制做供给方,一系列的流程按照药品生产买卖行为,老师先提出自己想要的制剂和目的,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药物自己组合实验小组,并根据试验内容选取实验设备,试剂和药品原料(老师配合完成)。实验小组人员要根据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清洁程度的设计和要求(生产前检查),进行制剂的配置,质量控制,成品的传递,成品药物质量检测,药品包装,填写批量生产记录等完整的药品生产过程。让同学以一线生产员工的角色完成实验安排,这样学生才会在过程中发现哪些因素和操作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并学会怎样避免这些影响因素,这样定会缩短工作前实习期,学到的知识理论才不会僵硬教条化[1]。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后一系列的理论和操作都是根据现行GMP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围绕现行GMP来进行,将立论学习的知识点溶入到现场考核中,在实验室中完成,学生自己组建团队随机抽取考题,进行生产技能考核,模拟按照生产岗位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产品质量给出技能分数,占总成绩50%。最后把考试题放在GMP仿真软件中进行,这样避免了实验室条件不足的情况,又考核了学生的真实技能,占总成绩50%。这样的改革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时解决遇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对协作的精神和依法制药的意识,对推动地方医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专科药物制剂专业一线生产人员培养过程中,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需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了短暂一学年的改革,虽然很多地方有待提高和改进,但学生的反响都很好,学会了组织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对于已经出去实习的学生,企业老师也给与了充分的认可,和以往实习生相比,经过改革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快速进入工作生产角色,不管是工作思维还是工作技能都能达到职业化的要求,短期内就能达到正式员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时乔,李春花,王红芳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剂学实验空中的应用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7
[2]廖婵娟.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36
基金项目:通化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作者简介:车环宇,通化市人,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