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教学”走向“汉字教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更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教学汉字不仅仅是掌握其音、形、义,更可以通过猜射字谜、寻根识字、书法欣赏、归类识字、文化拓展等方式,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传授归类识字的方法,发展儿童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儿童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汉字教学”真正走向“汉字教育”,全面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猜射字谜;归类识字;发展能力;文化熏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95-02
  纵观当今的小学识字教学,重点还在于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却忽视了汉字本身携带的文化基因,及教学汉字可带来的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育人价值。我校为此开设了汉字文化校本课程,力求使“汉字教学”走向“汉字教育”。笔者以《汉字文化:鱼》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趣味猜谜,激活思维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猜字谜导入,富有趣味,学生兴致盎然,思维就此启动。
  (出示字谜:“鲁国一日游。打一字。”)
  师:老师读两遍字谜,请大家仔细观察谜面中的每一个字,专注倾听老师的朗读,边思考答案。
  生:我猜谜底是“鱼”。因为老师第二遍读的是“鲁国/一日/游”,就是说,“鲁”字里的那个“日”游走了,不见了,我就想到把“鲁”字里的那个“日”去掉,就变成了“鱼”字。
  猜测谜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两次较大的思维运转:①对谜面句意的初步把握,即“去鲁国游玩一天”。②对谜面句进行解构,即“鲁(国)/一日/游”。儿童对谜面中每一个汉字的字形、字义,结合句子整体来考量,思维由此激活。
  二、举一反三,助力识字
  汉字拥有丰富的部首,每一个部首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当它们与另一个或几个汉字部件相结合,便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会意字或形声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占据了常用汉字的绝大多数。所以,面对一个精心挑选的字根字,我们可以给它加上不同的偏旁,由一个字,认识一组字。
  在认识完“鱼”字的演变过程,欣赏完“鱼”字的书法作品后,我们会出示和“鱼”相关的三个字:渔、鲁、鲜,由此展开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儿童习得识字的方法——由一个字,可以认识一组字。给“鱼”加上不同的部件,可以变成其他的字,这些字的本义都和“鱼”有关。由此,儿童的视野被打开,字与字之间因为有了相互的联系而变得鲜活起来,同时也渗透了归类识字的意识。
  三、巧设环节,发展能力
  汉字文化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仅仅在教知识,而是经由巧妙的设计,发展儿童语文学习的能力。
  1.汉字寻根,促观察,练表达
  (通过字谜猜出谜底后,出示“鱼”字原始图画)
  师: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鱼。
  师:能不能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细细观察,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条鱼的外形?
  生:它有一个尖尖的头,头上有一对圆圆的眼睛,它的嘴巴张着。它的身体是椭圆形的,上面有许多鳞片,背上和肚子上都有鱼鳍。它的尾巴小小的,是分叉的。
  师:说得真好,清楚有条理,观察得也很细致。智慧的古人,把这条鱼的样子画了下来。
  (出示甲骨文)
  师:比一比,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
  生: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脑袋,长长的身体,而且都有鱼鳞鱼鳍和分叉的尾巴。
  (相继出示“鱼”的金文、篆书、隶书)
  师:接着,这个字继续经历着漫长的演变。
  (出示“鱼”的楷体字)
  师:最终,它变成了这样。你能说说“鱼”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吗?它的每一个部分分别代表什么?
  生:“鱼”字的“色字头”就是鱼头,“田”字就是鱼的身体,最后那一横就是鱼的尾巴。
  这一环节,先让儿童看图说话,是对“鱼”这一物质实体的整体感知、形象感知,正好可以鼓励学生细致观察,训练其有序表达(比如从上往下)。
  接着,比一比甲骨文和原图,找出共同点,这除了使儿童更清晰地认识甲骨文“鱼”字以外,还训练了儿童细致观察、有条理地表达。在对比中,儿童能够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抽象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在对后续不同时期“鱼”字流变过程的观察比较中,儿童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更好地识记字形,做到“知‘鱼’字所以然”。
  最后,说说简体“鱼”字的每个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是对“鱼”字抽象符号的形象解答。
  这一环节,看似是了解汉字字源及演变过程,帮助更好地识记字形,实则处处渗透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2.书法欣赏,促审美,升品味
  (出示各种书法“鱼”字)
  师:在历朝历代书法家的笔下,“鱼”字又有着哪些各异的形态呢?同伴之间轻声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个字?为什么?
  (生轻声交流,个别汇报)
  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其“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最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书法作品无疑是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
  这一环节,不同朝代书法家们灵动表现“鱼”字,字体不同,风格各异,笔画粗粗细细,勾勾连连之间,唤醒了儿童的审美体验。在初步观察中,儿童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字,即具备了审美感知的能力,这是审美活动的开端和基础。接着,儿童结合具体的一个字说说喜爱的理由。有的儿童喜爱楷书,因为端端正正,工工整整;有的儿童喜爱行书,因为笔势勾连,潇洒飘逸。儿童观察笔画的粗细、枯润、断连,线条的刚劲、流畅、优雅,形式的平衡、参差、疏密,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时,书写意趣的抽象性,还能启迪儿童的丰富想象,比如就有小朋友说,颜真卿写的那个鱼字,首笔撇和四点底的首笔撇点,它们的收笔都很尖,让他想到了尖尖的鱼刺,十分巧妙。儿童从小对写字形成审美积淀与升华,叽叽喳喳的交流中,他们的手指在桌面上拙朴地描摹上几笔,于是儿童知道了,原來汉字可以经由书法家的双手表现得那么美。   3.归类识字,激想象,促合作
  (出示和“鱼”相关的三个古文字:渔、鲁、鲜)
  师:同伴合作,左排同学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右排同学猜猜这是个什么字,或者说说图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可以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交流完毕,请同伴汇报,逐字展示演变过程,揭晓答案,流程同“汉字寻根”)
  小学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逐渐发展,而想象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又是密切的,低年段儿童可以充分利用其具体形象思维对表象进行联想。
  这一环节,给出的字并不都学过,因此不一定非要猜出个结果,儿童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想象。例如,从第一幅图上我们可以想到有一个人在手持鱼竿钓鱼的场景;从第二幅图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托盘里放着一条鱼,或一个人张开大口准备吃鱼;从第三幅图我们可以想到一条鱼和一只羊在一起,它们的肉都很鲜美。我们试图让儿童了解,汉字造字方式多样,它们在摹形的同时,也在刻画着古人生活的场景,传达着一种心情,表现着一种状态......这些场景、心情、状态,无不透露出童趣和汉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同时,我们借助同伴合作的形式,左右两人各领任务,分工合作猜字,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呼应着我校小班教学的实际与合作学习的办学理念。
  四、联系生活,文化熏陶
  怎样才能使汉字文化课的“文化”气息更浓厚些呢?通常我们会拓展跟字根字有关的一些文化小知识,或者一个成语小故事,或者一个生活小风俗。比如本课的“鱼”,以及因其谐音“余”而寄寓的人们美好的新春祝愿。
  (出示有關“鱼”的剪纸和年画)
  师: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中独特的“鱼”文化,情趣盎然。
  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在鱼的选择上,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有的地方用鲢鱼,以示“连年有余”;有的地方用鳜鱼,寄寓“富贵有余”。
  一个汉字,并不是一个冰冷的文字符号,它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融入了人们的情感,融入了人们走过的历史,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成为了汉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所深蕴的文化是值得开掘和传承的。
  教学指向学科,教育指向育人,汉字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根。只有从单纯教学汉字出发,以习得知识为导向,巧妙设计环节,关注识字过程,以引发兴趣,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学会合作,沐浴文化,方能实现从“汉字教学”走向“汉字教育”。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语文教学应立足学生真实的学情。首先要对学生的前情进行预测,以进行适当的预设;其次要关注课堂上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还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以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弥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学情;活化;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
[摘 要]《少年王冕》是一篇小说。教学这篇文章,既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又要体现文体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和揣摩环境描写等途径,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要拓展教材内容,保障教学的系统性;活化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深挖教材内容,整体把握语文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80-01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针对所学习的课文应当拥有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
[摘 要]“LCC”新读写素养课程下的写作教学关注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努力提高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作指导课《旅游攻略》,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表达;在方法上,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写旅游攻略;最后,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互相欣赏。这样,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中,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关键词]“LCC”新读写素养;作文教学;策略  [
[摘 要]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无疑担当着向小学生“引荐”文言文学习的任务,成为中学阶段,乃至更高学段学习文言文的“引桥”。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言意兼得,要在趣味中起步,让学生入境诵读,产生混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言文学习的“引桥”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起步 感悟 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表达放射性的思维工具。我们对筛选出的一名阅读障碍儿童和一名语文学习不良儿童,采用思维导图课程训练法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干预。通过对干预前后阅读时间及阅读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阅读障碍儿童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对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成绩,缩短阅读时间,具有一定的正向干预作用。  [关键词]阅读障碍儿童;思维导图;阅读理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汉字以形声字为主。因此,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会学生根据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来读准形声字,从形旁入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字义,从而正确书写。  [关键词]形声字;辨识;书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9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写字是
[摘 要]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众多,在阅读推荐课上,教师可以依托微阅读资源,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微阅读猜测,着力悬疑点层层激浪,微阅读文字,品味写法积累语言,微任务导行,课内课外持续阅读,给孩子打开一扇门,让他们由此登堂入室,走进整本书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微阅读;阅读推荐;整本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7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文本,通过巧抓“题眼”、活用词句、聚焦关键词等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促进其情感升华,让课堂简单、扎实而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句;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2-01  有这么一个镜头:语文阅读课堂上,一位
[摘 要]“记录生活”作文教学一课在小语会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受到好评。这节课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引导学生选材方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等都很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落实中年段习作有关“段”的训练目标,并紧扣学生的生活,巧妙而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例文引路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拓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