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导写:让我走远看看你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时间的脚步从来不会为谁而停留,在那些逝去的年华里,是否有一个人或物是你始终无法释怀的?
  请以“让我走远看看你”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道命题作文中,关键词“你”是理解命题的关键,“你”可以是真实的人,如家人、老师、陌生人等;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形象,如文学著作、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还可以是物,如自然界中的星辰、儿时的故乡等。
  写好这道命题作文的关键是理解“走远”一词的含义,“走远”暗含对比关系,是“我”与“你”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我”并没有认识到相处的珍贵,或者熟视无睹,当“走远”后或者失去后,才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弥足珍贵。“看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此处应理解为回顾、反思,仔细审读、领悟之意。
  以下立意角度可供考生参考:
  角度1:站在自我的角度,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前对父母有很多不满,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回头再看父母的所为,理解了父母为人处世中所表现出的大智慧。
  角度2:立足校园,塑造一位“严师”形象。写学生对老师的不理解,在时光的沉淀中,在蓦然回首时才理解了老师。
  角度3:立足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写自己小时候身处故乡,却一心想离开,等到真正离开,才回忆起故乡的美好,以此来表现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感。
  角度4:解读经典,可以脱离文本,结合人生经历来分析其意义。如对王安石名篇《伤仲永》中的方仲永进行剖析:一次次地品读文章后,“我”发现方仲永的堕落不仅仅因为其父母的急功近利,也与他自身不善规划、不思进取有很大关系,毕竟,内因往往对人生起决定作用。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910年秋,不满17岁的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临行前,写成《呈父亲》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力透纸背的四行短诗,书写了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少年豪情,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当下的同学们正值人生花季,绚烂无比。正所谓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  请以“我的青春寄语”为话题,写一篇不
期刊
最近,陕西神木一位80后农民工朗诵的视频刷了屏。从小喜欢文字的他,虽早早告别校园,却依然保持着对写作和朗诵的热爱。工作之余,他坚持在工地上朗诵经典作品;为练就一口播音腔调,日复一日地自学练习,又为了能把詩词全部背诵下来而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于这一切,他说自己从未感觉累,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爱好。  农民工和诗歌、工地和朗诵,这两对看似不搭的词语,其实背后的连接词是“梦想”。这位农民工
期刊
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季节交替、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和名山大川等自然风光,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接触、观察、了解和感受它,再加以描绘,把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景物描写呢?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考生要对描写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确立好观察的立足点。可以按空间方位描写,也可移步换景,比如从前到后、
期刊
1.明确中考考试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1)复习整理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中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最具代表性、典型性,以往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2.善于利用总结的笔记、错题。  复习知识点时翻一翻自己的笔记,看哪部分知识是自己遗漏和忘记的,查漏补缺;再回顾一下错题本,留心经常出错的地方,考试时多加注意。总之,要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思考上,针对自身情况有侧重
期刊
近几年来,中考越来越钟情于对家乡文化的考查,强调考生要把书本学活,从书本中走出来,向社会生活延伸,熟悉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体会家乡文化对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时光的往事  ◎鲍尔吉·原野①  ①这里是阳光小区,我和父母住在这里。我们仨经常聊天,他们说六七十年前的事,我说这些年的事。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  ②那天,雪下得很大,我爸看着窗外,说:“这时候我们到塔湾了。”他说的“
期刊
范本呈现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
期刊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考生如果连文题都审不清楚,写出来的作文再文采飞扬,也会因偏离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而得不到满意的分数。那么,我们要如何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做到准确审题呢?  准确审题,首先需要熟悉各种文题的命题特点。中考作文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最近几年,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人的欢迎,相对于其他命题形式,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最大,考生出现审题偏差
期刊
文题亮相  请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原作雏形  阳光总在风雨后  无数风雨过后,也许下一刻一轮朝阳已挂在空中。  ——题记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名句。如果站在挫折与阳光的立场来诠释这句诗是再恰当不过了:①“黑夜”是挫折,“黑色的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一些树上爱慕的花开,有一些树上青春的叶凋零;有一些树是针砭,是幻梦,是无言。后皇嘉树眷念故土,守着天命;庭中奇树舒展枝叶,恰如伊人。世人以树摇钱,三毛以树言志……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标题自拟;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指导  从材料内容看,这道作文题要求考
期刊
技法指津  1.读懂文言文,整体理解语段,并鉴赏其思想感情。  鉴赏文言文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这三种: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除了读懂故事之外,考生还要懂得抓细节,一般是指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  如《曹刿论战》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