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w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必将迎来一个适应主体、尊重差异、优化潜能、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与此相适应,个性化教学也正在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创新模式,理应高度重视、努力探索、大力发展。
  【关键词】技术;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76-04
  在现代教育的概念中,个性化教学包涵了如下内容:①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发展进步为导向,个性优化为目标,制订并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②教学中注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体经验的获得;以自学、合作、分享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④以自我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⑤有益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⑥将现实成功与理想发展的培养目标辩证统一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中。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性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个体体验为中心、以知行合一为中心;其目标也不再是以升学或成功为唯一追求,而是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独具一格的全面发展。其中,显现个性化差异的兴趣、思维、能力、方法、过程以及获得感等将成为个性化教学追求的新目标、新
  常态。
  1   信息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整合运用已从理论构想进入实践操作
  传统的教育教学往往只是基于学生的共性特点和表象差异而展开,如不同阶段学生整体的生理特点以及学生个体的性格差异、智力差异、考试成绩的差异等等,却很少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差异、学习潜能、兴趣爱好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差异。更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传统教育中虽然也有差异化和因材施教的表述,但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发现学生个性并发展个性化教育。究其原因,既有思想与制度的禁锢,又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需求的理由,当然还有教育要素特别是教学手段不充分的制约。要在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充分关注与发展,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动手与动脑能力、甚至是职业倾向等方面有更多的关注,并基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静态)和学习过程(动态)来进行更加完整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尤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且必将发挥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作用。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人类文明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技术革命,也因而把人类文明一次次推向了“以人为本”这一文明標签的较高形态,其中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以及普及义务教育的出现便是这一文明的最好见证。当今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个人终端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即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在满足人们一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需满足人们精神无限需求和个性完全释放的历史新纪元。
  “事实上,新技术就等于新观念”[1]。与以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的出现,远远超过了以往所有技术变革带给人类社会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方式的演进超越常规,令人眼花缭乱,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新的认知方法和思想观念在短短几十年间就颠覆了以往长达数千年所形成的线性思维模式和囿于“常识”的认知规律,并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里积蓄起人类文明由量变到质变所需的爆发力。而这一思想观念和认知方法的改变或迟或早地必然要以全新的教育形式面对每一
  个人。
  信息技术作为学校一门课程以及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期间,作为一门课程,信息技术早已脱离了学科知识的范畴,已然成为一种最普遍和人们运用娴熟的认知工具。而作为一种日常普遍的教学辅助工具,互联网与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给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更是直观的、可预测的,并已明显带有潜在的革命性意义。
  首先,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激活了教学内容,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便捷以及新奇的视觉冲击,且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课程内在逻辑与教学思维方式发生了一定改观,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有所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以及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其三,随着知识信息视野的扩大,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预设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随之而来的是问题与质疑等教学情境的出现,虽然受到现行评价体系特别是高考制度的制约,传承式的课堂教学还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但颠覆性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四,使用计算机程序和搜索引擎搜集、处理信息的便捷化已显现出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这一根深蒂固教学方式的撼动,即使教科书、练习册、习题集、作业本仍然是经久不衰的学生学习的常态,但作为一种补充,能从便捷的查阅方式中找到部分替代也是师生所乐见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已行进在路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管理改革、小班化、走班式、活动课、自选课、阅读课、研讨课以及对话式、自主型、人性化管理的曙光已现出光明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当下生活中的作用给了教育一个重要的启示,这就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或迟或早现有的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都有可能、也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改变。因此适时探讨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便具有了理论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感。
  而且,学习即教学的过程将不再以传授和记忆为主,而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观察、实验、发现、分析、归纳、各抒己见、自我评价等连续过程的呈现
  方式。
  教学目标也不再是固定、封闭和单一的,而是有条件的、多元的、充满个人成长空间的、可以引发无限想象力的设计蓝图。至于现有的自上而下充满权威意味的管理模式、以淘汰和选拔为唯一功能的考核模式以及固定班级(北京十一学校无行政班级,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与座次、全天候式、了无生趣的教学秩序等也都将因信息技术这一革命性的动因而发生全面的改变。   2017年,美国在未来五年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报告中,说到了信息技术在促进个性化教育中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通过技术让学习更有趣;
  第二,老师应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数据,将各种相关的技术穿插起来,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活动;
  第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把“教、学、评”更好地关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以后很快通过评价,知道自己是否了解所学的知识;
  第四,通过自适应和相关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个性化学习的乐趣。
  在实际教学应用环境中,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个性化学习中的整合运用研究,并且会根据自身情况实时研发并搭建利于个性化成长的教学平台。仍以美国为例,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研究与应用包括:
  A 美国的Desire2Learn最近推出了新工具,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预测其在某门课上可能获得的分数,进而给出选修课建议来帮助学生做出选课决定;
  B 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深度学习功能来合成和交付定制可以媲美于真人教师编写的教材,甚至探索为每位学生定制教材。
  C 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学生在上面相互协作解决作业和任务中遇到的难题,并帮助学生找到技能互补或能回答他们问题的协作伙伴,为学生提供了更棒的个性化在线学习体验;
  D 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创设虚拟学伴,并将过程记录和评估进行反馈,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E慕课平台Coursera,能在当某个问题有大量学生提交了错误回答时提醒教师,同时通过提供一个定制消息来帮助学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为教师提供见解和建议,促进教师开展更好的教学。
  从实施情况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习终端在学习平台上更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更有利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也更有利于大多数学习者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普遍应用,国内教育学者、机构对其在学生个性化学习中所提供的重要支撑作用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如: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葆萍等对近十年国际期刊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详细讨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陈卫东等对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的特性、构成、智慧性体现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好未来”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共建智慧课堂;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宣布已组建智能学习实验室,要大力打造智能教育;在北京、上海等地,人工智能机器人课堂试验已经在开展;华东模范中学的“未来智慧”教室运用网络软件使课堂成为无边际云课堂,以满足个体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但由于这是一个前沿领域,截至目前,国内的成熟案例和成果仍属匱乏,未来尚需要在各方面更多投入来进行尝试与研究。
  2   将信息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整合运用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个性化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即人的既全面又有个人独特价值的发展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观念,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包括考试竞争能力。据百度百科所载,现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学习的动力之源;二、改善学习习惯,这是学习的日常要求;三、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学习的竞争本质;四、完善学习性格,这是学习的性情体现;五、健全学习方法,这是学习的理论变现;六、强化应试能力,这是学习结果的硬道理。以上六个方面缺一不可,构成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核心六要素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在当前凸显的不过是学科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因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体性的加强是当务之急[2]。”而从长远看,这一学科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提升,必须也必然延伸至以人的全面而又具有特质的发展为着眼点的根本目标上来。因而这既是一个教育的根本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状态下的实践问题。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从来不是一地一校的事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让具有个体差异的中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其潜能,关系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国家将此提升到战略高度,但各地各校由于差异化明显,又都需要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方式方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也必将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目前重要突破口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整合。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改革,以主体性、和谐性、发展性、实践性、个别性等为核心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已经具有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其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3]也已成为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的预见性选择。从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提供了自学和便捷化的教学服务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的生态环境及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并使得以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为主要特征的个性化教学进入了教育改革的快车道,这就进一步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个性化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拓展了空间,同时也为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与思想(可称之为互联网思维)基础。
  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受教育主体的差别化,这是受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基础[4]。当今,渐进式的行进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与运用,倒逼教育改革已成骑虎之势,无论是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亦或是满足越来越多人对自身择业与人生发展的需求,教育都必须在传统与现代、整齐划一与个性化发展中做出抉择。未来已来,像过去一样等待成熟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经验,等待政策要求,等待统一配置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式。现今需要的是“创新融合”,即: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创新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的融合。   当前在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的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的难点是需要特别考虑并切实解决的:传统教育体制和考核制度的束缚、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配合程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基础保障条件等。为此,研究并实施以下策略可能是当下以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明智选择。
  (1)教育行政与教科部门应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为参与,立足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不失时机地组织研发并及时引进推广适于学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的设施设备,整合建构迎合个性化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源库,同时在研发、引进、使用中倒逼教育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创设有益于个性化教学的新业态、新模式。这是整合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教学发展的机制创新和首要任务。
  (2)反思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机制,从满足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选择、有重点的加大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投入,并保证有效提升专业人员、教师、学生整体使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能力水平及所需的培训经费。同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运用于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明确和效益最大化。这是整合信息技术、推动个性化教学发展的制度创新和物质保障。
  (3)使用大数据建模的方式,在建设和完善学情数据库的基础上,改革或改善现行班级和课程教学管理模式,以走班制、小组学习、兴趣活动、动态选班等方式逐渐替代僵化固定、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这必将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环境的生成。
  (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搜索、信息交互、信息验证、隐私设置方面的功能,建立人机互动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机制,使个性化教学的过程成为养成注意力、合作力、辨别力、隐私保护意识等一些基本素养的有效
  途径。
  (5)以互联网和便捷式、智能化个人终端为依托,逐渐确立以自学、问题、研讨、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新机制,切实扭转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记忆和标准化答案为圭臬、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包括学校教师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利用大数据收集和筛选有益于当前教学使用的信息资料,逐渐形成多样化、自主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板,籍以彻底改变一本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僵化局面。
  (6)从以往的经验中可以得出“综合利用新技术要比单纯依赖其中一种有更大益处”[5]。为此,应在实践中,鼓励教师与学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从有助于激发兴趣、扩大认知和发散思维的角度出发,让无线网络、多媒体、个人终端充分发挥知识收集、整理、储备以及互动合作学习的功能,真正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而使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与建模功能对学生心理、性格、兴趣爱好、学习经验、学习习惯、行动力等一系列学情进行再分析再预判,以个性化教学的原则,编制和构建全新的、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模式以及学生与教师实时动态发展数据库;还可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师生提供心理干预咨询疏导服务,提前化解各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风险。期间,信息技术的运用需根据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同时兼顾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最终实现在整合运用中,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朝向学生主动、生动、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方向前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約翰·布鲁克曼.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黄济.雪泥鸿爪:新中国教育哲学重建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吕长青.一本书读懂大数据[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4]孟祥林.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5]维迪努.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温洁,山西省电化教育馆,科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对情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研究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希望通过有效分析能够助力高中学生提高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
期刊
【摘 要】利用微课和信息技术在线学习系统,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制作微视频,建立合作互助学习小组,借助在线学习系统平台,实现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57-02  “翻转课堂”实验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新尝试,它彻底改变了原来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模型建构的范围非常广泛,适当的化学模型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化学,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教学,阐述了化学模型建构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性,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基于此,提出构建模型的方法,同时对琐碎的知识进行了科学的整合,通过论述和例子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  【关键词】模型建构;建构主义;高中化学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小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因而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通过课堂理答,努力提升教学有效性,本文基于此展开详细探究,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理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紧密融合,新的技术不断颠覆传统的教育方式,3D打印技术前景广阔,将引领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到来。由于3D打印技术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它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在多学段多学科广泛应用,可以改善课堂环境,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个性化定制教具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D打印技术融合学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关键词】3D打印;融
期刊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落到实处的学习效果是肤浅的,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深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学习的深度,是教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几何教学;引导;提升;学习的深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86-03  
期刊
【摘 要】通过中小学数学课堂,我们要教、引导或传递什么?这是一个貌似极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放眼国内中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了数字、符号、公式和运算,以及题型分类、技巧总结等微观战术,但如果仅止步于此,笔者认为,那只能算是“教书”,并没有“育人”,而后者更为重要,影响更加深远。那么,数学课堂如何将教书、育人有机融合?为形象、准确地回答此问题,本文以《圆柱的体积》说课为例,从渗透数学文化、启蒙思维方法、导入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思考,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诚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既没有语文的文化魅力,也没有英语的语言色彩,而且大量的习题也会形成一种冲击感,压迫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因此,教师有必要将游戏课堂实施到数学教学当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坦然面对
期刊
【摘 要】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出数学结论、构成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想品质。但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导致缺乏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而数学游戏突出教学课程的游戏性,并借助相应的游戏工具,发挥数学游戏的趣味性,达到怡情益智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思考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一年级的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扎实学好一年级的计算课尤为重要。而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因此计算教学的教材主要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教学看图说图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一年级;计算教学;看图说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09-02  一年级计算教学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