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部电影如果没看到结尾,你并不能完全知晓自己收获了什么。在《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最后一个镜头中,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终于选择离开上海,去往香港。在过安检时,他摘下帽子,抬起手臂,以供安检人员检查。那脱帽的姿势,像在与一个时代告别。
导演程耳是这样描述陆先生的告别的:“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话语,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罗曼蒂克消亡史》又名《浮生如梦》《旧社会》,英文翻译成《The Wasted Times》,一经上映,就被拿去与韦斯·安德森的对称喜剧《布达佩斯大饭店》相比较。对称构图与广角镜头一直都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标志元素,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每一幕影像都近乎偏执地对称。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构图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也时常出现,两位导演像是在用一种复古的基调描绘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难以为人知晓的暗涌与心事。
“在这野蛮的屠宰场上,还尚存些许微弱的文明之光,这就是人性。”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以作家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为灵感,并向茨威格本人致敬的一部影片。面对残酷的战争和纳粹政权,茨威格四处流浪,成为“一个没有祖国的人”。片中的古斯塔法先生仿佛就以茨威格本人为原型,在战争与强权的压迫下,仍然追求自由,维护时代文明的优雅与浪漫。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陆先生,这个被称为“中国版教父”的男人,就算做着黑帮的事情,也懂得“先礼后兵”的规矩,守住“不与日本人合作”的原则,谈话间,不忘两个字“喝茶”,腔调十足,风度翩然。
这两部艺术电影都受到部分观众的质疑,认为这样的影片,形式大于内容。特别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人物魅力和神秘感来自被调整的故事结构,而非人物本身。那些五光十色,宛如萬花筒一样的影像,在视觉上确实做出了一部“好看的电影”,但距离真正的“好电影”,还差了些火候……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陆先生与《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古斯塔法先生,都是特殊时代的见证者。他们经历战争,奔波流离,承受时代的一切,也倒映时代的一切。“我喜欢这副旧模样,迷人的破败感。”《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垂垂老矣的门童零这样说。他继承了古斯塔法先生留下的这座老旧的饭店,继续经营这一切。
这台词似乎隐约地传递了导演的某些艺术理念——荒唐又真实,迷人却残酷,永远追求自由,维持姿态,不沦为战争机器,维护那“微弱的文明之光”。而对艺术电影的导演本身,坚持艺术电影的腔调,就是在维护“微弱的文明之光”吧。
导演程耳是这样描述陆先生的告别的:“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话语,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罗曼蒂克消亡史》又名《浮生如梦》《旧社会》,英文翻译成《The Wasted Times》,一经上映,就被拿去与韦斯·安德森的对称喜剧《布达佩斯大饭店》相比较。对称构图与广角镜头一直都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标志元素,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每一幕影像都近乎偏执地对称。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构图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也时常出现,两位导演像是在用一种复古的基调描绘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难以为人知晓的暗涌与心事。
“在这野蛮的屠宰场上,还尚存些许微弱的文明之光,这就是人性。”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以作家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为灵感,并向茨威格本人致敬的一部影片。面对残酷的战争和纳粹政权,茨威格四处流浪,成为“一个没有祖国的人”。片中的古斯塔法先生仿佛就以茨威格本人为原型,在战争与强权的压迫下,仍然追求自由,维护时代文明的优雅与浪漫。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陆先生,这个被称为“中国版教父”的男人,就算做着黑帮的事情,也懂得“先礼后兵”的规矩,守住“不与日本人合作”的原则,谈话间,不忘两个字“喝茶”,腔调十足,风度翩然。
这两部艺术电影都受到部分观众的质疑,认为这样的影片,形式大于内容。特别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人物魅力和神秘感来自被调整的故事结构,而非人物本身。那些五光十色,宛如萬花筒一样的影像,在视觉上确实做出了一部“好看的电影”,但距离真正的“好电影”,还差了些火候……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陆先生与《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古斯塔法先生,都是特殊时代的见证者。他们经历战争,奔波流离,承受时代的一切,也倒映时代的一切。“我喜欢这副旧模样,迷人的破败感。”《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垂垂老矣的门童零这样说。他继承了古斯塔法先生留下的这座老旧的饭店,继续经营这一切。
这台词似乎隐约地传递了导演的某些艺术理念——荒唐又真实,迷人却残酷,永远追求自由,维持姿态,不沦为战争机器,维护那“微弱的文明之光”。而对艺术电影的导演本身,坚持艺术电影的腔调,就是在维护“微弱的文明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