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开始,目前人民币已发行到第五套。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并且第一次确定了人民币主币为“元”,辅币为“角、分” 的制式 ,这种主辅币配套流通的制式一直沿用至今。
人民币 “分辅币”的面额有1分、2分、5分3种,①1955年与主币同时发行的是纸质“分辅币”(票面上“一九五三”为印制年份,而且所有纸分币上都是这个年份)。由于纸币不如金属币耐磨损,流通寿命短、使用不方便,于是,从1957年12月1日起,又增发了1分、2分、5分3种铝镁合金的金属“分辅币”,币面上“1955”为制造年份,此后1956~1964、1971~2000各年份都有),与同面额纸分币等值流通。
无论是纸质还是金属的“分辅币”,它仅在第二套人民币中具有合法身份,如今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相继退出流通领域,而且目前各家银行对第四套人民币2元以上的所有券别也开始只收不付了,但是,身为第二套人民币家族成员的“分辅币”,却至今没有接到正式退休的文件,仍在超期服役。
尽管“分辅币”还未正式退休,但在目前的货币流通领域已很难见到“分辅币”的身影,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分辅币”的制造与市场投放已经停止
据了解,从2000年7月发行纸分币连体纪年钞开始,印钞部门就不再印制纸质“分辅币”了。目前我们虽然可以看到金属 “分辅币”上所标的最晚年份是2000年,但“1993”至“2000”年份的金属“分辅币”,只用作装帧收藏套币限量发行,并不投入市场流通。所以,市场上流通中金属“分辅币”的最晚制造年份应是“1992”。从市场投放情况来看,笔者所在的呼和浩特地区,“分辅币”最后的投放时间是上世纪末。②
二、 物价标示已不再需要“分辅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以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第一年的月工资为例,1955年为56元(其他补助基本为零)。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第一次工资改革前的1984年。从1985年第一次工资改革开始,我国居民的工资收入不断增加,到2005年,呼和浩特地区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第一年的月基本工资即达到570多元(其中事业编制为570元,公务员编制为577元),加上各种地方补贴,月收入大约为1500多元,同比增长近27倍。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物价也相应提高,原来1元以下只用角分标示的商品非常少且只用角不用分,这一情况从下列物价比较表可以清楚地看到。
除了上述原因外,分辅币在市场上难以见到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当他用。当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而使得分币逐渐被人们所冷落的时候,精明的商人却惊喜地发现了分币自身的可利用价值远比其所标示的面值高得多。于是,服装生产商把金属分币直接充当衣服上的包扣芯;心灵手巧的人们用全新的1分纸币叠制成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或赠送或出售,其结果必然导致一些分币退出流通。
2.人为销毁。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曾传说某某年份的金属分币含银量特高,尽管这只是传说,但一些利欲薰心的人还是将部分金属分币熔炼,企图提取白银,致使一些分币消失。
3.收藏沉淀。随着分币在流通领域中越来越少见,它的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就把分币作为一个新的藏品系列,这其中既包括纸分币也包括金属分币。据有关资料显示,票面标有阿拉伯数字的3种纸质“分辅币”(面值8分)因发行量小,其收藏价格曾达到数百元;票面标有罗马数字的3种纸质“分辅币”,尽管发行量很大,但其收藏价格也曾达到元以上。而全套(所有发行年份均有)金属“分辅币”的收藏价格曾达到千元以上。随着分币收藏价格的提高,一部分“分辅币”沉淀。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分辅币”在货币流通中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目前还用“分币”标价的消费和收入项目只有电话资费、银行利息和超市中少数商品。虽然这些项目在标价中有分币的位置,但在结账时一般商家或采取分币全免,或采取将分币四舍五入的做法。这样做既没有给商家带来多大的利润,也不方便收银员的操作,还不时因多收1—5分钱而引发商家与顾客的消费纠纷。就在笔者即将完稿时,又在市场上发现了年份为“2005”、面值为“1分”的金属分币。经了解得知,这批分币是人民银行为方便银行结息而亏本发行的(分币制造成本高于所标面值)。既然如此,何不正式取消“分辅币”,只把辅币保留到 “角” (因为银行利息要计算到“厘、毫”,既然可以四舍五入为“分”,同样也可以四舍五入为“角”,而且还可以避免亏本发行)。
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给“分辅币”签发正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的文件,以便规范人民币流通市场。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0月。
② 资料来自于人民银行货币发行记录。
③ 表中1955年和1984年的物价均来自于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家计调查人员当年的记录;2006年商品价格为呼和浩特华联商厦一季度的价格,其中部分商品为均价。服务性收费价格为呼和浩特市最低价。
(原载《内蒙古金融研究》2007年第二期增刊)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并且第一次确定了人民币主币为“元”,辅币为“角、分” 的制式 ,这种主辅币配套流通的制式一直沿用至今。
人民币 “分辅币”的面额有1分、2分、5分3种,①1955年与主币同时发行的是纸质“分辅币”(票面上“一九五三”为印制年份,而且所有纸分币上都是这个年份)。由于纸币不如金属币耐磨损,流通寿命短、使用不方便,于是,从1957年12月1日起,又增发了1分、2分、5分3种铝镁合金的金属“分辅币”,币面上“1955”为制造年份,此后1956~1964、1971~2000各年份都有),与同面额纸分币等值流通。
无论是纸质还是金属的“分辅币”,它仅在第二套人民币中具有合法身份,如今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相继退出流通领域,而且目前各家银行对第四套人民币2元以上的所有券别也开始只收不付了,但是,身为第二套人民币家族成员的“分辅币”,却至今没有接到正式退休的文件,仍在超期服役。
尽管“分辅币”还未正式退休,但在目前的货币流通领域已很难见到“分辅币”的身影,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分辅币”的制造与市场投放已经停止
据了解,从2000年7月发行纸分币连体纪年钞开始,印钞部门就不再印制纸质“分辅币”了。目前我们虽然可以看到金属 “分辅币”上所标的最晚年份是2000年,但“1993”至“2000”年份的金属“分辅币”,只用作装帧收藏套币限量发行,并不投入市场流通。所以,市场上流通中金属“分辅币”的最晚制造年份应是“1992”。从市场投放情况来看,笔者所在的呼和浩特地区,“分辅币”最后的投放时间是上世纪末。②
二、 物价标示已不再需要“分辅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以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第一年的月工资为例,1955年为56元(其他补助基本为零)。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第一次工资改革前的1984年。从1985年第一次工资改革开始,我国居民的工资收入不断增加,到2005年,呼和浩特地区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第一年的月基本工资即达到570多元(其中事业编制为570元,公务员编制为577元),加上各种地方补贴,月收入大约为1500多元,同比增长近27倍。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物价也相应提高,原来1元以下只用角分标示的商品非常少且只用角不用分,这一情况从下列物价比较表可以清楚地看到。
除了上述原因外,分辅币在市场上难以见到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当他用。当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而使得分币逐渐被人们所冷落的时候,精明的商人却惊喜地发现了分币自身的可利用价值远比其所标示的面值高得多。于是,服装生产商把金属分币直接充当衣服上的包扣芯;心灵手巧的人们用全新的1分纸币叠制成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或赠送或出售,其结果必然导致一些分币退出流通。
2.人为销毁。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曾传说某某年份的金属分币含银量特高,尽管这只是传说,但一些利欲薰心的人还是将部分金属分币熔炼,企图提取白银,致使一些分币消失。
3.收藏沉淀。随着分币在流通领域中越来越少见,它的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就把分币作为一个新的藏品系列,这其中既包括纸分币也包括金属分币。据有关资料显示,票面标有阿拉伯数字的3种纸质“分辅币”(面值8分)因发行量小,其收藏价格曾达到数百元;票面标有罗马数字的3种纸质“分辅币”,尽管发行量很大,但其收藏价格也曾达到元以上。而全套(所有发行年份均有)金属“分辅币”的收藏价格曾达到千元以上。随着分币收藏价格的提高,一部分“分辅币”沉淀。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分辅币”在货币流通中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目前还用“分币”标价的消费和收入项目只有电话资费、银行利息和超市中少数商品。虽然这些项目在标价中有分币的位置,但在结账时一般商家或采取分币全免,或采取将分币四舍五入的做法。这样做既没有给商家带来多大的利润,也不方便收银员的操作,还不时因多收1—5分钱而引发商家与顾客的消费纠纷。就在笔者即将完稿时,又在市场上发现了年份为“2005”、面值为“1分”的金属分币。经了解得知,这批分币是人民银行为方便银行结息而亏本发行的(分币制造成本高于所标面值)。既然如此,何不正式取消“分辅币”,只把辅币保留到 “角” (因为银行利息要计算到“厘、毫”,既然可以四舍五入为“分”,同样也可以四舍五入为“角”,而且还可以避免亏本发行)。
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给“分辅币”签发正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的文件,以便规范人民币流通市场。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0月。
② 资料来自于人民银行货币发行记录。
③ 表中1955年和1984年的物价均来自于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家计调查人员当年的记录;2006年商品价格为呼和浩特华联商厦一季度的价格,其中部分商品为均价。服务性收费价格为呼和浩特市最低价。
(原载《内蒙古金融研究》2007年第二期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