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金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的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一项评选活动,每年评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来反映全年焦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2016年的年度国际汉字是一个“变”字。
  大到气候环境、世界格局在变,小到个人身体、微风细草在变;上到中央政策、综合国力在变,下到个人出行、消费方式在变……
  对于这个“变”字,你有何看法?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题目选取2016的年度国际汉字“变”进行拟题,并从大格局到小范围、从群体到个体引导考生开拓思路,激活固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库存,着重考查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阐述事理。
  以下几种立意供参考:
  (1) 世上万事万物都在“变”。从大自然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都处在变动当中。变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
  (2) 当今社会,“变”呈现出加速的趋势,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3) “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当中有“不变”,“不变”就是规律、定则,需要人们有“定力”;“不变”当中有“变”,“变”就是事物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拥抱。
  (4) 从“小我”之“变”看到“大我”之“变”,从“小”往“大”进行辐射,照亮“变”的实质和背后的原因,所谓“借一孔以窥全豹”。
  综合来看,第一个立意显得一般,缺乏新意和深意;第二个立意充满时代感;第三个立意富有理性思维和思辨色彩;第四个立意则有一定新意,从由小见大的角度切入。但不管如何立意,都不能说大话、谈大道理,这与细致、深入的思辨性论述文是格格不入的。
  【评分标准】
  阅卷时,着重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审题、文体、思想深度和语言。重点考查内在的思维、思想及其语言表达。
  55—60分: 对“变”的现象及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并有较深刻的思考与评说。
  50—54分: 对“变”的现象及其背后原因、“变”与“不变”的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并有一定的思考与评说。
  45—49分: 对“变”的现象及其背后原因、“变”与“不变”的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
  40—44分: 对“变”的现象及原因、“变”与“不变”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阐释。
  36—39分: 对“变”的现象及原因、“变”与“不变”的关系理解不清晰。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
  多变的世界,不变的内心
  自古以来,“变”与“不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确,身边的一切都在变,白云苍狗,一不留神便会落后于变化之潮而沉沦下僚。然而在紧跟时代大潮的同时,做到内心守正不变,诚然是必不可少的,切莫在追随“变”的同时失去了自己。
  “人生是由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幸福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之间,向现实要求这些未免是种奢望。”只有走出内心中的“不变”,突破停滞,才能与时俱变,而只有保持心中那一米“不变”的阳光,才能在生活的变故中游刃有余。
  迈开脚步,敢于与时俱变。“走,是唯一的静止,是唯一保鲜生命的办法。”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天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变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与时俱变,与世俱变,活出多样的精彩,活出声色犬马的人生。
  坚守原则,维护心中不变。依我看,原则是人生的路标,不论走得多远,脱离了路标,背离了最初的模样,即使一时可呼风唤雨、左右逢源,最终只能落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下场。在日本侵略者逼近之际,林徽因对劝她一起离开的美国友人说:“门外就是扬子江。”她以坚决的信仰维护了内心的原则,和那颗愿与祖国共生死的心。在人生苍凉历尽之际,抚摸心口,能感觉到年少时那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头,不失为一种慰藉。
  坚持自我,灵活应变。只有在应付变化时,懂得灵活应对,才能守住本真的自我。庄子持竿垂钓,置楚国相位于不顾,拒绝持千金的楚国来使,坚守自己的清风明月。他就不知变通了吗?不,他曾在艰难之时,向监河侯贷粟,相比朱自清“不吃嗟來食”,他更显得灵活。季羡林《牛棚杂忆》中用幽默的笔触讲述当年的苦痛,相比老舍跳湖、顾孟婴自杀,他同样守住了自我,却显得豁达而不郁结。余秋雨背上行囊走遍名山大川,勘探多变的地形,得出不变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气节,凝成一本《文化苦旅》……他们都在变化中看到了不变,守住了不变。
  知其白,守其黑,方为天下式。守住本心,以不变应万变。
  点评
  文章的题目就是观点,十分鲜明,开头借用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名言作进一步阐释,将题目中凝练的观点具体化。接下来分层议论,既要迈开脚步、与时俱变,又要坚守原则、有所不变,同时还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变,议论的层次感强,观点辩证。在展开的过程中,古今中外的事例、名言信手拈来,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说服力,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平时的阅读积淀和能够恰当运用的功夫。虽是论述性文字,但显得形象、生动,有气势。
  文章也有一些缺点。倒数第2段将庄子与朱自清对比论灵活应变、用季羡林与老舍等人对比论坚守中的豁达,思考的层次较浅。“沉沦下僚”“声色犬马”等用词不当。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
  云烟千变,我自依然
  都说如今的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从汽车到高铁到共享单车,从APEC到G20到“一带一路”,从“小确幸”到“丧茶”到“马男波杰克”……但在如此云谲波诡的变化中,我们是否需要一种不变的东西来抵御这变化的“波涛”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冲击?
  答案是肯定的,正所谓“云烟千变,我自依然”,在变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一种坚守。
  就如同路遥所说:“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他们坚守的,是一种生活的情理,是生活教给他们的嘉言懿行。而另一种坚守,是孔子于春秋变幻莫测的格局中追求“礼”、追求大道的理想之坚守,是“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对己身职责的坚守。
  但此坚守非彼“固守”,如今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所以更需以吹毛求疵的态度辨别你所坚守的是否值得去坚守。
  韩非子曾冷峻幽默地提出:“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这充分证实了“贵仁者寡,能义者难”的观点,即使是圣人孔子,追随他的人也不过七十多人,足以说明仁义的难能可贵。这是孔子的坚持,我确实不能明晰这是他的理想坚守抑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固执,但前年那在飞机起飞前往飞机发动机上投硬币以“祈福”的老人的行为,确是明明白白的对封建糟粕的一种固守了。
  而我们的坚守,归根结底来源于我们的自信。这自信,往小了说,是对自身品格、能力的自信;往大了说,是对国家发展、文化发展的自信。它可以源于《诗经》中“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的深刻哲理,可以源于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道理之反问,可以源于纳兰词中“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对爱情的美好期盼和情僧“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无奈哀伤。
  我们坚守的,是历史的春江花月,是道德情感上的理性之弦;我们所坚守的,便是能在此间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守住那一点美好,那一点萤火星光。
  正如木心所说:“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任你云烟尘世的风风火火地变化,我自坚守那冷冷清清一抹残阳的美好,岿然不动。
  点评
  文章开头很有特色,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物强调“如今的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引出论述的问题,然后自问自答,独立成段,揭示观点。在论述的过程中,区分“坚守”和“固守”的不同,思考缜密。
  紧接着,文章进行更深一层的论述,揭示“坚守”的本源、本心是“自信”。此处有四处引用,但由于对每个事例的剖析不够,在逻辑上似乎很难与前文提到的“自信”相联系,也没有体现出“自信”的“大小”两方面,说服力稍显不足。
  总体来看,文章观点突出、层次清晰,是一篇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论述文。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
  沉舟侧畔千帆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这句诗竟有这般强大的魔力。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之间,人的心智越发沉迷,人们坚定地相信天行有常,斗转星移,事物交替,天经地义。于是人们为新事物腾出个空地儿,挪走甚至损坏了曾驻留在这千百年的事物,美其名曰“更新”“升级”,犹如沉舟,它们被抛沉于水底。
  后来的千只帆船自然知道此水中必有沉舟,可谁也不会在乎这沉下去的舟是谁的、又装了什么东西。也许是背负得太多,而船又老旧单薄,连撑船人也无济于事了。那些流落民间的艺人,你们可还安好?枪支日益精巧威猛,可又有谁记得古旧深巷里刨竹拉线的制弓人?类似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每当戏院开戏时,一眼望去,满满当当的老人,步履蹒跚,对着台上人,回想当年看过无数遍的戏曲,摇头叹息。而外面街上穿得比戏子还花花绿绿的少年,耳塞里听放着的,兴许是刚出不久的流行专辑。
  谁来传承?谁来崇尚古艺?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是天地间最为奇特的东西。不论小若石粒,还是巨如航母,无非是掠起的波瀾不同,安静之后,一丝涟漪不起,平静如新,仿佛以前的事从未发生。“花自飘零水自流”,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以新代陈固不可免,有水,有舟,则必有沉舟,必有新帆,谁有心思愁啊愁的,大家都很忙。
  再给你一支笔,走进唐朝诗人的句子中,没有飞鸟的群山,没有人迹的小径,你可以乘船泛舟,舀三江水以煮成一杯茶,画船听雨眠。这么晴朗舒适的日子,你也只能用笔写出来。睡醒之后,你得穿着制服,搭上公交或挤进地铁,你会看见一大拨的低头族,你忘了你的包也曾装过书。这也难怪度假山庄的生意红火,现代都市的生活每天都在“更上一层楼”,不留给人适应的机会,因此人们选择了暂时逃避。山庄归山庄,有些野味和清酒便是农家?世人为了欺瞒自己,花了不少心思。其实山庄的客房里装了无线网,屋外的墙壁上挂了空调机,人们所想要的自然,在西北大山无人问津的山坳里沉睡、等待。
  你会去吗?不会。为什么?不知道。
  都说世事如书,翻过一页便是一页。从前慢也是从前,车马邮件是什么时候的事没人关心,亦如舟沉处千帆过尽。流霞也是传说,你也回不去唐朝。人在被迫接受数据时代的“快、狠、准”,“人之初,性本善”也成了一句人尽皆知却不在意的话。皎皎白月光,千年万年也在更改,只是它变得极慢,以人的渺小短暂,难以察觉。阴晴圆缺的诗意成了一大堆科学论文与事实。不变也得变了。
  人的心境随万物而变,万物也随人在改变。谁前谁后,无从知晓,只是希望撑船人与后来者,行好船,一路长远。
  点评
  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既是题目,也是贯穿全文的比喻论证的支柱性喻体,用以阐述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新陈代谢,是自然和人类生活的规律。
  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很有“文艺范”,喜欢运用一些意象来说理,同时又糅合了当代的一些元素,比如“更新”“升级”、度假山庄、数据时代等等,这些材料呼之即来,完全为我所用。开头用假设性的描写和设问简洁、生动、有吸引力。结尾提炼意旨,并能照应题目。
  作者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字里行间有一定的空白,逻辑思辨的线索不是很紧凑、很明朗,捉摸起来有点费劲,需要读者用感性的想象与思维去填空。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
其他文献
元代类书《群书通要》不著撰人,阮元依据卷首元大德三年王渊济序,认为编者为“蒙翁”、“嘿斋”,但“未详其人”.本文通过与《精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诸序的比较分析,论证传
辨析能力训练rn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活动的实用价值,大量的阅读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这时,阅读能力就具体化为处理信息的能力:辨析、判定、筛选、组合、转换等等,
广播和电视是上个世纪前叶相继发明的听、视媒体。在其后的岁月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广播电视的日趋普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社会生
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尚秉和是一位名闻海内外的易学大师。他的系列易著,尤其是他独具创获的易象学理论体系,对中国易学的发展影响甚巨。为了帮助今人了解尚秉和其人其书,进而
为了学习贯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精神,2007年1月18日由中广协会倡议召开了文化行业协会学习《纲要》座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
广播频率定位的细分,是因应媒介的受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市场的细分而逐步地开始形成,实行频率专业化也就是要满足受众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作为专业化频率的一种,广播新闻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影印本)卷六二《职官考.提举市舶》:“绍兴十九年,张闽言: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舶务乃分建于五所。”“张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体制的转型,媒体角色定位的转变,使得媒体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深,竞争范围越来越大。人才是事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广电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拥有
现代心理学倾向于将素质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智力因素是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因素,主要指记忆、思维、想象、感觉和知觉;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因素,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