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变迁及原因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等原因的影响,缅甸傈僳族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服饰文化。随着缅甸傈僳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个族群也在不断地构建自身的文化,缅甸傈僳族服饰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本文试图对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变迁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其传统服饰变迁的原因做出探析。
  【关键词】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变迁;原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51-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吉仙.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变迁及原因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8(15):51-53.
  服饰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积累,是历史的沉淀,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最外显的外在标志。缅甸傈僳族作为一个跨境民族,在缅甸广泛分布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缅甸傈僳族的地理分布
  缅甸傈僳族在仰光省、曼德勒省、掸邦、实皆省、克伦邦、若开邦、克钦邦、克耶邦、大其力等地区都有零星分布。
  缅甸傈僳族经过萨尔温江上游叫“诺米”的地区迁徙到缅甸各地。他们主要分为梭罗地区、吉蒙地区和果敢地区三个族群。
  大约在公元900年,经过梭罗地区到达吉嘎滴地区,这个地区是属于缅甸境内的区域。之后,他们又经过吉嘎滴迁徙到尼达滴、季杜帕和葛达滴地区。
  迁徙到吉蒙地区的缅甸傈僳族,又从吉蒙地区迁徙到答依地区和且勒米地区。这些地方都属于缅甸的边境地区。此后,他们又从这些地区迁徙到巴委阔地区。大约在公元850年,他们再次从巴委阔迁徙到帕玛地区。之后,他们又从帕玛地区迁徙到萨东、萨玛和八莫等地区。
  迁徙到八莫地区的缅甸傈僳族又迁徙到曼德勒省摩谷镇区、掸邦雷琳、东枝镇区和其他的一些地区。
  大约在公元1200年,到达德哈巴地区的缅甸傈僳族迁徙到掸邦、果敢地区。之后,他们又从这些地区迁徙到掸邦北部、南部和泰国等其他地区。
  一些傈僳族后来迁徙到了越南、老挝和泰国等国家。
  大约从公元9世纪开始,迁徙到缅甸的傈僳族在经历了漫长的迁徙生活后,开始慢慢地寻找水草肥美、适合居住的地方定居。现在,大部分的缅甸傈僳族分布在克钦邦地区。
  聚居在掸邦的缅甸傈僳族,主要分布在莫梅、谷凯、腊戌、瑙巧、南马杜、南坎、南伞、东枝、胶麦、滴波、帕空、瑟赛、活板、活泵、麦班、麦徐、麦隆等地区。
  在曼德勒省的缅甸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摩谷和彬乌伦镇等地区。在实皆省,他们主要分布嘎达、营朵、南咏、梯恰镇等地区。
  二、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概述
  (一)缅甸傈僳族男性传统服饰
  缅甸傈僳族男性服饰五彩斑斓。他们的服饰基本由黑布包头、白长衫、对襟长衫、大襟衣、腰带、腰饰物、裤子和鞋子等组成。
  包头是缅甸傈僳族男子头部的重要装饰。人们戴的包头大多是用土布、粗布做成的,包头长5米,人们用黑色或者藏青色布直接缠绕在头上,这样可以收拢头发,给头部保暖,上山下山防止被树枝挂到头部。
  大襟衣与白长衫可以做成单衣穿,也可以做成套装来穿。大襟衣是用藏青色或者褐色土布做成,大多都是长袖和高领的,有的也做成马褂。白长衫也叫长袍,是用白色土布、粗布缝制而成的。
  他们大多穿纯黑色长裤,也有一些裤子长度到膝关节。以前,人们用手工织的白色、浅棕色等土布做了穿,后来,仅用从中国、印度进口的黑色粗布做了穿。
  腰带大多为黑色,体现缅甸傈僳族男子豪爽和英俊的个性。另外,他们喜欢佩戴腰饰物,这种腰饰物叫玛瑙贝,是财富和荣誉的象征。
  缅甸傈僳族男子传统的鞋子是竹鞋。因为他们生活的地区有很多竹子,人们用竹子做成竹鞋穿。这种鞋子不是用劈的竹篾做成,而是把不嫩也不老的竹子放在火上烧,将竹子一丝丝的弄下来捻紧、搓成绳子做成的鞋子,
  此外,还有一种在冰山上行走穿的鞋子。这种鞋子是用女子的长头发做成的。缅甸傈僳族以打猎谋生。他们要到冰山上寻找猎物,如果没有这种鞋子不行。他们要到深山老林、卵石和冰山行走,所以需要这种鞋子。后来,他们穿从中国进口的牛皮鞋和猪皮鞋,传统的鞋子就穿得少了。
  (二)缅甸傈僳族女性传统服饰
  缅甸傈僳族女性服饰美观大方,给人五彩缤纷的感觉。女性服饰基本上也是由包头、大襟衣、右衽衫、长袖衫、腰带、裤子、裙子和饰品等组成。
  从服饰的款式来看,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上身穿短衫,下身穿裙子,这种裙子有很多的皱褶;第二种是上身穿短衫,下身穿笼基;第三种是上身穿短衫,下身穿长裤;第四种是上身穿长袖衫,下身穿裤子。
  缅甸傈僳族女性包头大多数也是黑色的,也有一些傈僳族支系的包头是用白色、黄色和绿色等颜色混合搭配做成的。有些地区的傈僳族女性还喜欢用彩色的穗儿在包头上做装饰。
  缅甸傈僳族女性服饰多种多样。缅甸傈僳族女性主要穿大襟衣、右衽上衣、长袖衫等衣服。有一些地区的女性穿白色长袖大襟衣,袖口一般用黑色布料镶边。有一些地区的妇女穿长袖衫。袖口用白色、红色、绿色、粉红色等各种颜色镶边。衣袖上也绣有很多花。白色的衣领。衣服上喜欢用(缅币的)分币做装饰。
  缅甸傈僳族女性主要穿黑色或者蓝色长裤。有的地区的裤子有专门的带子,用它来系牢裤子。但是,因为女子穿长衫,把褲子遮盖了,所以裤子显得不特别。
  有些地区的女子不系腰带。她们穿衣服不需要腰带,穿长裙的时候,长裙上就有一根类似腰带一样的带子。有些地区的女子穿好衣服和裙子后还要系腰带。腰带有两种:一种是大腰带,一种是小腰带。大腰带用黑色的布块做成,人们将它系在腰部。小腰带就像线一样,颜色多种多样,小腰带系在大腰带的外面。   以前,缅甸傈僳族女子们穿竹鞋。现在,她们穿皮鞋、夹脚鞋、高跟鞋和套鞋等各种鞋子。她们喜欢用金、银做成耳坠子、耳环。一些人不仅喜欢戴金银饰品,还喜欢在脖子上戴红珊瑚项链。有些则喜欢在脖子上戴五颜六色的项链,这种项链是用银做成的,人们一般会戴两到五串。她们喜欢戴银手镯。通常人们在左右手分别戴一个银手镯。
  过去的缅甸傈僳族女子没有现在这些化妆品,她们的口红和腮红是用自然界无毒且可以润肤的一些植物做成。
  三、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变迁
  (一)服饰材料的变化
  对服饰来说,材料的变化致使服饰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材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许多工业生产的辅料和新式面料,价格便宜,形式多样,取代了原先自产和自织的传统服饰材料。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周边民族纺织品传入缅甸,人们逐渐开始使用丝绸、棉布等各种面料来缝制衣服。以前,缅甸傈僳族人主要种麻、织麻、穿麻布衣裤。现在,用丝绸、棉布制作的服饰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很大。用麻缝制的衣服看上去硬厚,透气性也不好。而用丝绸和棉布缝制的衣服柔软、轻薄和透气性好,色彩也很绚丽,穿着舒适,显得高贵典雅。此外,新式的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还大多选择化纤面料,这种材质的衣服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耐磨结实,色彩也鲜艳和多种多样,比起以前自己织的麻布,现代化的服饰材料缺少了细腻亲切和温润质朴之感。新材料对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审美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服饰材料的质感和色泽发生了改变之后,服饰的风格和面貌也发生了改变。
  (二)服饰颜色的变化
  以前,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色彩素净和简明,服饰颜色主要有白色、黑色和蓝色等颜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服饰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了。比起男子,女子服饰的颜色更加鲜艳夺目。很多缅甸傈僳族女子开始注重穿衣打扮,讲究服饰的美观了,她们越来越注重各种颜色的混合搭配。服饰的色彩大都选择更为明艳的颜色。整体上来说,明快和鲜艳的颜色更多一些。沉稳的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底色通过这些色彩的衬托,颜色更加醒目和鲜明,颜色对比效果显得更加强烈。比如女子喜欢在领口、袖口等部位用各种颜色镶边,缝制各种花边做装饰,和沉稳的底色相比,色彩效果十分强烈。
  (三)服饰功能的变化
  服饰是人类的劳动成果,它是物质的结晶,更体现出一种精神文明。人类社会从野蛮、蒙昧发展到文明时代,经历了几十万年。人类祖先最早披着树叶与兽皮。经历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进入到文明时代了,人们懂得要遮身暖体,一个物质文明被创造了。然而,人人都追求美,现在,人们穿衣服不仅仅是为了遮身暖体,它更具有美化的功能。起初,人类创造发明服饰的目的是抵抗寒冷,给身体保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服饰的穿搭和视觉效果了。服饰更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功能慢慢地也被凸显出来,长衫已经不适应人们现代化的生产生活需要了,人们慢慢地将长衫改为了短衣。
  (四)服饰制作工艺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缅甸傈僳族制作服饰的工艺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在缅甸傈僳族村寨里,种麻、织麻和制作麻布衣是傈僳族女子的拿手好活,全家老小穿的麻布衣服都是自己亲手做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涌入缅甸傈僳族地区,人们用现代化的缝纫设备代替蜡染和手工绣花等,使得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快捷、简便了。传统的缅甸傈僳族服饰制作工艺渐渐地衰落了。随着制作工艺的变迁,服饰中的手工技艺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服饰传递的情感也慢慢地变淡了。服饰的制作工艺对服饰审美也产生了深遠的影响。有一些独到的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使服饰形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有一些精湛的服饰制作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渐渐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新机器的制作工艺。虽然新的缝制工具和新的材料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的缅甸傈僳族服饰制作工艺,如挑花技法、植物染色和自织土布等,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完全消失,如果让这些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逐渐失传和消亡,实在太让人遗憾了。
  四、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变迁的原因
  (一)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是基础,经济又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服饰变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又反过来会影响和制约服饰的变化。缅甸傈僳族主要以农业为生,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的缓慢发展,工商业也不发达,缅甸傈僳族服饰处在一个比较保守的经济环境之中,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物质条件制约了服饰的发展,服饰的变化也就不大。
  随着缅甸经济的不断发展,缅甸傈僳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手里面的钱更加宽裕了,工商业的流通也被带动起来了。一些棉布和丝绸等现代化的面料和成衣大量地进入缅甸傈僳族村寨,这些成为缅甸傈僳族服饰变迁的最直接的材料。服饰成品对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些服饰大批量的生产,成本也比较低,色彩亮丽,穿用也很便捷,旧式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了。裁剪制作大都采用现代化的面料,装饰材料大部分也是机器绣花、塑料珠等,这些使得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变迁步伐更加快了。
  (二)缅甸傈僳族族群在不断构建自身的文化
  缅甸傈僳族族群在不断构建自身的文化也是其服饰发生现代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服饰是缅甸傈僳族族群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族群文化通过服饰形态体现出来。缅甸傈僳族族群在构建自身文化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内在与外在的因素,对自身不断做出调整,服饰作为其族群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传统服饰也发生了变迁。
  缅甸傈僳族为了能更好的生存和自我保护,必须加强族群之间的联系,将这个族群团结起来,这种联系与团结成为共同族群文化的纽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缅甸傈僳族不断地对自身族群文化进行构建,传统服饰是这个族群最鲜明的标志,他们在文化属性上是共同的,这些都是他们族群文化自身构建的重要手段。近代,缅甸传统封闭的格局被打破了,外来文化不断地渗透到缅甸傈僳族的生产生活中,传统的缅甸傈僳族族群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这个族群只有调整与改变才能适应新局面。以前,这个族群构建的手段与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了,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也不能再继续保持传统的面貌与形态了。这些促使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由旧式转变为新式。但是,在传统变迁过程中,族群文化没有发生过脉络断裂,它是这个族群不断繁衍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新形势,做出了调整与演变。一方面,使得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的面貌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服饰也发生了演变,在新形势下,也完成了族群自身文化的构建。
  (三)缅甸傈僳族与周边民族的交流
  就地理位置而言,缅甸与印度、老挝和中国等国家接壤。总体上,当代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缅甸傈僳族有相似的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质。因为受到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居住在同一地区,族群之间、民族之间避免不了会有一些交往和联系,通过相互交往,相互了解,使相互之间的文化得到交融,这些民族的接触与交往,使得缅甸傈僳族传统服饰受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各族群、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
  总之,五彩缤纷的缅甸傈僳族服饰文化是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动地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客观和正确地认识服饰的文化的现代变迁。
  参考文献:
  [1]钟智翔.缅甸研究[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2]李谋、姜永仁.缅甸文化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缅]德班梭迎.缅甸文化史(缅文版).仰光:耶敏书局,1968.
  [4][缅]苏盟宁.缅族传统文化习俗(缅文版).仰光:妙瓦底印书馆,1991.
  [5][缅]吴登卡.缅甸文化研究(缅文版).仰光:金鸳鸯印刷厂,1966.
其他文献
算法管理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算法化,指企业利用算法技术组织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内部管理手段和方式。由于算法管理具有虚拟性和强技术性,在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同时,它也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然而,当前的劳动法规范的滞后性使其难以对作为实践创新的算法管理产生有效的规制作用,包括:与劳动规章制度有关的条款未能涵摄算法管理;劳动规章制度针对算法管理的执法效能不足;企业在运用算法管理时,对应承担的劳动规章制度责任不足。为此,亟需加强劳动法对算法管理的规制,以“趋利避害”。具体规制路径包括:将算
摘 要:性别分层是以性别作为变量的社会分层,指男女两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现象。技术能力、经济能力、亲属关系、文化意识形态、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男子的家庭参与等社会因素,对男女两性在性别分层中形成的权力和特权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布依族八音坐唱中男女艺人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因受到布依族传统社会中两性权力关系的习俗观念的影响,在音乐活动分工方面形成了两性差异。深入剖析布依族八音坐唱中的男女权力关系特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就业市场可容纳性和可扩容性都一定程度缩减.财经类专业作为传统热门专业,同样面临新的就业形势.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属某高校近三年,即2019至2021届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群体所做的调查,分析后疫情时代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在考研、出国、公务员考试等面就业预期的变化情况,分析后疫情时代到来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影响,提出对后疫情时代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各行各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纷纷进行组织变革,对人才的胜任力要求也不同以往。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并且维度更加多样化。因此,研究后疫情时代人才的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结合国内外标杆企业实践案例对企业人才胜任力进行分类探讨,得出后疫情时代企业人才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意识,拥有模糊容忍和好奇的优秀个人特质,还应具备弹复力、持续学习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战略定位。“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转折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刻变革期。“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将成为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开局之期,成为全面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面助推“文化+”深度融合的破题阶段。分析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进而对如何实现“十四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科学性、现实性、战略性思考,提出以内容为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猎头,能够做好猎头这份职业?”可以用钻石的4C标准来衡量.rn4C标准是用来衡量钻石的,而钻石是目前已发现的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质.那么,作为猎头,你首先得具备钻石般的硬度,即你得足够刚强.rn我们常说这人有一颗玻璃心,一碰就碎,一说就哭.做猎头的人,绝对不能玻璃心,相反,必须有颗钻石心.当然,钻石心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如同钻石也不是几年就能生成的.一颗心变得无坚不摧,必然是受过万般磨练的.
期刊
春末夏初,当部分2021届毕业生还忙碌着求职,希望赶在毕业之前落实就业去向时,面向2022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活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通过各高校就业信息网与微信公众号上的招聘信息可以发现,不少企业已于2021年6、7月甚至4、5月启动了2022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部分提前批次招聘于2021年7月便截止网申,秋季学期开学前就将完成笔试、面试并发放录用通知.大众传统认知中耳熟能详的“秋招”逐渐前移,成为名副其实的“夏招”.“夏招”新趋势不但意味着广大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行动步伐需要作出调整,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期刊
开天辟地,逐水而居……rn这既是动物们聪明的本能,也是人类共通的生存法则.rn漫长的社会进化过程中,rn为了争夺水源大打出手,甚至“人相食”的历史,古今中外、触目惊心……rn太行,地质地貌的沧海桑田巨变史,更是堪称过山车:rn28亿年前,海水滔天、一望无边!rn18亿年前,五台吕梁运动,此起彼伏、拉锯往复.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温州泰顺的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与温州瑞安的木活字印刷术为研究对象,这两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历史中承担的功能与文化价值都是绝无仅有的。而面临当下的城市化、数字化冲击,两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呈现颓势。本文分析两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生命特征,探索其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方向,试图保障其活态传承。  【关键词】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木活字印刷术;数字化;非物质文化
近年来,日本为了扭转社会保障财政面临的困境,持续进行社会保障财政结构性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百年为周期制定抑制社会保障支出总量的长期计划,缓解少子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财政压力,寻求社会保障财政收支平衡。第二,进行社会保障财政管理改革,在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之间建立合作和互相监督机制,重视各级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和责任分担,而不是强调维护各自利益,以此降低管理成本。第三,逐步开放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对股票市场与海外市场投资的限制,推行专业化以及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基金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