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很“聪明”吗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包拯在民间的香火很旺,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家对他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可以这样说,在咱们中国,人们可以不知道当今国际上的风云人物,但包拯却是一个不可能不知道的人物。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为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屡破奇案,并秉公执法,使他成为公正、无私的化身,成了清官的代名词。
  关键词:文章;理性;逻辑性
  
   在今年的新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下同)中,他的传记选段进入了新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7课)。这样的选材有利于学生对包拯其人的理性把握,也能让学生了解传奇故事与传记之间的距离。同时,传记文学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接触文言文的起点,更重要的还是它与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暗合。首先,在由文言文的“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里,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和生活,透视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而传记文学则是体现这种人文精神的最佳载体,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传记文学本身承载了很多传统美德的教育因素,小到“孔融让梨”,大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有助于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出完美人格。所以在教材或辅助教材中都多有传记文学的出现,而且在今后的新编教材中还可能出现得更多。但在选入传记文学时,要注意文章内部的逻辑性,避免造成文章内容上产生硬伤,损伤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而文章内容逻辑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节选时内容上的不连接。这方面的问题还好解决,它可以用前后的补充来让学生明白。另一方面就是文章内容本身的逻辑缺失,这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带来了困难。比如刚才所说的《包拯》一文中说包拯“聪明”(新教材配用的《教师用书》语)一事,就缺少逻辑性,影响了文章要表达的主题。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它的大意是说包拯调到天长县做县令时,有人来告说他家的牛被人割去了舌头,包拯就对牛的主人说:“回去把它杀来卖了。”不久,就有人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卖,包拯就认定这人是割人牛舌之人,一经审问,果然是他。从包拯办理整个案件看来,包拯不费吹灰之力办成此案,说明他确实很聪明,能洞悉先机,使整个案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就连盗贼都叹服。
  包拯断此案的依据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单从本案的结果来看是对的,但细细说起来,还是缺少依据的,也就是说“来说是非者,不一定就是是非人”。因为,按照大宋的法律,是不允许宰杀耕牛的,所以,面对有人宰杀耕牛,也就是有人在触犯法律,除了那个“是非人”外,出于对法律的维护,别的人也有权利或义务去告发那个杀耕牛的人,那么又凭什么一定说来告发的人就一定是割人牛舌的人呢?让人总觉得包拯所办此案有点“瞎猫碰到死耗子”的碰运气味道。
  当然,办案是需要大胆的想象和细心的求证的,可包拯所作所为只属大胆的设想,是大脑中灵光的闪现,缺少细心、复杂的推敲与求证,所以包拯的聪明也就没有得到满意的表现,就与作者的本意相背,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事实。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包拯聪明,大打折扣,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这一状况,指出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让学生爱学、乐学信息技
期刊
摘要:师生平等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还应与学生站到同样的高度,去关心、帮助所有的人。  关键词:平等;培养;根源    这个暑期,我认真研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通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著作,被李老师那神奇的教育魅力所折服;被李老师那执著的教育精神所感动。李老师在书中提出许多新的教育观点,我深受启发。今天我主要
期刊
摘要:人类进入了21世纪后,几乎一切都在变革,教育当然也不例外。而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教育在思想上都要积极地向高尚者看齐。在教学中,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为日后的生活夯实基础。  关键词:教学;高尚;务实    笔者从教这些年,一节一节的上课,每节课从备课到上课,直至到批改作业的所有环节,在反思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的想法和收获。那么,《新时代的劳动者》这节课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从班级文化氛围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上进行创建。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集体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健康发展。班级的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而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带领全班学生,将学生个
期刊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在道德上也应当具备高尚的人品和资格。  关键词:言传身教;后天培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三字经》开篇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是说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因此,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
期刊
摘要:小学新生入学一般在6~7岁,此阶段称为学龄初期,这是学生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我们在此阶段对儿童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将对他们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据科学家研究,在此阶段的儿童入学后,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随着经验的逐步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
期刊
摘要:20世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凭借《动物农庄》和《1984》享誉世界文坛,相对而言,他的《上来透口气》则受人关注不多,但是这部作品却蕴含着作者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破坏自然和谐与人性完美的质疑与批判态度,以及作者敏感的政治预言性——对战争的预言。本论文试图从殒落的往昔岁月、恐惧的世界末日、无处遁逃的现实处境三个方面解读作品的主题意蕴,透析作品蕴含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工业文明;主题 
期刊
摘要:本文在访谈研究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从家庭、班级、个人等维度,自制调查问卷,对影响职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数据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因素中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个体因素中个体感兴趣的事、情绪稳定性、学习目标,以及班级因素中的集队示范、班会课都影响学生的幸福感。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职高学生;家庭状况;班级活动;主观幸福感;关系调查分析
期刊
摘要:恰当地运用板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科学、新颖、优美的板书要遵循集“四路”、熔“三点”的原则,做到:1.布局合理、脉络分明2.标题醒目、行文简练3.重点突出、结构严密4.造型直观,形式别致。  关键词:画龙点睛;“四路”;“三点”;片言只语;凝精聚妙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教者使人续其志。”在语文教学中,好的板书设计可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它可启发思路、帮助理解、抓住
期刊
摘要:算法多样化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神圣使命,但当人们对“算法多样”纷纷效仿时,我们有理由对这种现象进行必要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对于算法多样化的认识,我们理应变得理性起来。算法多样化的效用关键在于呈现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恰当的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更应重视优化。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