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指导意见下发以来,邮储各分支行逐渐开始落实,其改革方向主要是针对管理体制、风险控制、经营方向等,在近几年的调整下,已经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成效。基于改革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系统的全面改革。需要一个阶段性的推进,尤其是对银行系统的改革,组织结构重组、产业方向调整等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近几年的改革推行下,逐渐显示出诸多的问题,需要及时予以修正,确保二类支行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在本文中将对现阶段邮储二类支行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对其提出改善建议,进而促进其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问题;治理对策
自中国邮储银行成立后,各级分支机构逐渐开始运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一个运营与管理模式,但是随着邮政金融改革的推进,邮储银行在管理体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而其改变必然是向更为科学与有效的方向改善,对邮储银行的稳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成立具有独立性的邮储银行企业,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对组织结构予以重新调整,应对现代市场的变化,提升邮储银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邮储银行的经济收益。作为以邮政为主导改革的续存机构,在像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渐进性,也正是基于在改革期间不断的显示出诸多不利于未来发展的问题,需要改善。
一、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的问题分析
(一)业务管理存在不足
由于改革后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职能与权限还未予以明确的指出,在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后,开展以往工作的过程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由于完成改革的时间较短,内部控制中的审计工作开展严重缺乏有效性,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完成改制后,邮储银行应具有较强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实际上,内部控制对自身机构进行管理时,在执行标准上存在不统一的现象,这样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失去了内部控制的意义。另外,在对邮储银行经营中风险管理方面,对开展商业贷款和理财产品方面中,关于潜在的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不足。例如,风险评估的工作缺乏科学性、对贷款单位实际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的预测不准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标准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由于机构间机制对风险控制存在这种不统一和业务存在交叉的现象,导致在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工作效率较低[1]。
(二)管理机构权责不清
管理机构权责不清所指的是各机构的重组存在着业务或模式的重叠区域,所管理的范畴没有明确规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改革后邮储银行的储汇网点被分为邮储银行自营网点与邮政代理网点。虽然在相关规定与条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且确定了代理与网络合作关系,但是代理费仍有邮政企业代为收取,从事金融工作的风险并没有得到改善。2、一类与二类支行的规划存在着管理职责灰色地带,不能够有效的实现邮银双赢的效果。部分邮政人员与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同属于一个行,但是实际归属存在着不一致,业务方向不容易统一规划。
(三)风险管理水平不足
就现阶段而言,除省市两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并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而对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职责过多,存在着对基层管理不能够及时落实的问题。传统的邮储银行内部各基层分支机构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或执行水平不足等问题,虽然改革中有明确规定对此作出调整,但在现阶段并没有对此予以落实。在相关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方面虽然得到了初步成效,但是邮储银行的基层网点就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与管理力度显然不足,与商业银行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够紧随业务开展的步伐。风险管理是确保邮储银行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是指导业务开展方向与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机制,此方面存在缺失,将可能在邮储银行内部存在潜在经济威胁,因此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此予以控制[2]。
(四)监管制度不完善
邮储银行在正式确立后,分支机构与营业机构逐渐延伸,现阶段乡镇与农村普遍设有经营网点。由于邮储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众多,金融机构较为密集,但相关的机制却没有对此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因此,就风险监管而言存在一些不足。银行监管部门针对较为密集的各支行除引入必要的监管技术之外,采取人盯人的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但就现阶段邮储银行二类支行的监管来看,银行监管部门在县级或以下级别的编制机构尚没有设定,而作为银监分局派出机构的县级监管办事机构,也存在着人员不足、经济支持不足等问题,不能够确切的落实监管措施。
二、推进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措施分析
(一)调整股权结构
应对管理机构分割不清的问题,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建立邮储银行金融控股集团企业,通过对股权结构的调整,阶段性改善现代邮储银行公司治理水平不足的问题。明确邮储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职责权限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委会的职责与权限,邮储银行方面的相关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管理由邮储银行本身决定,享有独立决策权。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机构,实现多样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强化对代理营业机构的管理
银行监管机构需要根据邮储银行改革的建议,按其相关管理原则对代理营业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且辅助其推行改革。其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对改革前代理营业机构所获取的金融牌照重新验收,对从业人员是否通过相关程序获取从业资格进行审核。2、对代理营业机构的分离方案进行预设,充分落实分离时限,明确邮储隐含委托给代理机构的全责。3、设置代理营业机构转为邮储银行分支机构评估验收措施,将代理机构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统一转至邮储银行进行管理[3]。
(三)强化对二类支行的监管
在改革期间充分的与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邮储银行二类支行的监管反向予以落实,一同制定管理制度。在邮储银行内部开设董事会,要求相关人员一同参与,对邮政企业抽走邮储银行分支机构业务资金的危害以及人员规划与组织结构重组等方面的问题予以协商,对所存在的风险予以评估,并制定相关政策。
(四)建立小银行金融机构集中管理体系
结合劳动密集型涉农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小银行集中管理机制,银监会方面建立小银行或农村金融监管组織,归属独立职责,对邮储银行在内的内控管理水平相对不足的银行属性金融机构予以监管。强化各级分支机构的执行力与管理水平,尤其是针对基层分支机构,需要辅助其强化落实相关改革要求与管理需要。对农村金融集中管理措施予以明确,并指导相关涉农银行金融机构在评信与信用环境等方面予以调整,优化业务范畴,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三、结论
随着邮储银行的不断发展,邮储银行已经于9月28日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其上市之后必定会带动邮储银行的效益提升,同时对邮储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综合上文所述,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管理机构权责不清、风险管理水平不足、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改革就更为迫切。针对此需要在改革中做出的调整措施为,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加强对代理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以及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等,对当下邮储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予以调整。
参考文献:
[1]刘姝姝.基层邮储银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2(01):15-17.
[2]邹丽.邮政局和邮储银行执行《框架协议》存在的困难及建议[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02):50-52.
[3]刘维山.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网点形成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10,09(08):30-32.
关键词: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问题;治理对策
自中国邮储银行成立后,各级分支机构逐渐开始运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一个运营与管理模式,但是随着邮政金融改革的推进,邮储银行在管理体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而其改变必然是向更为科学与有效的方向改善,对邮储银行的稳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成立具有独立性的邮储银行企业,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对组织结构予以重新调整,应对现代市场的变化,提升邮储银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邮储银行的经济收益。作为以邮政为主导改革的续存机构,在像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渐进性,也正是基于在改革期间不断的显示出诸多不利于未来发展的问题,需要改善。
一、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的问题分析
(一)业务管理存在不足
由于改革后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职能与权限还未予以明确的指出,在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后,开展以往工作的过程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由于完成改革的时间较短,内部控制中的审计工作开展严重缺乏有效性,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完成改制后,邮储银行应具有较强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实际上,内部控制对自身机构进行管理时,在执行标准上存在不统一的现象,这样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失去了内部控制的意义。另外,在对邮储银行经营中风险管理方面,对开展商业贷款和理财产品方面中,关于潜在的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不足。例如,风险评估的工作缺乏科学性、对贷款单位实际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的预测不准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标准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由于机构间机制对风险控制存在这种不统一和业务存在交叉的现象,导致在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工作效率较低[1]。
(二)管理机构权责不清
管理机构权责不清所指的是各机构的重组存在着业务或模式的重叠区域,所管理的范畴没有明确规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改革后邮储银行的储汇网点被分为邮储银行自营网点与邮政代理网点。虽然在相关规定与条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且确定了代理与网络合作关系,但是代理费仍有邮政企业代为收取,从事金融工作的风险并没有得到改善。2、一类与二类支行的规划存在着管理职责灰色地带,不能够有效的实现邮银双赢的效果。部分邮政人员与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同属于一个行,但是实际归属存在着不一致,业务方向不容易统一规划。
(三)风险管理水平不足
就现阶段而言,除省市两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并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而对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职责过多,存在着对基层管理不能够及时落实的问题。传统的邮储银行内部各基层分支机构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或执行水平不足等问题,虽然改革中有明确规定对此作出调整,但在现阶段并没有对此予以落实。在相关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方面虽然得到了初步成效,但是邮储银行的基层网点就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与管理力度显然不足,与商业银行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够紧随业务开展的步伐。风险管理是确保邮储银行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是指导业务开展方向与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机制,此方面存在缺失,将可能在邮储银行内部存在潜在经济威胁,因此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此予以控制[2]。
(四)监管制度不完善
邮储银行在正式确立后,分支机构与营业机构逐渐延伸,现阶段乡镇与农村普遍设有经营网点。由于邮储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众多,金融机构较为密集,但相关的机制却没有对此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因此,就风险监管而言存在一些不足。银行监管部门针对较为密集的各支行除引入必要的监管技术之外,采取人盯人的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但就现阶段邮储银行二类支行的监管来看,银行监管部门在县级或以下级别的编制机构尚没有设定,而作为银监分局派出机构的县级监管办事机构,也存在着人员不足、经济支持不足等问题,不能够确切的落实监管措施。
二、推进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措施分析
(一)调整股权结构
应对管理机构分割不清的问题,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建立邮储银行金融控股集团企业,通过对股权结构的调整,阶段性改善现代邮储银行公司治理水平不足的问题。明确邮储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职责权限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委会的职责与权限,邮储银行方面的相关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管理由邮储银行本身决定,享有独立决策权。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机构,实现多样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强化对代理营业机构的管理
银行监管机构需要根据邮储银行改革的建议,按其相关管理原则对代理营业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且辅助其推行改革。其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对改革前代理营业机构所获取的金融牌照重新验收,对从业人员是否通过相关程序获取从业资格进行审核。2、对代理营业机构的分离方案进行预设,充分落实分离时限,明确邮储隐含委托给代理机构的全责。3、设置代理营业机构转为邮储银行分支机构评估验收措施,将代理机构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统一转至邮储银行进行管理[3]。
(三)强化对二类支行的监管
在改革期间充分的与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邮储银行二类支行的监管反向予以落实,一同制定管理制度。在邮储银行内部开设董事会,要求相关人员一同参与,对邮政企业抽走邮储银行分支机构业务资金的危害以及人员规划与组织结构重组等方面的问题予以协商,对所存在的风险予以评估,并制定相关政策。
(四)建立小银行金融机构集中管理体系
结合劳动密集型涉农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小银行集中管理机制,银监会方面建立小银行或农村金融监管组織,归属独立职责,对邮储银行在内的内控管理水平相对不足的银行属性金融机构予以监管。强化各级分支机构的执行力与管理水平,尤其是针对基层分支机构,需要辅助其强化落实相关改革要求与管理需要。对农村金融集中管理措施予以明确,并指导相关涉农银行金融机构在评信与信用环境等方面予以调整,优化业务范畴,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三、结论
随着邮储银行的不断发展,邮储银行已经于9月28日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其上市之后必定会带动邮储银行的效益提升,同时对邮储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综合上文所述,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管理机构权责不清、风险管理水平不足、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改革就更为迫切。针对此需要在改革中做出的调整措施为,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加强对代理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以及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等,对当下邮储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予以调整。
参考文献:
[1]刘姝姝.基层邮储银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2(01):15-17.
[2]邹丽.邮政局和邮储银行执行《框架协议》存在的困难及建议[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02):50-52.
[3]刘维山.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网点形成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10,09(0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