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病区噪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手法,对神经外科病区的噪音来源、噪音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相应降低神经外科病区噪音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前后病区的噪音改善情况。结果 病区各类主要噪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均有所下降;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区噪音活动中效果显著,营造了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休养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病区环境的舒适度、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外科;噪音
随着人们就医需求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涉及噪音、光线、空气质量等就医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病区不仅仅是为治疗提供场所,更是患者在院期间休息修养之处。病房噪音管理是病房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很多医院病房管理的难点[1]。由于神经外科的疾病特点,患者多数需要舒适、安静的病区环境,用以保证患者休息、治疗、康复,但是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下,往往对病区噪音控制不够理想,对患者休息治疗以及医护人员工作都造成一定影响。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多数医院倾向于重视环境清洁度而忽略噪音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往往忽略噪音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2]。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们以“降低病区噪音”为主题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在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神经外科病房,额定床位35张,监护病床4张,共有医生13人,护士22人,月平均住院患者98人。本文资料数据来源于2013年3月—2013年11月开展品管圈前后病区噪音监测和住院患者评价。
1.2 品管圈(QCC)活动方法
1.2.1 成立QCC活动小组 QCC小组成员共9人,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 护师3人,护士3人, 推选圈长1名, 辅导员1名,圈员7名。
1.2.2 学习与培训 由护理部组织学习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考试。
1.2.3 活动计划安排 遵照PDCA循环的工作步骤,依次按主题选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的顺序,运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第一次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圈名和圈徵,并确定了圈名及圈徽的意义。
1.2.4 选题
通过头脑风暴,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果,从若干个备选主题里确定 “降低病区噪音”为此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整个活动持续6个月。活动的目的是降低病区噪音,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1.2.5 现状调查
召开圈会,学习讨论噪音的危害及定义,充分认识什么是噪音,噪音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及重要影响,并且经过对现状调查分析,分别选取护士站、病室内、病房走廊3处为噪音监测点,综合多种因素,总结概括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为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工作车移动、打印机、开关门、电视机、手机电话及仪器报警声。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法对病区患者进行病房噪音来源的主观评价,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目标活动目标,以求最终实现降低病区噪音,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
1.2.6 制定实施改进措施
根据3月20日至4月20日查检表数据以及80/20原则表明本圈将重点定为降低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
1.2.7 对策拟定和实施
针对主要噪音源,对照目标值,使用头脑风暴及综合评价等方法,我们对于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分别拟定了对策,并对每个策略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再由1-2位圈员负责具体落实,查检实施效果。具体如下:首先对于人员喧哗,我们召开医护座谈会及患者座谈会,加强沟通,制作噪音知识手册及PPT课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学习,加强健康宣教,进行分时段健康宣教,病区内增加温馨提示,落实健康宣教内容。其次对于呼叫铃声,我们在加强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护士站[3],在医院建立静配中心[4]时率先应用,减少护士在治疗室的时间,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提高巡视力度,做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再次对于工作车移动时产生的分贝,我们除了定期对工作车进行检查维修、定期清理车轮内杂物及润滑车轮轴承外,对于老旧工作车进行更换,使用多功能护理治疗车[5]。对于其他方面,我们将针式打印机更换为了激光打印机;对于使用中的医疗仪器进行报警参数及报警音量的调节且班班交接;注重培养医护人员在沟通时的音量,互相监督,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工作中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同时工作期间禁止接打手机。
2 结果
经过5个月的“降低病区噪音”主题品管圈改进活动,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昼间分别由改善前的平均110dB、90dB、75dB下降到改善后的平均45dB、35dB、30dB,改进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主观评价的结果发现,采取多种形式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效果明显,噪音影响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噪音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dB。噪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噪音会加重患者的顾虑、恐惧、悲伤和急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疾病。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全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充分挖掘了护理人员的个人潜能,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还做到了共同帮助与提高,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卢晓蓉,何杭英,魏晋才,等.应用QCC降低病区噪音污染的方法及成效[J].中国医院,2014,18(3):42-43
[2] 林莉,阮文珍,丁桂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119-121.
[3] 张媛嫒.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91-92.
[4] 黄丹丹,龚晓霞,谢玲.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250-251.
[5] 刘小川.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75-76.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病区噪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手法,对神经外科病区的噪音来源、噪音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相应降低神经外科病区噪音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前后病区的噪音改善情况。结果 病区各类主要噪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均有所下降;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区噪音活动中效果显著,营造了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休养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病区环境的舒适度、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外科;噪音
随着人们就医需求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涉及噪音、光线、空气质量等就医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病区不仅仅是为治疗提供场所,更是患者在院期间休息修养之处。病房噪音管理是病房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很多医院病房管理的难点[1]。由于神经外科的疾病特点,患者多数需要舒适、安静的病区环境,用以保证患者休息、治疗、康复,但是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下,往往对病区噪音控制不够理想,对患者休息治疗以及医护人员工作都造成一定影响。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多数医院倾向于重视环境清洁度而忽略噪音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往往忽略噪音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2]。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们以“降低病区噪音”为主题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在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神经外科病房,额定床位35张,监护病床4张,共有医生13人,护士22人,月平均住院患者98人。本文资料数据来源于2013年3月—2013年11月开展品管圈前后病区噪音监测和住院患者评价。
1.2 品管圈(QCC)活动方法
1.2.1 成立QCC活动小组 QCC小组成员共9人,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 护师3人,护士3人, 推选圈长1名, 辅导员1名,圈员7名。
1.2.2 学习与培训 由护理部组织学习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考试。
1.2.3 活动计划安排 遵照PDCA循环的工作步骤,依次按主题选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问题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的顺序,运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第一次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圈名和圈徵,并确定了圈名及圈徽的意义。
1.2.4 选题
通过头脑风暴,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果,从若干个备选主题里确定 “降低病区噪音”为此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实施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整个活动持续6个月。活动的目的是降低病区噪音,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1.2.5 现状调查
召开圈会,学习讨论噪音的危害及定义,充分认识什么是噪音,噪音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及重要影响,并且经过对现状调查分析,分别选取护士站、病室内、病房走廊3处为噪音监测点,综合多种因素,总结概括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为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工作车移动、打印机、开关门、电视机、手机电话及仪器报警声。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法对病区患者进行病房噪音来源的主观评价,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目标活动目标,以求最终实现降低病区噪音,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
1.2.6 制定实施改进措施
根据3月20日至4月20日查检表数据以及80/20原则表明本圈将重点定为降低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
1.2.7 对策拟定和实施
针对主要噪音源,对照目标值,使用头脑风暴及综合评价等方法,我们对于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分别拟定了对策,并对每个策略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再由1-2位圈员负责具体落实,查检实施效果。具体如下:首先对于人员喧哗,我们召开医护座谈会及患者座谈会,加强沟通,制作噪音知识手册及PPT课件,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学习,加强健康宣教,进行分时段健康宣教,病区内增加温馨提示,落实健康宣教内容。其次对于呼叫铃声,我们在加强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护士站[3],在医院建立静配中心[4]时率先应用,减少护士在治疗室的时间,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提高巡视力度,做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再次对于工作车移动时产生的分贝,我们除了定期对工作车进行检查维修、定期清理车轮内杂物及润滑车轮轴承外,对于老旧工作车进行更换,使用多功能护理治疗车[5]。对于其他方面,我们将针式打印机更换为了激光打印机;对于使用中的医疗仪器进行报警参数及报警音量的调节且班班交接;注重培养医护人员在沟通时的音量,互相监督,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工作中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同时工作期间禁止接打手机。
2 结果
经过5个月的“降低病区噪音”主题品管圈改进活动,人员喧哗、呼叫铃声及工作车移动的分贝昼间分别由改善前的平均110dB、90dB、75dB下降到改善后的平均45dB、35dB、30dB,改进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主观评价的结果发现,采取多种形式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效果明显,噪音影响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噪音是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dB。噪音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噪音会加重患者的顾虑、恐惧、悲伤和急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疾病。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全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充分挖掘了护理人员的个人潜能,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还做到了共同帮助与提高,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卢晓蓉,何杭英,魏晋才,等.应用QCC降低病区噪音污染的方法及成效[J].中国医院,2014,18(3):42-43
[2] 林莉,阮文珍,丁桂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4):119-121.
[3] 张媛嫒.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91-92.
[4] 黄丹丹,龚晓霞,谢玲.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巡回班护士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250-251.
[5] 刘小川.多功能护理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