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亮生命》为时势——南方宣传主官们所推重,我是为之困惑的。因为,在我的习惯思维中,这样的题材从来不为主流意识所青睐。
刘迪生在这部书的“尾声”中写道:“岭南这片土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客家人大海朝宗的文化家园。虎门硝烟濡染了近代史的曙光,远离中原政治倾轧的繁华商埠,成为哺育近代精英的种子场——封建体制的掘墓人……‘赵广军’在广东叫响,‘志愿者’在广东升华—我们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这片非凡的热土,必然会有非凡的故事。”
如果说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话,一天天告别农耕文明的广东地台,精神文化板块悄然隆起,东南季风迨荡之际,我们终于有幸看到珠江口地平线的曦微明媚。
记得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上任伊始,就为“解放思想”大声疾呼,振聋发聩。王晓玲(广州市委宣传部长)为这部书写的“序”,平和清婉,如云出岫:“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把赵广军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读了《点亮生命》这本书后,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支持赵广军,更多地了解和支持志愿者事业……”
时哉时哉。刘迪生在《点亮生命》里给“生命”重新估值,叙说一个个珍爱生命的故事,在南方,在广东,被主流传媒所“炒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我近几年阅读到的可称得上“爱不释手”的文学作品。一篇夺人眼目的报告文学,是作家的才气和写作对象两相撞击的火花。
本书的主人公赵广军只不过是广东志愿者300万分之一罢了。但是,作者以他的独具匠心,将赵广军这个“古惑仔”的心理转身,通过“两场葬礼”浓墨重彩地渲染成相,在“一宿无眠,天堂和地狱之间夜行”之后,“太阳冉冉升起”赵广军站在阳光里,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这个“小混混”至此“金盆洗手,告别江湖,告别昨天”,娓娓道来,可信可爱,也为赵广军埋下了未知的命运伏笔。在后来的行文中,作者以“接受过赵广军帮助的孩子”——“他们的眼中,赵广军是他们心中的太阳”:“宽厚的大哥”、“优秀的家教”、“严厉的‘老板”’……整整铺列十数个“头衔”,意犹难禁地泼墨大写、积沙成塔式地完成了赵广军的初始形象。
作者以一阕叙事交响曲的韵致,来表现自己成竹在胸的文学形象。“生命热线:那一粒青灯如豆”,低回婉转,涛声呢侬,我们似乎看到一叶大海中的普渡舟楫;“救赎自己:为人生补缀残缺”,童心放漾,天籁无痕,我们在这里追寻到善之源流的淙淙泉响:“温暖的港湾”,给我们一幅尘封的9村古画……而“历史彩页”、“天使一族”……有如恢宏磅礴之黄钟大吕,让人两股战战。
《点亮生命》开言即故事、下笔动真情,厚重凝练而朴实无华,采访细致、材料繁丰,可见作者用墨、用笔、用心之良艰。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龙应台 著
台湾天下杂志2009年8月版
1949,无疑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年份,龙应台耗时一年采访大量港台人士所写成的这15万字,便是试图面对这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如何反省国民党的全面失败,如何思量共产党的军事胜利,台湾被决定的命运身份究竟如何定位等等。关于中共的部分讨论,大陆的民族主义者大约不能接受,但那是历史事实,关于台湾命运的思考,台湾的民族主义者大约也不能接受,因为它涉及坦诚的自省。
《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
孙立平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版
社会学者孙立平的文集。直面经济危机,呼吁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他认为,此次经济危机中最大的机遇,就是在危机的压力之下,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同时,关于稳定的问题,需要有新的思维。应准确地判断中国发生的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性质,准确地来判断社会发生大的危机的可能性。既不偏左,也不偏右,特别不要宁左勿右。在这个前提下,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社会,面对时代。
《最后的天空之后》
[美]爱德华·萨义德
新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固化了:凶残的恐怖分子和悲惨的难民。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作者指出:新的巴勒斯坦自我身份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身份上,相反,它将在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感上。
刘迪生在这部书的“尾声”中写道:“岭南这片土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客家人大海朝宗的文化家园。虎门硝烟濡染了近代史的曙光,远离中原政治倾轧的繁华商埠,成为哺育近代精英的种子场——封建体制的掘墓人……‘赵广军’在广东叫响,‘志愿者’在广东升华—我们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这片非凡的热土,必然会有非凡的故事。”
如果说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话,一天天告别农耕文明的广东地台,精神文化板块悄然隆起,东南季风迨荡之际,我们终于有幸看到珠江口地平线的曦微明媚。
记得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上任伊始,就为“解放思想”大声疾呼,振聋发聩。王晓玲(广州市委宣传部长)为这部书写的“序”,平和清婉,如云出岫:“作者以深情的笔触,把赵广军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读了《点亮生命》这本书后,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支持赵广军,更多地了解和支持志愿者事业……”
时哉时哉。刘迪生在《点亮生命》里给“生命”重新估值,叙说一个个珍爱生命的故事,在南方,在广东,被主流传媒所“炒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我近几年阅读到的可称得上“爱不释手”的文学作品。一篇夺人眼目的报告文学,是作家的才气和写作对象两相撞击的火花。
本书的主人公赵广军只不过是广东志愿者300万分之一罢了。但是,作者以他的独具匠心,将赵广军这个“古惑仔”的心理转身,通过“两场葬礼”浓墨重彩地渲染成相,在“一宿无眠,天堂和地狱之间夜行”之后,“太阳冉冉升起”赵广军站在阳光里,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这个“小混混”至此“金盆洗手,告别江湖,告别昨天”,娓娓道来,可信可爱,也为赵广军埋下了未知的命运伏笔。在后来的行文中,作者以“接受过赵广军帮助的孩子”——“他们的眼中,赵广军是他们心中的太阳”:“宽厚的大哥”、“优秀的家教”、“严厉的‘老板”’……整整铺列十数个“头衔”,意犹难禁地泼墨大写、积沙成塔式地完成了赵广军的初始形象。
作者以一阕叙事交响曲的韵致,来表现自己成竹在胸的文学形象。“生命热线:那一粒青灯如豆”,低回婉转,涛声呢侬,我们似乎看到一叶大海中的普渡舟楫;“救赎自己:为人生补缀残缺”,童心放漾,天籁无痕,我们在这里追寻到善之源流的淙淙泉响:“温暖的港湾”,给我们一幅尘封的9村古画……而“历史彩页”、“天使一族”……有如恢宏磅礴之黄钟大吕,让人两股战战。
《点亮生命》开言即故事、下笔动真情,厚重凝练而朴实无华,采访细致、材料繁丰,可见作者用墨、用笔、用心之良艰。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龙应台 著
台湾天下杂志2009年8月版
1949,无疑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年份,龙应台耗时一年采访大量港台人士所写成的这15万字,便是试图面对这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如何反省国民党的全面失败,如何思量共产党的军事胜利,台湾被决定的命运身份究竟如何定位等等。关于中共的部分讨论,大陆的民族主义者大约不能接受,但那是历史事实,关于台湾命运的思考,台湾的民族主义者大约也不能接受,因为它涉及坦诚的自省。
《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
孙立平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版
社会学者孙立平的文集。直面经济危机,呼吁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他认为,此次经济危机中最大的机遇,就是在危机的压力之下,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同时,关于稳定的问题,需要有新的思维。应准确地判断中国发生的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性质,准确地来判断社会发生大的危机的可能性。既不偏左,也不偏右,特别不要宁左勿右。在这个前提下,用充分的自信来面对社会,面对时代。
《最后的天空之后》
[美]爱德华·萨义德
新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固化了:凶残的恐怖分子和悲惨的难民。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作者指出:新的巴勒斯坦自我身份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身份上,相反,它将在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