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通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德行。今天时代不同,科技迅速发展,再用传统的传授知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也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已经不限于传授现成的知识,还需要不断创新知识,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和改善教学方法成了当务之急。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现在最热门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概念 类型 理念 策略 对教师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26-02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新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当前社会都在热议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光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众多学生成为读书的工具,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寻求一种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模式,成了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一种新的模式,而今天面临种种问题的学校、教师开始重新研究、使用教学形式,以求学生在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提高各种能力。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的合作方法不同,选择一种适合小学英语课堂的方法,是我们改变教学方法的首要任务。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类型和基本理念
1.1 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额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1]。纵观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类型
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和基于合作的小组[2]。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时间可以持续一节课或几个星期。教师可以给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布置任何形式的学习任务。
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是特别的小组,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一节课。在直接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将要学习的材料上来。
基于合作的学习小组是长期的异质小组,至少持续一个学年。这种小组具有稳定的关系,成员之间彼此支持、帮助、鼓励,并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基于合作的学习小组给学生提供了长期的、忠诚的人际关系。
1.3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目标观: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性,也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最终目标为提高学业成绩。这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具有情感色彩,小组成员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对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2)互动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众多理念中,互动应当是最令人注目的一点。互动的方式分为四种[3]。单项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双向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多向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成员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传统的互动方式较多的是师生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生生互动。
2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小组的组建
《合作性学习ABC》一书中提到一个关于雪花的民间谚语—— 每一片雪花都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但是当他们紧紧地粘在一起时,就能做出令人钦佩的事情。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成果,就得先组建好小组。分小组前,要先决定好小组的规模、分配小组成员的基本方法等。上述有提到小组内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在现在的深圳市小学课堂中,基本上以上一特点为依据分学习小组。分组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组,由教师确定组长及组员,组内的分工状况,如记录员、纪律管理者都由教师决定。一般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要条件,每一个组的科目考试平均分相差在3分之内;另一种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推荐组长(大于组的个数),然后由全班集体投票在老师推荐的人数里选出班上所需要的组长(如班上需要8人,老师与学生共同推荐10~16人),组长人选由班级投票产生,体现民主性。组长产生后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为了避免组间相差太远,挑选组员的顺序必须有所规定,例如,抽签决定A组组长挑选组员,8个小组的最后一个组长挑完后按倒着的顺序再次挑选,这样避免了一个小组总是最后挑选,而造成组间差距太大,不利于提高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第二种小组的产生方法既体现了民主性,也有利于在日后的学习中组长更能起到带头作用(因为是大家公认的组长),组员更能齐心协力,为达成小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创建竞争性学习,制定可行的评价激励机制
“胜利并不意味着一切,但我们必须胜利”。《合作学习》一书中有个关于竞争的事例:从未受过教育,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英国始终制造者John Harrison一生都致力于发明一种到任何遥远角落都能保持准确的时钟,经过种种阻挡、质疑等困难,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在此过程中,与他竞争的有著名的天文学家等具有强大实力的人物,但他不畏惧困难,勇敢地挑战他人,这种精神对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某些类型的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学困生。创建竞争性学习,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而导致学习成绩落后于别的小组,最关键的是组内成绩相对落后的组员,犹如木桶内的一块短板,不加长水永远都高不过别人。要长期保持竞争性学习,就得制定一套可行的评价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包含如下特征。 2.3 根据上述评价的特点,结合小组的特点,可以指定如下方案
2.3.1 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主要看学生发言次数及发言的质量。由组内记录员统计(为避免营私舞弊,记录员会提前接受教育,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服众)。每个环节结束后由老师在黑板上公布,让每个小组了解自己的分数及别的小组的分数,对自己所在组的位置有一个初步了解,以便迅速调整合作方法,查漏补缺。组内每发言一次记一份,发言的质量得分由老师提议,学生给予肯定或否定,否定后教师再次提议,直到大部分无异议。由于小学英语课堂发言人数较多,质量也不相上下,一般都会根据情况给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特别精彩的发言给高分,学困生发言也能得高分,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提高自己。由于是小学生,对教师定夺的分数一般无异议,在课堂上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有效。
2.3.2 成果展示评价
成果展示分为课堂成果展示和课外成果展示。课堂成果展示一般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会提出一个比价综合的话题,交由学生合作完成,这种话题一般是一种基于课本知识,但又高于课本知识的任务,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成果展示根据年级的不同,展示的内容层级也不同。
2.3.3 测验结果评价
每个学期以第一次考试为基础,制定测验结果评价。每次测验都算出小组的平均分,以深圳市三年级学生为例(三年级达标分数为85分,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平均分一般在85~92之间),得分累计规则为:平均分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5分,第三名得10分,第四名得5分。组内成员成绩在95以上累计3分(包括95),90~94累计2分,85~89累计1分,60~84不得分,60分以下扣5分。第二次考试要评价进步的学生,规则为:保持95分以上者得3分(即使是上次考试98,本次考试96,依然保持95以上,仍可以得3分),其余学生每进步一分得一分,为了鼓励学生,退步不扣分。由于分组是充分考虑组间的平衡,组内的平均分差异在4分之内,但经过累计得分,尤其是第二次考试以后有进步分累计,组内的分数最多和多少会相差20分左右。但20分其实不多,在平时的作业、课内外成果、测验等一系列得分累计下来,落后的小组很快可以超过前面的小组,并不会导致小组失去信心。
如果是科任老师兼做班主任,可以把平时班级活动、学生常规表现等纳入评价。
2.4 强化学习要求、方法
2.4.1 预习要求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点在于小组成员是否有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任务的设计者是教师,预习的任务以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针对小学生而言,学案的下发一般会在上课前两天下发,以便小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预习。教师一般选择便于和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问题。经过实践证明,预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以及在课堂上的交流能解决大部分的学习困难,一改传统教学由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由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并不比传统教学差。
2.4.2 互助学习
杜郎口中学成功的教学改革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虽然中小学生之间有差异,但是杜郎口的改革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充分地预习准备,小组的荣誉,表现的本能欲望,使小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要竞争,争取属于自己小组的荣誉。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小组的共同目标,学得好的学生会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会努力提高自己,不给小组拖后腿。在这些相互作用下,整体的学业成绩能大幅度提高。
3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也同样需要。专业的基础知识,对英语国家的了解,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3.1 不急于求成
传统的教学方法沿用时间较长,在短时间内要改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尤其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要更大地毅力来转变观念。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初,教师需要一个时间表来指导自己的日程。在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多阅读书籍,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摸索、实践、总结、反思。有的教师可能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成为合作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者只要始终坚定信念,定能取得成功。
3.2 角色转换,大胆放手,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教师,应该从一个“舞台上的独舞者”成为一个“导演”。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传统的课堂教学让我们习惯了“秩序化”的教育生活,课堂上不能交头接耳、发言前一定要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可以发言。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了学习目标,宏观调控了课堂,使课堂上学生的活力增加,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 结语
不可置疑,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掌握更好的教学技能,都是作为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静玉,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8:1,25-26,51,54.
[2] 大卫·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艾迪斯·约翰逊·贺路伯,著.合作性学习ABC[M].栗芳,杰斯沃德,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7:6.
[3] 全国合作教学研究中心著.走向自主——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61-62,65-70.
[4] 高禹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9:96-100.
关键词:概念 类型 理念 策略 对教师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26-02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新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当前社会都在热议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光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众多学生成为读书的工具,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寻求一种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模式,成了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一种新的模式,而今天面临种种问题的学校、教师开始重新研究、使用教学形式,以求学生在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提高各种能力。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的合作方法不同,选择一种适合小学英语课堂的方法,是我们改变教学方法的首要任务。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类型和基本理念
1.1 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额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1]。纵观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类型
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和基于合作的小组[2]。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时间可以持续一节课或几个星期。教师可以给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布置任何形式的学习任务。
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是特别的小组,其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一节课。在直接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将要学习的材料上来。
基于合作的学习小组是长期的异质小组,至少持续一个学年。这种小组具有稳定的关系,成员之间彼此支持、帮助、鼓励,并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基于合作的学习小组给学生提供了长期的、忠诚的人际关系。
1.3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目标观: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性,也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最终目标为提高学业成绩。这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具有情感色彩,小组成员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对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2)互动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众多理念中,互动应当是最令人注目的一点。互动的方式分为四种[3]。单项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双向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多向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成员型:这种类型的信息互动将教学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传统的互动方式较多的是师生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生生互动。
2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小组的组建
《合作性学习ABC》一书中提到一个关于雪花的民间谚语—— 每一片雪花都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但是当他们紧紧地粘在一起时,就能做出令人钦佩的事情。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成果,就得先组建好小组。分小组前,要先决定好小组的规模、分配小组成员的基本方法等。上述有提到小组内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在现在的深圳市小学课堂中,基本上以上一特点为依据分学习小组。分组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组,由教师确定组长及组员,组内的分工状况,如记录员、纪律管理者都由教师决定。一般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要条件,每一个组的科目考试平均分相差在3分之内;另一种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推荐组长(大于组的个数),然后由全班集体投票在老师推荐的人数里选出班上所需要的组长(如班上需要8人,老师与学生共同推荐10~16人),组长人选由班级投票产生,体现民主性。组长产生后由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为了避免组间相差太远,挑选组员的顺序必须有所规定,例如,抽签决定A组组长挑选组员,8个小组的最后一个组长挑完后按倒着的顺序再次挑选,这样避免了一个小组总是最后挑选,而造成组间差距太大,不利于提高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第二种小组的产生方法既体现了民主性,也有利于在日后的学习中组长更能起到带头作用(因为是大家公认的组长),组员更能齐心协力,为达成小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创建竞争性学习,制定可行的评价激励机制
“胜利并不意味着一切,但我们必须胜利”。《合作学习》一书中有个关于竞争的事例:从未受过教育,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英国始终制造者John Harrison一生都致力于发明一种到任何遥远角落都能保持准确的时钟,经过种种阻挡、质疑等困难,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在此过程中,与他竞争的有著名的天文学家等具有强大实力的人物,但他不畏惧困难,勇敢地挑战他人,这种精神对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某些类型的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学困生。创建竞争性学习,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而导致学习成绩落后于别的小组,最关键的是组内成绩相对落后的组员,犹如木桶内的一块短板,不加长水永远都高不过别人。要长期保持竞争性学习,就得制定一套可行的评价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包含如下特征。 2.3 根据上述评价的特点,结合小组的特点,可以指定如下方案
2.3.1 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主要看学生发言次数及发言的质量。由组内记录员统计(为避免营私舞弊,记录员会提前接受教育,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服众)。每个环节结束后由老师在黑板上公布,让每个小组了解自己的分数及别的小组的分数,对自己所在组的位置有一个初步了解,以便迅速调整合作方法,查漏补缺。组内每发言一次记一份,发言的质量得分由老师提议,学生给予肯定或否定,否定后教师再次提议,直到大部分无异议。由于小学英语课堂发言人数较多,质量也不相上下,一般都会根据情况给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特别精彩的发言给高分,学困生发言也能得高分,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提高自己。由于是小学生,对教师定夺的分数一般无异议,在课堂上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有效。
2.3.2 成果展示评价
成果展示分为课堂成果展示和课外成果展示。课堂成果展示一般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会提出一个比价综合的话题,交由学生合作完成,这种话题一般是一种基于课本知识,但又高于课本知识的任务,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成果展示根据年级的不同,展示的内容层级也不同。
2.3.3 测验结果评价
每个学期以第一次考试为基础,制定测验结果评价。每次测验都算出小组的平均分,以深圳市三年级学生为例(三年级达标分数为85分,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平均分一般在85~92之间),得分累计规则为:平均分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5分,第三名得10分,第四名得5分。组内成员成绩在95以上累计3分(包括95),90~94累计2分,85~89累计1分,60~84不得分,60分以下扣5分。第二次考试要评价进步的学生,规则为:保持95分以上者得3分(即使是上次考试98,本次考试96,依然保持95以上,仍可以得3分),其余学生每进步一分得一分,为了鼓励学生,退步不扣分。由于分组是充分考虑组间的平衡,组内的平均分差异在4分之内,但经过累计得分,尤其是第二次考试以后有进步分累计,组内的分数最多和多少会相差20分左右。但20分其实不多,在平时的作业、课内外成果、测验等一系列得分累计下来,落后的小组很快可以超过前面的小组,并不会导致小组失去信心。
如果是科任老师兼做班主任,可以把平时班级活动、学生常规表现等纳入评价。
2.4 强化学习要求、方法
2.4.1 预习要求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点在于小组成员是否有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任务的设计者是教师,预习的任务以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针对小学生而言,学案的下发一般会在上课前两天下发,以便小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预习。教师一般选择便于和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问题。经过实践证明,预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以及在课堂上的交流能解决大部分的学习困难,一改传统教学由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由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并不比传统教学差。
2.4.2 互助学习
杜郎口中学成功的教学改革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虽然中小学生之间有差异,但是杜郎口的改革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充分地预习准备,小组的荣誉,表现的本能欲望,使小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要竞争,争取属于自己小组的荣誉。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小组的共同目标,学得好的学生会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会努力提高自己,不给小组拖后腿。在这些相互作用下,整体的学业成绩能大幅度提高。
3 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也同样需要。专业的基础知识,对英语国家的了解,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3.1 不急于求成
传统的教学方法沿用时间较长,在短时间内要改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尤其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要更大地毅力来转变观念。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初,教师需要一个时间表来指导自己的日程。在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多阅读书籍,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摸索、实践、总结、反思。有的教师可能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成为合作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者只要始终坚定信念,定能取得成功。
3.2 角色转换,大胆放手,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教师,应该从一个“舞台上的独舞者”成为一个“导演”。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传统的课堂教学让我们习惯了“秩序化”的教育生活,课堂上不能交头接耳、发言前一定要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可以发言。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了学习目标,宏观调控了课堂,使课堂上学生的活力增加,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 结语
不可置疑,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掌握更好的教学技能,都是作为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静玉,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8:1,25-26,51,54.
[2] 大卫·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艾迪斯·约翰逊·贺路伯,著.合作性学习ABC[M].栗芳,杰斯沃德,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7:6.
[3] 全国合作教学研究中心著.走向自主——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61-62,65-70.
[4] 高禹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9: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