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篇文章时本想给优等生和中等生两个词分别加上引号,后来嫌麻烦,更嫌画蛇添足——在这个评价体系够单一、够直接、够赤裸裸、够简单粗暴的当下,这样的引号加上去实在矫情,也毫无力量,那又何必呢?我们所说的优等生、中等生就是以应试成绩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
孩子考砸了,其实只说明了一件事:孩子在应试方面是个一般学生,但是在其他方面或许就是优等生、特长生啊。除了中考、高考,人生真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家长不要一叶障目,一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当孩子考砸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还是那个词——接纳。当我们谈论接纳孩子时我们又在谈论什么?接纳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接纳应该是发自内心地爱孩子,无论他考好了还是考砸了,无论他是给我们增光了还是丢脸了,都要无条件地爱他。尤其是身为优等生的父母们,在孩子遇到人生挫折的特殊时期,更需要以一种包容、等待、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这时候你的态度不仅关乎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而且关乎孩子当下的生命安全。
优等生父母或许比一般父母更焦虑
先说个故事。我中学女同学李某,曾经的“学霸”,大学上的北大,现在广州某知名企业当人力总监。最近聊起她女儿的情况,刚刚过关斩将考上了广州一所名牌外国语学校的初中部。对此,作为中等生妈妈的我已经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可她还在那不依不饶地说:“进是进了名校,可是以她的资质只能居中游,到时候考个大学还不如我怎么办?”
我问:“学霸如你,为何还如此焦虑?”
她笑:“正因为是学霸,我的焦虑才高人一倍!”
这是典型的优等生父母的焦虑——他们比一般父母多一层焦虑:生怕孩子不如自己优秀,考大学不如自己当年,找工作不如自己现在,担心老脸没地儿搁。
我说:“你忘了我也是学霸吗?我怎么就不焦虑?”
是的,当年在中学,她是理科学霸,我是文科学霸。都是学霸,为何她比我焦虑?因为我想明白了——优等生父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中等生孩子。不接纳的结果很可怕,优等生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会比别人更大,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逆反,导致孩子发展得还不如普通人,甚至造成悲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等生、高材生的孩子往往与父母的高期望值背道而驰的原因了。
那么,优等生父母如何接纳自己的中等生孩子呢?
当初你成为优等生的动机纯粹吗
回望我们的求学生涯,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拼命读书?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孜孜以求当上优等生的?真的是我们对所学知识充满源源不断的兴趣?对求学本身充满挥霍不尽的热情?真的是我们对某一领域有着不让钻研就不痛快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是只为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表扬、同学的仰慕,只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个体面的人生?
我想,应该没有多少优等生敢于肯定地回答自己的求学动机有多纯。那时候我们虽然只是学生却已经沾染太多的俗气,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真正的理想在哪里,我们只是听从老师和父母,只是做一个把考高分当作求学目的的考试机器罢了。我们的动机如此不纯,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成为和我们一样毫无自己思想只会随波逐流的所谓优等生呢?
当初成为优等生的时候,你明白自己要什么吗
当初考试很在行,经常考高分的你,在自己人生的考试中真的合格嗎?你认识自己吗?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要什么吗?大多数优等生埋头应试,可能无暇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可怕的是,他们认为这样的问题轮不着自己来思考,父母和老师会帮着填志愿,帮着报一个热门的名利双收的专业,以后从事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就够了。
那你自己在哪呢?你只是从考试机器变成了赚钱机器、谋生机器而已,你的层次只是停留在“谋生”,你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缺乏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的勇气与能力,你的工作名利双收又如何?你内心的幸福在哪里呢?一个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生活的人,真的算是人生的优等生吗?
当年优等生的你现在真的幸福吗
我问我的这位优等生同学,现在觉得幸福吗?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幸福,一直感觉被裹挟着,永无止境地追逐,疲于应付,毫无生趣。”
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让孩子重蹈你的覆辙呢?”
她笑了:“我这么成功,怎么能叫覆辙呢?”
我说:“可是你说一点儿也不觉得快乐和幸福啊!”
她又笑:“先解决温饱,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再来谈幸福不迟。”
真的不迟吗?你都人到中年四十多岁了,还一点不觉得幸福,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幸福啊?
同是学霸,我和这位同学的区别是:我学会了反思并且采取了行动。
真诚接纳自己的中等生孩子
我回望了自己的学霸历程,从小到大无非就是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一切与学习成绩无关的事情不考虑,包括考什么大学也是听父母的。还好,我的觉醒在上大学之后发生了。我不想再当学霸了,我不想在英语、计算机考级上浪费我的大好青春。我用最高效的办法通过考试,不求高分,只拿三等奖学金,其他时间全部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去图书馆看书、写作、游山玩水。我过了人生中最黄金的大学四年——按我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过一种并非世俗意义上的快乐生活。
但是由于惯性太大,依赖性太强,当优等生当了太久,找工作时我还是听了父母的,没有去自己想去的报社,而是进了一家稳稳当当的央企。还好,倔强的我一直不放弃追随自己的内心,不屈从于安稳的生活,最终我跳出来,决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过就是自由写作罢了。但那是我想要的生活,是让我神采飞扬的生活,是过上了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活。
回望自己的学霸历程,我决定不以学霸要求管束我的孩子,我要支持他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他自己。如此想通透了,我就不怕孩子到时候考个大学还不如我,因为他有他自己的人生,那是不同于我的人生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幸福从来就不是你考试考过了别人,排名比过了别人,而是你找到了自己,活出了自己,没有枉费这只有一次的人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所说:全力以赴地去过你无可替代的人生,就是幸福。所以,亲爱的优等生父母,请放下你的虚荣心、控制欲,去真诚地接纳、善待你的中等生孩子吧!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支持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然后向着未来尽情绽放——哪一个生命不是优等生呢?每一个怒放的生命都如此优秀,如此精彩!
(责编宋行军)
孩子考砸了,其实只说明了一件事:孩子在应试方面是个一般学生,但是在其他方面或许就是优等生、特长生啊。除了中考、高考,人生真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家长不要一叶障目,一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当孩子考砸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还是那个词——接纳。当我们谈论接纳孩子时我们又在谈论什么?接纳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接纳应该是发自内心地爱孩子,无论他考好了还是考砸了,无论他是给我们增光了还是丢脸了,都要无条件地爱他。尤其是身为优等生的父母们,在孩子遇到人生挫折的特殊时期,更需要以一种包容、等待、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这时候你的态度不仅关乎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而且关乎孩子当下的生命安全。
优等生父母或许比一般父母更焦虑
先说个故事。我中学女同学李某,曾经的“学霸”,大学上的北大,现在广州某知名企业当人力总监。最近聊起她女儿的情况,刚刚过关斩将考上了广州一所名牌外国语学校的初中部。对此,作为中等生妈妈的我已经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可她还在那不依不饶地说:“进是进了名校,可是以她的资质只能居中游,到时候考个大学还不如我怎么办?”
我问:“学霸如你,为何还如此焦虑?”
她笑:“正因为是学霸,我的焦虑才高人一倍!”
这是典型的优等生父母的焦虑——他们比一般父母多一层焦虑:生怕孩子不如自己优秀,考大学不如自己当年,找工作不如自己现在,担心老脸没地儿搁。
我说:“你忘了我也是学霸吗?我怎么就不焦虑?”
是的,当年在中学,她是理科学霸,我是文科学霸。都是学霸,为何她比我焦虑?因为我想明白了——优等生父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中等生孩子。不接纳的结果很可怕,优等生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会比别人更大,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逆反,导致孩子发展得还不如普通人,甚至造成悲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等生、高材生的孩子往往与父母的高期望值背道而驰的原因了。
那么,优等生父母如何接纳自己的中等生孩子呢?
当初你成为优等生的动机纯粹吗
回望我们的求学生涯,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拼命读书?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孜孜以求当上优等生的?真的是我们对所学知识充满源源不断的兴趣?对求学本身充满挥霍不尽的热情?真的是我们对某一领域有着不让钻研就不痛快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是只为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表扬、同学的仰慕,只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个体面的人生?
我想,应该没有多少优等生敢于肯定地回答自己的求学动机有多纯。那时候我们虽然只是学生却已经沾染太多的俗气,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真正的理想在哪里,我们只是听从老师和父母,只是做一个把考高分当作求学目的的考试机器罢了。我们的动机如此不纯,又凭什么要求孩子成为和我们一样毫无自己思想只会随波逐流的所谓优等生呢?
当初成为优等生的时候,你明白自己要什么吗
当初考试很在行,经常考高分的你,在自己人生的考试中真的合格嗎?你认识自己吗?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要什么吗?大多数优等生埋头应试,可能无暇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可怕的是,他们认为这样的问题轮不着自己来思考,父母和老师会帮着填志愿,帮着报一个热门的名利双收的专业,以后从事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就够了。
那你自己在哪呢?你只是从考试机器变成了赚钱机器、谋生机器而已,你的层次只是停留在“谋生”,你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缺乏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的勇气与能力,你的工作名利双收又如何?你内心的幸福在哪里呢?一个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生活的人,真的算是人生的优等生吗?
当年优等生的你现在真的幸福吗
我问我的这位优等生同学,现在觉得幸福吗?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幸福,一直感觉被裹挟着,永无止境地追逐,疲于应付,毫无生趣。”
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让孩子重蹈你的覆辙呢?”
她笑了:“我这么成功,怎么能叫覆辙呢?”
我说:“可是你说一点儿也不觉得快乐和幸福啊!”
她又笑:“先解决温饱,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再来谈幸福不迟。”
真的不迟吗?你都人到中年四十多岁了,还一点不觉得幸福,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幸福啊?
同是学霸,我和这位同学的区别是:我学会了反思并且采取了行动。
真诚接纳自己的中等生孩子
我回望了自己的学霸历程,从小到大无非就是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一切与学习成绩无关的事情不考虑,包括考什么大学也是听父母的。还好,我的觉醒在上大学之后发生了。我不想再当学霸了,我不想在英语、计算机考级上浪费我的大好青春。我用最高效的办法通过考试,不求高分,只拿三等奖学金,其他时间全部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去图书馆看书、写作、游山玩水。我过了人生中最黄金的大学四年——按我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过一种并非世俗意义上的快乐生活。
但是由于惯性太大,依赖性太强,当优等生当了太久,找工作时我还是听了父母的,没有去自己想去的报社,而是进了一家稳稳当当的央企。还好,倔强的我一直不放弃追随自己的内心,不屈从于安稳的生活,最终我跳出来,决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过就是自由写作罢了。但那是我想要的生活,是让我神采飞扬的生活,是过上了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活。
回望自己的学霸历程,我决定不以学霸要求管束我的孩子,我要支持他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他自己。如此想通透了,我就不怕孩子到时候考个大学还不如我,因为他有他自己的人生,那是不同于我的人生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幸福从来就不是你考试考过了别人,排名比过了别人,而是你找到了自己,活出了自己,没有枉费这只有一次的人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所说:全力以赴地去过你无可替代的人生,就是幸福。所以,亲爱的优等生父母,请放下你的虚荣心、控制欲,去真诚地接纳、善待你的中等生孩子吧!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支持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然后向着未来尽情绽放——哪一个生命不是优等生呢?每一个怒放的生命都如此优秀,如此精彩!
(责编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