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大学生是促进国家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经济危机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大學生自主创业成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财富的另一个出口,但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注定艰难曲折,面临着来自自身能力、相关政策环境、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诸多挑战。促进大学生创业,除了锻炼与提高自身能力外,还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与培育,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挑战;扶持;建议
1 社会背景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显著增加,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到2016年更是高达765万人次。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改革,旧有的产能行业迫于压力,减少招聘岗位,新兴行业各项体制不完善,发展不成熟,使得部分毕业生选择放弃就业,进行自主创业。但中国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起步较晚,时间较短,创业范围较小且创业过程艰辛,对于产能过剩的传统领域,很难突破,对于新兴领域,接触与了解的人较少,投资风险较大,自主创业形式相对严峻。
2 大学生创业现状
2015年,麦可思研究院研究了近年的数据后发现,包括本科毕业生和高职专院校毕业生在内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的2%到2013年的2.3%,2014年为2.9%。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其2009年创业的应届毕业生3年后还有29.6%的人还在继续,2010年这一数字为41.1%,2011年为44.8%。
这些数字表明,大学生创业者人数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坚持下来,创业风险大,其过程困难而艰辛,许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因惧怕竞争与失败,不敢尝试而最终在创业道路上止步不前。这也恰恰反映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创新创业能力较差,同时也反映了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及社会上的企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不尽完善,风险投资力度较低,致使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低,创业行为持续时间短,成功率较低,大学生创业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3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3.1 经验和人脉匮乏
刚步入社会不久甚至是没有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所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就是经验不足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创业都是首次进行的相关社会活动,而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这都为其带来困难。并且相关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的匮乏可能为后期的经营埋下更大的风险。
其次,作為没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供需是不了解的。因社会经验的匮乏及自身技能的短缺,其就业方向就显得极为狭窄主要为其大学所学习的相关专业。而这些产业多属于需要高信息对称化的金融产业或技术时代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对专业知识及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大学生面临的经营风险就更高。
再其次,由于经验匮乏及担心自主创业的风险性,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团队创业。而他们的学生身份限制他们所能找到的合作伙伴多为同龄人,其经验及能力相当。面对风险时不能做到知识、经验的互补,可能造成更大的经营风险。
最后,刚刚步入社会的创业大学生社会人脉较窄导致获得的社会资源欠缺,其能力往往难以得到锻炼和施展,并因此导致企业难以盈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阻碍,最终被迫关闭。
3.2 各地创业政策执行不一
据统计调查,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而各地对相应政策的执行效率不一。部分地区的政府及大学对创业的关注度较高,投入大量的精力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效能较好。而部分地区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较低,社会反响低加之大学的忽视,大学生获得的资源就更少。面对不平衡的社会现状,部分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更是雪上加霜。
3.3 相关教育薄弱
我国大学目前都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其成熟性不言而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相关理念理论知识教育不足,目前大学虽然都采取了相关的课程教育方式改革,但是大部分仍然采用刚性计划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少,使其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的创业相关教育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只进行创业基本知识的普及,对于真正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及能力的教育较为忽视,致使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之初或其过程当中由于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的淡薄而导致创业活动的失败。
二是实践能力教育,大部分学校办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也有相关的创业孵化地。而项目开始后相关的创业导师对其的指导就相对减少,加之大学生被社会所局限他们所接到的项目又很少。体会不到创业的艰难,创业基地的放弃大多因为业务量少、兴趣减弱而不是真正的经营风险等问题。所以即便是在大学进行了创业,步入社会后其相应的应对能力不足、经验薄弱。
3.4 创业资源困境
创业资源困境主要是资金困境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获取来源少,另一方面就是不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资金风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可使其得到相应的启动资金,但该资金完全不足以支持其创业所需资金。而其他的获取来源又相对较少。当其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进行创业后,由于对市场的测评不精准及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加之本来就短缺的资金链,会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而有时为了获得相应资金,许多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会大幅转让公司股权或低价卖出公司核心专利。这些行为都会对公司的经营埋下一定的风险。 3.5 传统观念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社会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较少。但大部分大學生表示不愿意自己创业。除以上提到大学期间创业相关教育较少意外,家庭观念的影响因素较大。大部分家长还有着“官本”思想,本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推送儿女进入大学,反对其进行自主创业。在父母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意向较低。虽然我国创业形势较好,但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率都相对较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4 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学生作为创业的的生力军,自身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素质,锻炼与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创新创业型社会的需求。父母是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动力的来源,作为父母应该摒弃传统思想观念,在创业与就业的道路上正确引导子女。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相应国家的号召,关系、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1 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对自身智慧、胆识及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自身品质与素养的严苛考核。想要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大学生需首先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在传统领域需要寻求突破,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能源已经不再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成为助力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大学生需要把握住机会,在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下,抓住商机,进行创业。
其次,大学生创业者需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行业规律,认清行业形势,为实现创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的起初,最缺乏的是经验,大学生创业者需首先了解创业流程,包括手续的办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以及带来的损失。创业者还需要多进行实地的调研与考察,注重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切合实际,创业之路才能走的更长远。
最后,大学生创业者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团队间的团结与协作,而创业能力是包括团队管理与运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管理与运营活动贯穿于公司企业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际沟通能力则是创业者带领企业立足社会,获得支持的重要前提。抗风险能力重点体现在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素质上,创业风险大,惧怕困难与失败,将无法创造成功,同时创业者的创业毅力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现创业目标的关键。
4.2 家庭与学校方面
父母的价值观与家庭的条件状况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选择。父母对于孩子的创业选择与决定,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应对孩子提出正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据调查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父母或其其他家庭成员是私营或个体工商户的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的人数相对较高。有效的提升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国家支持政策的认知,才能获得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与肯定。
学校是培育创业者的摇篮。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性课程,侧重与实际案例结合讲解,实践性更强。高校应加强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与锻炼自主创业的思维方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创业基地,但其利用率较低,各高校可鼓励院校教师指导并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拓展人脉,积累社会资源。同时,推出相关的激励政策,例如创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调整学生修业年限等规定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利用社会资源,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经营管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共同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4.3 社会方面
国家与各级政府应积极出台和调整大学生创新创业扶助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创业的初始条件是资源与资金,而高校毕业生刚步入社会,缺乏资金来源,创业艰难。政府可采取不限注册资金、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可借鉴国外的零税收、零收费的成功经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还可鼓励企业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帮助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分散部分风险。
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多与大学生创办企业的资金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市场效应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在创业初期,由于创业者的产品或服务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创办企业很难得到市场认可,最终导致放弃继续创业。政府和百强企业应该起带头作用,积极与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大学生企业的快速成长。
最后,国家可设立专门的部门严格督促各级政府落实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制度与安全上的后勤保障,提高和改善软硬件环境,积极引导和辅助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陆居权.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2).
[2]王闪闪.大学生创业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3(06) .
[3]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4]余岚,苏海泉,郭津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7).
[5]谭秀英.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5(05).
[6]陈静.大学生创业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9(05).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挑战;扶持;建议
1 社会背景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显著增加,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到2016年更是高达765万人次。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改革,旧有的产能行业迫于压力,减少招聘岗位,新兴行业各项体制不完善,发展不成熟,使得部分毕业生选择放弃就业,进行自主创业。但中国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起步较晚,时间较短,创业范围较小且创业过程艰辛,对于产能过剩的传统领域,很难突破,对于新兴领域,接触与了解的人较少,投资风险较大,自主创业形式相对严峻。
2 大学生创业现状
2015年,麦可思研究院研究了近年的数据后发现,包括本科毕业生和高职专院校毕业生在内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的2%到2013年的2.3%,2014年为2.9%。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其2009年创业的应届毕业生3年后还有29.6%的人还在继续,2010年这一数字为41.1%,2011年为44.8%。
这些数字表明,大学生创业者人数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坚持下来,创业风险大,其过程困难而艰辛,许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因惧怕竞争与失败,不敢尝试而最终在创业道路上止步不前。这也恰恰反映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创新创业能力较差,同时也反映了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足,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及社会上的企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不尽完善,风险投资力度较低,致使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低,创业行为持续时间短,成功率较低,大学生创业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3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3.1 经验和人脉匮乏
刚步入社会不久甚至是没有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所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就是经验不足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创业都是首次进行的相关社会活动,而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这都为其带来困难。并且相关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的匮乏可能为后期的经营埋下更大的风险。
其次,作為没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供需是不了解的。因社会经验的匮乏及自身技能的短缺,其就业方向就显得极为狭窄主要为其大学所学习的相关专业。而这些产业多属于需要高信息对称化的金融产业或技术时代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对专业知识及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大学生面临的经营风险就更高。
再其次,由于经验匮乏及担心自主创业的风险性,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团队创业。而他们的学生身份限制他们所能找到的合作伙伴多为同龄人,其经验及能力相当。面对风险时不能做到知识、经验的互补,可能造成更大的经营风险。
最后,刚刚步入社会的创业大学生社会人脉较窄导致获得的社会资源欠缺,其能力往往难以得到锻炼和施展,并因此导致企业难以盈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阻碍,最终被迫关闭。
3.2 各地创业政策执行不一
据统计调查,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而各地对相应政策的执行效率不一。部分地区的政府及大学对创业的关注度较高,投入大量的精力鼓励大学生创业社会效能较好。而部分地区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较低,社会反响低加之大学的忽视,大学生获得的资源就更少。面对不平衡的社会现状,部分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更是雪上加霜。
3.3 相关教育薄弱
我国大学目前都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其成熟性不言而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相关理念理论知识教育不足,目前大学虽然都采取了相关的课程教育方式改革,但是大部分仍然采用刚性计划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少,使其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的创业相关教育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只进行创业基本知识的普及,对于真正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及能力的教育较为忽视,致使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之初或其过程当中由于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的淡薄而导致创业活动的失败。
二是实践能力教育,大部分学校办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也有相关的创业孵化地。而项目开始后相关的创业导师对其的指导就相对减少,加之大学生被社会所局限他们所接到的项目又很少。体会不到创业的艰难,创业基地的放弃大多因为业务量少、兴趣减弱而不是真正的经营风险等问题。所以即便是在大学进行了创业,步入社会后其相应的应对能力不足、经验薄弱。
3.4 创业资源困境
创业资源困境主要是资金困境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获取来源少,另一方面就是不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资金风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可使其得到相应的启动资金,但该资金完全不足以支持其创业所需资金。而其他的获取来源又相对较少。当其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进行创业后,由于对市场的测评不精准及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加之本来就短缺的资金链,会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而有时为了获得相应资金,许多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会大幅转让公司股权或低价卖出公司核心专利。这些行为都会对公司的经营埋下一定的风险。 3.5 传统观念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社会提供相关就业岗位较少。但大部分大學生表示不愿意自己创业。除以上提到大学期间创业相关教育较少意外,家庭观念的影响因素较大。大部分家长还有着“官本”思想,本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推送儿女进入大学,反对其进行自主创业。在父母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意向较低。虽然我国创业形势较好,但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率都相对较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4 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学生作为创业的的生力军,自身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素质,锻炼与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创新创业型社会的需求。父母是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动力的来源,作为父母应该摒弃传统思想观念,在创业与就业的道路上正确引导子女。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相应国家的号召,关系、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1 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对自身智慧、胆识及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自身品质与素养的严苛考核。想要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大学生需首先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在传统领域需要寻求突破,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能源已经不再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成为助力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大学生需要把握住机会,在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下,抓住商机,进行创业。
其次,大学生创业者需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行业规律,认清行业形势,为实现创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的起初,最缺乏的是经验,大学生创业者需首先了解创业流程,包括手续的办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以及带来的损失。创业者还需要多进行实地的调研与考察,注重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切合实际,创业之路才能走的更长远。
最后,大学生创业者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团队间的团结与协作,而创业能力是包括团队管理与运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管理与运营活动贯穿于公司企业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际沟通能力则是创业者带领企业立足社会,获得支持的重要前提。抗风险能力重点体现在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素质上,创业风险大,惧怕困难与失败,将无法创造成功,同时创业者的创业毅力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现创业目标的关键。
4.2 家庭与学校方面
父母的价值观与家庭的条件状况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选择。父母对于孩子的创业选择与决定,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应对孩子提出正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据调查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父母或其其他家庭成员是私营或个体工商户的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的人数相对较高。有效的提升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国家支持政策的认知,才能获得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与肯定。
学校是培育创业者的摇篮。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性课程,侧重与实际案例结合讲解,实践性更强。高校应加强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与锻炼自主创业的思维方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创业基地,但其利用率较低,各高校可鼓励院校教师指导并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拓展人脉,积累社会资源。同时,推出相关的激励政策,例如创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调整学生修业年限等规定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利用社会资源,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经营管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共同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4.3 社会方面
国家与各级政府应积极出台和调整大学生创新创业扶助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创业的初始条件是资源与资金,而高校毕业生刚步入社会,缺乏资金来源,创业艰难。政府可采取不限注册资金、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可借鉴国外的零税收、零收费的成功经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还可鼓励企业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帮助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分散部分风险。
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多与大学生创办企业的资金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市场效应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在创业初期,由于创业者的产品或服务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创办企业很难得到市场认可,最终导致放弃继续创业。政府和百强企业应该起带头作用,积极与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大学生企业的快速成长。
最后,国家可设立专门的部门严格督促各级政府落实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制度与安全上的后勤保障,提高和改善软硬件环境,积极引导和辅助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陆居权.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2).
[2]王闪闪.大学生创业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3(06) .
[3]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4]余岚,苏海泉,郭津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7).
[5]谭秀英.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5(05).
[6]陈静.大学生创业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9(05).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