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三种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劳动力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的民心工程,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广东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达到174万人,招生规模达65万人。随着广东省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在职业院校中出现了三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单亲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退役士兵学员群体。这三类学生群体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也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引导教育。
  一、职业院校中的三类特殊学生群体
  1.单亲学生群体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家庭成员的完整或残缺对子女教育有很大影响,单亲家庭是脆弱的,其最大的受害者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子女。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给予的爱,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时候,对他们的打击和来自心里的压力是巨大的。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情感方面的缺陷,往往使他们在精神上存在巨大的空缺。并且社会上对离异家庭的偏见,无疑对孩子的自信心又是一种伤害。这些在他们心里投下一块巨大的阴影,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被遗弃感;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心理敏感和心情易烦躁。因为关心他们的人少,他们认为可依赖、可信赖的人也少,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埋在心里,最终表现出对外界的极端敏感,遇事较为烦躁,对于小小的伤害也会马上给人颜色。一般说来,心情烦躁是产生过激行为的前兆,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教师和家庭的注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贫困学生群体
  职业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农村生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数都有经济条件差的问题,学费和生活费用给这些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贫困生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塑造和性格形成。自卑心理是贫困生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贫困生大都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在中小学时代发现自己所接受的信息与所知的事物皆与城市生源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形成自卑心理。当前学校学生两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和攀比心理,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为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甚至对自己不满,痛苦孤独。孤独、自我封闭的心态是贫困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有的贫困生刚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城市学生的整体素质比他们高出许多,不仅知识面广,而且还会琴棋书画,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也相对较强,性格也比较活泼开朗,相比之下自己欠缺很多,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贫困生心理素质差,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表现为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痛苦孤独。
  3.退役士兵学员群体
  培训退役士兵是一项政治任务,成败与否关系到退役士兵的安置就业工程、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各院校在退役士兵学员培训方面遇到许多共同的问题和矛盾:
  (1)退役士兵学员重返校园,思想斗争很复杂。一是年龄比普通学生大,有一定的思想负担;二是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浓;三是思想不稳定,对自己和学校缺乏信心。
  (2)退役士兵学员身份定位不准。很多退役士兵带着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和特权感进入学校,没有完成从士兵到学员身份的转变,特权思想非常严重,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3)退役士兵学员们从原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绝对服从环境转为以批评教育为主的环境,环境与制度的相对宽松,很容易使久受严明纪律约束的学员产生心理和思想的双重松懈,以致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采取措施开展教育
  1.学校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情理育人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学校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在这几类学生的成长中由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缺陷。
  (1)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举办一些文艺活动,鼓励他们多参与、多交流,从而使他们从活动中获得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渐消除原来的自卑、孤僻、封闭的心理阴影。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用细腻丰富的情感、热诚真挚的关爱,满足这几类学生渴望被理解的心理,去透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唤醒他们对爱和真诚的无限追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格,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
  (3)教师应对他们理解、信任、宽容。对于退役士兵学员,改变军队中那种命令式的“唯师独尊”的作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这样可以使退役士兵学员感受到真诚的关爱,打消思想上的种种顾虑,安心学习。
  2.创造条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个体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会被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优势。对于这三类特殊学生,可以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如让这三类学生参加班集体管理工作,给他们表现自己才能和本领的空间,这样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获得集体的力量,从而把对外界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建立健全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其他德育内容相结合,渗透到成才目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与此同时,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教育体系。
  (1)开设心理讲座。心理讲座能够帮助学生更新健康观念、人格观念和素质观念,认识效率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健康人格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自尊自爱、自律自重、自强不息,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入学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这样有利于客观系统地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3)开设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老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形式,采取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基本辅导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支撑起他们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强化自尊、自立、自信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追求知识,发展自我。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文化底蕴
  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持久的导向作用、强烈的感染作用、巨大的凝聚作用。对于上述三种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中,校园文化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然而,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关爱团结,形成强烈的感染作用,让这些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学生和退役士兵学员都能感受到相互之间的团结友爱,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增加他们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感情,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贫困生和退役士兵学员的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这三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需要学生本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投入。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毕业后是分配工作,没有吃过找工作的苦。靠分配得来的工作,因为身后有一份人事档案,像绳子一样牢牢地拴着,想重新选择、调整一份新工作,难上加难。即使这样,从青年到中年,一路走来,我先后在四个正科(局)级以上单位轮岗,在十个以上部门工作过,与职业性质相类似的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不可谓经历不丰富。其中有的调动是我蓄谋已久、主动争取的;有的是服从组织安排、工作需要,时也、势也。时至今日,我经
自从2006年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安徽省黄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固有模式仍在制约我们的行为,因
先培训后就业原则是我国劳动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要求从业者先学会一技之长再就业。所以,职业学校要大力加强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使之获得从事某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生产实习前,更要适时进行一些准备。  一、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