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点的石头市,挂着各色招牌的小摊开始点缀马路,市井深处的高楼也渐渐有了活力。这高楼是才开发的,地是里村的,楼居的主人一半是里村村民,一半是来自城市的业主。因此高楼的气质,既没有豪宅的雍容,也没有家属院的自信,它们在坦然中还有些迷茫。高楼中间还倔强地矗着最后几处平房小院,如一池锦鲤中的几尾草鱼,自在翔游,由着他人观瞻和品评。
一片喧腾热闹的鸟鸣声,应和着即将跃出的太阳,从一处平房小院奔涌而出。有花腔女高音的画眉,通俗唱法的麻雀,男低音般清亮的鹦鹉,还有一遍遍执着朗诵的八哥……老余站在院中央的枣树下,对着西墙根前站成3排的30只鸟儿,挥舞着粘有鸟食残渣的细木棍儿,忘我纵情地指挥,沉浸在晨光和鸟鸣的交响里。
3排鸟儿的舞台,其实是3根横木。鸟歌手目不转睛地望着老余的指挥棒,按声部歌唱。每唱完一个乐章,老余就轮流喂食。谁在有序吃食的过程中振一下翅膀,老余就批评它不守纪律,那鸟儿收了翅羽,乖乖站好。
老余以前并不喜欢鸟,觉得是多余的聒噪。在这个三代单传的院子里,祖祖辈辈的早晨都注定是和鸟共生共长的。少年时,老余烦鸟像烦他吃腻了的拉嘴玉米饼子般,可鸟总是挥之不去,在自家树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成为宅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余在愤恨和无奈中,默默接受了鸟的喧闹,就像他接受了天天拉嘴难咽的玉米饼子。
老余初中毕业,在里村当了电工,后来,儿子定居江南,父母和妻相继而去,小院只剩老余一人。退休的老余工资1000多元,加上村里因开发房地产而产生的各种福利,每个月3000多元,足够生活。村里企业还返聘了他,又多了1000多元收入。老余在里村没有任何家族的瓜葛,谁家电上有事,都来请老余,他也不推辞。老余的生活,早已没有了鸟。直到有天小孙子打电话询问:“爷爷你那有鸟儿吗?我想听鸟叫行吗?”老余这才怔住,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是啊,宅子里还有鸟吗?
两年前临近春节,石头市下了一场特大雪,老余沿线检查线路,往回走时,听到一声细微而衰绝的鸟啼声,在求援或在呻吟,若不细听,就会忽略过去,老余就是真切地听到了,他停住脚步,左右寻找。又是一声凄绝的惨叫,吸引老余看去——一只右翅和右腿受伤的小麻雀躲在雪窝里瑟瑟发抖,伤口细小得看不到,渗出了紫红的血线,右翅的羽尖上还挂着极细小的血珠儿,血痕顺着腿部一直铺到爪上。平时最嫌恨麻雀的老余,顿时生出恻隐之心,小心翼翼地把它轻轻捧在双掌,吁吁吹了几口热气,合上双掌焐热。小麻雀不再颤抖和啼唤,依着温暖的手掌,不时发出剪剪的叫声,似乎在感谢,老余被逗笑了。
老余把小麻雀放在口袋里,手伸进去,五指蓬松地护着,背起工具包说:“这下好了,咱回家。”
春节,老余一个人过。也不然,还有一口儿,就是恢复了健康的小麻雀。
那天老余把小麻雀揣回家,给伤口涂了碘酒,没几天,小麻雀恢复了健康,在老余宽敞的大平房里走来跳去。老余吃饭,就给它盛到一个小瓷盅里,放上几片菜,自己吃啥讓它吃啥。老余喝酒时,就取出另一个酒盅,倒上一大半水,然后用筷子从自己酒里蘸上几滴,滴进去,自己喝一口,就招呼小麻也来一口儿。他随兴叫小麻雀小麻,小麻就真把尖尖的嘴巴伸进水酒中,使劲饮一下,然后昂起头,剪剪地叫上两声。
老余给小麻用牛皮纸箱在墙角安了个窝,小麻非常懂事,从不在窝外排泄,老余便常把它放在肩上,带着它去街头走一走。于是这年春节出现了两个怪现象。一是全村对他肩上老扛着一只小麻雀抱以异样的目光,打趣他“别人都是提笼架鸟,过着太爷一般的自在生活,你倒好,天天扛着个烂麻雀过日子。”老余一辈子形成的对鸟的嫌憎情绪,又渐渐回潮。可扔掉小麻,他还真舍不得。此后他颇为注意,只在家时才肯让小麻上肩膀,陪他做饭,听河北梆子,外人来时就把小麻放回纸箱。
另一怪则是跟他疏远的老闷儿,竟主动约他去家里喝了一次酒。老余和老闷儿、二顺从小是好朋友,长大后,二顺去了工厂,然后一路提拔,做到了副区长的位置。老闷儿一开始在大队当干事,后来成了村支书,就连老余当年做电工,还是他帮的忙。三人中,老闷儿最聪明,老余最老实,二顺则最会协调。
三人关系的破裂,是从白妮进工厂开始的。那时,他们十七八岁,都喜欢白妮。白妮却相中了老余,虽没挑明关系,但一有机会就互送甜美而确切的秋波。没多久,两家就交换了聘礼定了亲,准备过几年就完婚。
这时,二顺托关系进了市里的棉纺厂,还成了先进工作者。意外的是,二顺前脚刚走,白妮就拿着当初的聘礼登门,说自己到市里工厂上班了,要退亲。后来才知道,白妮和二顺上的是一个厂,都是二顺亲戚帮的忙,再后来,白妮嫁给了二顺。从此,老余和二顺40年没说过一句话。
他和老闷儿不冷不热,是从老闷儿当村支书第一年年终算账开始的。有天晚上,老闷儿到老余家亲热而神秘地说:“你看今年的电力支出能不能多算3000元,平时咱村迎来送往的,都是窟窿,想来想去,还是从电上补吧。”老余冒火,断然否决:“你当干部就该有干部的盘算,该哪出就哪出。”老闷儿干了半瓶酒,留下句“算你能”,甩手走了。后来,老闷儿动了几次议,要把老余从电工岗上拿下来,都被老干部顶住否了。这20多年,老余和老闷儿一直疙疙瘩瘩,再没了儿时那种亲近和默契。
年初三晚上,老余让小麻站上肩膀,一起看文艺晚会。忽然听到踹门声,一脚连一脚,老余来不及把鸟放下来,跑出去开门,见是老闷儿,吃了一惊。老闷儿直愣愣地往里去,跟回自己家一样。一时间,兄弟才会有的默契在心中复萌,20年的疙瘩消去了一半。
老闷儿一屁股坐在炕上,毫不留情地痛骂,“都60的人了,不知道尊重自己。鸟是你爹啊还是你妈,天天扛着,街头蹿来蹿去,你不害臊,我还替你臊呢!”老余知道老闷儿是好心,诙谐地说:“你是里村的皇上,你把我开了吧。”一句话把老闷儿气乐了,老余也执拗地呵呵笑。
喝过3碗底酒,老闷儿劝:“先不说正事,你快把这麻雀放了吧,你是人,它是鸟儿,这么天天架着供着总不成个体统,你也得替你儿你孙儿想想,他们被人指着说,这是鸟人余的儿,这是鸟人余的孙儿,好听吗?光荣吗?”老余不说话,喝了口酒,问正事是啥。 “二期拆迁房就要完工,一期早搬进去了,就剩你们七八户没搬。” 老闷儿带着恳请和商议的口气:“你看那30层大高楼多气派,别家都是一个院给两套三室一厅,一套两室一厅,考虑到你小子是里村多年的电工,给你配3套三室一厅,这好事儿上天都难找,别再赖着当钉子户了。你忘了,这可是咱小时候‘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梦啊!”
一番穿越50年时光的话,让老余心里痒痒的,眼里湿湿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诉求。“你真觉得楼房比咱这小土院舒服?你真就不记得咱在院里爬墙打仗粘知了打枣儿的快乐了?”“要城市化,就得向空间要面积,不往高里盖,像你一样一家一个院,地从哪儿来,去月球上要吗?”
老余不说话。他并不抵触搬进楼房的潮流,迟迟不签协议,就是想多在老宅住一阵子,哪怕多一天,也比那些没有乡愁的人坦然,踏实。于是亮出底牌:想要一个一楼带院的房,为表诚意,他愿放弃一个三室一厅。老闷儿一听又骂上了:“破小院换三室一厅,我不能让你犯傻!”老余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老闷儿摇摇头:“你这可便宜孙子了。”老余一笑:“便宜哪个孙子,不也是里村的孙子吗?”
老余在年初五,把小麻放了。
放小麻前,他一改往常习惯,炒了4个硬菜,蒸了半锅米饭,照例把小麻放在炕桌上,跟小麻边吃边喃喃自语,说着说着,眼泪扑扑地落,和酒痕混在一起,溅出带着酒香的碎花儿。酒足饭饱后,老余说,小麻你有你的归宿,你留下来不是理,所有人都笑话咱俩!说完,像第一次把小麻揣进口袋那样,又把它悄悄送回郊外。
小麻似乎懂了老余的心思,不停地绕着老余飞,一会儿落左肩,一会儿落右肩。在远处上坟的邻居看见老余和鸟,大声戏谑:“余叔,又放你那宝贝鸟儿哪!”老余一时心里不舒服,双手擎起断喝一声“你走吧”,小麻感应到老余的情绪,扑一下飞了起来,很快消失在树丛之中。
老余有些心痛,尤其在想起小孫子要听鸟鸣的愿望时,他开始抑制不住地想念小麻,或者说,他开始怀念自己儿时的鸟鸣声,甚至所有的鸟。老余扶着老树,对着树梢的鸟群亲热地唤:“小麻,如果你是小麻,快下来吧,再不赶你走了。”果然是小麻。它温柔亲切的啼唤,在空中打了一个盘旋,直接飞到了老余的手掌上。从此,老余和小麻又成了一家人。
他仍像往常那样,把小麻擎在肩头,人们也见怪不怪,不但不嘲笑了,还真切地送他一绰号“鸟人余”,如鸟人余爷爷、鸟人余叔、鸟人余哥,老余也不分辩,乐得接受。连自己的小孙子也知道了老余的外号,问为什么,老余不解释,只顾鼓弄小麻叫几声让小孙子听听。
老余又多了一个习惯,开始收拢各种鸟儿。有的麻雀、燕子和野鸽子,看到老余院里调好的美食,就飞下来啄食,渐渐成了习惯,把这里当成了家。老余越来越喜欢鸟,喜欢它们每天早上的交响乐。他开始到花鸟市场逛,看哪只有缘分,就买了来,组建成更加宏大的鸟的乐队。渐渐,老余的宅子成了石头城闻名的鸟儿天堂。
老闷儿有天早上5点就来了,跟老余泡上两杯浓茶,一句话也不说,开心地欣赏了一早上的鸟鸣。临走时才说,新楼的一层给老余留出来了,老宅按合同下周拆除,让老余早点儿收拾,把鸟安置好。老余也不正面回答,依旧用他带着食物残屑的细木棒指挥着鸟儿们。走到大门口,老闷儿又折回来,按住老余忘情指挥的手,似乎在反思般说:“你知道你让出来的三室一厅,谁买了吗?”老余平静地说:“爱谁谁。”“是二顺。他从号里蹲了一年出来,丢了公职和一辈子积攒的功名,带白妮回来住了。”老余一愣,把二顺的前半生用一分钟过了一遍,然后挤出句连老闷儿都刮目相看的话:“机会主义者总会在合适的机会翻船的。”
老闷儿按着老余的指挥棒半天,也没体会到话的深意。鸟儿们看俩老头共握着指挥棒,不知所措,有的这样唱,有的那样唱,又成了聒噪的海洋。老闷儿颇真诚地说:“一辈子了,咱哥仨还是你最有文化。”老余不说话,任鸟儿们继续按照它们自己的声部歌唱。
一片喧腾热闹的鸟鸣声,应和着即将跃出的太阳,从一处平房小院奔涌而出。有花腔女高音的画眉,通俗唱法的麻雀,男低音般清亮的鹦鹉,还有一遍遍执着朗诵的八哥……老余站在院中央的枣树下,对着西墙根前站成3排的30只鸟儿,挥舞着粘有鸟食残渣的细木棍儿,忘我纵情地指挥,沉浸在晨光和鸟鸣的交响里。
3排鸟儿的舞台,其实是3根横木。鸟歌手目不转睛地望着老余的指挥棒,按声部歌唱。每唱完一个乐章,老余就轮流喂食。谁在有序吃食的过程中振一下翅膀,老余就批评它不守纪律,那鸟儿收了翅羽,乖乖站好。
老余以前并不喜欢鸟,觉得是多余的聒噪。在这个三代单传的院子里,祖祖辈辈的早晨都注定是和鸟共生共长的。少年时,老余烦鸟像烦他吃腻了的拉嘴玉米饼子般,可鸟总是挥之不去,在自家树上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成为宅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余在愤恨和无奈中,默默接受了鸟的喧闹,就像他接受了天天拉嘴难咽的玉米饼子。
老余初中毕业,在里村当了电工,后来,儿子定居江南,父母和妻相继而去,小院只剩老余一人。退休的老余工资1000多元,加上村里因开发房地产而产生的各种福利,每个月3000多元,足够生活。村里企业还返聘了他,又多了1000多元收入。老余在里村没有任何家族的瓜葛,谁家电上有事,都来请老余,他也不推辞。老余的生活,早已没有了鸟。直到有天小孙子打电话询问:“爷爷你那有鸟儿吗?我想听鸟叫行吗?”老余这才怔住,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是啊,宅子里还有鸟吗?
两年前临近春节,石头市下了一场特大雪,老余沿线检查线路,往回走时,听到一声细微而衰绝的鸟啼声,在求援或在呻吟,若不细听,就会忽略过去,老余就是真切地听到了,他停住脚步,左右寻找。又是一声凄绝的惨叫,吸引老余看去——一只右翅和右腿受伤的小麻雀躲在雪窝里瑟瑟发抖,伤口细小得看不到,渗出了紫红的血线,右翅的羽尖上还挂着极细小的血珠儿,血痕顺着腿部一直铺到爪上。平时最嫌恨麻雀的老余,顿时生出恻隐之心,小心翼翼地把它轻轻捧在双掌,吁吁吹了几口热气,合上双掌焐热。小麻雀不再颤抖和啼唤,依着温暖的手掌,不时发出剪剪的叫声,似乎在感谢,老余被逗笑了。
老余把小麻雀放在口袋里,手伸进去,五指蓬松地护着,背起工具包说:“这下好了,咱回家。”
春节,老余一个人过。也不然,还有一口儿,就是恢复了健康的小麻雀。
那天老余把小麻雀揣回家,给伤口涂了碘酒,没几天,小麻雀恢复了健康,在老余宽敞的大平房里走来跳去。老余吃饭,就给它盛到一个小瓷盅里,放上几片菜,自己吃啥讓它吃啥。老余喝酒时,就取出另一个酒盅,倒上一大半水,然后用筷子从自己酒里蘸上几滴,滴进去,自己喝一口,就招呼小麻也来一口儿。他随兴叫小麻雀小麻,小麻就真把尖尖的嘴巴伸进水酒中,使劲饮一下,然后昂起头,剪剪地叫上两声。
老余给小麻用牛皮纸箱在墙角安了个窝,小麻非常懂事,从不在窝外排泄,老余便常把它放在肩上,带着它去街头走一走。于是这年春节出现了两个怪现象。一是全村对他肩上老扛着一只小麻雀抱以异样的目光,打趣他“别人都是提笼架鸟,过着太爷一般的自在生活,你倒好,天天扛着个烂麻雀过日子。”老余一辈子形成的对鸟的嫌憎情绪,又渐渐回潮。可扔掉小麻,他还真舍不得。此后他颇为注意,只在家时才肯让小麻上肩膀,陪他做饭,听河北梆子,外人来时就把小麻放回纸箱。
另一怪则是跟他疏远的老闷儿,竟主动约他去家里喝了一次酒。老余和老闷儿、二顺从小是好朋友,长大后,二顺去了工厂,然后一路提拔,做到了副区长的位置。老闷儿一开始在大队当干事,后来成了村支书,就连老余当年做电工,还是他帮的忙。三人中,老闷儿最聪明,老余最老实,二顺则最会协调。
三人关系的破裂,是从白妮进工厂开始的。那时,他们十七八岁,都喜欢白妮。白妮却相中了老余,虽没挑明关系,但一有机会就互送甜美而确切的秋波。没多久,两家就交换了聘礼定了亲,准备过几年就完婚。
这时,二顺托关系进了市里的棉纺厂,还成了先进工作者。意外的是,二顺前脚刚走,白妮就拿着当初的聘礼登门,说自己到市里工厂上班了,要退亲。后来才知道,白妮和二顺上的是一个厂,都是二顺亲戚帮的忙,再后来,白妮嫁给了二顺。从此,老余和二顺40年没说过一句话。
他和老闷儿不冷不热,是从老闷儿当村支书第一年年终算账开始的。有天晚上,老闷儿到老余家亲热而神秘地说:“你看今年的电力支出能不能多算3000元,平时咱村迎来送往的,都是窟窿,想来想去,还是从电上补吧。”老余冒火,断然否决:“你当干部就该有干部的盘算,该哪出就哪出。”老闷儿干了半瓶酒,留下句“算你能”,甩手走了。后来,老闷儿动了几次议,要把老余从电工岗上拿下来,都被老干部顶住否了。这20多年,老余和老闷儿一直疙疙瘩瘩,再没了儿时那种亲近和默契。
年初三晚上,老余让小麻站上肩膀,一起看文艺晚会。忽然听到踹门声,一脚连一脚,老余来不及把鸟放下来,跑出去开门,见是老闷儿,吃了一惊。老闷儿直愣愣地往里去,跟回自己家一样。一时间,兄弟才会有的默契在心中复萌,20年的疙瘩消去了一半。
老闷儿一屁股坐在炕上,毫不留情地痛骂,“都60的人了,不知道尊重自己。鸟是你爹啊还是你妈,天天扛着,街头蹿来蹿去,你不害臊,我还替你臊呢!”老余知道老闷儿是好心,诙谐地说:“你是里村的皇上,你把我开了吧。”一句话把老闷儿气乐了,老余也执拗地呵呵笑。
喝过3碗底酒,老闷儿劝:“先不说正事,你快把这麻雀放了吧,你是人,它是鸟儿,这么天天架着供着总不成个体统,你也得替你儿你孙儿想想,他们被人指着说,这是鸟人余的儿,这是鸟人余的孙儿,好听吗?光荣吗?”老余不说话,喝了口酒,问正事是啥。 “二期拆迁房就要完工,一期早搬进去了,就剩你们七八户没搬。” 老闷儿带着恳请和商议的口气:“你看那30层大高楼多气派,别家都是一个院给两套三室一厅,一套两室一厅,考虑到你小子是里村多年的电工,给你配3套三室一厅,这好事儿上天都难找,别再赖着当钉子户了。你忘了,这可是咱小时候‘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梦啊!”
一番穿越50年时光的话,让老余心里痒痒的,眼里湿湿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诉求。“你真觉得楼房比咱这小土院舒服?你真就不记得咱在院里爬墙打仗粘知了打枣儿的快乐了?”“要城市化,就得向空间要面积,不往高里盖,像你一样一家一个院,地从哪儿来,去月球上要吗?”
老余不说话。他并不抵触搬进楼房的潮流,迟迟不签协议,就是想多在老宅住一阵子,哪怕多一天,也比那些没有乡愁的人坦然,踏实。于是亮出底牌:想要一个一楼带院的房,为表诚意,他愿放弃一个三室一厅。老闷儿一听又骂上了:“破小院换三室一厅,我不能让你犯傻!”老余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老闷儿摇摇头:“你这可便宜孙子了。”老余一笑:“便宜哪个孙子,不也是里村的孙子吗?”
老余在年初五,把小麻放了。
放小麻前,他一改往常习惯,炒了4个硬菜,蒸了半锅米饭,照例把小麻放在炕桌上,跟小麻边吃边喃喃自语,说着说着,眼泪扑扑地落,和酒痕混在一起,溅出带着酒香的碎花儿。酒足饭饱后,老余说,小麻你有你的归宿,你留下来不是理,所有人都笑话咱俩!说完,像第一次把小麻揣进口袋那样,又把它悄悄送回郊外。
小麻似乎懂了老余的心思,不停地绕着老余飞,一会儿落左肩,一会儿落右肩。在远处上坟的邻居看见老余和鸟,大声戏谑:“余叔,又放你那宝贝鸟儿哪!”老余一时心里不舒服,双手擎起断喝一声“你走吧”,小麻感应到老余的情绪,扑一下飞了起来,很快消失在树丛之中。
老余有些心痛,尤其在想起小孫子要听鸟鸣的愿望时,他开始抑制不住地想念小麻,或者说,他开始怀念自己儿时的鸟鸣声,甚至所有的鸟。老余扶着老树,对着树梢的鸟群亲热地唤:“小麻,如果你是小麻,快下来吧,再不赶你走了。”果然是小麻。它温柔亲切的啼唤,在空中打了一个盘旋,直接飞到了老余的手掌上。从此,老余和小麻又成了一家人。
他仍像往常那样,把小麻擎在肩头,人们也见怪不怪,不但不嘲笑了,还真切地送他一绰号“鸟人余”,如鸟人余爷爷、鸟人余叔、鸟人余哥,老余也不分辩,乐得接受。连自己的小孙子也知道了老余的外号,问为什么,老余不解释,只顾鼓弄小麻叫几声让小孙子听听。
老余又多了一个习惯,开始收拢各种鸟儿。有的麻雀、燕子和野鸽子,看到老余院里调好的美食,就飞下来啄食,渐渐成了习惯,把这里当成了家。老余越来越喜欢鸟,喜欢它们每天早上的交响乐。他开始到花鸟市场逛,看哪只有缘分,就买了来,组建成更加宏大的鸟的乐队。渐渐,老余的宅子成了石头城闻名的鸟儿天堂。
老闷儿有天早上5点就来了,跟老余泡上两杯浓茶,一句话也不说,开心地欣赏了一早上的鸟鸣。临走时才说,新楼的一层给老余留出来了,老宅按合同下周拆除,让老余早点儿收拾,把鸟安置好。老余也不正面回答,依旧用他带着食物残屑的细木棒指挥着鸟儿们。走到大门口,老闷儿又折回来,按住老余忘情指挥的手,似乎在反思般说:“你知道你让出来的三室一厅,谁买了吗?”老余平静地说:“爱谁谁。”“是二顺。他从号里蹲了一年出来,丢了公职和一辈子积攒的功名,带白妮回来住了。”老余一愣,把二顺的前半生用一分钟过了一遍,然后挤出句连老闷儿都刮目相看的话:“机会主义者总会在合适的机会翻船的。”
老闷儿按着老余的指挥棒半天,也没体会到话的深意。鸟儿们看俩老头共握着指挥棒,不知所措,有的这样唱,有的那样唱,又成了聒噪的海洋。老闷儿颇真诚地说:“一辈子了,咱哥仨还是你最有文化。”老余不说话,任鸟儿们继续按照它们自己的声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