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十项”基本功 当好高校“后勤人”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后勤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文章对高校后勤工作在目标、方向、创新、原则、认识、观念、能力、环境、精神、意识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探讨了其相应的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基本功;高效;后勤人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1-0159-0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服务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也是一个艰苦的改革探索过程。作为高校的后勤工作者,我们常说的“后勤人”,必须在目标、方向、创新、原则、认识、观念、能力、环境、精神、意识等十个方面苦练基本功,当好高校后勤人;坚持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研究、完善和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动积极地把握时机,努力推动改革向更高目标发展。
  
  一、瞄准“一个目标”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更好地为高校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就高校后勤部门而言,就是要通过改革、实现工作上的高效率、服务上的高质量、经济上的高效益,而实现后勤社会化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最终改革目标。
  
  二、明确“二个方向”
  
  1. 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坚持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方向。
  2. 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坚持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方向。
  
  三、实现“三个创新”
  
  1. 生产经营理念创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后勤部门是作为学校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其最大任务就是专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经营权,管理往往就表现为一种后勤部门内部的生产管理。管理不再只是后勤内部的事情,也不再只是专注于生产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一个包括生产管理、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资产经营等一体化的过程,并通过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来保证资本的保值增值。2. 后勤管理理念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创新企业来推进后勤管理创新。在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上,应加快实行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为主向知识投入为主转变。二是由非科技投入主体向科技投入主体转变。三是由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与等级管理结合转变。四是由单纯运用技术知识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转变。3. 社会服务理念创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后勤集团(公司、中心)的社会责任即企业的道德规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在生产产品、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后勤集团(公司、中心)要推进协调发展,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责任,进一步拓宽管理创新的领域,改变生产方式,整合资源,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四、坚持“四项原则”
  
  1.坚持同社会改革和高校的改革协调进行注意政策性的原则。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它的改革都要同社会的改革和高校的改革相适应,不能相背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改革方案的实施。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虽然十分琐碎具体,但政策性很强,既要讲灵活性,又要讲原则性,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逐步探索一条科学、合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后勤管理改革新路子。2. 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服务的原则。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既要打破平均主义的观念,又要防止侵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引导学校教职工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高校后勤改革的意义,并参与改革的各项工作。3. 坚持因地制宜稳步前进的原则。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实施,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哄而起,必须从高校和社会的现状出发,后勤部门职工的知识能力所能承受,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生活的改革措施。因此必须坚持谨慎从事、稳步前进、分步实施。4. 坚持科学发展观任人惟贤的原则。要辩证、全面、科学地看待人与事,对人才不可求全责备,而要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当好“伯乐”、科学用才。
  
  五、强化“五种认识”
  
  1. 必须始终认识到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过去高校搞“大而全”、“小而全”、包揽后勤的办学模式制约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而高校后勤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又使高校可以把后勤纳入社会和市场,用社会化的办法运营解决或由社会承担,也就使高校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成必然,也显得尤为迫切。2. 必须始终认识到转变观念是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先导。一是高校领导要从大处着眼转变观念。要改变那种担心后勤部门从学校剥离以后自己指挥不灵,怕影响教学科研和学校的稳定,从而不愿改变已有的管理模式的思想,要尽快转变观念。二是经营实体和开发商要从长远着眼来转变观念。要真正树立起以社会效益来促进经济效益,长期占领高校市场长期受益的观念,抓住商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经营好高校后勤服务这个市场。三是高校师生要从大局出发来转变观念。要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高校后勤改革是政府行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认识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着眼点不是向師生收费而在于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缓解学校经济压力,推动高校的改革,促进高校更快更好地发展。3. 必须充分认识到立足于高校后勤自身特点是顺利推进改革的基础。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当在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和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的原则。4.必须始终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是顺利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条件。一是要营造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的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二是要营造出能得到师生员工的理解并积极支持和参与到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来的环境。5. 必须始终认识到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顺利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是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础,也是赢得支持和理解的最充分理由。而改革带来的成果又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享有优质的饮食服务,能吃到放心的菜与饭;二是拥有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充分在校园里享受人文景观;三是有充分的安全保障,能够使教职工安居乐业;四是能够实现学校的资产增值,确保有限资金的安全使用。
  
  六、树立“六个第一”
  
  1. 师生第一。要把学生对后勤工作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根本标准,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2. 教学第一。后勤作为高校的“车辆之轮、飞鸟之翼”,在工作安排、经费分配上必须向教学倾斜。3. 质量第一。高校后勤社会化只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才能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4. 效益第一。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既搞好服务,又讲求收入。5. 安全第一。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这是第一任务,符合群众的强烈要求,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现实重大意义。6. 发展创新第一。高校后勤要把发展放在首位,要大力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使高校后勤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七、培养“七种能力”
  
  1. 接受知识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搞好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就得培养全体员工的知识接受能力,特别是培养员工的信息处理能力。2. 分析问题能力。高校后勤管理者要善于分析和判断本部门的战略任务及重点,这是宏观分析能力,也是进行正确战略决策的基础;还要分析具体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行政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是微观分析能力。3. 判断是非能力。管理工作者要在获取并研究了大量的信息之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推论、预测,得出正确结论并付诸于行动,带领员工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4. 环境应变能力。要坚持政治方向、原则,把握时机,适应环境,正确而及时地就某一类或某一事件的突然发生,或者客观环境的骤然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的能力。5. 人际关系公关能力。能够妥善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6. 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虽然纷繁复杂,高校后勤员工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或环境下,都要有自我控制能力。7. 发展预测能力。必须要对社会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预测,鼓励员工学知识、做文化人;学技术、做能耐人;学法律、做守法人;学管理、做内行人;学政策、做明白人。
  
  八、营造“八个环境”
  
  1. 安定团结的政策环境。邓小平曾讲“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江泽民则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足以说明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2. 欣欣向荣的经济环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职工的生活待遇,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3. 能够操作的经营环境。就是发展要有战略;管理有办法;自身有优势;经营有渠道;办事有原则;操作有规程;服务有标准等等。4. 繁荣昌盛的文化环境。弘扬先进的政治制度、道德精神、美育文化,对于促进高校后勤社會化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5. 利于成长的用人环境。遵循任人惟贤,兼容并包、发展看人、科学用人的原则,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事尽其功。6. 健康向上的空间环境。健康向上的空间环境是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价值取向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弘扬正气、奋发图强。7.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高校后勤的竞争应该以公平、正义有度,以组织目标为重作为竞争的三个前提。8.因人而异的激励环境。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
  
  九、树立“九种精神”
  
  1. 坚韧精神。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是无穷尽的,只有发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奋发有为、勇于攀登,才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验验、开拓新局面。2. 无私精神。要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非有廉洁奉公、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不可。3. 务实精神。要完成后勤工作和任务,必须具备脚踏实地、上进有为的务实精神。4. 团队精神。后勤工作不是一人能够承担的,只有全员精诚团结、友善相待、相互协作,各项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5. 时代精神。6. 思变求上精神。7. 老黄牛精神。高校后勤员工必须要有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博采多收、见多识广如同蜜蜂一样,才能抓住新亮点、紧盯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实现新突破。8. 拼搏精神。9. 抗险精神。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应反映出推陈出新、敢于发扬我国特有的“抗洪抢险”的精神。
  
  十、强化“十种意识”
  
  1. 政治意识。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自始至终强化政治意识,也就是要牢记“讲政治”这一首要意识。2. 情感意识。要引导后勤员工必须带着深厚的服务感情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力地推动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3. 表率意识。4. 求实意识。高校后勤工作,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抓根本、看实质、重实效,不断强化求实意识。5. 法制意识。要使后勤员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学会用法律手段管理高校后勤工作。6. 科学意识。7. 奉献意识。后勤工作是要讲效益的,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抓好社会效益。强化奉献意识,注重社会效益是必不可少的。8.自律意识。9. 服务意识。高校后勤社会化,不仅要强化效益意识,而且更应注重服务意识,应使“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得到充分体现。10. 创新意识。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创新作为规律,揭示的是新陈代谢;作为机制,促发展推陈出新;作为文化,导向的是以新取胜;作为战略,倡导的是持续发展。
  总之,要想当好、做好一个高校“后勤人”,则必须苦练上述“十项”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胡光伟,刘景山.新世纪后勤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3).
  [2]陈志斌.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及实用规范制度全集[M].华夏音像出版社,20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一般资助课题《高职学院后勤改革及后勤服务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06BZC03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魏平峰,男(壮族),湖南永州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处处长,副教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
其他文献
当今知识管理不仅是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并成为了促进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另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以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
分析了铸造镍基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层热裂纹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传热变质剂对熔覆层结晶裂纹的抑制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是按照“育良师、带高徒”的理念来运作,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注重对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引导的一种制度。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在较大程度上完
在司法物证鉴定中对金属分离物的同一性认定或金属分离物成分特殊的,可用X射线能谱仪快速判定;对金属分离物成分无特征的,可根据其金相组织来判定。
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汉语教师不仅给外国学生教语言,而且还给外国学生传播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
目的本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某区域纵向医联体为样本,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医联体的运行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新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下完善医联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方法收集医联
研制了一种可以在扫描电镜的真空室内进行摩擦试验的实验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采集和处理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并对真空中的摩擦过程进行动态微观监视。
在本科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开展本科教学混合型模式动机,并以福州大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伴随着TD-LTE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立和运营,网络优化开始贯串于其中,并且对通信网络质量的改善,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无线网络工程优化的流程
隆冬来临,寒意渐浓,但太原供电分公司的员工心里却涌动着一股暖流。这暖流,源自该分公司推行的员工健康监测体系。全省首家企业建立的以员工进行体质监测为主要内容的该体系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