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行情下“炒股”、“投基”不死术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炒股、投基市场上降低风险,获取收益,可以有许多锦囊妙计,但再多的理论都需要投资者们结合实际认真揣摩,灵活善用。
  
  全球金融危机令投资市场上哀叹声此起彼伏。尽管股票的牛市与熊市并非绝对,但投资带来的不匪收益诱惑令投资者大量涌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基金市场同样颇得投资者的青睐。用股票与基金来进行个人理财,亦成为大部分人士心之所向的选择。
  目前市场走势持续下跌,不管是炒股票,还是买基金,都需要勇气去摸石头过河。面对政策、资金、市场变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导向,在高风险却也高收益的「炒股投基」市场,面对经济调整、产业转型机遇的吸引力,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练就不死之术?
  
  
  市场长期投资依然被看好
  2009年的投资市场依然被业界普遍看好。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在其2009年投资策略会上分析,A股将呈现「W」波动筑底的过程,预测长期回报在10%以上,建议投资者可采取顺应周期的思路进行行业配置的转换。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研究总监潘江则表示,「股市会领先经济的反转,但是在经济回落稳定之前,仍会保持震荡调整态势,持续强劲的反弹缺乏基本面的坚实支撑。」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应当在经济调整和转型周期中把握投资机会,可以寻找具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良好经营现金流的公司。不仅如此,他认为低估值、高现金分红的公司也值得关注。同样的,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脱钩的行业以及受内需拉动的行业,都值得投资者去保持适当关注。
  此外,尽管世界经济在2008年进入成长低潮,但在大陆市场上,新基金发行却进入了一个「罕见的高潮」,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下公司及投资者依然是长期看好市场发展。
  
  股票既要防止套牢
  又要防止踏空
  尽管未来趋势被看好,但如何才能从中获益?
  「面对2009年的市场,我觉得我们仍然像一个菜鸟级基金经理一样,对市场看不清楚。」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被认为是「大陆基金经理第一人」的王亚伟表示,今年应以菜鸟心态炒股为佳。
  他提醒说,股市前途迷茫不清,投资者既要防止套牢,又要防止踏空。「防止套牢是我们在股票上不能大投,防止踏空是指我们在股票上也不能小投,最好的办法是中投。」
  除了个人操作外,投资企业的好坏亦会对收益造成影响。好企业会亏钱,坏企业也有可能会赚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投资者能否发现和利用市场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刘文动指出,预期都反映在股票价格里,关键是投资者是否正确解读股价里包含的信息。如果发现现实经济的运行比股价所隐含的预期要好,就应当「在大多数人悲观的时候贪婪」,而一旦实际情况比股价预期还要差,那最好顺势而为,不要去碰。
  对于为何炒股会产生亏损,华夏基金机构投资总监郭树强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是买了很多股票舍不得斩仓;第二则是市场大幅度下跌后想抄底当中赚钱却反而亏损。他建议投资者最好从风险控制、投资理念方面来做防范。
  其中,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本质是控制住投资者们自身贪婪的欲望。而在股票市场上的各种理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长期投资理念及反向投资理念。但「这些理论运用正确的时候才能赚钱,运用错误的时候就会亏损。只有深入研究,对于趋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行动才赚钱。」
  
  
  摆正基金投资心态
  在当前的投资市场上,股票与基金似乎是难兄难弟,同处于低潮阶段。投资者更应趁此机会,重新调整投资方向,理清自己的投资理念,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投资。亦有言论提醒说,在暴跌中投资基金,心态显得更为重要。
  不管是任何一种投资,风险都是与收益并存。投资者更应明白:基金只是理财的方式之一,并非短期暴利途径。在投资中,对拥有的基金进行「追涨杀跌」、「高吸低抛」等均是投资大忌,这样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毕竟市场不可能只涨不跌,在涨跌交替中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才会有旗开得胜的一天。
  除了摆正投资心态,投资者们还可用国际成熟市场上所推崇的「4P」标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4P」标准即要求投资者从Philosophy、People、Process、Performance即理念、团队、流程、绩效四方面来考察一支基金是否有投资的潜力。
  此外,「不同类型的新基金,其对应的风险和收益水平大不相同。购买新基金,事先须充分估量好个人的风险承受度,然后选择对应的基金。」目前,开放式基金基本上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亦可根据自身投资特点来进行选取。比如,股票基金适合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群体,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则适合放长线钓大鱼的稳定型投资者。
其他文献
经济危机可能给不同的企业带来「危」或者「机」,而这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危机时分完全转行的风险较大,但适宜进行管理转型和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此时也是对战略规划、市场策略进行重新梳理和反思的良机。这种练内功的转型可以为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反弹做好准备。    尽管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叫苦连天,但在企业群体痛苦的应对挣扎中,宏观层面逐步显现出新的变化。用大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话讲,就是「寒冬
期刊
声  「直航三通后,两岸逐渐整合成一个经济实体,为了让这个经济实体顺利运转,在金融方面需要协商、调整及合作;通过金融合作,两岸亦可携手共同因应此波金融海啸。」      景  2008年12月20日,黄齐元参加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在论坛现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析  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显示了两岸开放合作的局面愈加热络。作为台湾知名金融业界专家,黄齐元认为,两岸的金融合作可分为两个方面。
期刊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众说纷纭中,股神巴菲特的忠告再次徘徊在投资人的内心挣扎中。危机重重的当下,并购布局能否成为新的契机?华人企业常见的并购误区有哪些?台商在大陆进行并购,还要留意哪几个实务上的细节?    上海台协会长危境中机会在哪里?   李茂盛:  生意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碰到危机,走过来后会发展得更好。一方面现在政府投入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就是很
期刊
声  「最糟糕情况下制定什么样的战略?一定要保证企业不破产,资金链不断裂,能挺住就行。谁都希望更健壮,关键是看谁的抗寒保暖能力强。能够活着,就可以了。」    景  近日,在接受大陆财经媒体专访时,柳传志对金融海啸冲击下企业如何自救发表看法。        析  柳传志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国际影响会直接波及中国,今后世界贸易壁垒会更多,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将大大增加。同时,因为世界经济问题的谈
期刊
几乎在一夜之间,内需拉动成为世界各个经济体的「诺亚方舟」,美国抛出8500亿美金的救市计划,中国大陆则提出4万亿人民币的拉动内需方案。  紧随其后,大陆各省市纷纷出台内需投资计划,据已公布的数字来看,各省市这一计划总金额合计超出20万亿人民币,加之尚未公开的省市,预计这一数字将达到26万亿人民币的规模,约小于大陆2008年GDP总量。  如此大的规模以及前所未有的力度,不能不让世界各国咂舌!那么,
期刊
顶新集团似乎对「味全」未来的布局早已做好打算,此次与「伊藤忠」的再次合作,更令「味全」如虎添翼,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扩张。    在因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而导致投资缩水的市场环境之下,台湾顶新集团却赢得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伊藤忠商事公司(以下简称「伊藤忠」)的青睐,以7亿美元收购顶新20%的股份,使旗下台湾味全食品(以下简称「味全」)或将成最大受惠者,得以逆势扩张,在大陆开拓展新版图。    股
期刊
事实上,早在2007年1月26日晋亿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这家创造了迄今为止大陆台资企业在沪深两市最大IPO项目的企业,就已经有了进军内需市场的图谋——上市募集来的资金被用在了高强度异型紧固件和汽车专用高强度紧固件领域。其中,前者就瞄准了大陆的高速铁路市场。    企业名称: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1002.SH)  行业性质:紧固件(螺丝)制造  危中寻「机」:遭遇退税调整、订单下滑、
期刊
乳品的市场竞争已白热化,目前仍在「毒奶事件」的余波中艰难的收复失地。而豆浆的营养价值可与牛奶媲美,市场潜力巨大;且相对牛奶来说,豆浆的成本和利润空间更为丰厚。永和此时加速布子产业链,正逢其时。    企业名称:永和豆浆  行业性质:餐饮服务  危中寻「机」:大陆乳业遭遇「三聚氰胺毒奶」危机,市场受重创;永和抓住消费者需求转向、大豆蛋白再受追捧之机,增资原料供应链,加速占领市场;  乘胜追「机」:深
期刊
对被股市搅的晕头转向的很多股民来说,对被股市牢牢套住的大量「股东」来说,每天起床后的最大心愿,就是「跌跌不休的股市何时才能见底?」新一波金融危机证明,股市没有常胜将军,牛市给股市炒家和小股民带来的快乐,早已被来势汹涌的金融危机一扫而尽。    阴转晴,底在哪?    但是,不管阴雨天绵延多久,总有晴朗的时候。换句话说,不管熊市时间有多长,总有见底的时候。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看清「真正的谷底在哪里?
期刊
2009年的大陆内需市场,势必会在中央政府的调控指挥棒下演变和发展。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台商,想要在内需市场找到突围的机会,当然也要顺势而为,跟政策走,随宏观动,同步合拍调控,分羹市场机会。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009年大陆经济策略的主轴,终于在不久前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调释出。2008年12月20日召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两岸合作,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