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持续几个月的澳大利亚山林火灾,让4.8亿只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受到影响;
由于暴雨、海平面上升等原因,水城威尼斯在2019年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灾;
2020年,全球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当中,截至6月24日,累计确诊超920万例;
2020年6月,全球变暖使得阿拉斯加的夏天提早到来,冰川倒塌部分约5层楼高。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水灾,一次冰川的消融,一场病毒的爆发……
在这些过程中,有的人逝去,有的人还活着。活着的人庆幸,但殊不知代表人类命运的这艘“泰坦尼克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如果泰坦尼克号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它需要距离大约5公里来减速和掌舵,但当它距离冰山只有3公里时,注定要沉没。”澳大利亚气候学家斯特芬对人类命运的走向感到担忧。
这种忧虑绝非杞人忧天。
因为全球已知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经有9个被激活。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来减速和掌舵?
被“点亮”的9/15
气候临界点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年前,就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来了。简单说,这是一道门槛,里边代表着全球或区域气候的一种稳定状态,外边则是另外一种稳定状态。但要怎么迈过去,才能不被门槛绊倒,这是关键。
门槛和门槛是不一样的。比如水,只要条件够了,水可以结成冰,冰也能化成水。但气候临界点不同,它不可逆转,一旦“跨”过去,就回不到上一个状态了。
还是20年前,IPCC认为临界点可能会在全球升温达到5℃时才会出现。这种认知在近两年被更正。2018年发布的《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以及2019年发布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一些临界点可能在1℃到2℃升温之间就会出现。
目前,气候科学家们已经识别出了15个影响地球系统平衡的临界点: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南极西部冰盖、西伯利亚冻土层……不幸的是,由于全球变暖,它们之中的9个已经被唤醒。
“共同但有区别”,在长时间内造成了一个“争而不破,吵而不翻”的国际格局。
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超时了一天,总算达成了一个各国都接受的协议。然而全球气候协议框架怎么搭、各国如何实现自我减排和援助减排,又是新一轮的问题。
2016年,全球171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似乎将各国绑在了一起。但这种微妙的平衡也不过持续了1年,美国便宣布“退群”。
特朗普大喊着“美国优先”的口号,没有理睬任何人的建言。他认为,这是一个惩罚美国的协定,可能使国家失去多达270万就业岗位。“这个协定与其说是关乎气候,不如说是关乎其他国家获得相对于美国的财务优势……”
利益和责任的分配,是一个不会消失的矛盾。但全球变暖的威胁也从未消失,关键在于你先看到什么。
比如中国,就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一趟组合拳打得行云流水,毕竟,环境不只是全球的,也是自己的。
意大利的一家企业也是别出心裁,从2008年开始,他们用白色苫布阻挡照射境内阿尔卑斯山冰川积雪的阳光,覆盖面积从最初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理由是,防止气候变暖令冰川萎缩。
造成全球变暖的,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场漫长的拯救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少了一个国家不行,少了一个人也不行。
由于暴雨、海平面上升等原因,水城威尼斯在2019年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灾;
2020年,全球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当中,截至6月24日,累计确诊超920万例;
2020年6月,全球变暖使得阿拉斯加的夏天提早到来,冰川倒塌部分约5层楼高。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水灾,一次冰川的消融,一场病毒的爆发……
在这些过程中,有的人逝去,有的人还活着。活着的人庆幸,但殊不知代表人类命运的这艘“泰坦尼克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如果泰坦尼克号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它需要距离大约5公里来减速和掌舵,但当它距离冰山只有3公里时,注定要沉没。”澳大利亚气候学家斯特芬对人类命运的走向感到担忧。
这种忧虑绝非杞人忧天。
因为全球已知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经有9个被激活。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来减速和掌舵?
被“点亮”的9/15
气候临界点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年前,就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来了。简单说,这是一道门槛,里边代表着全球或区域气候的一种稳定状态,外边则是另外一种稳定状态。但要怎么迈过去,才能不被门槛绊倒,这是关键。
门槛和门槛是不一样的。比如水,只要条件够了,水可以结成冰,冰也能化成水。但气候临界点不同,它不可逆转,一旦“跨”过去,就回不到上一个状态了。
还是20年前,IPCC认为临界点可能会在全球升温达到5℃时才会出现。这种认知在近两年被更正。2018年发布的《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以及2019年发布的《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一些临界点可能在1℃到2℃升温之间就会出现。
目前,气候科学家们已经识别出了15个影响地球系统平衡的临界点: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南极西部冰盖、西伯利亚冻土层……不幸的是,由于全球变暖,它们之中的9个已经被唤醒。
“共同但有区别”,在长时间内造成了一个“争而不破,吵而不翻”的国际格局。
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超时了一天,总算达成了一个各国都接受的协议。然而全球气候协议框架怎么搭、各国如何实现自我减排和援助减排,又是新一轮的问题。
2016年,全球171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似乎将各国绑在了一起。但这种微妙的平衡也不过持续了1年,美国便宣布“退群”。
特朗普大喊着“美国优先”的口号,没有理睬任何人的建言。他认为,这是一个惩罚美国的协定,可能使国家失去多达270万就业岗位。“这个协定与其说是关乎气候,不如说是关乎其他国家获得相对于美国的财务优势……”
利益和责任的分配,是一个不会消失的矛盾。但全球变暖的威胁也从未消失,关键在于你先看到什么。
比如中国,就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一趟组合拳打得行云流水,毕竟,环境不只是全球的,也是自己的。
意大利的一家企业也是别出心裁,从2008年开始,他们用白色苫布阻挡照射境内阿尔卑斯山冰川积雪的阳光,覆盖面积从最初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理由是,防止气候变暖令冰川萎缩。
造成全球变暖的,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场漫长的拯救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少了一个国家不行,少了一个人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