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所经历的数学思考和数学探索过程;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策略和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数学 核心素养 方法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151-02
数学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课堂主人来说,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人了,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二、丰富数学学习的方式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幅幅生活中利用对称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学生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认知时,接着让学生猜想对称点,对称轴之间的关系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进而通过用尺子量和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猜想,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最后设计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的课外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动手设计,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获得创造美的愉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三、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基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知识中,概念是核心,概念和概念的关系构成知识的主体,公式、法则、性质、定律、定理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运算、测量、画图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这是學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很好地利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模型和推理的思想等学习数学、解决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呈现游乐园和便利店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知生活中同数相加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沟通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表示方法之间的转化,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观察、操作、画图、书写、符号表征、思考等多种活动,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积累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了从直观操作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概念的抽象思想;认识用乘法符号表达具有简洁性的符号化思想,发展了符号意识;在用实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知道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模型的模型思想;在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缺乏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也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探索、运用数学的综合品质,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文化,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桂霞[1].试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0(4):5-5.
[2]张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0(5):44-44.
[3]雷建清.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师,2017,0(26):33-33.
作者简介:
付会梅(1986—),女,云南宣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数学 核心素养 方法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151-02
数学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课堂主人来说,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人了,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二、丰富数学学习的方式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幅幅生活中利用对称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学生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认知时,接着让学生猜想对称点,对称轴之间的关系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进而通过用尺子量和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猜想,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最后设计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的课外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动手设计,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获得创造美的愉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三、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基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知识中,概念是核心,概念和概念的关系构成知识的主体,公式、法则、性质、定律、定理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运算、测量、画图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这是學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很好地利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模型和推理的思想等学习数学、解决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呈现游乐园和便利店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知生活中同数相加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沟通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表示方法之间的转化,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观察、操作、画图、书写、符号表征、思考等多种活动,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积累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了从直观操作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概念的抽象思想;认识用乘法符号表达具有简洁性的符号化思想,发展了符号意识;在用实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知道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模型的模型思想;在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缺乏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也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探索、运用数学的综合品质,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文化,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桂霞[1].试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0(4):5-5.
[2]张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0(5):44-44.
[3]雷建清.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师,2017,0(26):33-33.
作者简介:
付会梅(1986—),女,云南宣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