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要素的应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o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景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场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融于风景环境中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地形、水体、植物是基本的自然景观要素,它们同风景园林建筑的营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风景园林建筑从形成之初就应从各个方面将这些自然景观要素纳入到建筑空间当中。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地形、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要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园林建筑设计
  引言
  风景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体现在: 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水体最具可塑性和表现力,植物是活力和生命的体现。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分析、解读自然景观要素是实现建筑与环境良好对话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崇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1、地形
  地形在《辞海》中的地理学解释为“地貌”,地形限定了风景园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如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等。不同的地形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功能及体量影响非常明显,是连接风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主线。
  1.1 风景园林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受地形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多追求体量尺度上的“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正是对待自然的谦和设计态度,即通过对建筑布局、体量的控制,尊重原有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适应性设计。另外,传统建筑常借助廊的连接顺应地势而建,与地形和谐共处。
  风景园林建筑应具有合宜的尺度、体量,并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及周围环境考虑建筑布局,灵活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的竖向关系,利用地形减小建筑的体量所产生的压抑感,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如筑台、错层、跌落、架空等形式; 还可将建筑物的长轴沿等高线布置、采取水平延展的体量或者连续的界面处理; 可巧妙运用踏步、平台等形式,通过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形成尺度宜人、具有领域感的环境,使建筑生长于此地并成为地域性景观。
  1.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以地形的视觉协调为依据
  地形可被当做视觉要素来使用。从视觉角度出发,把建筑和地形放在一起时,构成了明确的天际轮廓线,因此对建筑的体量、外形轮廓与地形之间审美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要。在考虑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形成良好的天际线,这对环境的整体性设计至关重要。当地形的尺度远远超过建筑时,形成建筑以地形为背景,建筑形态与自然地形之间就是“图与底”的关系; 当地形的尺度与建筑尺度相接近时,要尽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相互协调。
  地形既有利于建筑结合环境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同时也可以屏蔽设计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设计中可通过对地形的适当改造,引导人的观景视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还可对建筑群体布局进行适当分割和恰当分区,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还可以减小单体建筑的体量,缓解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都是风景园林建筑对地形的回应。如果不考虑地形因素,一味追求建筑的新奇特,势必造成对天际线和整体环境乃至生态平衡的破坏。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地形建筑,立足于建筑与基地自然环境和场所精神的关系,探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之间的模糊性,尝试形成建筑与大地重新统一的新形式。
  1.3 地形坡度制约下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地形坡度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以坡地为显著特征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在坡度较小的平坡地( 坡度在3%以下) 和缓坡地( 坡度 3% ~10%) ,建筑布置不受地形约束,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较好的景观视野,土方量一般不大; 中坡地( 坡度 10% ~ 25%) 和陡坡地( 坡度 25% ~50% ) 地形能够提供俯视周围景观的制高点,对视线具有导向性和开阔性的观景特性,建筑群布置受到较大限制,建筑内部一般设梯级。日本美秀博物馆选址于自然保护区,建于山腰陡坡上,建筑高度限制在 13 m 以内,80%的建筑面积埋于山体之下,与地形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建筑面向宽阔的湖山景色( 图 1) ; 而地形凹地则给人以内向和领域归属感,有利于形成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
  图1 日本美秀博物馆
  地形坡度还可以疏导风向,从而影响建筑及场地的通风情况,这对于山地风景建筑设计尤为重要。可以通过 GIS 对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再根据某一类用地的坡度指标,在场地内形成此类坡度用地的适用范围,确定适于建筑、道路、广场等用地坡度的地域。
  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必须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解读分析,把握场地的结构特征,才能从宏观上及技术层面与地域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实现良性契合。
  2、植物
  植物是风景园林建筑场地环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以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上都有变化,它们丰富多彩的效果使得植物在整个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最富于变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应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
  2.1 植物配置影响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
  在风景环境中,设计应尽可能不破坏植被以维系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基于此,建筑布局要紧凑以避免占据过多的绿化面积。同时,建筑物的布局还应灵活多变,与基地环境和自然植被相适应。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接地面从而保护自然生境。同时,建筑外环境中可修建平台等架空方式以此减少对土方的挖掘,也体现了对自然场所生态系统的尊重,能够达到风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合理、适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建构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间界线和范围,增强空间连续感和整体感等。作为软性的设计素材,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园林建筑,丰富建筑的质感和色彩,协调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铺装处理等,形成宜人的风景建筑环境。同时,树干则如同支柱,以虚体的方式限制空间。   2.2 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
  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联系起来的能力,具有对建筑形体及其他视觉要素统一起来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通过季相变化的生长特点能够使建筑具有层次丰富的动态变化,可以在整体环境中将建筑形体延伸到自然风景中,也可以把室内外空间联系起来,在整体环境视觉审美设计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设计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墙面以及外环境中种植植物,不仅可以遮阳,而且能够使建筑物与风景环境融合,产生建筑与植物一体的天际轮廓线。植满草皮的坡屋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物的体量,让植物自然衍生在屋顶上,使得建筑与环境形成统一的视觉关系。
  2.3 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环境生态平衡,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能够改善建筑环境的微气候条件,达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的目的。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绿量进行生态补偿。法国普罗旺斯的一处生态建筑( 图 2)的垂直花园通过合理的搭配种植,满足了气候、季节及植物观赏性的要求。花园底部是下层植被———蕨类植物、矾根属植物、冷水花属植物等; 再往上是易在岩石斜坡上生长的植物———岩白菜属植物和景天属植物; 最高处是完全暴露在岩石上的植物———松柏类、小檗属植物和枸子属植物。绿化良好的保水性和蓄热性缓解了空调热负荷压力。
  图2 法国普罗旺斯生态建筑
  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竖向绿化能够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减少雨水流失,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竖向绿化系统的建筑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方式及外墙材料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要充分考虑设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植物移植等问题。比如,吸热性过强的材料可能导致植物周围温度过高而死亡,过于光滑的面砖不利于某些植物的攀爬。
  3、水体
  水对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为人服务的风景建筑设计应包含亲水设计,在其中可以充分运用水的空间美学及精神功能,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等方法补偿生态环境,增强生境营造。
  3.1 建筑与水互为“图—底”,布局灵活
  水体具有较大的景观价值,以宽阔的水面作为背景,建筑漂浮其上而产生建筑和水的融合,在风景建筑设计中是常用的手法。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因为“水”而使得整座城市成为风景的建筑( 图 3)。
  图3 威尼斯水上建筑
  人是向往水的,设计中应体现人与水最适合的关系,这就需要结合建筑的点景、观景等功能进行设计。建筑群体外部临水,呈开阔、外向的空间布局,建筑在水面的衬托下向外伸展,视野开阔、流畅。
  滨水风景建筑设计中,首先应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和量的保护,充分发挥亲水或临水陆地的有益条件,弱化建筑尺度,虚化建筑界面以减少与自然的矛盾,在空间处理上与水体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使建筑场地在规模和视觉上达到最为合理的存在状态。
  3.2 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
  丰富而有特色的水体能够为空间增添活跃的气氛和效果,也能够引导和组织建筑空间。
  水体呈点的形式时,应灵活考虑水与建筑尺度的关系。点水既可作为庭院空间的中心景观,也可作为建筑入口的标志景点。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整体布局中,新馆巧妙地借助尺度合宜的水体,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各类建筑要素穿插起来,柔化了生硬的建筑材料,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 图4) ,建筑与水体相映成趣。
  图4 苏州博物馆
  水体呈线性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可以引导人的视线,步移景异,体现了风景建筑空间的序列。设计中还可利用线状水体来组织空间的韵律和节奏,利用水体的宽窄、岸线的曲直和水体的不同形态求得变化,形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的丰富空间层次。通过线状的水将不同的风景建筑及空间灵活相连,这样就起到了脉络的作用,建筑也成为水体引导下的景观。
  水体呈面的形式时,一般作为建筑背景将风景建筑及景观衬托出来,这时建筑群体包裹水体或被水体托付。建筑可以以水面为中心布局,建筑环水而建,通过水面的向心性被连接到一起,使得建筑之间关系拓朴有机,耐人寻味。
  总之,水景建筑空间的设计,首先基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逻辑,在此基础上再从体量、尺度等环境点具体考量; 研究水位与地形的关系使岸线优美,与用地建筑完美契合。
  3.3 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
  水是文化的起源,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多是在江河流域诞生的。一片引人入胜的水面无论置身其中抑或极目远眺,都会愉悦人的身心。水在中国古代,始终被认为与万物生命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水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可以赋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给建筑增添灵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对水的处理从形到意,追求着自然韵味,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生态、人文的有机聚落的建立。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利用可提供开放通透的视线,产生柔和宁静的感受,强化建筑的场所意向,给人们以认同感和依赖感,产生审美意境和共鸣,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湖南一滨水风景建筑( 图5), 建筑埋入山体中,与山体、水体、自然植被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色攀缘植物会将建筑全部隐藏起来。
  图5 滨水风景建筑鸟瞰
  4、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场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融于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场地整体环境对它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建筑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要建筑有度,合理考虑建筑的布局、空间、形体及材质等。理想的建筑应该与自然相协调,尊重地形、水体和植物等要素,减少土方量,避免对现有生态格局的干扰,成为风景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爱国. 风景建筑设计对自然景观要素的解读及回应[D]. 南京: 东南大学,2005:16.
  [2]吴正旺,王富平,栗德祥. 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J]. 建筑学报,2008(9) :84 -88.
  [3]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K].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3 -54.2 1130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交流、交往的活动空间。本文先分析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相关理论,以理清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基本概念。然后总结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特征,主要是时代性、主题性、统一性,为后文的提出建议做铺垫。其次对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构成要素即固定要素、半固定要素、非固定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在前文综述的前提下提出公共建筑空间场景设计的建议,以期为构造良好的公共建筑
期刊
【摘 要】现代办公楼设计古典手法应用的探讨 对现在普遍采用的玻璃幕墙安全与节能的思考 在现代办公楼的设计上采用崭新的手法创造空间的突破  【关键词】办公楼;庭院;幕墙设计;建筑色彩  台州市工商检测综合楼位于台州市经济开发区,东临中心大道,北靠体育场路,基地西侧和南侧尚为规划用地,附近为兴建中的新世纪商城。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为将来中心大道上的地标建筑之一,且周围的建筑群尚未形成,建成后的大楼也将是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佛山市中心血站街头无偿献血网点近期布局规划为中心,研究了佛山市街头无偿献血网点布局规划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献血点的选址原则、配置标准与要求及其工作效率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街头无偿献血;网点布局;献血屋;献血车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洛阳老工业区的发展脉络和现状概况,提出了洛阳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的思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具有实施性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1、引言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是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摇篮之一,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批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消防站工程为例,对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简述水泥搅拌桩的原理、参数选用、计算方法。  【关键词】软土处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期刊
【摘 要】简约风格的园林设计起源于西方,在中国本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运用,本文从园林设计中简约风格的实质、要素选择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园林简约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关键词】简约风格;园林设计;空间构成  简约风格以简洁明快的表现手法满足了人们对空间以及环境的本能的、感性的以及理性的需求。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频率、满负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感到无可接受的地步。人们在日趋繁忙的生活中,希望得到一种放松、简洁
期刊
【摘 要】随着山地建筑的设计规模和等级的不断提高,以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进行山地设计时,不但要在技术上保证建筑的经济、安全、可靠,更要注重建筑的空间及景观环境设计的融合,运用全局的、系统的、生态的观点来指导我们进行设计。  【关键词】山地建筑;山地景观  一、 山地建筑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山地多、人多、耕地少的农业大国,增加住房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发展农业同样需要耕地面积。因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领域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筑内部的暖通设计如何做到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逐渐成为建筑设计者关注的话题。建筑内部暖通设计关系到建筑的实际供暖效果,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供暖设计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分析目前我国暖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如何科学、有效优化建筑暖
期刊
【摘 要】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生活的方式,一种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一种恢复城市文脉特色、复兴人文景观的设计方法,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商业步行街氛围受到景观空间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人为习性视角出发,分别研究街道景观空间尺度和景观元素的不同组合运用对步行街氛围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商业步行街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氛围  商业步行街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行为心理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给建筑结构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设计单位所采纳。文章试述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贯穿于结构设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