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闻媒体行业的进步,社会舆论对于事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社会事件的透明程度也随之增加。新闻媒体作为传播社会新闻,引导群众舆论的最重要工具,也同时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传媒只有在拥有足够公信力的情况下,所报道出的新闻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才能够起到正向传播的作用。除此之外,传媒的公信力越高,受关注度也就越高,对于媒体自身来说,也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公信力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针对新闻媒体公信力进行简要概述,结合目前我国的媒体现状,提供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新闻传媒;公信力;浅析
一、 引言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运用到了每家每户当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途径越来越广,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间接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媒体能够起到有效推动公众舆论,报道新闻事实的作用,这就需要媒体自身拥有足够的公信力。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新闻媒体公信力在逐渐地消失,近年来多则重大虚假信息的曝光,导致我国部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下降,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新闻媒体不仅仅肩负着传播新闻的责任,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弘扬正能量价值观,来引导公众。对于这些社会责任来讲,媒体的公信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较大的缺失,就会导致媒体无法取得公众的信任,还会让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成为空谈。对于社会媒体的公信力,接下来将针对其进行简要的概述,通过分析现阶段媒体的现状来总结问题,并得出提高公信力的措施。
二、 新闻传媒公信力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媒体公信力都产生了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其组织机构发表的声明,对于公信力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一旦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组织机构发表的不相符合,就会导致公众对媒体产生质疑,从而导致公信力的缺失。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由于调查不详细,或者是事件出现反转,由于媒体起初的报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就会导致与后续事件不符,让媒体的公信力缺失。
根据2010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关于近年来中国媒体公信力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只有9.3%的人对媒体所报道事件的真实性抱着毫不怀疑的态度,而剩下的90.7%的人,都认为现阶段新闻媒体报道有水分,持怀疑态度。这就表明了我国媒体现阶段正在遭受着信任危机,民众普遍不相信他们所报道的事实。丢失公信力,将会对媒体产生十分巨大的危害,在行业内竞争激烈的现阶段,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力,相当于失去了受众,失去了经济来源,这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提高公信力迫在眉睫。
三、 增强新闻传媒公信力的途径
(一)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责任制度
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新闻发布责任制度,导致没有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落实,从而导致虚假新闻的散播,从而丧失媒体的公信力。在媒体进行发布之前,必须要经过完整且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不会出现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甚至恶意炒作等行为,这种在新闻发布中不在意规章制度,肆意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新闻工作者必须详细调查事件发生的过程,确保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能提高发布的新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虚假新闻发布情况出现后,要及时将责任落实到人,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惩罚,从而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完善且严格的监管机制,才能够有效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 提升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除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之外,媒体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现行新闻工作者的选拔和录用中,要增设道德素质考察项,从而确保新闻工作者拥有足夠正面的价值观念。只有当工作者们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决杜绝靠散布虚假消息,或是恶意炒作来获得关注度,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对于在职的工作者,媒体应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媒体自身来说,要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明确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决不做违背道德或者违法的事情。许多虚假信息的传播,就是由于工作者或媒体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造成的,也导致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通过加强价值观念的审核和培训,能够明显提高新闻媒体的报道质量,促进他们宣扬正能量的价值观。
(三) 提升新闻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现阶段新闻行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行业乱象较多,这也是导致公信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进行信息收集编辑,以及报道的发布过程中,如果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高,就很容易无法分辨新闻的真假,从而很容易传播虚假信息。所以媒体应该定期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可以定期进行考核,对于那些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可以适当进行奖励;而对于不合格的人,则需要督促其进行学习,或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当工作者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才能确保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蒋颖.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J].新闻界,2011(2):3-7.
[2]唐冬梅.浅谈新形势下国内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重塑[J].中国出版,2012(1):60-62.
[3]岳娟,张东升.试论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四个要素——基于新闻媒介本身的探讨[J].新闻窗,2012(3):51-52.
[4]樊华.讲好西安故事传播丝绸之路新声音论加强新闻媒体公信力与新闻道德建设[J].新丝路,2017(18):129.
[5]齐雯.浅析新闻媒体公信力及通过公共新闻提升公信力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2(22):143.
作者简介:
张凯翔,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红鹰学院。
关键词:新闻传媒;公信力;浅析
一、 引言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运用到了每家每户当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途径越来越广,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间接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媒体能够起到有效推动公众舆论,报道新闻事实的作用,这就需要媒体自身拥有足够的公信力。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新闻媒体公信力在逐渐地消失,近年来多则重大虚假信息的曝光,导致我国部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下降,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新闻媒体不仅仅肩负着传播新闻的责任,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弘扬正能量价值观,来引导公众。对于这些社会责任来讲,媒体的公信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了较大的缺失,就会导致媒体无法取得公众的信任,还会让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成为空谈。对于社会媒体的公信力,接下来将针对其进行简要的概述,通过分析现阶段媒体的现状来总结问题,并得出提高公信力的措施。
二、 新闻传媒公信力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媒体公信力都产生了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其组织机构发表的声明,对于公信力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一旦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组织机构发表的不相符合,就会导致公众对媒体产生质疑,从而导致公信力的缺失。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由于调查不详细,或者是事件出现反转,由于媒体起初的报道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就会导致与后续事件不符,让媒体的公信力缺失。
根据2010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关于近年来中国媒体公信力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只有9.3%的人对媒体所报道事件的真实性抱着毫不怀疑的态度,而剩下的90.7%的人,都认为现阶段新闻媒体报道有水分,持怀疑态度。这就表明了我国媒体现阶段正在遭受着信任危机,民众普遍不相信他们所报道的事实。丢失公信力,将会对媒体产生十分巨大的危害,在行业内竞争激烈的现阶段,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力,相当于失去了受众,失去了经济来源,这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提高公信力迫在眉睫。
三、 增强新闻传媒公信力的途径
(一)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责任制度
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新闻发布责任制度,导致没有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落实,从而导致虚假新闻的散播,从而丧失媒体的公信力。在媒体进行发布之前,必须要经过完整且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不会出现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甚至恶意炒作等行为,这种在新闻发布中不在意规章制度,肆意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新闻工作者必须详细调查事件发生的过程,确保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能提高发布的新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虚假新闻发布情况出现后,要及时将责任落实到人,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惩罚,从而确保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完善且严格的监管机制,才能够有效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 提升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除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之外,媒体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现行新闻工作者的选拔和录用中,要增设道德素质考察项,从而确保新闻工作者拥有足夠正面的价值观念。只有当工作者们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决杜绝靠散布虚假消息,或是恶意炒作来获得关注度,这样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对于在职的工作者,媒体应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媒体自身来说,要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明确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决不做违背道德或者违法的事情。许多虚假信息的传播,就是由于工作者或媒体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造成的,也导致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通过加强价值观念的审核和培训,能够明显提高新闻媒体的报道质量,促进他们宣扬正能量的价值观。
(三) 提升新闻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现阶段新闻行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行业乱象较多,这也是导致公信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进行信息收集编辑,以及报道的发布过程中,如果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高,就很容易无法分辨新闻的真假,从而很容易传播虚假信息。所以媒体应该定期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可以定期进行考核,对于那些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可以适当进行奖励;而对于不合格的人,则需要督促其进行学习,或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当工作者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才能确保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蒋颖.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J].新闻界,2011(2):3-7.
[2]唐冬梅.浅谈新形势下国内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重塑[J].中国出版,2012(1):60-62.
[3]岳娟,张东升.试论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四个要素——基于新闻媒介本身的探讨[J].新闻窗,2012(3):51-52.
[4]樊华.讲好西安故事传播丝绸之路新声音论加强新闻媒体公信力与新闻道德建设[J].新丝路,2017(18):129.
[5]齐雯.浅析新闻媒体公信力及通过公共新闻提升公信力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2(22):143.
作者简介:
张凯翔,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红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