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了瞄准关键处提问、适度进行列举式提问、优化针对性提问、引发争论式提问和课堂提问情感化五大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途径。
关键词:关键处 列举式 针对性 争论式 情感化
世界著名学者德加默提出:问题提得好就是教得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站在改革前沿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笔者认为,有效提问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时机,瞄准关键处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只有把握时机,抓住切入点,才能顺利开启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美妙境界,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茅塞顿开”。譬如,学生在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容时,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斜向右上方拉力F的作用,物体在水平地面移动了s米,试问拉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由于部分学生对力做功的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充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导致他们误认为拉力做了功。假如教师先设问:“一位女生提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s米,问她向上提的力有没有做功?”这样的提问确保了学生能够判断出向上提的力没有做功,那么错误的见解也就会迎刃而解。再如,我在讲授“大气压强”时,就用纸片、玻璃杯和水做小实验,先把玻璃杯盛满水,再盖上纸片,并将杯口快速倒过来,结果出乎意料——纸片居然没有掉落下来。此时,我接着提问:“纸片没有落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此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调动起探究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适度进行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复习或期末总复习时,如果我们循循善诱地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证明物理原理也是切实可行的。诸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和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寻脑海中的生活知识,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在进行列举式提问时,一般先汇总好学生举的例子,将其简要记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分辨这些例子的正误,并把正确的例子进行简要分类。诸如提及的“分子是运动的”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可以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如此的巧妙处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有的放矢,优化针对性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容易,提出一个针对性强的问题就比较难。教师提出的问题千万不要随心所欲,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三维教学目标出发,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实现以问促思的宗旨,力争使所有提问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还要坚持以问导学的原则,使每一个问题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不乏教师在课堂上即兴提出一些毫不相关的问题,令人感到迷惑,学生只能用课本上的语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回答问题,这种现象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了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只有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譬如,教师在讲授“压力和压强”一节内容时,如果在讲完压力引入压强之前就这样提问:“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系?”那么一定会出现学生的如下回答:“跟力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和跟力的方向有关。”但如此的回答显然是片面的,导致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原来提问的意图。我在课堂上针对此内容展示问题:“压力的功效与哪两个因素有关?”这样的提问既简单明了,又抓住了关键,对学生理解压强概念功不可没。
四、利用矛盾,引发争论式提问
世界上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此乃辩证的统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契机,逐步启发学生去探究产生矛盾的原因,真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譬如,我在讲授“物体的浮与沉”一课时,先提出问题:“木块放在水里为何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又为何要下沉?”一个男生自告奋勇的回答:“铁重而木块轻的缘故啊。”我接着问:“100吨的铁甲船为什么在大海里航行不下沉呢?”此问一出,有些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从而激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见,争论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凡是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得都特别深刻;而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实际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相“矛盾”的,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错误认识受益匪浅。
五、及时评价,课堂提问情感化
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务必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当教师的问题提出后,千万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全体学生,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一般而言,凡是已有答案的学生会抬起头微笑着盯着教师看,正在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的学生会紧锁眉头,没有想出答案的学生会害怕教师指名回答而故意躲避教师的目光。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表情,请各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一定要面带笑容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时,教师务必要变换不同的词句重述问题或提供资料,及时给予提示,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力争引导他们自己找出完整的答案;既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和蔼可亲地说:“不要灰心,相信你继续思考后一定作出正确回答。”总之,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要立即作出评析,应该稍等片刻,以便让学生有自评和补充的机会,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铺平道路。
改进提问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让课堂提问变得更具艺术性。教师科学、合理地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期盼大家各显神通,勇创更美丽的教学蓝天。
关键词:关键处 列举式 针对性 争论式 情感化
世界著名学者德加默提出:问题提得好就是教得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站在改革前沿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笔者认为,有效提问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时机,瞄准关键处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只有把握时机,抓住切入点,才能顺利开启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美妙境界,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茅塞顿开”。譬如,学生在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容时,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斜向右上方拉力F的作用,物体在水平地面移动了s米,试问拉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由于部分学生对力做功的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充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导致他们误认为拉力做了功。假如教师先设问:“一位女生提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s米,问她向上提的力有没有做功?”这样的提问确保了学生能够判断出向上提的力没有做功,那么错误的见解也就会迎刃而解。再如,我在讲授“大气压强”时,就用纸片、玻璃杯和水做小实验,先把玻璃杯盛满水,再盖上纸片,并将杯口快速倒过来,结果出乎意料——纸片居然没有掉落下来。此时,我接着提问:“纸片没有落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此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调动起探究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适度进行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复习或期末总复习时,如果我们循循善诱地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证明物理原理也是切实可行的。诸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和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寻脑海中的生活知识,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在进行列举式提问时,一般先汇总好学生举的例子,将其简要记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分辨这些例子的正误,并把正确的例子进行简要分类。诸如提及的“分子是运动的”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可以按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如此的巧妙处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有的放矢,优化针对性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容易,提出一个针对性强的问题就比较难。教师提出的问题千万不要随心所欲,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三维教学目标出发,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实现以问促思的宗旨,力争使所有提问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还要坚持以问导学的原则,使每一个问题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不乏教师在课堂上即兴提出一些毫不相关的问题,令人感到迷惑,学生只能用课本上的语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回答问题,这种现象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了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只有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譬如,教师在讲授“压力和压强”一节内容时,如果在讲完压力引入压强之前就这样提问:“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系?”那么一定会出现学生的如下回答:“跟力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和跟力的方向有关。”但如此的回答显然是片面的,导致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原来提问的意图。我在课堂上针对此内容展示问题:“压力的功效与哪两个因素有关?”这样的提问既简单明了,又抓住了关键,对学生理解压强概念功不可没。
四、利用矛盾,引发争论式提问
世界上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此乃辩证的统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契机,逐步启发学生去探究产生矛盾的原因,真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譬如,我在讲授“物体的浮与沉”一课时,先提出问题:“木块放在水里为何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又为何要下沉?”一个男生自告奋勇的回答:“铁重而木块轻的缘故啊。”我接着问:“100吨的铁甲船为什么在大海里航行不下沉呢?”此问一出,有些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从而激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见,争论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凡是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得都特别深刻;而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实际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相“矛盾”的,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错误认识受益匪浅。
五、及时评价,课堂提问情感化
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务必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当教师的问题提出后,千万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全体学生,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一般而言,凡是已有答案的学生会抬起头微笑着盯着教师看,正在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的学生会紧锁眉头,没有想出答案的学生会害怕教师指名回答而故意躲避教师的目光。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表情,请各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一定要面带笑容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时,教师务必要变换不同的词句重述问题或提供资料,及时给予提示,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力争引导他们自己找出完整的答案;既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和蔼可亲地说:“不要灰心,相信你继续思考后一定作出正确回答。”总之,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要立即作出评析,应该稍等片刻,以便让学生有自评和补充的机会,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铺平道路。
改进提问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让课堂提问变得更具艺术性。教师科学、合理地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期盼大家各显神通,勇创更美丽的教学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