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指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让学生多思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来谈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学生思维,以促进化学教学。
一、 分析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地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及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 主动概括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仅用5分钟就看到了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的结论,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时,在学习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出同族其他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 整体把握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温室效应”,讲二氧化硫时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卤化银时介绍变色镜的原理,讲乙酸时介绍我国中医用食醋滴鼻治疗感冒等等。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地联系实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 动态思维
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观察红色喷泉的演示实验后,使学生认识到氨跟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在氨水中存在动态平衡。
五、 逆向探索
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七种元素,这在元素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当199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时,化学家戴维则思其反,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之后又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教师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思南县塘头中学)
一、 分析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地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及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 主动概括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仅用5分钟就看到了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金属元素”这两个判断推出“钠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的结论,在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时,在学习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后经常可推理出同族其他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 整体把握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温室效应”,讲二氧化硫时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卤化银时介绍变色镜的原理,讲乙酸时介绍我国中医用食醋滴鼻治疗感冒等等。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地联系实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 动态思维
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观察红色喷泉的演示实验后,使学生认识到氨跟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在氨水中存在动态平衡。
五、 逆向探索
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七种元素,这在元素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当199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时,化学家戴维则思其反,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之后又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教师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思南县塘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