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育人的“新尝试”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云志教授、邢文利教授、杨宏老师作为串讲教师和总指挥,通过“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3个篇章,用散文诗般的语言为学生们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辉煌历程。师生们则通过合唱、舞蹈、朗诵等艺术形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激情教学的结合,加深了学生们对不同时期思想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入心、入脑,是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一直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此次开讲的“激情大课堂”是学校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就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提出“情境共融、点燃激情、同频共振”的解决方案,开创“激情大课堂”的教学模式。
  “激情大课堂”是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情境再现,运用“激情教学法”来授课,贴近学生实际,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帮助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校重点挖掘具有时代特点的歌曲、音乐和影片,运用合唱、舞蹈和朗诵等艺术形式,发挥其历史、德育、美学等教育优势,借助重大节日,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参与表演,并通过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实现理论教学和激情教学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不同时期思想理论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从而使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从坚定信仰到树立信心,从感染学生到赢得学生,“激情大课堂”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了管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論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校园中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的一堂课。(贾铁生)

引发争议的高校“恋爱课”


  近年来,多家高校开设了“恋爱课”。“恋爱课”有些火热,但也遭受了一些质疑。其实,大学的“恋爱课”并非现在才出现,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开设了“婚姻与爱情”的课程,2016年天津大学开设了“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这些“恋爱课”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很多高校对此仍处观望态度。
  我求学时并没有上过什么“恋爱课”,但所在的中学、大学都开设有心理学课程。对于年轻学子关心的恋爱话题,有的老师会重点讲一讲,也有老师轻轻带过,甚至让学生“自修”了事。之所以高校对“恋爱课”没有明确定义和统一标准,是因为这类课程的概念和内容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恋爱课”像个大筐,心理学、法律、社会学乃至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内容都可以被装在里面。不同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虽能“各显神通”,但学生也往往是听个热闹,至于听课后能不能谈成恋爱,谁也无法预言。   “恋爱课”的定义本来就不该如此狭隘。“恋爱课”应该是关于青年婚恋问题的跨学科教育,不能将它简单化为恋爱技巧的传授。具体来说,“恋爱课”应该有三个维度:其一,是基本的两性沟通知识、技巧,这可以归于礼仪、社交文化,本质上与提高学生的人品素质和情商有关;其二,是关于婚恋的心理问题,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让学生学会关爱异性,同时也学会自我保护,毕竟,当前因为情感纠葛或欺骗导致的青年心理创伤问题并不少见;其三,则要从更大范畴的文化层面理解婚恋,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从而提升修养、锤炼思想。
  目前,国内“恋爱课”主要涉及第二个维度。老师往往不屑于或者不会传授第一个维度的知识,而第三个维度往往被教育者所忽视。奇怪的是,第一个维度里的恋爱技巧问题,竟然被所谓“泡学”圈子所热衷,其中不乏各种诱导、欺骗异性的手段。若年轻人以此为榜样,就容易扭曲爱情观。
  “恋爱课”不是理论课程,到底学习有无效果,要从实践结果来看,但它又不能脱离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高校“恋爱课”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
  不过,我对此颇有信心。就像十几年前国人对性教育还有各种偏见,但如今很多小学都着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类似“爱情课”的两性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想必随着国人思想的开放和进步,科学且到位的“恋爱课”会在高校得到普及,并发挥其独特的价值。(黄帅)

“魔性讲师”用自身感受讲述传统文化


  “一排一排的漂亮姑娘,我连看都不看一眼,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谈恋爱了”“他说天不亮就起床了,还种那个鬼‘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随着一段课堂上讲解元稹、陶渊明等古诗的视频合集在网络上流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出人意料地成了“网红”。特别是其幽默生动、充满“魔性”的讲解风格,不但被学生认为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还令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有人表态“想去上学了”。
  只要上网看几段戴建业老师的视频,想必诸位也会认同上面的评价。虽然老先生带着方言味儿的讲解的确使一些字句不那么容易听清楚,但从视频中的阵阵笑声不难猜测,大多数时候这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效果。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的古诗词课,除了背诵,大多数精力都放在“揣测”作者的中心思想上,也就难怪戴教授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了。可见,哪怕是讲者和听者的交流不一定百分之百的顺畅,传统文化在今天也不是没有市场,同样可以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会心一笑。
  从其学生和网友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戴建业教授的古诗讲解之所以具有“魔性”,关键是其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他说,自己讲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跟学生“真诚地聊天”。反映在语言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自然是很多对古诗词内容口语化的、段子式的讲述,而不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这更切合新一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从而使听者倍增亲近感。有了这种亲近感,就传达给听者一个重要的信号:讲者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在与听者平等地交流。这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真诚”。
  除了语言的幽默,更重要的“生动”在于,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尤其是很多“换作我会怎么样”的内容,讲课人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营造了一种具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也就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内容上的“真诚”。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单单是为了会背会读会讲一些诗词故事,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古人行為道德的规范和做事的逻辑,将之投射到今人的一言一行上,在对比中对接古与今,从而去发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养分。(蓝方)

“金句老师”用流行语点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很养眼,很享受,忍不住为你打CALL”“很好,你努力认真的样子很迷人,希望每一次都能带来令人愉悦的节奏”“作业略显狂躁,很明显与本人的气质不符”……已经执教20多年的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师董桂菊,因为改作业时的金句评语,被更多人所熟知。
  1996年,董桂菊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在批改作业中,坚持给每位同学写评语,从未间断。看到完成得很好的作业,她就忍不住想把所有的好词都送给学生:“这样的作业给我来一打!”
  “作业本,实际上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表白’的一个窗口。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来看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评语来更好地自我定位。”董桂菊说,以前批作业时的评语都比较呆板,学生看了后,似乎无关痛痒,改进效果并不明显。2015年,她尝试着用一些年轻人的用语来批改作业。她第一次在评语中用“亲”之类的词语时,能感觉到学生们有点激动,他们有的画了笑脸,有的回复:“亲,我会加油的!”
  看到效果不错,董桂菊在写评语时更加放得开,年轻人流行的词语,她都可以信手拈来。渐渐地,很多学生爱上了写作业,只为能够跟老师有更多的交流。
  该校2015级电气与信息学院的学生高平说,董老师曾给他们上课,班里女生经常会在老师的评语下面再写一段自己的感受,跟老师交流自己的小心事,特别像小学时候的“传纸条”。毕业10多年的学生金波,在同学聚会时带上了作业本。“老师,几次搬家都不舍得扔,您的评语我都留着呢。”
  那本厚厚的教材,对于董桂菊而言,早已烂熟于心,但她总是抱着如履薄冰的心态认真备课,以求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同样的课程,董老师的PPT每学期都不一样,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做课件。
  从1996年教课到现在,董桂菊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提前10分钟进教室,给学生们答疑,并帮助一些同学解决思想、感情上的困惑。
  学生郑佳晶回忆说,上董老师的课,大家的“抬头率”挺高的。很少有学生低头做别的事情,或者玩手机。董桂菊把课堂当成自编自导的片子。“我喜欢上大课,150多人的课堂,你能驾驭整个课堂,把握好节奏,能够给学生一些他渴望的东西。每一堂课都是一个作品。”董老师说。
  董老师每次备课时都要花大量心思,把学生容易搞错的知识点编成有意思的口诀,为学生们树立信心。例如“一见钟情法、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成对儿出现的正负号”等,这些暗语只有董老师的学生才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每一堂课结束时,她会引出下堂课有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曾有督导组的老师评价她的课:“像听评书一样!”
  现在学生面临的诱惑非常多,用点名、考核等硬办法把学生留在课堂,在董老师看来是不科学的。她说:“教师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是一个发光体,要从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来体现个人的教学素质和魅力,要靠自己的‘磁场’去吸引他们,绽放教学魅力,让学生认可。”
  学生高平回忆说,每次上董老师的课,90多人的大课,几乎每次都满员,且很少有人迟到。那学期,董老师的课在早上8时,而学生们的宿舍楼离教室有两公里路。只要上董老师的课,平时特别懒散的同学都会早早起床,准点上课。
  董桂菊执教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坚信,人心都是向善的,我觉得我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我们教师的职责在于寻找一个适合的方法,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将自己身上发光的东西发掘出来。”(钟华)
其他文献
从二战结束后美国建立全球霸權算起,美国实力逐渐走上“盛极而衰”之路,这个进程有曲折、有反复,但目前看来,美国走下坡路的大趋势没变。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全球霸权便呈现出螺旋式衰落的大趋势。大体来看,在美国本土有关“美国衰落”政策与学术辩论中,存在“绝对衰落论”和“相对衰落论”两大派别。“绝对衰落论”认为,从长远看,美国的政治与经济霸权都将“必然”衰落;而“相对衰落论”却认为,只要实施
9月1日,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丹东市农產品品牌宣推活动暨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第五场在沈阳举办。  本次活动以“海阔山秀、物阜人丰”为主题,由辽宁卫视黑土地两位主持人向广大网友推介丹东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助力产业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本场品牌宣推活动共吸引数万网友在线观看,包括普通消费者、中间商和众多同行业竞争者。《新农业》杂志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喷施宝产品是采用中国国家发明专利配方技术,取材于纯天然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经过科学螯合而成的超浓缩的无毒、无害、无残留、无激素、无污染的多功能营养型液体肥料。它富含氮、磷、钾、硼、锌、钼、锰等多种营养元素和腐植酸、黄腐酸、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作物使用后能激活体内酶的活性,提高氨基酸、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在平衡营养、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同时,增强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
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索,前面充满
加入锌硼酸肥料增效剂、控失活化营养素控失长效、抗旱促根、补充中、微量肥料  1、强大的科技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型肥料课题组研发国家11·5、12·5科技支撑计划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型增值肥料  2、锌硼酸肥料产品特点  [锌硼酸肥料增效劑]  锌硼酸肥料增效剂以核苷酸、赖氨酸等氨基酸为主要原料,与EDTA锌和EDTA硼络合,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和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一种肥料增效剂。添加到肥料中具有
提 要:敕令是研究加洛林政治、军事史极为重要的史料。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864年颁布的《皮特雷敕令》被誉为加洛林敕令的顶峰。本文从解读该敕令的文本结构和内容出发,进而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历史传统、制度文化和执行成效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研究,以期透过该敕令,来了解西法兰克国王在稳定社会秩序、管理政治事务、军事防御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秃头查理;皮特雷;敕令;大会议  DOI: 10.1
“造刺树”从小到大全身长满1~8寸长利刺,且刺上长刺四楞八杈,八方迎敌。硬如钢针的利刺可轻易将车胎、鞋底等刺破,人畜不敢接近,而且树龄越大刺越多,刺多的地方只见刺而见不到树皮。造刺树适应性极强,可耐-40℃严寒抗50℃高温。小叶对生,主根下扎遮地轻,对林果没有病虫为害,故被人称为“果园保护神”。为此,中央七套“农广天地”节目做了专题介绍(可上网查询有光盘)。  造刺树栽后5年成墙,7年结籽。寿命百
木橑尺蛾,鳞翅目尺蛾总科尺蛾科一个物种。该虫可危害蔷薇科、榆科、桑科、漆树科等30余科170多种植物,极易危害林场的落叶松林、刺槐林等,易暴发成灾,严重时树叶被全部食光。  1 木橑尺蛾的形态学特征  1.1 卵  扁圆形,长0.9毫米,绿色。卵块上覆有一层黄棕色绒毛,孵化前变为黑色。  1.2 幼虫  通常幼虫的体色与寄主植物颜色相近,体色似树皮,体上布满灰白色颗粒小点。头部密布白色、琥珀色、褐
提要:《后汉书》以及关于魏晋南北朝诸史西域传中多包括大秦传,这些记载反映了公元1到5世纪中国社会对于罗马帝国的了解和想象。本文以《后汉书-大秦传》为中心分析这些记载的特点,认为相关信息是经过各种中间渠道传入中国,并非国人亲眼所见。把大秦知识传入中国的中介主要是安息人、贵霜人和南印度居民。中国人大体上从东汉永元年间(89—105年)主要通过安息人和贵霜人开始了解罗马帝国。2世纪中叶之后,关于罗马帝国
铁岭县双井子乡吉缘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铁岭县双井子镇双井子村,于2010年8月在铁岭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成立,由程洪远同志出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以来,在铁岭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关心下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554.25万元,所有者权益494.2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06万元,盈余公积22.0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541.26万元,净利润72.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