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自古在国内外就有着广泛的研究,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实行上午集体教学,下午小组或个别教学的形式。我国的吕型伟、温寒江等教育家也有这方面的研究。现今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所任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试验,并对一个班级实行尝试分层教学的方法,便于比较、总结、改进。以下是笔者就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思考,与同行一起共勉。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就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其实因材施教和我们现在所提的分层教学是一个道理。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班级的人数较多,这样的教学情况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好学生学习没压力和动力,后进生学习很困难,最终的结果会造成学习效果差。
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授课时教学的内容、评价的等级有所区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每节课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如此,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有规可循,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按照新课程要求,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分层创设情境——分层探索问题——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总结”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前提,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有思考。
分层创设情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恰当地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分层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思维素材。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展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主体。分层探索问题是教师依据各层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随机设计各层学生参与的最大程度,暴露思维过程,让各层次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定向形成阶段,是探索规律学会抽象的过程。但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分层训练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题型,如判断改错、归纳综合、探索开放、拓展延伸等类型的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所不可缺少的。分层评价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测评的方法可小型多样,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口答、抢答、限定时间解答等,对分层学生进行单项或多项评价。
三、分层教学的反思
在享受分层教学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也发觉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如: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批改作业量增加;学生往往需要抄不同层次的作业。有时作业会抄错;有的后进生游离于教室、课堂之外不合作;学生及家长对分层教学的心理失衡等等。但分层教学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因此,同步学习是基础,异步学习要结合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分层适度,有所侧重,不要机械地把所有内容都搞成分层教学“一刀切”,更不能套用单一模式。分层最终的结果是不设层次,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但它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外活动成为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要组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和互助小组,分别对各层学生进行指导,促成学生的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实施,特别要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没有歧视的情况下进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分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只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按照学生的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实实在在地给予了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整体优化的目标,分层教学一定会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双茨科中学)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就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其实因材施教和我们现在所提的分层教学是一个道理。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班级的人数较多,这样的教学情况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好学生学习没压力和动力,后进生学习很困难,最终的结果会造成学习效果差。
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授课时教学的内容、评价的等级有所区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每节课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如此,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有规可循,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按照新课程要求,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分层创设情境——分层探索问题——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总结”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前提,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有思考。
分层创设情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恰当地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分层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思维素材。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展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主体。分层探索问题是教师依据各层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随机设计各层学生参与的最大程度,暴露思维过程,让各层次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定向形成阶段,是探索规律学会抽象的过程。但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分层训练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题型,如判断改错、归纳综合、探索开放、拓展延伸等类型的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所不可缺少的。分层评价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测评的方法可小型多样,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口答、抢答、限定时间解答等,对分层学生进行单项或多项评价。
三、分层教学的反思
在享受分层教学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也发觉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如: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批改作业量增加;学生往往需要抄不同层次的作业。有时作业会抄错;有的后进生游离于教室、课堂之外不合作;学生及家长对分层教学的心理失衡等等。但分层教学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因此,同步学习是基础,异步学习要结合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分层适度,有所侧重,不要机械地把所有内容都搞成分层教学“一刀切”,更不能套用单一模式。分层最终的结果是不设层次,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但它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外活动成为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要组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和互助小组,分别对各层学生进行指导,促成学生的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实施,特别要搞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没有歧视的情况下进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分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只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按照学生的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实实在在地给予了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整体优化的目标,分层教学一定会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双茨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