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识字策略异彩纷呈,尤其是随文识字颇受老师的喜欢,也越来越被一些老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所谓“随文识字”,顾名思义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它吸取了传统识字教学中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精华,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突破识字难点,避免“集中识字”的枯燥单调,课堂生成多,趣味无穷,为儿童所喜闻乐见,识字效果好。
这里的“随文识字”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然而纵观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随文识字的处理十分尴尬,其和阅读彼此不融,甚至失去了自己正确的定位。笔者前不久聆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课堂上,老师已将识字和阅读完全割裂开来,仿若课堂被分割,顿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举手)
师:你想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威胁。(师板书:威胁)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威胁的语气呢?
生:感叹号!
生:就等着瞧吧!
生:干死(师板书:干死)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节
师:鹬这么凶狠的威胁,蚌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那蚌是怎样的?
生:毫不示弱。(师板书:毫不示弱)
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出示生字“弱”的各种古文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师:你们看,这就是最早的“弱”,看看这是什么?
生:两把弓。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两把弓怎么样了?
生:断掉了。
师:弓断掉了,箭还能射出去吗?
生:不能。
师:既然不能射出去,那就没有对方强大了,就意味着自己是弱小的。
师:而“弱”里面的点和提就相当于弓断裂的地方。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在写这个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生:左边的弓要写的瘦一点,右边的弓要稍稍胖一些、高一些。
师:真棒!(师在黑板上范写“弱”,生书空)
师:像这种特点的字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出示:朋 羽 非)我们再写这些字时都要注意右边的部分要比左边的部分稍稍胖一些、高一些。打开你的习字册,描一个弱,写一个弱。
生认真书写“弱”字,然后老师针对学生写的“弱”字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毫不示弱”吗?
生:不认为自己是弱小的。
师:谁来用毫不示弱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
这位老师将识字完全从阅读教学中抽离出来,老师一会儿让学生动情地朗读,一会儿又让学生识字写字,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走来走去,却唯独没有真的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而老师之前苦心营造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也悄无声息地被她自己破坏了。那么理想的随文识字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随文识字的最高境界是识字与阅读、朗读紧密结合,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从而产生“随文潜入字,悄然字无声”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优化“随文识字”,达到将识字无痕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呢?
一、结合朗读,在随文中识字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怎样“寓读于识”呢?结合文本,在朗读中识字是有效识字的渠道之一。
(1)初读课文时识字
例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中的“吉祥如意”一词:先让学生把课文第二节中的“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句话读准确、通顺、流利,再请他们拿出写有“吉祥如意”及其拼音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回忆在哪儿见过这四个字,学生说完后,不断地请学生读好“吉祥如意”。这样的教学,显得自然又灵活。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新词促进识字
例如,“绕”字是苏教版版二年级上册《月亮湾》要求认读的一个生字,学生对它比较陌生。因此,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找出带有“绕”字的相关句子,理解其意思,再让学生看着老师用丝线在手指上绕一绕,在黑板上画一画。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在理解中掌握字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二、观察图画,在随文中识字
低年级的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因此,借助图画识字,学生不但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内容,领悟字形与字义,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区别同音字“从”和“丛”。教学“丛”时,可让学生观察生字所在课文《快乐的小公鸡》的插图,在具体形象中感知花丛的样子,再告诉学生:“丛”字下面的“一”像是地平线,上面的“从”像是花草、树木,所以“丛”可想象为“长在一起的草木”,即是“草丛、花丛、树丛”的“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字形对比,在随文中识字
汉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表意功能。因此,在随文识字中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字的意思,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对识字记形,防止写错别字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渴”与“喝”是《乌鸦喝水》一课中的两个生字,居于形近字的缘故,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时,先让学生读准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再紧扣句中生词,请学生想象“口渴”时的样子。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在綻放,体会到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找得满头大汗,所以“渴”是三点水旁。紧接着,让学生再读句子,引出“喝”,请学生把生字“渴”和“喝”进行对比识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喝”和“渴”长得像,“喝水”要用嘴巴,带口字就是“喝”,乌鸦流了满头大汗,“口渴”了,所以带三点水旁就是“渴”。如此教学,让课堂生命灵动起来,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地识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四、创境情境,在随文中识字
在创设具体语境中随文识字,必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基准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做动作、想象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明意,读中悟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中的“誓”字,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生读: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师:猜猜调达当时是怎么起誓的?
生:我调达发誓:我绝不说出恩人九色鹿的住处,如果违背誓言,我将不得好死!
生:我调达发誓:我绝对会保守恩人九色鹿的住处,如有泄露,天打五雷轰!
师:多毒的誓言!你们看这个“誓“字,上面是一个(折),下面是一个(言)(师范写)古人发誓时,常常手拿枝条,说完誓言后就把枝条折断。知道为什么吗?意思是如果违背誓言,就会像这枝条一样,一折两段(师一边说,一边折断手中的枝条)。想一想,调达还会怎么起誓呢?
生:我调达郑重起誓:我绝对我保守恩人九色鹿的住处,如有违背,我将和这根枝条的命运一样!(掌声)
师:多么信誓旦旦的调达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调达的嘴脸。
这样通过“誓”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识字融合在阅读之中,以字义的理解来带动句子、课文的学習,同时又在阅读中加深字形的识记与字义的理解。
五、落实书写,灵动随文识字
落实课堂书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应灵动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安排课堂书写,如在揭示课题时书写,在集中识字时书写,在整体感知时书写,在了解内容中书写,在回归整体时书写,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书写。这样灵动书写,既增强练字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又提升练字效果,达到巩固识字。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观看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后揭示课题,就可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泼水节”中的“泼”这个生字,这时,学生精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记忆深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当学生了解了海底其实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种声音必须要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才可以听到,相机引出“窃窃私语”一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后就可重点指导书写“窃”字,让学生在静与动的结合中巩固了识字,提升了写字质量。
当然,课堂存在不确定性,识字教学更不能机械重复,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机智、灵活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文本,因文而异,随文进行教学,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有效缓解阅读“一方独霸”,识字“一方独宠”的不良症状,从而让识字充满快乐,让学习真的发生,让课堂散发出芳香醇郁的新气息。
这里的“随文识字”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然而纵观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随文识字的处理十分尴尬,其和阅读彼此不融,甚至失去了自己正确的定位。笔者前不久聆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课堂上,老师已将识字和阅读完全割裂开来,仿若课堂被分割,顿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举手)
师:你想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威胁。(师板书:威胁)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威胁的语气呢?
生:感叹号!
生:就等着瞧吧!
生:干死(师板书:干死)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第二节
师:鹬这么凶狠的威胁,蚌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那蚌是怎样的?
生:毫不示弱。(师板书:毫不示弱)
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出示生字“弱”的各种古文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师:你们看,这就是最早的“弱”,看看这是什么?
生:两把弓。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两把弓怎么样了?
生:断掉了。
师:弓断掉了,箭还能射出去吗?
生:不能。
师:既然不能射出去,那就没有对方强大了,就意味着自己是弱小的。
师:而“弱”里面的点和提就相当于弓断裂的地方。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在写这个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生:左边的弓要写的瘦一点,右边的弓要稍稍胖一些、高一些。
师:真棒!(师在黑板上范写“弱”,生书空)
师:像这种特点的字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出示:朋 羽 非)我们再写这些字时都要注意右边的部分要比左边的部分稍稍胖一些、高一些。打开你的习字册,描一个弱,写一个弱。
生认真书写“弱”字,然后老师针对学生写的“弱”字进行评价。评价结束后,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毫不示弱”吗?
生:不认为自己是弱小的。
师:谁来用毫不示弱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
这位老师将识字完全从阅读教学中抽离出来,老师一会儿让学生动情地朗读,一会儿又让学生识字写字,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走来走去,却唯独没有真的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而老师之前苦心营造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也悄无声息地被她自己破坏了。那么理想的随文识字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随文识字的最高境界是识字与阅读、朗读紧密结合,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从而产生“随文潜入字,悄然字无声”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优化“随文识字”,达到将识字无痕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呢?
一、结合朗读,在随文中识字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怎样“寓读于识”呢?结合文本,在朗读中识字是有效识字的渠道之一。
(1)初读课文时识字
例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中的“吉祥如意”一词:先让学生把课文第二节中的“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句话读准确、通顺、流利,再请他们拿出写有“吉祥如意”及其拼音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回忆在哪儿见过这四个字,学生说完后,不断地请学生读好“吉祥如意”。这样的教学,显得自然又灵活。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新词促进识字
例如,“绕”字是苏教版版二年级上册《月亮湾》要求认读的一个生字,学生对它比较陌生。因此,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找出带有“绕”字的相关句子,理解其意思,再让学生看着老师用丝线在手指上绕一绕,在黑板上画一画。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在理解中掌握字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二、观察图画,在随文中识字
低年级的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因此,借助图画识字,学生不但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内容,领悟字形与字义,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区别同音字“从”和“丛”。教学“丛”时,可让学生观察生字所在课文《快乐的小公鸡》的插图,在具体形象中感知花丛的样子,再告诉学生:“丛”字下面的“一”像是地平线,上面的“从”像是花草、树木,所以“丛”可想象为“长在一起的草木”,即是“草丛、花丛、树丛”的“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字形对比,在随文中识字
汉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表意功能。因此,在随文识字中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字的意思,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对识字记形,防止写错别字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渴”与“喝”是《乌鸦喝水》一课中的两个生字,居于形近字的缘故,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时,先让学生读准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再紧扣句中生词,请学生想象“口渴”时的样子。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在綻放,体会到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找得满头大汗,所以“渴”是三点水旁。紧接着,让学生再读句子,引出“喝”,请学生把生字“渴”和“喝”进行对比识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喝”和“渴”长得像,“喝水”要用嘴巴,带口字就是“喝”,乌鸦流了满头大汗,“口渴”了,所以带三点水旁就是“渴”。如此教学,让课堂生命灵动起来,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地识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四、创境情境,在随文中识字
在创设具体语境中随文识字,必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基准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做动作、想象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明意,读中悟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中的“誓”字,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生读: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师:猜猜调达当时是怎么起誓的?
生:我调达发誓:我绝不说出恩人九色鹿的住处,如果违背誓言,我将不得好死!
生:我调达发誓:我绝对会保守恩人九色鹿的住处,如有泄露,天打五雷轰!
师:多毒的誓言!你们看这个“誓“字,上面是一个(折),下面是一个(言)(师范写)古人发誓时,常常手拿枝条,说完誓言后就把枝条折断。知道为什么吗?意思是如果违背誓言,就会像这枝条一样,一折两段(师一边说,一边折断手中的枝条)。想一想,调达还会怎么起誓呢?
生:我调达郑重起誓:我绝对我保守恩人九色鹿的住处,如有违背,我将和这根枝条的命运一样!(掌声)
师:多么信誓旦旦的调达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调达的嘴脸。
这样通过“誓”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识字融合在阅读之中,以字义的理解来带动句子、课文的学習,同时又在阅读中加深字形的识记与字义的理解。
五、落实书写,灵动随文识字
落实课堂书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应灵动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安排课堂书写,如在揭示课题时书写,在集中识字时书写,在整体感知时书写,在了解内容中书写,在回归整体时书写,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书写。这样灵动书写,既增强练字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又提升练字效果,达到巩固识字。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观看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后揭示课题,就可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泼水节”中的“泼”这个生字,这时,学生精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记忆深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当学生了解了海底其实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种声音必须要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才可以听到,相机引出“窃窃私语”一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后就可重点指导书写“窃”字,让学生在静与动的结合中巩固了识字,提升了写字质量。
当然,课堂存在不确定性,识字教学更不能机械重复,整齐划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机智、灵活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文本,因文而异,随文进行教学,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有效缓解阅读“一方独霸”,识字“一方独宠”的不良症状,从而让识字充满快乐,让学习真的发生,让课堂散发出芳香醇郁的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