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抓好落实工作。现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为例,就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途径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近年来,兰山区本着“重在建设、旨在共享”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贴近”,努力推进“四项创新”,整合资源,配套联动,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国家及省、市组织的多次检查验收和现场会议调查研究活动中,各级领导都对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3月,兰山区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区”。
一 加大投入,夯实“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
“文化共享”工程要想真正实施,必须要加大投入,夯实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兰山区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硬件达标。区财政先后拨款200余万元,用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设备采购、网络维护、日常运行等基本建设,先后购置了服务器6台,笔记本电脑4台,台式电脑40台,以及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百兆防火墙、UPS电源、卫星接受器等相关设备,接入了宽带互联网,购置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信息浏览监控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等,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成了集演播室、接收机房、电子阅览室、课件点播室、课件制作室、音像档案资料室于一体的规范化区级支中心,支中心的年度运行经费达到5万元以上。目前,全区6个镇4个街道服务站都配备了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电脑、机顶盒、有源音箱,并按入了宽带网络,年运行经费都不低于1万元;村、社区服务点也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建设,目前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了规范化站点要求,运行经费也都得到了较好保障。
二 加强管理,在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
“文化共享”工程的硬件建好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实现真正惠民,也属纸上谈兵。在建设过程中,该区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志牌、统一规章制度和统一收听收看纪录簿,确保各服务站点定期、按时开放,实现服务内容安排科学合理。
为加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力度,该区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首批选定了1个街道和2个镇,20个村(社区)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工作。近年来,全区每年都要召开3次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场会,举办5期以上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信息采集、内部管理、意见反馈、监督检查、评比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社会上聘请了500多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及时反馈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了信息采集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针对夏秋季节手口足病多发的情况,该区积极邀请妇幼保健院专家举办预防讲座,并制作了《手口足病防治》课件,免费向广大群众发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为减少夏季雷电造成的伤害,该区制作了《雷电灾害的预防》课件,广泛宣传预防雷电知识,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 强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也需要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惠民。近年来,兰山区始终坚持围绕“一个目标”,消除“两个误区”,抓好“三个结合”,推进“四项创新”,深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该区以共建为手段,以共享为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效能,努力为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认识上的误区,消除“工程建设是文化部门行为”的认识误区,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工作中,该区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同创建文化先进乡镇、社区相结合,同维护青少年文化权益相结合,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强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二是创新服务内容。为丰富服务内容,该区在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上开设了文化娱乐、科普知识、实用技术、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商务信息、社会公德等七个栏目,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夏家村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南坊街道东北部,朱七公路西侧,春秋时期舆国古城就在这里。该村群众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与“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相结合这一优势,及时了解致富信息,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网上看市场、聘专家、找销路,构建起专家服务团和兰旗花卉网为主要内容的资源优势,使夏家村大棚花卉实现了科学管理、跨省种植、跨国销售。该区还启动了“服务三农、心系百姓”实用知识讲座,推出了手口足病防治、防雷电、早期稻田管理、家禽饲养以及煤气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等一批课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区支中心已举办系列知识讲座43期,向基层服务站点发送数据光盘2万余张,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
三是创新传输手段。除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传输文化信息外,该区还依托区政府政务网进行信息发布,并在区有线电视台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栏”滚动播出。结合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还利用消夏广场电影晚会在区城各大广场进行播放;利用送电影下乡的形式,由各电影放映小分队及时把共享工程课件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该区建设了专门网站,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绿色通道”,网站方便群众以电子书信的形式在网页上留言咨询,由兰山区各行各业选出的百名专家组成的服务团成员予以解答。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果,该区积极组织开展专家送服务下乡活动,自带仪器,自带资料,上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黄福友是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杨柳官庄村的养鸡大户,前些年由于缺少饲养技术,让他受到很大损失。村里建立“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后,经常组织村民收看《实用技术》栏目,并接受专家服务团网上和网下的技术指导。这两年,他饲养的种鸡毛病少质量高,年净挣30多万元。他逢人便说:“送金、送银不如送技术,感谢政府给俺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现在“有困难找专家”,“有问题上绿色通道”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近年来,兰山区本着“重在建设、旨在共享”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贴近”,努力推进“四项创新”,整合资源,配套联动,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国家及省、市组织的多次检查验收和现场会议调查研究活动中,各级领导都对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3月,兰山区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区”。
一 加大投入,夯实“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
“文化共享”工程要想真正实施,必须要加大投入,夯实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兰山区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硬件达标。区财政先后拨款200余万元,用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设备采购、网络维护、日常运行等基本建设,先后购置了服务器6台,笔记本电脑4台,台式电脑40台,以及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百兆防火墙、UPS电源、卫星接受器等相关设备,接入了宽带互联网,购置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信息浏览监控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等,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成了集演播室、接收机房、电子阅览室、课件点播室、课件制作室、音像档案资料室于一体的规范化区级支中心,支中心的年度运行经费达到5万元以上。目前,全区6个镇4个街道服务站都配备了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电脑、机顶盒、有源音箱,并按入了宽带网络,年运行经费都不低于1万元;村、社区服务点也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建设,目前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了规范化站点要求,运行经费也都得到了较好保障。
二 加强管理,在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
“文化共享”工程的硬件建好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实现真正惠民,也属纸上谈兵。在建设过程中,该区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志牌、统一规章制度和统一收听收看纪录簿,确保各服务站点定期、按时开放,实现服务内容安排科学合理。
为加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力度,该区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首批选定了1个街道和2个镇,20个村(社区)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工作。近年来,全区每年都要召开3次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场会,举办5期以上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信息采集、内部管理、意见反馈、监督检查、评比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社会上聘请了500多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及时反馈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了信息采集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针对夏秋季节手口足病多发的情况,该区积极邀请妇幼保健院专家举办预防讲座,并制作了《手口足病防治》课件,免费向广大群众发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为减少夏季雷电造成的伤害,该区制作了《雷电灾害的预防》课件,广泛宣传预防雷电知识,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 强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也需要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惠民。近年来,兰山区始终坚持围绕“一个目标”,消除“两个误区”,抓好“三个结合”,推进“四项创新”,深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该区以共建为手段,以共享为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效能,努力为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认识上的误区,消除“工程建设是文化部门行为”的认识误区,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工作中,该区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同创建文化先进乡镇、社区相结合,同维护青少年文化权益相结合,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强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二是创新服务内容。为丰富服务内容,该区在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上开设了文化娱乐、科普知识、实用技术、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商务信息、社会公德等七个栏目,及时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夏家村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南坊街道东北部,朱七公路西侧,春秋时期舆国古城就在这里。该村群众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与“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相结合这一优势,及时了解致富信息,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网上看市场、聘专家、找销路,构建起专家服务团和兰旗花卉网为主要内容的资源优势,使夏家村大棚花卉实现了科学管理、跨省种植、跨国销售。该区还启动了“服务三农、心系百姓”实用知识讲座,推出了手口足病防治、防雷电、早期稻田管理、家禽饲养以及煤气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等一批课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区支中心已举办系列知识讲座43期,向基层服务站点发送数据光盘2万余张,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
三是创新传输手段。除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传输文化信息外,该区还依托区政府政务网进行信息发布,并在区有线电视台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栏”滚动播出。结合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还利用消夏广场电影晚会在区城各大广场进行播放;利用送电影下乡的形式,由各电影放映小分队及时把共享工程课件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该区建设了专门网站,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绿色通道”,网站方便群众以电子书信的形式在网页上留言咨询,由兰山区各行各业选出的百名专家组成的服务团成员予以解答。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果,该区积极组织开展专家送服务下乡活动,自带仪器,自带资料,上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黄福友是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杨柳官庄村的养鸡大户,前些年由于缺少饲养技术,让他受到很大损失。村里建立“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后,经常组织村民收看《实用技术》栏目,并接受专家服务团网上和网下的技术指导。这两年,他饲养的种鸡毛病少质量高,年净挣30多万元。他逢人便说:“送金、送银不如送技术,感谢政府给俺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现在“有困难找专家”,“有问题上绿色通道”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