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岩屋冲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中段冷家溪构造隆起的南东边缘。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南华系大唐坡组和富禄组中的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的破碎带或节理裂隙中。锑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南华系洪江组中的含砾粉砂质板岩、含砾浅变质砂岩、含砾凝灰质板岩、含砾板岩等岩石的破碎带或节理裂隙中。本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概述,其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围岩蚀变 矿体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50-2
岩屋冲矿区位于湖南省重要的锑多金属成矿带—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矿床规模现未探明,锑矿为脉状、透镜状,锑矿脉与铅锌矿脉近于垂直相交。其矿床独有的特征引起了我的興趣。本文在总结了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这两年来本矿区的勘查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探与总结,进而指导本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1区域地质概况
岩屋冲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中段冷家溪构造隆起的南东边缘。构造上为一向南西倾没的复背斜,区域内出路的地层有冷家溪群、板溪群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及震旦系、寒武系、奥陶溪、志留系、泥盆溪、石炭系等。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期,在本区以断裂为主,发生了系列北东走向为主的逆断层,其中大的断裂如北东向岳溪-深子湖水库(F2)断裂与马家溪-青云山断裂(F1),是本区的导矿构造。其中次级的层间破碎带(走向北西、北西西、北东)是本区铅锌、锑、银等矿床的容矿构造。绝大多数矿体(点)均分布于各大断裂边的次级断裂、裂隙与背斜中。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与构造特征
本矿区地层简单,主要为:南华系下统富禄组+大塘坡组(Nh1f+d),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本层断裂构造中;南华系上统洪江组(Nh2h),锑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在本层构造裂隙中;其次在矿区南东角见小块震旦系金家洞组与留茶坡组地层出露。
矿区位于云雾山倾伏背斜的南东翼,构造相对复杂,构造线方向40-60°。矿区内较具规模的断裂主要有F1到F13,每条断裂与成矿都有一定的关系。
2.2控矿构造
(1)导矿构造
本矿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成矿与断裂密切相关。北东向岳溪-深子湖水库(F2)断裂与马家溪-青云山断裂(F1)是区域性导矿断裂,控制了本区矿带中矿床(点)的成生与展布,主要矿床(点)处于两断裂所夹持的抬升断块内。断块内或矿区导矿断裂旁侧的北西向断裂两盘或与区域性导矿断裂斜交的背斜倾伏部位,是区内矿床(点)的就位场所。就本矿区而言,矿区的导矿构造有F1、F2、F3、F4、F6、F7等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其中F2断层自图南西向北东延伸,穿越整个矿区,矿区内长约两千米,属区域性导矿断裂。F2断层倾向南东,倾角50-60°,断距较大,断裂带较宽,见断裂岩块、断层角砾及硅化现象。其中F1、F2、F6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2)容矿构造
就本矿区而言,所有容矿断裂主要位于导矿断裂上盘,并随着与导矿断裂距离的加大,断裂密度减少,铅锌、锑矿化亦随之减弱。导矿断裂上盘成群成带出现的NWW—NW、NE向容矿断裂控制着锑矿脉的产出及其延伸。矿化富集区发育于靠近导矿断裂上盘的构造裂隙相对密集地段,尤其构造裂隙的张裂部位及两组裂隙交会部位,铅锌、锑矿化更为富集,往往形成沿倾向延伸较长的柱状、透镜状矿体。区内构造活动不仅为矿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沉积场所,而且本身就是矿液活动、成矿物质活化与迁移的驱动力。构造活动导致了成矿作用的发生和矿床(体)的定位,对成矿起主导作用。区内压性和张扭性复合断裂(如F9、F10、F11、F12、F13等)及节理裂隙为区内的容矿构造。其中F9、F10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2.3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方解石化等。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普遍,其中硅化、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与本区铅锌矿、锑矿关系密切,是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2.4矿体特征
(1)铅锌矿体特征
目前发现一条主要铅锌矿体,编号为Ⅰ。主要受断裂控制,赋存于南华系大唐坡组和富禄组中的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的破碎带或节理裂隙中。此矿体发育于含矿破碎带中,在矿区内沿走向长200m以上,总体走向北东,整体倾向南东,倾角 50°-78°,含矿破碎带厚 10-16m。含矿破碎带中见石英脉、破碎角砾岩,破碎角砾岩,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破碎带中见硅化、绿泥石化蚀变,一般在硅化、绿泥石化蚀变较强的地段铅锌矿化亦较好。特别是两条破碎带交汇部位老窿的矿化最好、品位也最高。
此矿体局部呈脉状、透镜状、纺锤状产于破碎带中。其中Ⅰ号矿体由老窿、钻孔、探槽工程控制,控制矿体斜深100m,其中局部工程见矿体,矿体厚度5.40-7.25m,平均6.325m。Zn品位2.88-3.14%,平均 3.03%;Pb品位0.65%,平均0.65%,矿化不均匀,厚度品位变化大。
(2)锑多金属矿体特征
目前主要在南华系洪江组中发现一条锑多金属矿体,编号为Ⅱ。主要受层间断裂和节理裂隙控制,赋存于南华系洪江组中的含砾粉砂质板岩、含砾浅变质砂岩、含砾凝灰质板岩、含砾板岩等岩石的破碎带或节理裂隙中。Ⅱ号矿体在矿区内沿走向长约700m。总体走向北西西292°,倾向南南西,倾角 80°左右,矿体厚 0.2-1m。矿体围岩中一般有硅化蚀变和褐铁矿化。
此矿体局部呈脉状、透镜状、纺锤状产于层间断裂或节理裂隙中。其中Ⅱ号矿体由老窿、探槽等工程控制,控制矿体斜深80m,矿体厚度0.17-0.92m。Sb品位0.29-20.26%,平均10%;Zn品位 0.56-1.62%,平均 0.42%;Pb品位0.46%,平均0.46%,矿化不均匀,厚度品位变化大。 3矿床成因探讨
(1)成矿物质来源
渣滓溪锑矿位于雪峰古岛弧中段,发育着元古界活动型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建造,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可能与晚元古代海底火山(热泉)喷溢—沉积作用有关。区内赋矿地层均富含火山物质,且以矿区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外围),随着地层中火山物质成分的减少,矿化随之减弱以至消失。区内铅锌锑矿床主要赋存于南华系的岩富禄组、大塘坡组、洪江组地层内,总厚度一千多米,根据表1说明矿区地层中Sb、Pb、Zn元素的丰度分别是地壳丰度的236倍、8倍、1.2倍,表明本区存在这些元素的富集层(尤其是主要成矿元素Sb),即“矿源层”。
(2)成矿温度条件
湖南省冶金地质研究所1978~1985年间对本矿区周边的渣滓溪锑矿用爆裂法测得辉锑矿的生成温度为130~292℃(38件),平均243℃,属中—低温,所以本矿区的铅锌锑矿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根据前人资料,本矿区应有两期成矿期,先期是含矿中温热液与围岩接触交代冷却后形成石英-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后期是含量低温热液与围岩接触交代冷却后形成石英-辉锑矿或硫锑银矿,所以本区矿床的矿种成上下垂直分带,即在同一含矿断裂或含矿裂隙中,上部多为锑银矿,下部多为铅锌矿。
本区的断裂、节理裂隙等构造活动与成矿活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成因关系.有的断裂形成过程与成矿过程在时间上﹑在成因上具有先后继承关系。本区地层中富含Sb、Pb、Zn、Ag等金属元素,随着含矿热液上升时,与地层中的成矿有利元素接触交代后,新的含矿热液继续沿构造裂隙上升而先分离结晶出铅、锌等中温矿物,再接近地表时当物化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最后再分离结晶出含锑银低温矿物。
综上所述,本区矿床成因是在元古代海底火山喷发作用下,将地壳深部的锑矿质随火山碎屑等共同上升而沉积于海底,组成以火山碎屑为主的火山—沉积岩,这就是前述中的所谓“矿源层”;在此基础上,经过后期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驱动下,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产生的变质热(包括部分加热的天水)作用下和前述有利的温度条件发生变化时,锑等金属元素从“矿源层”内被萃取、搬运和沉淀在有利成矿的构造空间和有利岩性部位而形成矿床。矿床远离岩浆岩体,成矿温度中等偏低,盐度亦偏低,表明成矿时的燕山期岩浆活动与成矿无直接关系,但不排除此时的岩浆活动对成矿所需的流体起着间接烘烤作用。
4结论
从本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的探讨,得知矿体在深部和走向上有贫化、尖灭、变小的趋势,但含金属矿化的破碎带即含矿中低温热液上升的通道依然存在,所以矿体很可能为透镜状和不规则状,而且一条矿体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可能形成若干段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的矿体块段,因而在本矿区沿矿脉深部和走向上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 长俊.岩石学简明教程[M].地质出版社.1995.6.
[2] 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C].地质出版社, 1978.
[3] 章崇真.矿床地质[J].1984;3(2);59.
[4] 鲍振襄.渣滓溪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J].湖南地质,1991,10(1):25-32.
[5] 陈强春.渣滓溪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业快报,2006,(6):61-64.
[6] 吴迎春.湖南省安化县渣滓溪锑(钨)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R],2011.
[7] 毛红光.渣滓溪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2012.
[8] 张惠.湖南省溆浦县岩屋冲矿区铅锌矿普查实施方案.2013.12.
[9] 張惠.湖南省溆浦县岩屋冲矿区铅锌矿普查工作总结报告.2013.12.
[关键词]围岩蚀变 矿体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50-2
岩屋冲矿区位于湖南省重要的锑多金属成矿带—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矿床规模现未探明,锑矿为脉状、透镜状,锑矿脉与铅锌矿脉近于垂直相交。其矿床独有的特征引起了我的興趣。本文在总结了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这两年来本矿区的勘查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初探与总结,进而指导本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1区域地质概况
岩屋冲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中段冷家溪构造隆起的南东边缘。构造上为一向南西倾没的复背斜,区域内出路的地层有冷家溪群、板溪群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及震旦系、寒武系、奥陶溪、志留系、泥盆溪、石炭系等。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期,在本区以断裂为主,发生了系列北东走向为主的逆断层,其中大的断裂如北东向岳溪-深子湖水库(F2)断裂与马家溪-青云山断裂(F1),是本区的导矿构造。其中次级的层间破碎带(走向北西、北西西、北东)是本区铅锌、锑、银等矿床的容矿构造。绝大多数矿体(点)均分布于各大断裂边的次级断裂、裂隙与背斜中。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与构造特征
本矿区地层简单,主要为:南华系下统富禄组+大塘坡组(Nh1f+d),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本层断裂构造中;南华系上统洪江组(Nh2h),锑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在本层构造裂隙中;其次在矿区南东角见小块震旦系金家洞组与留茶坡组地层出露。
矿区位于云雾山倾伏背斜的南东翼,构造相对复杂,构造线方向40-60°。矿区内较具规模的断裂主要有F1到F13,每条断裂与成矿都有一定的关系。
2.2控矿构造
(1)导矿构造
本矿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成矿与断裂密切相关。北东向岳溪-深子湖水库(F2)断裂与马家溪-青云山断裂(F1)是区域性导矿断裂,控制了本区矿带中矿床(点)的成生与展布,主要矿床(点)处于两断裂所夹持的抬升断块内。断块内或矿区导矿断裂旁侧的北西向断裂两盘或与区域性导矿断裂斜交的背斜倾伏部位,是区内矿床(点)的就位场所。就本矿区而言,矿区的导矿构造有F1、F2、F3、F4、F6、F7等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其中F2断层自图南西向北东延伸,穿越整个矿区,矿区内长约两千米,属区域性导矿断裂。F2断层倾向南东,倾角50-60°,断距较大,断裂带较宽,见断裂岩块、断层角砾及硅化现象。其中F1、F2、F6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2)容矿构造
就本矿区而言,所有容矿断裂主要位于导矿断裂上盘,并随着与导矿断裂距离的加大,断裂密度减少,铅锌、锑矿化亦随之减弱。导矿断裂上盘成群成带出现的NWW—NW、NE向容矿断裂控制着锑矿脉的产出及其延伸。矿化富集区发育于靠近导矿断裂上盘的构造裂隙相对密集地段,尤其构造裂隙的张裂部位及两组裂隙交会部位,铅锌、锑矿化更为富集,往往形成沿倾向延伸较长的柱状、透镜状矿体。区内构造活动不仅为矿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沉积场所,而且本身就是矿液活动、成矿物质活化与迁移的驱动力。构造活动导致了成矿作用的发生和矿床(体)的定位,对成矿起主导作用。区内压性和张扭性复合断裂(如F9、F10、F11、F12、F13等)及节理裂隙为区内的容矿构造。其中F9、F10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2.3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方解石化等。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普遍,其中硅化、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与本区铅锌矿、锑矿关系密切,是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2.4矿体特征
(1)铅锌矿体特征
目前发现一条主要铅锌矿体,编号为Ⅰ。主要受断裂控制,赋存于南华系大唐坡组和富禄组中的粉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的破碎带或节理裂隙中。此矿体发育于含矿破碎带中,在矿区内沿走向长200m以上,总体走向北东,整体倾向南东,倾角 50°-78°,含矿破碎带厚 10-16m。含矿破碎带中见石英脉、破碎角砾岩,破碎角砾岩,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破碎带中见硅化、绿泥石化蚀变,一般在硅化、绿泥石化蚀变较强的地段铅锌矿化亦较好。特别是两条破碎带交汇部位老窿的矿化最好、品位也最高。
此矿体局部呈脉状、透镜状、纺锤状产于破碎带中。其中Ⅰ号矿体由老窿、钻孔、探槽工程控制,控制矿体斜深100m,其中局部工程见矿体,矿体厚度5.40-7.25m,平均6.325m。Zn品位2.88-3.14%,平均 3.03%;Pb品位0.65%,平均0.65%,矿化不均匀,厚度品位变化大。
(2)锑多金属矿体特征
目前主要在南华系洪江组中发现一条锑多金属矿体,编号为Ⅱ。主要受层间断裂和节理裂隙控制,赋存于南华系洪江组中的含砾粉砂质板岩、含砾浅变质砂岩、含砾凝灰质板岩、含砾板岩等岩石的破碎带或节理裂隙中。Ⅱ号矿体在矿区内沿走向长约700m。总体走向北西西292°,倾向南南西,倾角 80°左右,矿体厚 0.2-1m。矿体围岩中一般有硅化蚀变和褐铁矿化。
此矿体局部呈脉状、透镜状、纺锤状产于层间断裂或节理裂隙中。其中Ⅱ号矿体由老窿、探槽等工程控制,控制矿体斜深80m,矿体厚度0.17-0.92m。Sb品位0.29-20.26%,平均10%;Zn品位 0.56-1.62%,平均 0.42%;Pb品位0.46%,平均0.46%,矿化不均匀,厚度品位变化大。 3矿床成因探讨
(1)成矿物质来源
渣滓溪锑矿位于雪峰古岛弧中段,发育着元古界活动型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建造,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可能与晚元古代海底火山(热泉)喷溢—沉积作用有关。区内赋矿地层均富含火山物质,且以矿区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外围),随着地层中火山物质成分的减少,矿化随之减弱以至消失。区内铅锌锑矿床主要赋存于南华系的岩富禄组、大塘坡组、洪江组地层内,总厚度一千多米,根据表1说明矿区地层中Sb、Pb、Zn元素的丰度分别是地壳丰度的236倍、8倍、1.2倍,表明本区存在这些元素的富集层(尤其是主要成矿元素Sb),即“矿源层”。
(2)成矿温度条件
湖南省冶金地质研究所1978~1985年间对本矿区周边的渣滓溪锑矿用爆裂法测得辉锑矿的生成温度为130~292℃(38件),平均243℃,属中—低温,所以本矿区的铅锌锑矿成因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根据前人资料,本矿区应有两期成矿期,先期是含矿中温热液与围岩接触交代冷却后形成石英-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后期是含量低温热液与围岩接触交代冷却后形成石英-辉锑矿或硫锑银矿,所以本区矿床的矿种成上下垂直分带,即在同一含矿断裂或含矿裂隙中,上部多为锑银矿,下部多为铅锌矿。
本区的断裂、节理裂隙等构造活动与成矿活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成因关系.有的断裂形成过程与成矿过程在时间上﹑在成因上具有先后继承关系。本区地层中富含Sb、Pb、Zn、Ag等金属元素,随着含矿热液上升时,与地层中的成矿有利元素接触交代后,新的含矿热液继续沿构造裂隙上升而先分离结晶出铅、锌等中温矿物,再接近地表时当物化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最后再分离结晶出含锑银低温矿物。
综上所述,本区矿床成因是在元古代海底火山喷发作用下,将地壳深部的锑矿质随火山碎屑等共同上升而沉积于海底,组成以火山碎屑为主的火山—沉积岩,这就是前述中的所谓“矿源层”;在此基础上,经过后期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驱动下,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产生的变质热(包括部分加热的天水)作用下和前述有利的温度条件发生变化时,锑等金属元素从“矿源层”内被萃取、搬运和沉淀在有利成矿的构造空间和有利岩性部位而形成矿床。矿床远离岩浆岩体,成矿温度中等偏低,盐度亦偏低,表明成矿时的燕山期岩浆活动与成矿无直接关系,但不排除此时的岩浆活动对成矿所需的流体起着间接烘烤作用。
4结论
从本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的探讨,得知矿体在深部和走向上有贫化、尖灭、变小的趋势,但含金属矿化的破碎带即含矿中低温热液上升的通道依然存在,所以矿体很可能为透镜状和不规则状,而且一条矿体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可能形成若干段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的矿体块段,因而在本矿区沿矿脉深部和走向上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 长俊.岩石学简明教程[M].地质出版社.1995.6.
[2] 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C].地质出版社, 1978.
[3] 章崇真.矿床地质[J].1984;3(2);59.
[4] 鲍振襄.渣滓溪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J].湖南地质,1991,10(1):25-32.
[5] 陈强春.渣滓溪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业快报,2006,(6):61-64.
[6] 吴迎春.湖南省安化县渣滓溪锑(钨)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R],2011.
[7] 毛红光.渣滓溪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2012.
[8] 张惠.湖南省溆浦县岩屋冲矿区铅锌矿普查实施方案.2013.12.
[9] 張惠.湖南省溆浦县岩屋冲矿区铅锌矿普查工作总结报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