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STRACTS IN ENGLISH (Translatecl by Gantang)
【出 处】
:
宗教学研究
【发表日期】
:
2008年4期
其他文献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曾出现过持续久远的基督教自立运动。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期的四川曾有强烈反应。30年代初在成都出现了以中华基督教改进会为代表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基督教自立运动,其机关刊物《改进》半月刊刊登了大量文章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西差会。该运动产生在1922—1927年风靡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平息之后,因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本文以佛教为案例,对“5·12”四川大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安县等地受灾人群信仰状况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自由座谈等社会学实证考察方式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佛教界闻灾而动,寻声救苦,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赏佛教界在赈灾中的积极作用;佛教在赈灾中所发挥的心理安定、心理救援、生死安顿、生活充实、慈善公益等功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秩序稳定功不可没;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度最高,92.8%的佛教信众认为“信宗教与信党和政府无冲突”,佛教信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率是97.39/6,高于普通民众;调查表明:正信宗教尤其佛教的
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拟分三次刊出。
道教存神养生作为道教养生术的一种,由于其中混杂了一些宗教成分,长期以来受到误解。本文认为,道教存神中的所谓“身神”是指信息,而存神经典中对于身神的描述则是在设计一种信息符号,存神实际上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向自身组织器官注入信息,使其负熵化的一种养生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葛洪思想中儒道会通如何可能的问题,指明了儒道思想在内外融贯、本末贯通、儒道会通三个层面上的进展过程与整体结构,先验的明见了其奠基之根本,表明了儒道会通的一般超越论形式,从而根据性的豁清了中国思想史上经常出现却始终处于暧昧中的儒道会通问题。
本文就明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形式、建置布局,结合易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形式为大堂、私第、家庙、万法宗坛、玄武池等。其中本文首次考证出府内玄武池开挖具体时间,明朝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布局采用后天八卦模式,认为龙虎山天师府建置形式、建置布局与易学思想存在内在关联。
山西天主教具有自传、自养、自立的传统,天主教徒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传播教义,发展教徒,为传教士提供一切传教条件,并在禁教时期负责其安全、对外联络、沿途护送工作。他们献出自己的房屋、土地、财物、劳力,在修建教堂等教会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把子女送到中外修道院学习,为天主教在山西及他省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伦理学涉及行为中的入。伦理学是关于善(Guten)的学说。作为自由的、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幸福。然而,“幸福”并不是简单的、主观上的满足,而是根据理性的尺度实现了理想。因此,伦理学涉及到对“主观真实性”的条件的分析。一种美德伦理学断言:这些条件首先在于拥有德行。根据传统的理解,道德德性是人类人格的表达,因此,在真理和理性中视为好的东西,在主观上也作为好的呈现出来:即道德德性对于行为主体的理性来说是情感上的需要。道德德性针对行为主体对善的情感需求来提高实践理性,特别是在能力方面,也包括认识道德
中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以刘向、刘歆父子编著的《别录》和《七略》为标志。一般认为,“目”的含义是对篇目而言,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将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之评价和校勘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汉书·艺文志》说刘向校书“每一书已,向辄条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将“目”与“录”合起来,就称之为目录,或书目。
保唐无住禅师是四川地区禅宗的代表人物,现有史料对他的记载不多,而记载他行状最多的《历代法宝记》亦有许多可疑之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仅存的史料略窥无住禅法的渊源。本文的考订证实,无论是从法脉上还是思想上,保唐无住禅法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起信论》思想渊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