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有兴趣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通过认知、发现、体验、运用数学规律直观的感到数学美的存在,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心理满足,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 学生 教学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4-01
当今乃至未来的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堆枯燥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学习,获取鲜活的知识。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性水平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30分钟,逻辑思维很不发达,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和信任心理。
处在中年级段(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不听老师话的现象,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
高年级(五年级)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应从启发学生思维着手,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针对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教师应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问,使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运用更贴近儿童生活化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2 注重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解题开始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结构、性质、难度,以及课题与以前解决的课题的联系进行有效的估计和判断,以保证解题沿着正确的、有意义的乃至最佳的思考路线进行。解题中,要引导学生随时根据解题的进展和要求,调控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向。解题后,要引导学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
3 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在教学中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方法。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特别的思维方法,只有养成数学思维方法,人们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4 培养差生的成功感
差生在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信心不足,不爱学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老是不及格,逐渐缺少学好的信心。怎样才能使差生树立信心、使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呢?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追求更多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差生总会有他们一时的成功,教师只要注意抓住他们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及时表扬鼓励,信心是可以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在差生获得成功的同时,只要老师进行表扬和激励,就会使差生的认识和情感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他们进取的第一步,最终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心。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里面有很多新颖、奇妙甚至出人意料的结论。老师要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欣赏数学之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生 教学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4-01
当今乃至未来的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堆枯燥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学习,获取鲜活的知识。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性水平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30分钟,逻辑思维很不发达,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和信任心理。
处在中年级段(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不听老师话的现象,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
高年级(五年级)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应从启发学生思维着手,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针对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教师应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问,使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运用更贴近儿童生活化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2 注重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全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解题开始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结构、性质、难度,以及课题与以前解决的课题的联系进行有效的估计和判断,以保证解题沿着正确的、有意义的乃至最佳的思考路线进行。解题中,要引导学生随时根据解题的进展和要求,调控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向。解题后,要引导学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
3 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在教学中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方法。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特别的思维方法,只有养成数学思维方法,人们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4 培养差生的成功感
差生在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信心不足,不爱学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老是不及格,逐渐缺少学好的信心。怎样才能使差生树立信心、使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呢?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追求更多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差生总会有他们一时的成功,教师只要注意抓住他们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及时表扬鼓励,信心是可以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在差生获得成功的同时,只要老师进行表扬和激励,就会使差生的认识和情感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他们进取的第一步,最终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心。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里面有很多新颖、奇妙甚至出人意料的结论。老师要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欣赏数学之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