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x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新兴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开发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本文以湖州新市蚕花庙会的现状为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的危机,提出对其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关键词: 蚕花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保护性开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艺、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除物质文化遗产以外的体现人类生产、生活等范畴的无形文化遗产。它包含人类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知识、技术和记忆等依附于物质文化遗产或人类本身的无形创造产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很多自身具有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出独特魅力。
  1.依附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文表达“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直译即为“无形遗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又真实存在着,让我们感受得到,这主要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附性,如传统庙会、民间戏曲等。
  2.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式主要是师传徒承,而师传形式包括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非物质性”。
  3.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活态性”,它不是死的、静态的,而是有生命力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文化形态。以浙江省新市蚕花庙会为例,蚕花庙会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节日(清明节)、民间习俗(蚕花娘娘游行、轧蚕花等蚕文化民俗)、民间传说(西施送花、蚕花庙会起源等)、民间手工艺(蚕花等手工艺制作)、民间信仰(蚕神崇拜、祭祀、觉海寺祈福等)等多种民间民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活态的民俗文化大舞台,这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4.其他特性。在口头传说和表述及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民间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表现出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性。
  二、新市蚕花庙会
  (一)庙会概述
  庙会,也叫古会、山会、庙市、香会、香市等,乡间有“赶庙会”、“逛庙会”、“赶山”、“赶会”的习俗。庙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与岁时风俗,堪称是融合祭神、宗教、游乐、贸易、祈福、相亲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大舞台,被誉为是“真正活着的民俗”,很多民俗学者将其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新市蚕花庙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的蚕桑养殖过程中积累形成的蚕文化民俗活动,是江南地区清明节一种特殊的庙会活动。
  (二)蚕花庙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蚕花庙会是蚕神崇拜的产物。杭嘉湖蚕区附近各地清明节前后都十分盛行蚕花庙会(有的叫轧蚕花、香市等)活动,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在最初的蚕花庙会上,庙会的主要活动大致有四大类别:一是祭祀活动。祈福保平安,祭蚕神祈求蚕茧丰收。二是蚕事交流活动,大家趁庙会集聚,交流种植桑树、养殖蚕宝宝的经验,例如以前每朵蚕花里都会附有种桑养蚕知识、小诀窍的小纸条。三是小商品买卖的交流会,庙会上小商小贩云集,农耕工具、食品、衣服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也是农村村民采购物资的市场,附近各个村选出代表,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赛蚕事、武术、捏泥人等。四是借娱神来休闲娱乐。农村休闲娱乐活动较少,蚕花庙会主要在清明农闲时节,看社戏、杂技等,是整日劳作的农民们一个难得的娱乐休闲放松机会。
  新市蚕花庙会在1937年日寇侵占新市镇时停办,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至1948年间曾恢复,解放后因被视为迷信活动而一度叫停。在策划解放后的首届蚕花庙会时,新市镇政府组织了民俗专家、资深居民进行了反复论证,提出了“推陈出新,还节与民”的办节方针,并将“烧香会”改名为“蚕花庙会”。1999年清明节,新市镇人民政府正式官方举办新中国的第一届新市蚕花庙会,恢复了前后中断50多年的新市蚕花庙会,至今已举办十二届。恢复后的新市蚕花庙会,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庙会期间万人空巷,场面十分壮观。
  (三)蚕花庙会面临的问题分析
  建国后蚕花庙会长期停办,使得很多民俗活动失传,到1999年新市镇政府举办第一届蚕花庙会,时隔50余年。很多蚕花庙会上传统的蚕文化民俗活动都已经失传,仅能从少数老者口中得到他们记忆中残存的一些东西。如今的蚕花庙会很多活动是现代化的商品交易大会等。
  很多蚕文化民俗活动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蚕农依靠经验积累形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很多以前蚕农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例如蚕禁,养蚕时节人们不串门也不接待客人,尤其不让人进蚕房,认为不吉利。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是因为人来人往会传播病菌,而“蚕宝宝”很娇贵,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当人们了解到情况,又有了对付病菌的科学方法的时候,这些习俗就逐渐淡化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蚕的经济效益远不如打工或从商,养蚕农民的数量逐渐减少,加之养蚕比较辛苦,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养蚕,所以目前养蚕的大都是年龄偏大的人。当前这种养蚕农民逐渐减少的状况也就决定了蚕文化发展空间的萎缩,养蚕过程中的蚕文化民俗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随之逐步下降。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探究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当前以各类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各种危机与保护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的危机
  1.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消亡现象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需要相关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主要通过人的语言、动作表演和手工技艺体现出来,通过保护掌握这门知识和技艺的“人”,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而现今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老龄化,其掌握的传统技术也缺乏继承人,传承人去世该技术也面临失传。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来,靠的不单是口传心授和祖传绝活,更是社会大众的需求。如今部分民间艺术虽有政府的扶持,但由于其缺乏市场,因此生存和传承面临较大障碍。
  2.外来文化的冲击。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接受各种各样的文化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备受推崇。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下,许多传统民间文化濒于消亡的边缘。传统节日的风俗逐渐简化,传统文化的“味道”也越来越淡,例如春节就是吃饺子,端午节只剩吃粽子等。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日渐淡化的同时,西方快餐文化、流行音乐在中国大受欢迎,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大量的外国节日开始在中国流行。发达国家在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前列,有雷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其他国家抢先注册,这才引起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传承面临的问题已经威胁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
  3.破坏性开发严重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商业化的挑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盲目地进行商业开发,开发商对商业化开发表现出极为积极的态度,却不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进入商业化的误区。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合理的界定,大量经济价值较低或不易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遗忘、破坏乃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要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几点思考
  1.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近很“热”,但是这股热潮还基本停留在专家、学者的层面上。要想真正去保护,必须让普通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价值,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生存的环境和土壤,也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精髓。
  2.制定规范化的法律保护程序、原则与方法。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制度保障还不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个别单项条例和地方性条例,因此推出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十分必要。
  3.保护与开发、创新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的明确,理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也是重要的。但是要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要杜绝盲目的、以经济为中心的破坏性开发,受到良好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稀缺资源,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其经济效益。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实现其经济效益,实现其蕴含的价值,创新很重要。
  四、结语
  纵观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丧失的严重问题已经受到重视,更多的散布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还面临着传承甚至是消亡的危机。但是作为人类发展重要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产,我们已经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去不断完善相关机制,这一切都还不晚。
  
  参考文献:
  [1]黄官飞.蚕乡的狂欢:江南蚕花庙会现状研究[J].神州民俗,2009,(10).
  [2]黄官飞,张琦,朱飞凤.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应:以湖州新市蚕文化开发为例[J].商业文化,2010,(9).
  [3]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5]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本文为“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应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电影《画皮2》延续了第一部的名字,但在剧情上却有很大的变化,增加了魔幻主义的风格,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以及画面的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电影《画皮2》的技术沿用好莱坞的制作方式,把电影的画面打造得非常梦幻。[1]电影《画皮2》一经上映便打破了高额的票房记录,在画面的制作上传递出许多视觉效果,这也正是电影的成功之处。面对当前国产电影制作不精良等方面的缺点,通过分析电影《画皮2》的画面设计所传递出来的视觉
摘 要: 毛泽东积极防御思想融贯中外古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从战略准备、以防促攻、攻防结合、反对消极防御四方面简要概括了其科学内涵。  关键词: 毛泽东积极防御思想 战略准备 以攻促防 攻防结合 反对消极防御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历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古今中外著名军事家的积极防御思想,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他精准地概
前言  伍立峰  苏州科技大学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由原建设部直属高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直属高校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艺术学科始建于1983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名师辈出,人才济济。在校训“致远至恒,务学悟真”和院训“明德崇艺,笃志尚学”的引领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孙犁作品《书衣文录》内容的梳理和分类,发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考察其文本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尝试从《书衣文录》管窥作家在经历过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之后心态的改变,并进一步借用“潜在写作”的概念对《书衣文录》进行再次定位和价值的重新判断。  关键词:孙犁 《书衣文录》 心态转变 潜在写作    70年代初期,作家孙犁的境遇较此前稍有好转,大批被抄走的书籍也得以发还。面对满目疮痍的藏
摘要:在魏晋时代,人物追求个体生命的张扬以其决绝的态度和方式表现出来。但这种任情追求个体自由的背后隐藏着很强烈的仇怨意识,使得魏晋人物凸显在外的生活情状显得盲目和放纵;同时也通过对魏晋人物的仇怨意识来反思对“魏晋风度”的溢美之言,重新认识魏晋知识分子缺乏理性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仇怨意识 自由 死亡 理性    《世说新语》是一幅包罗万象的魏晋时代的人物风俗图,“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
摘 要: 国家助学金是我国政府的一项很好的惠民政策,无数贫困大学生因为它顺利完成学业,无数贫困家庭因为它而看到了希望。本文从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并指出了在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完善助学金资助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 资助现状 思考    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
摘要:短篇小说《经过》或者是一场诗与歌的悲喜剧滑稽戏。或者可视为由“诗人”领衔、由一帮社会“精英”联袂演出的粗鄙堂会,总之,作品表达了这样一个严肃命意:以“诗歌”为代表的人的精神文化、心灵性情的堕落和沦丧——这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性格突出饱满,特征明显典型,而其中体现的生活化特点是作者最成功的艺术力的展现。本文对文本中的人物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深
《一念无明》改编自香港真实的新闻案件,在现实与回忆的纠结博弈中呈现一个焦虑症患者的生存困境。这部影片在2013年入围了“创意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获得电影发展基金拨款资助200万港币,尽管拍摄只用了16天,却斩获很多重要奖项。2016年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配角;2017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多个重要奖项。  影片最明顯的特征,是通过闪回
摘 要: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关注生活的点滴和时代的变化,并把这自然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语文化的生活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效率,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放眼世界,开阔眼界,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资源 有效措施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学生书架上中外名著上的灰尘越积越厚了,学生手中的文笔越写越枯涩,学生心灵之花越来越矫情造
摘 要: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关键词: 白居易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主题 爱情说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是千古绝作”,①历经千年而吟唱不衰。然而,人们对这篇传世之作的主题也是历经千年而争论